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燕王賑災

抽水馬桶的結構說起來很簡單,十六世紀就有英國人約翰·哈林頓發明了抽水馬桶。一七七五年,倫敦有個叫亞歷山大·卡明的鐘表匠改進了哈林頓的設計,發明了一種閥門裝置,研製出沖水型抽水馬桶,並首次獲得了專利權。

作爲一個天京新城的城主,楊鵬想了很多的方案終於弄清楚抽水馬桶的結構。對楊鵬來說,畫出抽水馬桶的結構圖是非常簡單的。

抽水馬桶的水箱開關很簡單,拿着楊鵬畫的設計圖,基本上找一個手藝合格的銅匠就會做。雖然這個時代沒有塑料,但是使用銅材可以代替塑料。

馬桶的陶瓷桶身也不是難事。這個時代大宋已經可以造出各種巧奪天工的瓷器,燒製馬桶桶身也是小菜一碟。楊鵬找來了工部尚書蔡懷水,把設計圖交給他,讓他找幾家靠得住的燒瓷匠戶製造桶身。

滄州本地就有燒瓷的,只用了七天時間,蔡懷水就找人燒出了三個桶身。楊鵬在玻璃作坊裡挖了個坑,把燒出來的馬桶桶身和銅匠做的銅質機關組裝起來安在坑上,大宋的第一個抽水馬桶就算是誕生了。楊鵬扔了幾團廢紙到馬桶裡,一按按鈕一衝,紙團就被衝到了馬桶下方的水坑裡。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自來水,但是井水是很容易獲得的。天京新城每十幢別墅就挖有一口井。使用抽水馬桶前,使用者需要提一桶水倒入抽水馬桶上部的陶瓷桶中。因爲使用人力注水,馬桶水箱中的浮球也不需要做了。這個浮球是整個抽水馬桶技術中最複雜的一環,不生產浮球可以節省不少成本。

對於抽水馬桶來說,馬桶的固定是很重要的,管道和管道之間必須對準了不動。楊鵬生產的水泥此時就排上用場了。只要在廁所裡用水泥固定好抽水馬桶的桶身,就不存在桶身挪位無法使用的問題。

這種新式馬桶大量生產後,將優先向天京新城的百姓出售。楊鵬也安排人員到王府裡進行新式馬桶的安裝,楊彤,趙金喜,耶侓寒雨他們很奇怪的看着安裝的隊伍,另一部分人則往耶侓觀音和趙麗華的府邸去安裝新式馬桶。

天京新城的別墅下面都挖有化糞池,安裝抽水馬桶不需要改造下水道。楊鵬給天京新城百姓給出了優惠價格:只要持天京新城居民的腰牌來購買抽水馬桶,價格就低至二兩。這個價格還包括安裝費和水泥材料費,只要付了二兩銀子,預約個時間,施工隊就會上門爲居民裝抽水馬桶。

這基本上是成本價格,楊鵬希望能用抽水馬桶改善天京新城的衛生條件,也不指望這個新物事能爲自己賺多少銀子。實際上,對於天京新城的居民來說,安裝馬桶不但可以消除廁所的惡臭,而且還能一下子讓百姓們多出一間小房間出來——以前楊鵬設計的範家莊小別墅裡面有專門的一間澡堂。如今廁所裝了抽水馬桶後,廁所就不髒不臭了。百姓們可以在廁所裡開闢一個洗澡的空間來,而空出來的澡房就可以做一個小房間。

花二兩銀子不但可以改善衛生條件,還能空出一間小房間,這是十分划算的買賣。原先的澡房可以用來擺放雜物,也可以作爲兒童的臥室。

楊鵬爲桓立德安裝馬桶後,桓家立即擺脫了廁所的惡臭,還多出了一間房間。桓家所在的三橫街百姓參觀了桓家的新式馬桶後,立即把其中的好處傳播出去了。天京新城的百姓一個個爭先到範家莊的抽水馬桶店裡交錢、預約。沒過幾天,整個天京新城的百姓幾乎全部登記購買了。

