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

消息自然傳入了南川城中夏正平與何士元的耳朵裡,他們當即登上了城牆,眺望遠方。果真見着,北川郡以北的方向,哀鴻遍野,大軍旗幟倒下。此一回,三國聯軍已經去了兩路,獨剩下了周王劉鎮。夏正平與何士元,一想到這些,便是不由得欣喜起來。

然而,南川城依舊處於被圍困的狀態,且城中兵力所剩無幾,糧草也不多了,倒是讓夏正平和何士元比較擔心。當下,夏正平便是飛鴿傳書,命令黃瀚生救援自己。

申不易撤兵,遭遇黃瀚生截殺的事情,自然也是傳進了周軍大帳中。此時,周王劉鎮,正在和一幫謀士商議着這些事情。

“前者,楚王因爲施琢公偷襲吳州的緣故,從而撤軍,造成了我們圍攻南川城的進度有所影響。現在,申不易這個老傢伙,又是帶兵回去救援濟州城了,到此看來,一百五十萬大軍,已經沒了一半!”劉鎮的聲音很是擔憂,“列位將軍,你們有什麼好的法子沒?”

他的意思很明顯,吸納在兵力不足,已經無法攻伐南川城了,或者說是,他們已經達不到原本的目的——擒殺漢王夏正平了。

既然達不到目的,那就得另外想辦法,究竟是繼續攻城,還是退兵休養生息,這都需要進行抉擇。更何況,周王及衆多的謀士,也是收到了消息,說西部的雍王、西北的秦王似乎達成了協議一般,對周王的邊境郡城虎視眈眈。

實際上,周王的封地,是沒有邊境郡城可說的。他的荊襄九郡,幾乎每一個郡城,都和其他國家相接壤,也近乎無險可守,以至於他不得維持足夠多的軍隊人數,用以和周邊的國家抗衡。

七十萬大軍,可以說是周王兵力的一半。他現在陷在了南川城這邊,荊襄九郡就會有些空虛了。如今時間不容他們再耽擱下去,因而周王劉鎮決定要和諸位謀士,商議接下來怎麼辦。

“主公,末將以爲,智取不成,只能強攻。臣料想,數十日的圍攻,南川城的守城兵力,已經不多了!”一人身穿鎧甲,走到營帳正中拱手說道,“我們就算是以人海戰術,也能夠壓倒這個南川城!”

“強行攻城的話,必然會死傷滿地!”劉鎮搖頭,“你們都是荊襄九郡的好兒郎,我不忍心看着你們戰死沙場。因此,強攻只能夠算是我無奈之下的選擇!”

七十萬大軍,如果真的要強攻南川城的話,少說也得傷亡一半以上。這對於周王劉鎮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傷筋動骨了。

因此,劉鎮不願意這種事情的發生,他的野心很大,數百萬軍隊,足夠他用。但他不想這數百萬軍隊,遭受兵員減幅極大的場景。

見着劉鎮表示反對,一羣謀士,便是皺起了眉頭,現在的情況,是人家夏正平堅守不戰,自己求戰。除了強攻以外,便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醉龍孔明亮聞聽劉鎮如此說,便是搖了搖自己的鵝毛羽扇,走上前來,似是勸慰一般的語氣:“前番我軍三番五次用計,皆是被漢軍識破。不如這樣子,派人前往漢軍下戰書,約會明日鬥將。待得鬥將結束之後,我們大可以趁機掩殺一番。此舉,雖然會帶有着不信不義的風格,但是卻也是最好的一種辦法。”

“明日主公可以不用出戰,這不信不義的罪名,就讓臣下爲您揹負吧!”

孔明亮的言語之中,帶着些許慚愧,這大概跟他話語中三番五次用計失利,最後損兵折將的後果有關。畢竟,那些計策,都是出自於孔明亮的口中。

“如此一來,便能夠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儘管對我們的名聲有所影響,但是卻能夠把我們帶向勝利,何樂而不爲?”很多謀士和將軍,皆是附和孔明亮,“主公若是不願意做這種事情,我等願意爲主公擔責,承擔天下的罵名,但只求建功立業,一舉擊殺漢王夏正平!”

“好!”原本還有些猶豫不決的周王劉鎮,此時聽着大帳之中衆人的聲音後,便是下了決定,“前哨官,來轉送我的戰表,呈交給漢王!”

“諾!”

周軍營寨中,片刻之後,便是一匹快馬飛奔而出,徑直奔向了南川城。半個時辰後,夏正平便是接到了周王下來的戰表,讀完之後,他便是對着前哨官說道:“本王原本就是想要下達戰書的,既然你送來周王的戰書,那麼我就原書批迴,明日城下鬥將!”

次日,南川城下,雙方大軍對陣,夏正平拍馬而出,對面的孔明亮也同樣拍馬趕來:“來着何人?可是漢王夏正平?”

“既然知道寡人爲漢王,爲何不施加禮儀?”夏正平回話,“孔明亮,你身爲天下三公之一,爲何協助周王劉鎮,攻伐我漢王地界?”

