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

安陽郡,郡城的郡守府衙內,王朝一夜未眠,顯得有些疲憊。他身上沾滿了血污,那是昨日漢軍攻城時,他身邊周圍士兵身死,以及漢軍士兵亡命的時候所留下的。

“報!”有士兵快速走進了郡守府衙,闖入了政事堂,“大人,好消息!”

王朝坐在政事堂上,愁眉苦臉的樣子,顯示着他此時的心情極爲糟糕。此時,他聽着士兵的報告聲音,不由得眉頭一皺,喝道:“什麼好消息?沒看着這城外黑壓壓的一大片漢軍嗎?要是援兵還不來,我們就等着給人家做俘虜吧!”

“確實是好消息!”士兵拱手,他也不生氣,“根據探馬來報,南門之外的漢軍撤掉了,東門、北門、西門方向的漢軍,也是有所動作!”

王朝聽着士兵的話,臉上一愣,旋即流露出一些欣喜:“你說的這些,可是真的?”

“郡守大人,小人說的這些,可都是千真萬確的。南門那邊的漢軍,確實撤離了!”士兵重複了一次自己所看到的情況,“而且,他們撤退的時候,遺留下來很多的軍械,以及許許多多的屍體,看樣子應該是遭受到了援兵的襲擊。”

王朝聽着士兵的言語,欣喜之色,已經完全流露在臉上了,站在地圖前,自言自語道:“從外郡前來的救援兵馬,想要與我們會合,十之八九是要經過油江口的。”

地圖上,安陽郡周邊,漢軍的各處營寨的位置,已經被標註在了上面,他們已經切斷了正面救援安陽郡的援兵。而唯獨油江口一帶的南門之地,則是漢軍兵力較爲薄弱的地方。那裡曾經是安陽郡和南蠻之間的戰場,也是因爲這一點,那裡的周邊形勢,不利於漢軍的作戰。

ωwш▪ т tκa n▪ C○

而恰恰如此,正是如同士兵所說的那般,如果援兵繞路前往油江口接應安陽郡的話,也是一條計策,而且是相當的出人意料。

只是有一點,讓王朝所不能夠理解的是,如果真的是援軍抵達了油江口,爲什麼沒有派人前來聯繫自己?他雖然對這一點覺得可疑,但是他又是換了一種思路,也許油江口的援兵,此時和南門原先的漢軍作戰呢,根本無暇派人聯絡自己。

王朝盯着地圖,看了許久,心中便是做出了一定的計劃,傳令道:“讓各軍做好準備,今夜一更時候,給我沿着南門方向前進,抵達油江口。”

正說話之間,郡城之內,突然一聲劇烈的爆炸聲音傳來,王朝趕緊出城,登上城樓,卻發現整個郡城除了南門之外的地方,皆是人山人海的漢軍士兵。

“王朝小兒,快快出城投降,否則我十萬大軍,殺的你片假不留!”東門郡城之下,關長雲率領着士兵,正在用投石機轟擊着城牆各處。此時,安陽郡郡城的東門城牆上,已經是火海一片了,甚至是城牆的一部分,已經完全坍塌,露出了一個大窟窿。

王朝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漢軍士兵,又是見着雲梯處處,不斷有士兵爬上城牆,臉色已經變得沒有一絲的血色。

看着眼前的場景,王朝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了退意。他有些疲憊了,望着不知道多少的漢軍,在攻打着安陽郡郡城,形勢比昨天更加危急。

身邊的一羣將領,也都是渾身血污,帶着傷痕,呼號道:“郡守大人,我們撤吧!從南門撤出去吧!”

南門漢軍撤離的消息,已經爲守城將軍所知曉。昨日,他們被圍困在安陽郡之中,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奮力拼搏,把守城池。現在時刻,南門沒有漢軍進攻,就意味着他們有逃生的路途。既然有能夠逃生的途徑,那麼爲什麼要把自己的性命交代在這裡呢?

人都是自私的,在面對抉擇的時候,往往是將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哪怕他們是蜀王的將領,負責把守安陽郡。

聽着周圍一衆將軍的懇求聲音,王朝心中有些亂了。他原本打算是今晚趁着夜色,悄悄的從南門撤走,現在看來,已經不行了。他狠了狠自己的心,似乎想到了什麼,最終做出了決斷,冷聲道:“蜀王有負黎民,我們不如保全我們自己再說。安陽郡城破之時,必定是玉石俱焚,一切歸於戰火。爲此,我們必然會葬身於此。既然蜀王待我們薄弱,我們爲什麼還要賣命了?放棄安陽郡,諸位將軍,隨我從南門撤離吧!”