滄州其他地方的民宅則情況不同。滄州的民宅大多沒有建化糞池,要安裝抽水馬桶要臨時挖化糞池,這工程量就大了。沒有七、八兩銀子土木工程工錢,這抽水馬桶是無法用上的。所以在滄州衛城和其他府、縣,抽水馬桶還暫時沒能流行起來。

但楊鵬相信,隨着天京新城百姓的示範作用,喜歡跟風新事物的明朝百姓,尤其是其中的富裕百姓,一定會漸漸裝上抽水馬桶的。

對於這種抽水馬桶,楊鵬也不準備保密了。這東西仿製起來太容易,除非整個大宋有專利制度保護楊鵬的知識產權,否則楊鵬根本阻止不了仿造者。而且楊鵬如今作爲燕王氣度也不比從前。楊鵬希望外地的工匠早些把這種新式馬桶學去,他希望大宋百姓都用上這種抽水馬桶,改善居住和衛生條件。

大宋官家趙恆站在乾清宮新建的“洗手間”裡,看着洗手間裡裝的楊鵬進貢的抽水馬桶,嘖嘖稱奇。乾清宮裡的洗手間修得很大,很氣派。前些天楊鵬派來滄州匠人,在乾清宮後面挖了化糞池。化糞池挖好後被工匠們用水泥封起來了,只留了一個用漢白玉石板製作的煙囪排氣。在乾清宮裡,工匠們用水泥砌牆,安上抽水馬桶做出了一個廁所。

按照楊鵬的說法,這有抽水馬桶的廁所幹淨衛生,該稱爲“洗手間”。趙恆猜測這是取出恭之後要洗手之意,所以把廁所雅稱爲洗手間。

乾清宮裡本來是沒有廁所的。官家使用的馬桶叫做“官房”,有專門的太監保管,需要時則傳“官房”,平時不放在寢宮中。比起楊鵬的抽水馬桶,原先使用的“官房”就顯得不衛生,不方便了。

趙恆喜氣洋洋地看着乾清宮裡的洗手間,笑道:“以後朕就不用再使用令人尷尬的‘官房’了。”趙恆找來一張廢紙,揉成一團扔進了抽水馬桶裡。他一摁馬桶水池上的按鈕,就看見井水從水池裡涌進馬桶中,把紙團裹挾着沖走了。

趙恆笑道:“好,果然有用!有這樣一間洗手間,朕的隱私之事不需要別人伺候,其中的尷尬一掃而空,當真是個好東西。”

王瑾眨了眨眼睛,問道:“聖上,這燕王怎麼發明這麼多新東西?他哪裡學來的?便是魯班再世,恐怕也比不上燕王的能工巧匠。”趙恆撫須說道:“朕也不知道燕王爲何能發明這麼多新東西。不過朕知道,燕王是個忠心的。抽水馬桶這樣的好東西,乾淨衛生,楊鵬第一個想到爲朕安裝,其忠心可鑑。”

王瑾拱手說道:“皇爺聖明。”趙恆撫須說道:“讓燕王的工匠不要走,朕就不和燕王客氣了,讓他給太子、王妃、太后和公主的宮殿也都裝上洗手間。還有兩位公主那裡,都要裝上洗手間!”

山東的寧陽縣鶴山鄉,天空中烏雲翻滾。鶴山鄉的百姓一個個眼巴巴地看着天空中的烏雲,期盼這些烏雲能給鶴山鄉帶來一些雨水。

寧陽縣已經三個月沒有下雨了。沒有雨水,莊稼就活不成。光靠挑河水、挑井水去灌溉是救不活莊稼的。地裡的稻禾因爲缺水已經幹黃一片。半個月內如果再不下雨,今年的莊稼就沒有收成了。

沒有收成,明年就沒有飯吃,就要去逃荒。鹹平六年年山東便是一場大旱,當時山東幾個縣餓得人丁大減,甚至有人易子相食。沒想到好不容易熬過了那場大旱,這才兩年,寧陽縣又是一場大旱。

