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如此君臣

王欽若在樞密院接到西北探子傳來的急報,得知燕雲伐夏大獲全勝的消息,不由的大驚失色。此時他才猛然發現,燕雲早已今非昔比,就好像一個顯出雛形的強大帝國一般。只聽得樞密副使孫近感嘆道:“燕雲真是太兇猛了!原本大家以爲燕雲伐夏這一仗,沒得個兩三年難以分出勝負,卻沒想到短短數月之間,西夏便兵敗如山倒,把河套以及河南的土地盡數丟了個乾乾淨淨!哎,燕雲軍,真是虎狼之師,不可戰勝啊!好在……”只說了兩個字,卻突然打住不說了,看了王欽若一眼。

原來他想說‘好在陛下英明沒有起兵北伐,否則咱們現在可就大大不妙了!’然而話剛到嘴邊,便猛然想到,北伐不正是王欽若全力想要促成的嗎,自己若是把這句話說出來,豈不是大大地得罪了王欽若,因此話已經到了嘴邊,卻硬生生地嚥了回去。

王欽若腦子裡亂成了一團,亂七八糟的思緒紛至沓來,最終卻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面對強勢崛起的燕雲,所有人都可以打小算盤,唯獨他秦檜不行,因爲他有把柄握在契丹人的手中,他若倒向燕雲,契丹人肯定不會放過他,只要那把柄公諸於衆,他會立刻死無葬身之地。

搖了搖頭,將腦中這些亂七八糟的思緒全都拋開,對孫近道:“我去向陛下稟報,你守在這裡。”孫近連忙躬身道:“丞相請便,屬下在這裡照看着。”王欽若將奏摺揣進袖籠中,離開了樞密院。

匆匆來到皇宮,求見皇帝趙恆。然而內侍卻告訴他,陛下昨夜去了花小姐那裡,還未回來。王欽若知道這些日子皇帝三天就有兩天泡在花想容的花樓之中,倒也不以爲異,當即離開皇宮,趕往花想容的花樓。來到環境清幽的花樓外,見到了守在門口的兩個侍衛,問道:“陛下在上面嗎?”兩個衛士點了點頭,其中一人道:“陛下正在和花小姐喝酒!”

王欽若立刻走進了大門。在前院,見一箇中年美婦迎面走來,當即不敢怠慢,躬身道:“花媽媽。”原來這位中年美婦便是花想容的養母,說養母那是好話,說難聽點其實就是鴇母,不過所謂母以女貴,如今她女兒花想容正當聖寵,她這個身份低賤的鴇母卻也在當朝宰相面前端起架子來了。

花媽媽笑呵呵地道:“原來是丞相大人,失迎失迎!”

王欽若連道不敢,隨即道:“我有要事要見陛下。”說着便準備上樓去。哪知花媽媽卻擋在了面前,搖頭道:“現在可不行!”王欽若心中惱火,可是卻不敢發作,從袖籠中取出那本奏摺,指着奏摺對花媽媽道:“媽媽,朝廷有緊急事務須得立刻告知陛下!”花媽媽瞥了一眼那本奏摺,毫不在意地道:“什麼事都不行!”隨即指了指上面,壓低聲音神情曖昧地道:“陛下正和花姑娘濃情恩愛,丞相這麼冒冒失失地上去,豈不是找不自在嗎?”

王欽若一愣,面露尷尬之色。

花媽媽咯咯一笑,一把牽住王欽若的手朝樓下廳堂走去,邊走邊笑眯眯地道:“大人何必着急呢,等陛下完事了,再見也不遲啊!”王欽若感到有些滑稽:‘大臣向皇帝稟報軍國大事,被一個鴇母擋住不說,居然還要等皇帝嫖完了再說!’心中連連搖頭,只道:若是太平盛世,如此搞法,倒也問題不大,說不定還是一段佳話,可是如今燕雲強勢崛起於北方,鐵騎銳兵無敵於天下,短短數月之間,那麼強大的西夏便已處於垂死邊緣了,有這樣一頭猛虎臥於身旁,陛下居然還有狎妓的閒情逸致,真是叫人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王欽若被花媽媽牽着手走進樓下廳堂,那花媽媽哈回過頭來嫣然一笑,徐娘半老倒也風韻猶存。王欽若一呆。花媽媽微微一笑,道:“丞相請坐,奴家去爲丞相沏茶!”王欽若心中猛然升起一股邪火,暗道:‘你在上面玩女人,我幹什麼要在這裡乾乾的等着!’一念至此,便一把拽住了正要離開的花媽媽,猛然用盡,也不知是不是王欽若的力氣太大了,花媽媽居然嚶嚀一聲便跌進了王欽若的懷抱。花媽媽擡起頭來,媚態十足地道:“丞相這是要做什麼呢?”王欽若俯下頭吻住了花媽媽的嘴脣,同時伸出一隻手將花媽媽的外裙給脫掉了。……

