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諸葛兄弟會師

兩天之後,劉表應岳父蔡諷建議、在襄陽大宴名士之日。

龐德公、黃承彥等人自然都有赴宴,其餘還有王粲、宋忠等年輕一輩的才子。

宴席的過程自然不是重點,無須贅述。

無非是一羣名士辯論經學,以及交換見聞,空談展望天下大勢。

酒過三巡,談興漸漸濃郁,忽然有人通報,說有年輕才俊諸葛亮、乃豫章太守諸葛玄之侄,有要事求告使君。

衆人一時沒反應過來,也不知該不該勸劉表接見。

不過黃承彥倒是先反應過來了,找藉口提議見一見——也不知黃承彥是自發如此,還是這幾天被女兒纏了,另有所圖。

“既如此,那便見一見吧。”劉表也就順水推舟,聽從了連襟的建議。

諸葛亮入內後,一番禮節自不必提,然後就按計劃求告劉表,最後拿出一封絹帛,雙手奉上,言辭懇切道:

“……笮融因家叔被朝廷冊封,唯恐叔父站穩腳跟、夜長夢多,急切舉兵來攻。丹陽孫策亦有舉動,與祖郎和解,自當塗逆流而上,欲圖不軌。

孫策自入冬之時,徹底平定吳郡,征服許貢,已養兵數月。揚州各地原本皆傳言孫策來年欲先圖會稽王朗、而後覬覦豫章。不曾想被朝廷冊封所激,也想趁叔父立足未穩之時根除後患,唯使君察之。”

孫策當然沒有現在進攻豫章的意思,他目前的計劃,大概率還是來年先對付王朗。

但諸葛亮知道,他必須這麼說,才能激發劉表的危機感。

笮融跟劉表又沒有仇,如果僅僅是笮融的威脅,優先級不夠高。

孫策跟劉表可是殺父之仇,一旦豫章郡完全落到孫策手上,那他就跟劉表的荊州直接接壤了,會跟江夏黃祖短兵相接。

至於諸葛亮交上去那封告急文書,絹帛上的字當然是他三天前剛寫的。

諸葛瑾相信弟弟的智商,他也知道自己遠在千里之外,不瞭解荊州的一線情況,所以不能亂給弟弟出主意。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將能而君不御之者勝,遠程微操是沒有好下場的。

所以諸葛瑾家書中只是提了幾種可能的脫身方案,啓發一下弟弟的思路,僅供參考。

最後具體細化、執行,那都是諸葛亮自己根據實際情況搞定的。

諸葛瑾也充分信任弟弟,所以敢把蓋了大印的空白絹帛交給諸葛亮自己填,相信諸葛亮能利用好。

……

此時此刻,劉表看到蓋着豫章太守和平虜校尉大印的求救文書,當然是不疑有假。

平時他可以不在乎是否救援諸葛玄,涉及到孫策就必須放人了。

但劉表的性情畢竟還是持重寡斷的,他都五十好幾的人了,人老了就是容易猶豫。

稍微躊躇了一下,劉表果然問起諸葛亮是否有把握、勸他不要以卵擊石。

諸葛亮這才恰到好處拋出一個讓劉表安心的說辭,以及一個新的提議:

“使君,小子與樊城甘司馬略有交情,甘司馬也是仗義之人,他願護我去江夏,懇請使君通融!另外,小子有一不情之請,懇求使君作書一封,至江夏黃府君處,勸黃府君就近出兵援助叔父。這也是爲了荊州的安危、拒孫賊遠離州境。”