“天道有變,順者興,逆者亡!你漢王難道不知道,這是天底下注定的命運嗎?”孔明亮的語氣,很是不屑,“曾經的大夏神朝,已經不存在了,現在的天下,是誰的實力強大,誰就能夠稱霸!”

夏正平是認識孔明亮的,當年自己去尋找雛鳳何士元的時候,和孔明亮是有一面之緣的。在他的印象之中,這個孔明亮應該是閒散之人,不知道現在爲何如此忠心周王。

聽着孔明亮的言語,夏正平自然是不屑的,但是他依舊需要反駁:“迂腐之言,我以爲聞名遠近的醉龍先生,會有多麼的高談闊論,能夠讓我洗耳恭聽。沒曾想到,今日一聽,卻是如此的謬論。”

“我有一眼,還請先生靜聽。昔者,大夏神朝太祖立國,東征西戰,最終開拓了大夏如今的疆土。爲表彰有功之人,因而分封諸侯,令他們鎮守四方。然而,數年之後,諸侯們的後代,卻仗着自己的軍隊,而拒絕向大夏皇帝朝貢。大夏皇帝雖然名爲天下共主,實際上卻連個郡守都不如。”

“要說這禍亂的根源,就應該歸根於你所輔佐的諸侯王,而不把天下放在眼裡。敢問,這諸侯作亂,不保護天下共主的大夏皇帝,卻讓國賊申不易篡國,其根本原因,難道這還是順從天道嗎?”

這是第一次反駁,夏正平身後的漢軍將領聞言,竟是不由的嘆息。他們的漢王不去當一個辯士,實在是可惜了。

醉龍孔明亮,聞聽夏正平所說的言語,一時之間竟是有些語塞,無法反駁。良久之後,他方纔出後道:“大夏神朝的弊端,積壓的時間有些久遠了。可以說是,隨着那些弊端的積壓,大夏神朝也越來越腐敗了,以至於最後,皇權旁落,相權爲上。大夏神朝滅亡,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哈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夏正平哈哈大笑起來,“我只聽說過,諸侯共主,王上有難,必起兵相助!可是,你們這些諸侯,卻不以清君側爲名,反而是接連申不易,最終導致大夏國祚絕嗣!試問,這是你們諸侯世受國恩,對大夏神朝的報答嗎?”

越往後說,夏正平的語氣就越嚴肅,在他眼裡看來,主上昏聵,臣下有勸解職責;王上蒙難,諸侯有勤王職責;奸佞當道,逆臣爲亂,諸侯有責任打起清君側的名號,維護大夏皇帝。這些職責,都是當初分封諸侯的時候,大夏太祖皇帝所規定的。

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衆多諸侯,早已經將這些遺忘的一乾二淨,誰會管大夏皇帝的死活呢?就像當初,申不易篡國自立,屠殺大夏皇族的時候,衆多諸侯,都在持着觀望的狀態,絲毫沒有發兵攻伐申不易的意思。

夏正平第二次反駁孔明亮,身後的將領,已經在竊竊私語了,怪不得現在的這個漢王,不願意分封自己手下的將軍,讓他們坐擁土地,原來回導致這樣的狀況發生啊?然而,他們又不得不佩服夏正平,雖然沒有給他們分封土地,但是給他們增加了食邑。

所謂食邑,便是身爲臣子,能夠得到一些百姓的供養。換句話說,有多少戶食邑,就代表着他們有多少戶交納的稅款作爲俸祿。

孔明亮聽聞夏正平如此說,臉色變了又變,而後才平靜下來,緩緩說道:“漢王殿下,您說的雖然在理,然而,不該發生的,也都發生了。您要是非要認爲,這其中的弊端,出在諸侯的身上,我也是沒有辦法的。”

“但是,在下有一言,還請殿下三思。如今,兩國興兵,死傷無數,影響最大的,自然是這天底下的老百姓。如果殿下您真的要爲百姓平民們着想,就應該舉手投降,歸順於我大周王上,而不是如此抗拒。”

“您可要看清楚了,我這身後的數十萬大軍,頃刻間就能踏平這一座南川城!”

夏正平聞言,冷哼了一聲,緩緩道:“我乃是大夏神朝正統皇子,而你家主公周王劉鎮,乃是神朝太祖陛下敕封的諸侯王爺,而傳承至今的。要是講道理,我夏正平起兵至今,你家周王,就應該向我稱臣,而非聯合外人進攻我!”

“哼!牙尖嘴利!”一連三次,夏正平的言語,已經刺激到了醉龍孔明來那個,他自然是不甘心,“豎子夏正平,可敢與我鬥將否?”

“鬥就鬥,怕你嗎?”

當下,雙方將領齊出,於場中廝殺,鼓聲大作,持續了片刻時間。望望天上的太陽,醉龍孔明亮心中已經是有計較了,他伸手一揮鵝毛羽扇喝道:“開戰!諸軍強攻南川城!”

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三十章 詐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十一章 詐降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七章 狠角色第四章 賀子先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四章 賀子先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十六章 六籍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九章 尉遲破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章 又三年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二十八章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八章 專賣第十三章 宮刑第二章 賤民?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六章 農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