一個時辰之後,心滿意足的趙恆從樓上下來了,花想容卻沒有出現,想來還躺在牀上呢!王欽若恭立在廳堂中,那風騷的花媽媽卻已經不知去向了,看這廳堂裡的情景,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般。

皇帝走到一張小几邊坐了下來,看了一眼王欽若,說道:“愛卿不必如此拘謹,坐下說話。”王欽若謝恩,在皇帝右側的一張小几邊坐了下來,抱拳道:“陛下,樞密院剛剛接到西北送來的急報。”隨即伸手去袖籠中拿奏摺,卻哪裡有奏摺,摸了半天也沒摸到奏摺。王欽若大感詫異,連忙起身,一臉尷尬地朝皇帝抱拳道:“微臣好像不慎把奏摺弄丟了!”隨即便在廳堂裡尋找起來。趙恆倒也不以爲忤,反而一邊喝茶一邊饒有興趣地看王欽若尋找奏摺。

王欽若在廳堂裡找了片刻,終於在那座山水屏風後面找到了遺落的奏摺,一喜,連忙彎腰撿了起來。翻開看了看,確實是那份奏摺,只是奏摺有三分之一的面積都給浸潤了,還散發出一股子淡淡的異樣的香味。王欽若感到十分不解,怎麼好好的奏摺會被浸溼了,隨即他想到了原因,不由的心頭一蕩。

這時,皇帝的聲音傳了過來:“丞相,找到奏摺了嗎?”王欽若連忙道:“找到了。”隨即拿着奏摺回到皇帝面前,雙手呈上。皇帝接下奏摺,翻開來,見奏摺打溼了,詫異地問道:“怎麼溼了?”王欽若連忙道:“想來是信使在路上,不慎被雨沾溼了。”

皇帝倒也沒放在心上,把奏摺的內容看了一遍,忍不住感嘆道:“真是好險啊!朕當時若真的出兵了,如今可就麻煩大了!”王欽若連忙抱拳道:“陛下未卜先知明照萬里,早就料到今日的結局,因此才決定不與西夏聯合!陛下之英明,即便三皇五帝也難企及!”趙恆哈哈大笑,十分得意,心裡非常受用,嘴巴上卻還要言不由衷地道:“三皇五帝,朕是不敢比的!”隨即將奏摺扔到小几上,道:“燕王願意去同蠻夷廝拼,就讓他去吧,這不管我們的事,言下之意竟然完全沒將此事放在心上。

王欽若連忙道:“陛下英明,只是對於燕雲卻不可不防啊!燕雲如今就好似一頭已經長大的猛虎,必然貪食血肉,若他竟然喪心病狂向南顧盼,咱們可就危險了啊!我等臣子身爲大臣,報效陛下,死不足惜,然而陛下萬金之體,一身安危繫着國家黎民,卻不可有絲毫閃失啊!”

趙恆心中不由的惶恐起來,聽了趙恆一番表忠心的話後,又不禁感動不已。趙恆憂心忡忡地道:“這確實讓人擔心啊!”隨即道:“不如朕重重地賞賜他,他感激朕的恩德,便不會起不良心思了!”

王欽若道:“陛下,老虎的腸胃如何填得滿啊!與其把錢糧白白送給燕雲,不如將這些錢糧省下來擴充軍隊,只要咱們力量夠強,燕雲自然就不會打咱們的主意了!”

趙恆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丞相所言極是!此策可行,此策可行!”頓了頓,道:“來日早朝之時,再就此事進行商議!”王欽若希望趙恆能夠現在就下命令,可是趙恆既然已經這麼說了,他也就不好多說什麼了,否則就好像是他在逼迫皇帝似的。

第二天早朝之上,王欽若將昨天同趙恆說的一番話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說了出來。話一說完,龐太師便立刻跳出來反對:“陛下,擴充軍隊絕對不可行啊!”王欽若瞪眼喝道:“丞相爲何如此言之鑿鑿,難道是想看見燕雲軍打過河南來嗎?”龐太師和王欽若都是參知政事,內閣大臣,因此都是丞相。

龐太師瞥了王欽若一眼,哼道:“丞相總是說燕雲軍會打過長江來,可是燕雲軍何曾起過南下的念頭,哪一仗不是我們挑起來的?即便如此,燕雲方面可從未逾越過一步啊,若燕王真有對陛下不敬之心,爲何每一次都不乘勢南下,而只是將朝廷大軍擊退了事?”