這一次大旱一干就是三個月,曠日持久,這一次寧陽縣要餓死多少人?鶴山鄉的農民劉見貴眼巴巴地看着天上的烏雲,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現在劉見貴其實很疲憊,他昨天晚上挑水灌田忙了一宿,從大汶河挑水灌溉自己的田地。

大汶河也近乎乾涸了,只有河牀中的中間還有一點流水,看上去就像是一條小溪。從河堤爬到河牀下面挑水十分不容易,劉見貴昨天行走時候就摔了一跤,倒下來時候在地上一擦,手臂上摔了好大一個口子。

然而即便這樣辛苦,恐怕也只能緩解稻子的逐漸乾枯。大汶河距離他的田地足足有三里路,他一次只能挑兩桶水。來回走了二十趟,他勉強給十幾畝稻子澆了淺淺一層水。想要獲得溫飽的收成,這樣的灌溉是遠遠不夠的。

劉見貴白天也不敢休息,稍微睡了一個時辰,他又爬起來準備去挑水。劉見貴的莊稼還算是靠近大汶河,辛苦一些能夠搞到水。那些遠離河流的田地,又是怎樣的情況?

村裡有幾個漢子喜歡去鎮上聽《大理寺公報》,劉見貴聽他們說,整個山東都是大旱。不少地方的莊稼已經全部枯了。不僅有旱災,青州和萊州還鬧蝗災,那些蝗蟲鋪天蓋地,連乾枯的莊稼都不放過。

劉見貴眼巴巴地看着天上的烏雲,暗道只有老天降下一場雨水,才能救下山東的百姓了。突然,隔壁黃家的二兒子跑了過來,跑到劉見貴的院子門口喊道:“劉見貴,快去龍王廟。何老爺擺出祭品求雨了!”

何老爺求雨了?劉見貴聽到這話喜出望外,丟下扁擔大步跑到了河邊的龍王廟外。到了那裡一看,劉見貴發現已經有幾百百姓聚在了那龍王廟外面。衣衫襤褸的農民們跪在地上,齊齊對着龍王廟裡的神像磕頭。

鶴山鄉最大的地主何員外在龍王廟的神案上擺了一個豬頭,雞鴨祭品,正在給龍王上香。

劉見貴也走了進去,跪在了村民的後面。何員外一邊上香一邊大聲喊着:“燕王楊鵬禍亂山東擺弄輿論,觸怒上蒼,終於釀成大旱災禍。然我等百姓都是赤子,絕非李賊黨人。還請龍王體憫鶴山鄉的百姓,顯靈做法,降下一場瑞雨,讓我鶴山鄉的百姓來年免受饑荒之苦。”

劉見貴聽到何員外的話愣了愣,暗道這大旱和燕王有什麼關係?這何員外恨楊鵬入骨,硬是把大旱扯到了燕王身上。然而百姓們此時求雨心切,對出錢求雨的何員外十分尊敬,沒有一個人出來反駁何員外。何員外在神案前唸叨了一陣,跪地磕頭,把三柱香插在了香爐裡。

何員外剛剛擦好香,廟外就傳來一片滾滾的雷聲。

打雷了?要下雨了?廟裡的百姓激動起來,齊齊看向神案前面的何員外。何員外一個機靈,跪在了神案前大聲喊道:“龍王有靈!若是龍王忿恨李賊,大可以降禍於天京新城。我山東的百姓絕非燕王楊鵬的黨人,希望龍王降下甘霖,救活我一方百姓。”

何員外說完這話,就不停地朝龍王神像磕頭。跪在龍王廟內外的百姓也跟着何員外,用力地朝神像磕頭。彷彿是對何員外的措辭十分失望,滾滾的雷聲突然停了。無論衆人磕得多麼虔誠,那雷聲卻再也沒有響起。劉見貴擡頭看了看天空,卻看到烏雲越來越淡,漸漸裂開。一束讓人絕望的陽光刺破分散的烏雲,落到了乾涸的大地上。

