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門外突然傳來了腳步聲,緊接着李景明便走了進來。
秋月見李景明走了進來,於是拿起手帕擦了擦眼淚,便起身往外走去。
躺在牀上的高雲從一轉頭看見李景明走了進來,想要起身行禮。
李景明見狀,快步走到牀前,按住了他。
“不必了,身體剛痊癒,先躺着吧。”
高雲從聽後,眼淚瞬間就流了下來:“太子爺,你今後還會趕我走嗎?”
李景明笑了笑,說道:“我從來都沒打算趕你走,是走是留,始終在你自己。”
高雲從聽了李景明的話後,擡起手擦了擦眼淚,然後點了點頭。
“本王自從上次審完程德新後,感慨頗多。你說這人啊,是一下子就走上邪路的嗎?古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合抱之樹,生於毫末。’《大學》裡也說:‘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凡事都有個根本,就是一個人變壞,它也會有個先兆吧。倘若一個人從來沒有過不好的念頭,他又怎麼會做出不好的事呢?”
“那程德新若不是最終死到臨頭,他也不會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爲有什麼不妥。相反,他可能還覺得我們這羣人都是一羣愚蠢,且不懂得順勢變通的人。聖人察微而知漸,所以那天晚上,本王聽到和見到你的所作所爲的後,除了憤怒,心裡也生出了許多害怕與擔憂。”
“本王怕啊,怕哪天你高雲從也變成那個樣子,怕哪天我們主僕之間也迫不得已的刀劍相向,怕哪天本王不得不親手殺了你。”
高雲從聽到這裡,心頭猛的一顫。
他並沒有想這麼多,也沒有想那麼遠。
李景明看到他那個樣子,笑了笑,繼續說道:“本王知道你聽到這些話後,可能也覺得本王想多了。本王也期望,確確實實是自己想多了。可那史書上,多少骨肉相殘,君臣相戰。縱使有骨肉情深,夫妻之情,也難免走到刀劍相向的那一步。你可曾想過是爲何?本王不相信有哪個兒子生下來就想着殺自己的父親,也不相信有哪個臣子從一開始就琢磨着如何殺死自己的君王。你高雲從今天說錯了話,犯了點小錯,本王可以原諒你。可如果將來有一天,你犯下了本王無法原諒的錯,本王又該怎麼辦呢?”
“老子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古今多少英雄豪傑,帝王將相,毀在了驕傲自大這幾個字上。紂王顛覆商湯江山,是因爲他不夠聰明,不夠勇武嗎?錯了,恰恰就是他太聰明,太勇武。所以才導致他驕傲自滿,聽不進人言。比干聞仲,皆是忠臣良將,一心爲國。可他不僅聽不進去這些人的諫言,反而把他們殘忍殺害,自斷手足。當年那楚霸王項羽,少年得志,意氣風發。及其盛時,百戰百勝,天下侯王,一手封之。可最終卻還是落得個窮途末路,烏江自刎的下場。是他沒機會打敗劉邦嗎?是他沒有劉邦聰明,沒有劉邦勇武嗎?錯了。恰恰就是因爲他仗打的比劉邦好,人也比他聰明,才害得自己剛愎自用,聽不進手下謀士的諫言。由此可見,聰明且有本事的人的最大敵人,永遠都是自己。當一個人捂住自己的耳朵,遮住自己的眼,那麼他離摔倒也不遠了。這樣的人,就是有再大的本事,再大的功績,也不會長久。”
“臣子驕傲自大,惹了禍端,君王殺之,衆人言君王容不下有功之臣。那君王自滿,目中無人,被百姓殺之,難道也能說是天下百姓容不得自己的君王嗎?無論什麼時候,自滿,驕傲,自大,都是不對的。建了點功績就在那裡得意洋洋,沾沾自喜。開始不守規矩,行爲顛倒,殊不知這些正是禍事的開端。”
“真到了那個時候,殺了你,本王於心不忍。不殺你,本王又如何繼續治理這天下?你說你想做那天下第一的太監,既是如此,將來免不了手握重權,身居高位。一個人沒錢沒勢的時候,是犯不下什麼大錯的。可當他有權有勢之後,犯下的錯,往往就是滔天大錯,難以彌補。不殺之,又何以解天地衆生之怨?你爲人向來謹慎,謙虛低調。可你看你那天酒後說的那些話,都是些什麼話?罪惡的種子一旦在心中種下,那麼生根發芽不過是遲早的事。與其今後走到主僕反目成仇的那一步,不如早早的把你趕走。”
高雲從聽到這裡,身後開始直冒冷汗。他想起了他的父親,他猶記得自己的父親最開始也是個清正廉潔的官員,可後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才變得貪污腐敗,最後葬送了自己和家人。
“不!我不走!高雲從誓死追隨太子!如果將來高雲從犯了錯,太子爺您殺了我,那也是我罪有應得!”高雲從堅定的說道。
李景明笑了笑,拉着他的手說道:“所以本王才下了狠心,想趁此機會好好懲治你一番。目的就是防微杜漸,希望你永遠記住這次教訓!不要等到將來有一天,罪無可恕的時候,才知道悔改。那個時候,就太晚了。”
高雲從聽後十分感動:“是高雲從沒用,讓主人這般費心。”
李景明聽後笑着說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以前的高雲從已經死在了雪地裡,現在的高雲從,是重生後的新的高雲從。本王希望你能永遠記住這些話,今後也不能只是表面上謙虛,內心更要真正的謙卑。學無止境,保持一顆謙卑的心,纔是成爲聖賢最重要的品質。願你我君臣,永不相負!”
高雲從聽後高興的點了點頭。
後世史書記載:“高姓太監,嶺南人氏,蒙先帝賜名‘雲從。’自少年追隨先帝,爲人謹慎,處世謙卑,鮮有過錯。頗受先帝信賴,位高且權重。然其位高卻不自矜,權重而不妄爲。爲人謙卑自持,德高望重,受人欽敬。雖爲宦官,但先帝敬之,衆大臣敬之,其手下宦官亦敬之。一生忠心事主,未有二心。盡其本分,從不僭越。功勳卓著,卻不自誇。故世人稱之爲‘天下第一太監。’死後葬於帝陵之側,配享太廟。乃千百年來唯一入廟之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