大殿裡嗡嗡聲響,文武大臣們議論起來,都覺得龐太師所言有理。

王欽若冷着臉道:“楊鵬如此做法,無非是要迷惑我們,因爲他是想先解決了西夏、契丹人,再來對付我們!”

龐太師仰天打了個哈哈,說道:“丞相這話真是危言聳聽了!恐怕也是丞相一人臆測吧!難道燕王竟然對你說過他的心思?”許多大臣笑了起來。王欽若大爲惱火,上前一步,質問道:“丞相如此替燕王辯解,我看在背後收了他不少錢吧!”

龐太師冷笑道:“剛說丞相喜歡臆測,這不,丞相都臆測到我的身上來了!”隨即朝皇帝一拜,神態慷慨地道:“微臣對於陛下忠貞不二,爲陛下可肝腦塗地死而後已,此心天日可鑑!”趙恆十分感動,不由的點了點頭。龐太師扭頭看向王欽若,正氣凜然地道:“我之所以有之前那樣一番言語,實在是爲了朝廷社稷,爲了陛下安危!”

“陛下,若我等在江南擴軍備戰,燕王及其麾下的將軍們會如何想?他們會認爲朝廷對他們不善!一旦他們認爲我們對他們不善,會採取什麼行動呢?陛下英明,一定不須要臣來囉嗦!”龐太師朗朗的聲音在大殿裡迴盪着,趙恆面色蒼白,一副心憂害怕的模樣,衆文武也都人心惶惶。所有人都想到了同一件事情,他們都覺得一旦朝廷方面引起了燕雲方面的猜疑,那麼燕雲方面首先會做的十有七九便是往淮南以及山西地區增兵,如今這兩線的燕雲軍規模還不算很大,在幾千裡的正面上只有二十來萬兵馬,大家並未感覺到什麼威脅,生活得還算安安樂樂,然而這個兵力一旦增加一倍到四五十萬,那便是另外一番感受了,就如同一柄鋒利的尖刀懸到了頭頂,隨時都會落下來似的,那種情況下,大家只怕就沒有如今這種安樂日子了。

若這柄尖刀一直懸而不發還好,可一旦落下來,恐怕所有人的好日子就此終結,屆時燕雲兵鋒席捲江南,想要好死恐怕都是一種奢望!

君臣們從那可怕的幻境中回過神來,看向王欽若,眼中都流露出惱火的神情,都覺得大家的日子原本過得挺好,可是這個傢伙卻是唯恐天下不亂偏要出來搞事,這傢伙不把燕雲大軍招惹過來是決計不會罷休的,要是燕雲軍打過來了,就讓這傢伙去抵擋,最好被燕雲軍砍成肉泥,看他還敢不敢再沒事找事了。

王欽若眼見所有人都用一種十分惱火的神情看着自己,心中一驚,隨即明白了原因,原本還想反駁沈與求的,可是此刻卻默不作聲了。

皇帝揚聲道:“龐愛卿所言極是,燕雲與我們朝廷之間相安無事,何必自尋煩惱,自找禍端!況且擴軍備戰會極大增加百姓負擔,百姓們纔剛剛經歷了戰亂之苦,朕何忍再看見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龐太師一臉感動地拜道:“陛下仁慈,真乃天下萬民之福啊!”衆大臣連忙跟着拜道:“陛下仁慈,此乃天下萬民之福!”

皇帝聽了衆臣此言,心中十分受用,瞥了一眼面色陰晴不定的王欽若,揚聲道:“此事就這麼定了,擴軍之事作罷!任何人再也休提擴軍之事!”衆臣一起應諾,龐太師固然心中歡喜,就如同打了一場大大的勝仗似的,而王欽若卻是一臉的陰鬱。

龐太師瞥見了王欽若的臉色,心中更是歡喜,簡直每個細胞都在興奮地跳躍。朝皇帝躬身道:“陛下,燕王是我們大宋的臣子,燕王開疆拓土,便是我們大宋開疆拓土啊,自打當年李元昊反叛開始,西北便脫離了中原皇朝的控制,那是自強秦開始從未有過之事,百餘年來,衆位先帝雖然文才武功均是當世無雙,然而卻始終不能平滅西夏,收復舊疆,成爲終生遺憾!如今陛下一舉完成了諸位先帝終生都沒能完成的豐功偉業,可告慰諸位先帝的在天之靈了,同時也必然彪炳史冊,光耀萬世!”