“末將等謹遵郡守大人的命令!“衆多將領拱手,指揮着城牆上的士兵,沿着內側城牆,朝着南門匯聚而去。

東門之外,位於攻城軍隊之中的關長雲,見着城牆上安陽郡守軍的動作,嘴角不禁微微翹起,他揮手一招,便是見着後軍一隻鴿子沖天飛起,向着油江口的方向飛了過去。

油江口一帶,是一處交通要道,在這裡,有一條大江,原本是要向東而流,注入大海的,卻不知道怎麼滴,突然拐向南而流,進入了南蠻的地盤。久而久之,這裡隨着歲月的流逝,滄海桑田,逐漸形成了一處水上,陸地的交通要道。

儘管,這條大江在這裡進行了一次近乎九十度的轉彎,然而這裡的水流似乎並不是很湍急,以至於人跳進去,游上幾個來回,也絲毫沒有問題。

只是,這裡雖然位於交通要道,但是在陸路的兩側,崇高山陵,山高林密,極少看出有什麼異樣。靜謐的山林,似乎有些不尋常了,突然一隻鴿子,飛入了山林之中,良久之後,這隻鴿子,再一次飛出了這片山林,竟是不知所蹤。

安陽郡南門之下,諸多士兵集結着,他們都是一些騎兵。王朝深知有所抉擇,如果這個時候,帶着步兵撤離,那就是在拖慢自己的節奏。與其這樣子,不如拋棄那些步兵,選擇這些輕裝簡從的騎兵,跟隨自己撤離。騎兵的速度,畢竟要比步兵快上許多。

此時,其餘三處城門已經傳來消息,漢軍已經攻入安陽郡郡城,正在向着南門方向運動,其中西門、東門的漢軍較多,而且較近,速度也最快。

王朝眼神掃了一下身邊的將領,眉頭皺了起來,也同樣點了點頭,喝道:“事已至此,我們只能這樣子了!所有騎兵跟上,我們必須在中午之前,趕去油江口。”

說完之後,王朝便是拍馬而去,緊跟在他身後的,便是大隊的騎兵和一衆將領,當然這些將領之中,自然包括步兵將領了。只是,可憐了那些守衛在城牆上的步兵,遭到了這一羣人的拋棄,自此就做了漢軍的俘虜。

望着王朝率領的騎兵往油江口方向而去,已經登上那門城樓的關長雲,不禁仰天大笑,這個王朝真是個蠢貨,沒想到就這麼輕而易舉的中了雛鳳先生何士元的計謀,難道他就沒有仔細追究南門漢軍撤離這則消息的真假嗎?或者說,稍微有點意識的人,就會覺得不對勁,援兵抵達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要聯繫城中守軍,怎麼可能會沒有消息呢?

這一下,不光光是安陽郡落到了漢軍,就是連被王朝帶走的那數萬騎兵精銳,都會被漢軍殺的片甲不留。實際上,昨日晚間何士元定下這一條圍三缺一的計策,目的就是要在半路上伏殺王朝,徹底消滅蜀王在安陽郡的勢力。

將近正午時分,王朝率領着數萬騎兵,向南而去,漸漸進入了油江口的地帶。陸路之上,兩側山林有些寂靜的出奇,這倒讓人有所懷疑。

油江口算得上一處峽谷,剛剛踏入谷口,王朝心中的疑惑便是升騰了起來。這明顯不對勁啊,往常這裡,應該是人來人往的交通要道啊。即便是大戰發生,也不應該是如此的寂靜而無人啊!

更何況,說好的應該是有援軍的啊?可是,這裡絲毫沒有見着援軍的蛛絲馬跡,甚至是原本猜測的援軍和漢軍之間的戰鬥,所遺留下的東西,都沒有任何的發現。

不對,這油江口之中,定然有着埋伏。想到這裡,王朝勒緊了繮繩,停住了下來。

“郡守大人,發生了什麼事情?”身旁的以爲副將很是不解,“爲何在此處停了下來?我們爲什麼不進入油江口?”

“我們恐怕中計了,若是我們輕易踏入這谷口,十之八九可能遭受到埋伏!”王朝的神色很難看,他已經察覺出來,這油江口中,似乎瀰漫着死亡的氣息。一陣陣殺氣,在這兩側的山林之中流露了出來。這裡曾是南蠻與蜀王之間的戰鬥地點,他依稀記得,當時自己也是率領過一隊兵馬,在這裡埋伏,殺了上萬的南蠻士兵。

難道,今日這裡也會重現自己當年的事情嗎?