劉見貴心中大大地沮喪,一下子無奈地趴在了地上。今年沒有收成,明年要餓死。《大理寺公報》說了,河南今年也是大旱,南直隸收成也不好。就是出去逃荒,恐怕也是九死一生,說不得就要死在他鄉。

那束陽光打破了許多百姓的幻想,百姓們絕望地看着青天,一個個張目結舌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就有人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起來。

劉見貴嘆了口氣,正要爬起來,卻突然看到遠處跑來一個慌張失措的年輕人。“不好了!大汶河斷流了!大汶河干了!”

完了。劉見貴彷彿被人一拳打在胸口,好久都反應不過來。他只覺得呼吸有些困難,突然眼前一黑竟昏了過去。

“山東大旱三月,赤地千里。百姓的作物已經全部乾枯,明年的口糧恐怕已經全部化爲烏有。青州、登州和萊州蝗蟲遮天,所過之處寸草不留...”

此時楊鵬的重要下屬已經全部就坐,楊鵬朝耶侓寒雨點了點頭,耶侓寒雨站起來說道:“官家昨日傳來聖旨,說山東大旱,讓我們天京新城出資賑災。此事關係重大,大家議一議我等要如何答覆!”

衆人聽到這話,都有些吃驚。山東大旱衆人都知道,山東已經幹了三個月了,除了登州和萊州下了一場小雨,這三個月山東其他地方可以說是沒有一滴雨水。天京新城的官員們早就從大理寺公報上知道了山東的困境,知道山東的莊稼今年已經全部被幹死了。

今年的莊稼完了,明年農民就沒有飯吃,當然需要賑災。但是這個賑災顯然該有朝廷來做,官家怎麼能把包袱甩給天京新城?

楊鵬的戶部尚書黃光如今是楊鵬的軍需用品大總管,管着各種武器和軍需品的製造,也是天京新城中的顯要大官。他把旱菸往右手邊的茶案上敲了敲,把菸灰敲進了陶瓷缸裡,大聲說道:“官家在山東收稅,我們又沒有在山東收稅!我們天京新城在山東辦《大理寺公告》,駐紮軍隊,一分錢沒賺到!都是由天京新城出銀子,入不敷出。這賑災的事情怎麼算也輪不到我們天京新城來做!”

楊鵬的工部尚書蔡懷水道:“我看是這個道理!”蔡懷水如今是楊鵬民用品工廠的大總管,手下幾萬人。這些年他留起了山羊鬍子,舉止間頗有威嚴。此時他撫須說道:“王爺,此事做不得。山東一千多萬饑民,這是個無底洞。這管一年的粥棚要花多少銀子?恐怕兩千萬兩都不夠!我們哪有這麼多銀子?”

衆人聽到蔡懷水的話,都紛紛點頭。佔金國和張翔對視了一眼,站起來說道:“燕王,此事是不可能的。且不說按市場價買一千石米賑災要二千多萬兩銀子,就說去哪裡買這麼多糧食賑災?我們一年之內買一千萬石糧食,恐怕要把全國的糧價拉到天上去。到時候就是有銀子也買不到。”

佔金國大聲說道:“王爺,官家把這包袱甩給我們,我們可不能接!”楊鵬看了看佔金國,淡淡說道:“賑災糧食的問題,大家不需要擔心。本王爺自有辦法解決。”聽到楊鵬的話,大家都愣了愣。救濟山東饑民起碼要一千萬石的糧食,燕王卻說得輕描淡寫的。

燕王怎麼籌這一千石的糧食?不過楊鵬這些年的手段實在是鬼神難測,衆人對楊鵬有一種盲目的信任。只要燕王說能搞定,那就一定是能搞定的。衆人於是略過了糧食來源的問題,開始討論賑災的利益問題。

蔡懷水抽了一口旱菸,說道:“燕王,官家要我們賑災,我們就算能搞到糧食也不能白乾。一千萬石的糧食砸下去不能不聽個響兒!我們要在山東收稅!”