皇帝心情激動,一時之間真的覺得自己就是君臨天下威蓋山河的明君聖主,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與自己相比,也不過那樣。

禮部侍郎倪成謀出來抱拳道:“陛下,臣建議在城外修建一座三十三丈高的石碑以紀念陛下的豐功偉業!千秋萬代之後,只要人們看見這塊石碑便能記起陛下的蓋世無雙的功績而油然心生敬仰之情,陛下的光輝將照耀千年之後的子民們!”

趙恆大爲心動,不由的點了點頭,隨即裝模作樣地問道:“如此會不會使百姓平添負擔啊?”

龐太師無比感動地道:“陛下時時刻刻顧念百姓福祉,微臣真是不知該說什麼好!”隨即抱拳道:“微臣躬逢盛世,得以侍奉陛下,真乃微臣幾世修來的福分!微臣別無所求,只想用這畢生所學和滿腔熱血報答陛下!”趙恆大爲感動,點了點頭,“朕有愛卿這樣的忠臣輔佐,才能成就如今這樣的盛世華章啊!”龐太師連忙惶恐地道:“陛下過獎了,臣哪有功勞!大宋之所以能轉危爲安繼而成就如今的局面,那全都是陛下威德所致,我們因爲有陛下這樣的聖主,所以才沾上一點光彩,這都是陛下所賜!”趙恆龍顏大悅。

倪成謀連忙道:“丞相大人將微臣的心裡話都說出來了!關於陛下擔心的百姓負擔問題,微臣認爲完全不必擔心,一來國家富裕,一塊石碑耗不了幾個錢,完全不會有問題,自然也不會增加百姓們的負擔;二來百姓們也一定想要做件事情以表達自己欣喜的心情,因此修造這塊神功碑,真可謂是與民同樂的大好事,此事臣以爲不要由國庫出錢,應當讓百姓們都來出錢修這座石碑,如此便是真正的與民同樂了。”

趙恆十分高興,點頭道:“好好好!倪愛卿此言甚合我意!就如此辦吧!”衆大臣一起拜道:“陛下英明!”趙恆思忖片刻,看了一眼王欽若,隨即目光落在龐太師身上道:“此事就由龐愛卿負責!”龐太師心中大喜,連忙拜謝,王欽若的神情則更加陰鬱了。

龐太師道:“陛下,燕王在陛下的領導下立下如此功勞,陛下也不可不有所表示啊!”

趙恆點了點頭,看了龐太師一眼,“愛卿的意思是……?”

龐太師道:“燕王如此大的功勞,陛下的表示可不能小啊!微臣的意思是,不如冊封燕王爲一字並肩王,賞賜半朝鑾駕!”這話一出,朝堂之上立刻嗡嗡起來,不過隨即聲音便停止了,因爲大家雖然對這樣崇高的冊封感到驚詫,卻也覺得是實至名歸的,同時在心底深處都覺得,朝廷的這種冊封也沒什麼了不起的,燕王如今的威權,只怕大宋的皇帝都遠遠不及了,就算要開朝稱帝那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趙恆見無人反對,同時也覺得只有如此才能對應燕王的巨大功勞,因此點頭道:“龐愛卿之言甚合我意!就這麼辦!”頓了頓,掃視了衆大臣一眼,問道:“你們誰願意出使燕雲?”

衆大臣爭先恐後上前來請命。這代表皇帝前往燕雲,宣佈皇帝的恩典,那是一件大大的美差,因此誰都想去!趙恆見大家爭先恐後,不由的十分高興,隨即爲難地道:“諸位愛卿都想去,倒叫我爲難了!這個,究竟誰去比較好呢?”

龐太師笑道:“相信每一位大臣都能辦好此事。不過此人選也不能過於隨便,首先身份得夠,皇室成員最好,要不然也得尚書以上的大臣才能足顯重視,除此之外,還須得一直主張南北和平共處的大臣,只有這樣的大臣,才能注意到方方面面,注意到細枝末節,爲陛下辦好此事!”

趙恆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問道:“愛卿覺得誰人合適?”