這個請求,倒是讓劉表想了很久。

他很瞭解黃祖,黃祖在江夏那就是土皇帝,自己都指揮不動。

如果黃祖肯援助諸葛玄,

那去年他早就援助了。

這次自己再作書去,黃祖也未必答應出兵。

既如此,白白寫一封信,讓諸葛家承個人情,也沒什麼不好。

反正最後不出兵,諸葛家也會念他的好,而恨上黃祖見死不救、不聽州牧號令。

如果黃祖出兵了,那也沒什麼壞處,畢竟是把荊州的整體勢力擴大了。

多方考量後,劉表覺得各方面問題都不大,終於順水推舟,準了諸葛亮所請。

他寫了封信讓諸葛亮帶給黃祖,還允許帶着甘寧一路護衛。

諸葛亮這才鬆了口氣。

其實,他如果僅僅是要離開襄陽,不用那麼麻煩,因爲襄陽周邊的看守並不嚴密。

歷史上甘寧想去江東,在從樊城去江夏的這段路上,也完全沒人管。

真正管得嚴的,恰恰是江夏郡過夏口那地方。那兒是荊揚兩州交界,有黃祖的巡江水軍在江面上日夜巡邏。

拿到了劉表的書信,自己和甘寧就能順利通過江夏,不會被阻攔,這纔是此行的關鍵。

至於黃祖不給額外派兵助戰,諸葛亮根本就沒當回事,他也沒指望黃祖的兵。

黃祖與諸葛玄近在咫尺、卻一直見死不救,甚至是看到劉表的命令後還找藉口抗命見死不救的話,那反而會給諸葛家留下了一個將來怨恨黃祖的口實。

……

諸葛亮搞定了襄陽這邊的一切手續,終於履險如夷地啓程。

還忽悠了立功心切的甘寧,以及其他當初跟他一起從益州逃來的袍澤,護送諸葛一家順流駛往江夏。

甘寧前年從巴郡逃離時,帶了近千人的部曲,不過已經摺損了百餘人,現在勉強剩七八百。

那些折損的兵力,都是今年早些時候,跟張濟、張繡交戰時損失的。

甘寧逃來荊州時,還有另外兩個跟他級別差不多的益州基層將領沈彌、婁發一起逃亡。而婁發已經在秋天的張濟之戰中陣亡了,沈彌還剩兩三百部曲。

甘寧沈彌相加,總兵力勉強超過一千,分乘三十餘條大小戰船順流而下。

甘寧的部隊顯然更注重來去如風的航速,所以全軍連一艘大型鬥艦都沒有,更別說樓船了。

清一色全都是隻能載五十人左右的狹長流線型艨艟,幹舷很低,船舷上還有開划槳孔,帆槳並用時航速如飛。

一行人出發前雖然經歷了一點波折,但諸葛亮很快就發現,甘寧駕船水平很好,航速優勢完全可以把耽誤的時日補回來。

一路無事發生,諸葛亮也就在船上每日琢磨大哥新給他的密卷,

以及鼓搗臨走前幾天、黃月英送給他那箱三角板。

用尺子一塊塊地量三角板的斜邊長度,然後把量出來的三角函數值、和常用整數開根號的值,都紀錄在一張數表裡,以供將來用到時直接查詢抄錄。

如果諸葛瑾在這兒,看到二弟這樣的學習方法,一定會瞠目結舌——

這也太特麼實用主義了,數表居然不是靠算的,而是用尺子量出來的。

數學課居然都能靠實驗來獲取數據,真是不拘一格。

短短三天,甘寧便順漢水而下八百里,從襄陽抵達了江夏。

而諸葛亮也在三天的靜心研讀後,也把初三數學最後剩下的那點零碎知識,外加大哥給的“初中物理光學部分-下”(當然諸葛瑾密卷原文不是這麼命名的),都給學完了。

下一步他準備掏出“光學幾何在水利勘測中的初步應用”這個卷軸,在江夏航行到柴桑的這段路上,把它看完。

不過,船隊在通過江夏的時候,還是稍稍耽誤了一些時間。

黃祖的部隊阻攔了船隊,花了半天通傳,諸葛亮纔拿着劉表給的求援信,見到了黃祖本人。

黃祖是一個長着滿臉鋼針一般絡腮短髯的粗豪武將,已年近五旬。

看到劉表讓他出兵幫助諸葛玄的信後,黃祖倒也不敢毫無理由地公然抗命,但還是找了各種藉口拖延。

不是說敵情並不嚴峻、或有誤報,需要再探。就是說倉促之間,江夏水軍無有準備,一時不得開拔。

嚴格來說,黃祖的第一條藉口,居然還真就歪打正着了——因爲豫章那邊的敵情,確實不嚴峻,

孫策也確實還沒把野心蔓延到豫章方向,他如今還在琢磨着開春後打王朗呢。

這些所謂的“軍情嚴峻”,本來就是諸葛亮瞎編的。

所以諸葛亮也沒多扯皮,只是假裝苦苦哀求未果,然後苦着張臉退求其次,讓黃祖至少放他和甘寧去豫章增援。

進二退一,黃祖也沒有了拒絕的藉口,只好放行。

……

船隊順流而下,又航行了兩天。

當諸葛亮把“光學幾何在水利勘測中的初步應用”這份密卷看完、重新卷好之時,船隊已經駛入了鄱陽湖。

甘寧讓人仔細眺望,諸葛亮也難得上瞭望鬥,觀賞一下一望無際的鄱陽湖景,心情頗覺壯闊。

看了一會兒,諸葛亮忽見遠處水平線上出現了幾艘船,小如芥子。

諸葛亮便想起剛剛密卷裡學到的知識,隨口問甘寧:“興霸,你可看得出對面的船型?這種船,一般長短几何?”