“郡守大人,那棵大樹上有字。”驀地有將軍看見一側道路上,有一棵半丈粗的大樹,佇立在那裡,而大樹的樹皮早已經是被刮光,留下的只是一層雪白雪白的樹幹內部。

這位將軍,走上了前去,看清楚了樹幹上的字符,臉色迅速變得難看起來。王朝也是看到了這個情況,駕馬過去,只見得樹幹上刻着八個血紅大字:王朝死於此樹之下!

“氣煞我也!”

“咔嚓——”一聲,王朝暴喝,拔出了自己的佩劍。然而,就是在這一瞬間,“嘩啦啦——”的聲音響起,這處山谷的兩側山陵之上,竟是現出一排排漢軍的旗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都是,足有上萬人。

“哈——”“吙——”

“大漢王朝軍師何士元在此,專門等候諸位啦!王朝之人,還不快快下馬受死?”

這上萬人,有一部分人張弓搭箭,直直的瞄準了大樹之下的王朝,另有一部人,則是扶着滾木,對準了後面的騎兵。

這些騎兵剛入谷口,此時見着兩側山谷,猛然間冒出這麼多,打着漢軍旗號的士兵,皆是心中一驚;又是聽着其中有人高喊何士元的名號,聯繫着之前何士元爲漢軍統帥的事情,他們竟是慌亂了起來。

正要急急後退,免入埋伏,忽的後軍來人,報知關長雲率領着不知多少騎兵追殺而來,據此不足二里地了。二里地的路程,對於騎兵來說,幾次呼吸的時間,就能夠完成。這一下,衆多安陽郡撤離出來的騎兵,不由得仰天長嘆:“天亡我也,天亡我也啊!”他們之中,甚至有人想要拿起身上的佩劍,準備抹脖子自刎而亡,不願意遭受如此重大的挫折。

後軍傳來的消息,自然是傳遞到了王朝的耳中。王朝聞言,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撞下馬來,幸虧有人接住,否則的話便是摔個倒栽蔥,去見閻王爺了。待得衆人扶住王朝後,王朝稍微清醒了一點,對着山上何士元的方向,破口大罵起來:“謀叛皇子,使人以奸詐詭計害我!我王朝,誓死殺你,絕不向你投降!你何士元,也枉爲雛鳳先生,竟然如此投靠前朝餘孽,你枉爲天下三公!”

何士元坐在山谷比較高的位置,聽着王朝的破口大罵聲音,嘆息了一聲。他知道這個王朝恐怕誓死不投降,便是揮了揮自己的鵝毛羽扇。一旁的將領見此,便是領會到了何士元的意思,大喝一聲:“放箭!”

旋即,箭如飛蝗,直奔向大樹之下的王朝而去,一時之間,血霧噴涌,可憐王朝,遭受萬箭穿心而亡,致死未曾瞑目,整個身上,已經沒有一個地方是完整的了。在意識消失之前,王朝已經明白,是自己害了自己,也同樣害了身後的數萬騎兵精銳啊!

後面的騎兵,看着這一情況,早已是救援不及,再加上山兩側的滾木巨石落下,竟是慌張起來。後軍回信,關長雲率領的騎兵已經趕上,與後軍交戰了一起,傷亡慘重。

“弟兄們,衝出這個油江口,進入了南蠻境內,我們就勝利了!”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句,一隊騎兵,便是衝進了谷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後有追兵,左右埋伏,唯獨前路衝出去纔是個逃脫途徑。

然而,兩側山上,箭如雨下,不知射殺了多少騎兵。等到了出口,只剩下了幾百人,而出口的路,又是迎來了一隻兵馬,同樣打着漢王旗號。領頭之人是一位將軍,帽盔上插着一根羽毛,那是羽林二十九將的標誌,只聽得他大喝:“安陽郡諸人,還不快快下馬受降?”

餘下的人見此情景,又是聽着此人喝聲,便是顫顫巍巍,嘆息了一聲。他們已經清楚了,這真的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前有追兵,後有堵截啊!他們除了投降,再也沒有別的辦法:“我等願意歸順漢王,求將軍手下留情,饒我們一命吧!”

第三十章 詐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八章 奪權第一章 大旱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五章 交易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八章 奪權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七章 政事堂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六章 過蜀州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七章 駁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七章 商量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二章 修法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二十章 漢王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十六章 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