龐太師抱拳道:“微臣以爲王孝直大人最爲合適!”龐太師這話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一個和和氣氣財神模樣的老年官員臉上,那人便是禮部尚書王孝直,趕緊朝皇帝躬身道:“陛下若降下詔命,微臣定當肝腦塗地死而後已,絕不辜負陛下重託!”衆官員心中暗暗好笑,都在心裡道:如此美差,肯定能撈到無數的好處,肝腦塗地死而後已簡直就是胡說八道。然而皇帝對於王孝直這話卻是十分高興,只覺得此人忠貞不二,真是一個可以託付重任的人選,於是道:“王愛卿便代表寡人出使天京新城,宣佈寡人的恩典!”王忠躬身道:“微臣遵命!”

散議後,王欽若回到家中,臉色依舊十分陰鬱,簡直可以說比在朝堂之上時更加陰鬱了。

門口傳來腳步聲,王欽若的兒子,王羅進來了。看見父親神色不佳,猜到今天朝堂之上父親一定遇到了什麼事情,也不由得緊張起來,疾步走到父親身旁,彎下腰小聲問道:“父親,是不是,是不是今天朝堂上出了什麼事情?”王欽若的兒子王羅如今是汴京守備,官職說高不高,說低不低,應當是要參加朝會的,不過王羅素來不喜歡早早起來去應卯,今天早上也就沒去,因此對於今天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並不知道。

王欽若嘆了口氣,卻沒有說話。王羅見父親這個樣子,登時急了,在一旁坐了下來,沒好氣地問道:“父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你怎麼唉聲嘆氣的?”

王欽若搖了搖頭,憂心忡忡地道:“兒啊,爲父擔心啊!咱們家的處境不妙啊!”王羅更加着急了,急聲道:“父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王欽若不由的又嘆了口氣,說道:“如今滿朝文武不說,就連陛下也是一門心思的要和燕雲和平共處!”隨即調侃似的道:“今天在朝堂之上,滿朝大臣和皇帝,居然把燕雲蕩平賀蘭山之事歸爲皇帝的一大功勞,超越衆位先皇,光耀千秋後世!”

第三百九章 觀音計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包藏禍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九百七十八章 斬盡殺絕第四百五十二章 美味佳餚第八百一十七章 內亂平定第八十二章 關羽斷頭第九章 深入虎穴第五百九十三章 噩耗降臨第九百五十五章 疲敵之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人壓一軍第七百七十五章 內部混亂第八百四十五章 峰迴路轉第六百三十八章 有女香蘭第七百七十三章 麻痹大意第九百零八章 逃亡之路第五百七十章 落入凡塵第九百七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六十七章 騎兵與手銃第九百九十二章 大軍追來第一百三十六章 惡毒的美女蛇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海征服者第二百二十六章 馬踏連營第三百八十五章 猛將如虎第一百八十五章 坦然處之第二百三十六章 穆桂英第八百六十六章 貴族叛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朝廷臉面第一百零七章 算計伏擊第六十章 新城變化第三百八十一章 事已原違第二百七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七百零九章 神秘教宗第二百二十七章 師徒情深第一百一十六章 當機立斷第一百零五章 褒忠祠第四百零八章 興師問罪第六十七章 騎兵與手銃第三百六十章 議任不休第五十一章 契丹奸細第四百七十章 強弩之末第四百一十四章 高麗戰況第五百八十五章 寇準下獄第八百二十章 朝會新人第三百零四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三十一章 美女殺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攻城妙策第八百九十四章 城下血戰第七十章 楊德政第一百二十三章 朝廷臉面第二十一章 考預後路第二百四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五百四十六章 美夢成真第一百九十四章 勢不可擋第九百七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七百二十三章 天竺的威脅第一百五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五十二章 西夏逞兇第四百九十七章 守城惡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燕京動態第四百二十三章 是敵非友第九百九十五章 出人意料第二百六十八章 兩淮宣威使第六百二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略方針第八百一十六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百四十六章 海上副將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者無懼第二百九十三章 以百姓爲重第八百八十章 早晨春光第八百四十二章 玄甲戰騎第五百三十二章 民生狀態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字軍撤退第六百六十九章 計劃調整第八十七章 血債血償第九百四十八章 內外政策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軍北上第八百三十六章 大明大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燕雲驍銳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明鐵騎第三百三十三章 鐵騎橫掃第二百七十三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遼使者第八百零四章 情況有變第五百七十一章 半夜風光第四百八十二章 趕緊撤退第一百九十章 楊鵬對鄉紳第八百七十六章 疑慮重重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乎預料第六百八十章 反中埋伏第七百零五章 血腥屠戮第一百九十一·章 財大氣粗第二百一十三章 女人之間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夏意圖第六十六章 製造鏡子第七百零三章 荒山尼庵第九百六十七章 戰騎突擊第六百九十章 雙方鏖戰第一百零四章 契丹南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趙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