張翔大聲說道:“蔡尚書說得好,官家讓我們賑災,我們要在山東收商稅,均平田賦,就像和天京新城一樣!這樣收回賑災的開支。”韓冰說道:“王爺,山東的文官雖然表面上都乖乖聽話,其實心裡還是不服我們。我看我們可以趁這個機會和官家要來山東宣威使的任命權。以後山東宣威使誰當,由王爺來定,那些地方官們自然就不蹦達了。”

聽到韓冰的話,衆人都沉默了。山東宣威使的任命權,這個要求似乎有些大了。官家如果答應楊鵬,就是徹底分疆裂土,把山東變成楊鵬的獨立王國了。怎麼看,這條要求都是不可能的。韓冰看了看不吭聲的衆人,說道:“漫天叫價就地還價,官家提出讓我們賑災這種荒謬要求,我們當然也要回敬他幾個刁難的條件。”

衆人這才釋懷,點頭稱是。張翔想了想,說道:“還有,我們的兵馬如今在山東是非法駐紮,法庭也不受朝廷認可。如今官家讓我們賑災,我們就要官家任命大哥爲山東兵馬都監!這樣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控制山東的軍事和司法。”

衆人聽到這話眼睛一亮,都表示同意。將領和官僚們又討論了一會,說了一大堆。楊鵬點了點頭,最後總結說道:“好,我們就答應官家的賑災要求。不過我們提出四點要求:山東提督官銜,商稅,田賦以及由我們任命山東宣威使。”

“如果官家答應我們這四個條件,我們就保證讓山東沒有餓死的人。”謝良友說道:“賑災起碼需要一千萬石糧食,這樣大規模收購糧食肯定會擡高各地糧價,算下來,沒有三千萬兩銀子無法救活山東一省。若是想靠商稅回本,需要十幾年。”

衆人聽到這話,都沉默下來。如今楊鵬的銀倉裡也只有一千萬兩出頭的銀子,無論如何是籌不出三千萬兩銀子出來買糧賑災的。在衆人的心裡,這賑災是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也不知道楊鵬是準備怎麼做。

楊鵬淡淡說道:“我看這次賑災,我們只要想些辦法出來,也花不了多少銀子。那些士紳地主守着大把的銀子卻不願意賑災。我們想想辦法,讓他們出出血!”

衆人看向楊鵬,卻不知道楊鵬準備怎麼讓士紳們出出血。楊鵬笑道:“不過首先要把賑災的糧食準備好,崔昌武你隨我來,我們寫一封正式命令給新竹的鄭暉。”

“一千萬石的數量實在太巨大,爲了不對各地糧價供需造成大幅波動,燕王計劃在各地分批購買糧食,使用船隊運輸。在北直隸買糧二百萬石。在南直隸買四百萬石。在浙江買兩百萬石,在福建和廣東各買一百萬石。”

最後《大理寺公告》又強調了一遍精誠合作的重要,強調只要天下士紳不哄擡米價,燕王就能順利救災山東。

張克禮看完了大理寺公告,冷哼了一聲,把報紙拍在了茶案上。他看了看自己的長子,問道:“看來楊鵬真的要買一千萬石糧食賑災。”張克禮的長子點頭說道:“父親,此事錯不了。不買糧食,他拿什麼賑災?爲了這次賑災事宜,官家已經把山東兵馬都監的官職給了楊鵬,還允許楊鵬以後在山東收商稅。楊鵬答覆官家的奏章也已經公開了,楊鵬十分欣喜於官家給的官職和稅權,決心砸錢賑災,說是‘決不讓山東有一人餓死’!”