甘寧也用手搭涼棚,眯着眼看了一會兒:“最大那艘,應是可載三百人的鬥艦,長應該有十二丈。”

諸葛亮拿出一把尺,伸直手臂比了一下,又問:“以你估計,此船離我們多遠?”

甘寧憑經驗粗略估了一下,隨口道:“總得有六七裡吧?”

諸葛亮:“我臂長三尺半,十二丈的艨艟在此尺上,只得兩分長短,縮了六千倍。那船距離我們,可不得有臂長的六千倍,那就是兩萬尺出頭,超過九里半。”

“這麼一點大小你能看得準?說不定差一毫就能差一里。”

甘寧一翻白眼,才懶得去計較這種沒法驗證的扯淡。他覺得諸葛亮的辦法就算對,誤差也會很大。

他正要找別的說辭,把諸葛亮懟回去。

但隨着對面船隊的靠近,看得越來越清晰,甘寧忽然大叫一聲,岔開話題:

“那船隊掛的是袁術的旗號!我們且轉向繞去上風口,以免不測!”

諸葛亮視力確實不如甘寧敏銳,他連忙趴在瞭望鬥側壁上,死死盯着遠處。

又稍微過了一會兒,兩隻船隊各自調整航向、從對衝變爲側向交錯,諸葛亮才大致看清對面全部船型。

諸葛亮心中一動,連忙交代甘寧:“可能是我大哥的船隊!他打袁術旗號可能只是爲了麻痹敵人,便於一路航行!快把我提前讓你鋪的那堆紅煙點起來!”

甘寧一愣,這纔想起今天一早,諸葛亮就交給了他一箱子引火之物,讓他鋪在船尾高處的一個石臺上。

說是此物點燃極快,而且燒起來後有紅色的煙霧,非常醒目。是他大哥上次從廣陵寄來、便於會師接頭的信物。

當時甘寧還覺得這東西用起來太麻煩,在木船上燒東西,一個不小心會把船也燒了的。

以至於他從江夏起錨前,還特地按諸葛亮的吩咐,在岸上弄了幾個石質的戰馬喝水槽,把引火燒煙的燃料倒在石槽裡,以免火勢蔓延。

好在甘寧辦事還是利索的,哪怕不理解也會執行。

沒多久,諸葛亮的坐船上終於燒起了紅煙,而幾乎是與此同時,對面的鬥艦上也燒起了紅煙。

諸葛亮這纔再無懷疑,讓甘寧立刻靠過去。

甘寧一臉狐疑:“這就能確信了?”

諸葛亮兩手一攤:“你見過誰能燒出這種特定顏色的煙?這自然是我大哥精工巧思配出來的秘方!”

甘寧一想也對,這纔不得不佩服。

看來諸葛兄弟都是奇思妙想無窮之人,跟着他們混,只要好好聽指揮,應該能建功立業。

自己只要負責動刀子就行了。

兩支船隊很快靠近,諸葛亮搜索了一下,終於在對面鬥艦的後艙甲板上,

看到了一個身高八尺有餘、穿着大紅錦袍、腰繫七環玉帶之人。

“大哥!我在這裡!我是阿亮啊!”

隨着諸葛亮的招呼,諸葛芷諸葛蘭也戴着紗簾帷帽,從船艙裡悄咪咪摸出來,擠到諸葛亮身邊,

順着他揮手的方向,找到了大哥的位置。

“大哥真是功成名就了,這帶兵的排場,說是將軍也有人信吧。”諸葛芷諸葛蘭都目露崇拜。

對面的諸葛瑾也看到了弟妹們的招呼,內心則是暗叫僥倖:

自己和二弟分開時,他纔剛十四歲,現在則是十六歲半馬上十七歲。

少年人將近三年沒見面,變化是非常大的,要是自己認錯了,豈不是惹二弟懷疑?

倒是他自己的長相,變化應該不大,十九歲到二十一歲半,外貌已經停止變化了。

諸葛瑾連忙死死盯着諸葛亮,趕緊認認清楚,以免過會兒兩船接舷時,流露出破綻。

好在他僅僅用了幾秒鐘,就心情大定:

沒關係,不會認錯的!

果然全船最帥的那個就是諸葛亮,與旁邊其他人差距非常大。

第164章 劉景升年老志短,不足慮矣!第5章 唱籌量沙第90章 開戰理由還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第132章 順水人情,諸葛迴歸(六千字大章)第174章 公孫瓚已死,呂布還能活多久?第169章 曹操以爲是體驗碼,劉備激活完就拔網線第57章 諸葛傢什麼都略懂,當然也包括興修水利第47章 名動許都的神秘大賢第102章 攻陷盱眙第71章 說陳到,陳到到第175章 沒有陸遜,只有陸議第37章 子仲兄,對不住了第151章 合肥之戰-中第66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89章 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當主語換成諸葛亮,就…第65章 初出茅廬第一功第46章 舌戰狂儒第78章 嘲笑完諸葛之後的下一個環節,就是死第47章 名動許都的神秘大賢第110章 自投羅網魯子敬第128章 袁譚:別人仇富我仇帥第165章 說翻臉就翻臉第8章 不出意外果然出了意外第6章 初戰試手第179章 收服王朗第69章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第84章 縮水版船中對第190章 歷史上對孫策都無效的招數,現在還想用來…第139章 趙雲:娶了個諸葛家的老婆,智力值當然…第81章 諸葛出使第180章 人人爭搶諸葛仙術第18章 裡奔襲第78章 嘲笑完諸葛之後的下一個環節,就是死第161章 禰衡之死第71章 說陳到,陳到到第187章 劉備:我澄清一下,這不是流言第22章 諸葛家的人什麼都略懂第91章 諸葛家的“點金仙術”第55章 高祖不疑留侯,吾何疑於子瑜(五千字大…第99章 孫策的五層應對博弈第150章 合肥之戰-上第126章 天高地厚對別人是一個形容詞,對諸葛亮…第144章 這也算曆史線收束……吧?第163章 車騎將軍武昌侯宗正領揚州牧劉備第92章 山越上鉤第84章 縮水版船中對第25章 《帝國時代》科技:流刺網第165章 說翻臉就翻臉第180章 人人爭搶諸葛仙術第32章 出使呂布第95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拳來第178章 發兵東冶第170章 黃祖狙擊術豈可不防第25章 《帝國時代》科技:流刺網第162章 不攻者示人以攻,攻者示人以不攻第153章 張飛威震逍遙津第16章 被豬隊友帶崩的紀靈第181章 騎虎難下孫伯符第105章 我記得這裡原來有水寨的啊第154章 合肥落城,袁術喪鐘第169章 曹操以爲是體驗碼,劉備激活完就拔網線第98章 搶了孫策的蕪湖,還要讓孫策主動認錯第114章 袁曹開戰的導火索第187章 劉備:我澄清一下,這不是流言第5章 唱籌量沙第43章 諸葛亮的“強化套裝”第121章 精確控溫,盡在掌握第145章 狂自然有狂的資本第23章 諸葛加班,一日一計。諸葛休假,三日一計。第106章 劉勳:雖然我們敗了一陣,但還剩二萬人打…第152章 合肥之戰-下第108章 威震淮南第137章 諸葛亮來沒來淮陵?如來第61章 諸葛亮辭行第55章 高祖不疑留侯,吾何疑於子瑜(五千字大…第138章 來騙,來偷襲第169章 曹操以爲是體驗碼,劉備激活完就拔網線第142章 諸葛車的諸葛瑾改良版第120章 大家都有官升,大家都有仗打第8章 不出意外果然出了意外第67章 轉進柴桑第91章 諸葛家的“點金仙術”第45章 先噴禰正平,後教孔文舉第142章 諸葛車的諸葛瑾改良版第117章 騎虎難下,需要勸架第41章 阿亮何德何能,豈敢小覷天下智者第11章 慘勝:士仁範疆張達殉職第98章 搶了孫策的蕪湖,還要讓孫策主動認錯第35章 呂布:沒有人比我更懂背主之賊!第153章 張飛威震逍遙津第44章 空談之才孔文舉第189章 君子遠庖廚,不忍其觳觫第131章 呂布再再再再次倒戈(比115章再…第1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95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拳來第164章 劉景升年老志短,不足慮矣!第96章 山越還沒全殲,袁術先稱帝了第40章 被羣狼環伺的諸葛家第58章 搞不定的事情就交給阿亮好了第21章 日子還是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