“楊鵬這次是借賑災一事,想實際控制山東一省。這次官家和楊鵬純粹是做交易,楊鵬若是不能成功購得足夠的糧食養活幹旱的山東,官家一定會把給他封的官奪回去,商稅也一定不許楊鵬徵了。”

“所以楊鵬這次是豁出去了,一定拼命買糧食。父親你看《大理寺公告》上的措辭,幾乎是求天下的士紳了。他也知道如果天下士紳不配合,他三千多萬兩銀子也買不到一千萬石糧食。”

張克禮的長子頓了頓,又說道:“父親,南直隸人口二千多萬,南直隸市場上富餘的糧食也只有幾百萬石。楊鵬一下子來買四百萬石,幾乎買空南直隸,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只要我們稍微運作一下,就能把糧價炒到天上去。到時候不但讓楊鵬交出所有的銀子,還讓他無法得到足夠的糧食賑災。到時候他花光了銀子,又被官家收回官位和稅權,豈不是美事?”

張克禮想了想,說道:“此事看上去是這個道理。但我總覺得有些蹊蹺...楊鵬也不傻,如此大張旗鼓買糧食,他難道就不怕天下的士紳擡高糧價刁難他。”

張克禮的長子笑了笑,說道:“父親,楊鵬這次是真的腦子壞掉了。他以爲他出錢賑災是做好事,天下人就都會配合他。他卻不知道天下士人縉紳恨他入骨,哪怕是背上罵名也要拖垮他楊鵬。”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章 年關之戰第六百四十章 單騎退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糾纏不清第三百五十八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三章 天京新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國風範第九百一十二章 華胥據點第四百八十章 人心險惡第四百六十四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六十六章 西夏復興軍第五百一十九章 倭寇計謀第五百五十三章 戴罪立功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戰結束第二百五十一章 流言四起第九百九十二章 大軍追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貴族叛亂第四百一十二章 才子佳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朝廷臉面第二百一十二章 洞房花燭第五十四章 擊殺兩翼第六百八十章 反中埋伏第一百八十七章 殘忍的契丹第三百八十一章 事已原違第二百二十章 悍將之選第七百七十八章 天竺的機會第六百零一章 英雄救美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三百一十八章 內心不棄第三百九章 觀音計謀第一百八十二章 楊琪來援第四百六十七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百零八章 不好的預感第五百一十九章 倭寇計謀第八百九十七章 九州戰況第三百一十六章 包藏禍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以置信第九百八十六章 莫名其妙第六百八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州教育第七十一章 照斬不誤第六百零六章 陰謀男女第五百九十一章 黯然退場第四百五十五章 傾國傾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大同第九百五十章 米尼步槍第九百三十九章 東瀛亂起第三百二十九章 草原野性第二百八十二章 情人之夜第七百章 他鄉的求援第六百七十章 事已願違第一百五十九章 如此賑災第九百六十一章 出乎預料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軍奪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國風範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宮陰謀第五百五十五章 委以重任第九十章 意氣風發第二百四十四章 險死還生第一百二十八章 劍拔弩張第三百八十一章 事已原違第九百二十六章 一家三口第九百六十章 陰謀詭計第一百一十章 烽火雁門關第四百九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三十八章 服部豪雄第一百五十章 絕代佳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剿滅漢賊第三百一十一章 燕京動態第三百六十四章 不期而遇第四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九十章 絕境鏖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難得清閒第三十三章 天京新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理失守第五百四十三章 燕雲大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高原反應第九百四十章 鐵甲戰艦第七十六章 醍醐灌頂第八百二十六章 緩兵之計第九百六十八章 形勢危急第四百八十章 人心險惡第七百五十一章 城中鏖戰第二百五十章 情爲何物第四百六十四章 黃雀在後第八十五章 蕭天左的猶豫第五百五十二章 伏擊曹勇第二百一十一章 美夢成空第八百九十六章 奇異逼婚第五百九十五章 戰事膠着第九百五十七章 大獲全勝第九百五十三章 出乎預料第九百七十八章 斬盡殺絕第六百四十七章 皇后之爭第五百一十四章 內部不和第八百八十一章 難得清閒第三百一十九章 情到深處第七百九十八章 其樂融融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者無懼第二百九十六章 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