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望遠鏡

三十二歲的唐冬走在回家的路上,嘴裡哼着《西廂記》的小調。唐冬如今是玻璃作坊的新員工,月錢三兩。他本來在肥皂作坊做事情,是前年十二月肥皂作坊擴大時候招錄進肥皂作坊的。想不到做了一年多,總管李有盛說他做事老實,推薦他去玻璃作坊做事情。

三月上旬,玻璃作坊出了九個賊,偷城主大人的技術。城主大人把九個賊人殺了,又從肥皂作坊和食鹽工廠補了九個人到玻璃作坊,一個月三兩月錢。唐冬就是這九個幸運兒之一,他在玻璃作坊做的事情是給玻璃液加一種粉末。這事十分簡單,只要在玻璃液還熱的時候從窯外把粉末倒進去就行。唐冬連那粉末是什麼東西也不知道,當然他也不想知道。

除了工作環境有點熱,這差事沒有缺點。不過比起三兩的月錢,有點熱這根本都不是問題。三兩月錢,足夠讓唐冬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唐冬一走到巷子口,在巷子裡戲耍的三個孩子就衝了上來,大聲叫道:“爹爹回來了!”

“爹爹!”

唐冬以前家裡窮,成親晚,如今大女兒也只有七歲。此時大女兒抱着唐冬的腿,兩個小兒子圍着唐冬打轉,不停地叫着爹爹,讓唐冬滿臉的歡喜。這兒女都能吃飽能快樂玩耍的日子,就是讓人心裡舒服。唐冬從懷裡摸出幾塊狀元糖交給大女兒,笑道:“給你們糖吃!”

大女兒歡喜地拍了一下手,這才接過狀元糖。兩個弟弟看姐姐手上有糖,立即停下了腳步,眼巴巴地看着姐姐。姐姐想了想,一、二、三、四地數了數糖的數目,歡喜地說道:“每人三塊!”她拿了三塊給小弟,又拿了三塊給二弟,然後就喜滋滋地抓着糖,也不急着吃,似乎在享受着手中有糖的幸福感。

唐冬見女兒的乖巧樣子,心裡歡喜,一把將女兒抱了起來。他抱着女兒走進了家門,看見和自己合租一套房子的解家當家解老大正在那裡學字。解老大拿着一根沒有墨水的毛筆,在私塾老師給的字帖上反覆臨摹。唐冬站旁邊看了看,沒看懂那是個什麼字,笑道:“解老大,你寫的這是什麼字?”解老大說道:“我寫的這是‘義’字!你看不懂吧?”

唐冬一摸臉說道:“你學這個做什麼?”解老大說道:“你沒注意嗎?城主提拔的主管一半都是識字的,一旦識字,在城主面前就大不一樣哩!”唐冬啐道:“你還想做主管?也不去照照鏡子?”解老大嘿了一聲,沒有搭理唐冬,俯下頭繼續去練字。

唐冬把女兒放下來,和解老大說道:“解老大,我今天做事時候下決心了,我要貸款買房子,以後怕是不和你合租房子了!”解老大啐道:“瞧瞧,看把你得意的,這纔去玻璃作坊幹幾天,就看不上租的房子,要買房子了!三兩月錢,了不起麼?”解老大擡起頭來,不屑地說道:“記得前年你剛來這屋子的時候!一身襖子那破得?說你不是個乞丐我都不相信!”

解老大又看了唐冬大女兒一眼,說道:“那時候你三個孩子,面黃肌瘦的,皮包骨啊!好像一碰就要碰壞似的。這才一年多,就一個個長成小胖妞了!”“那時候你家女人叫你什麼,叫你唐大眼!現在知道叫你‘當家的’了!這人啊,變得還真快!”

唐冬笑道:“全賴城主給的好差事!”解老大笑道:“你說你家女人知道你要買房子,是高興有自己的房子呢還是擔心錢不夠花呢?”兩人正在說話,樓上正在紡紗的唐冬媳婦聽見了。她撒腿跑出來,驚喜地喊道:“當家的,你要買房子啦?我們要有自己的小別墅了?”唐冬看了解老大一眼,笑了笑。

做出了老花鏡,楊鵬又要動手做望遠鏡了。望遠鏡是行軍打仗的必備物品,能夠在幾裡之外洞察秋毫掌握先機,當然是需要優先製造的產品。楊鵬瞭解過開普勒式望遠鏡,這種望遠鏡結構非常簡單,只是兩個凸透鏡和兩個全反射棱鏡的組合,能夠將遠處的像物放大幾十倍。

這種簡單的望遠鏡,已經足夠楊鵬目前的需要了。鹹平元年四月三號,楊鵬找來磨玉工匠,讓他們按照楊鵬的圖紙磨出一個八十毫米直徑的凸透鏡物鏡和三十毫米直徑的凸透鏡目鏡,又磨了兩個全反射棱鏡。透鏡磨好後,楊鵬測了測兩個透鏡的焦距長度,找來銅匠做了一個前大後小,中間折了一下的銅筒子,將物鏡、棱鏡和目鏡都按楊鵬的圖紙裝了進去。

做好後,楊鵬舉起望遠鏡到城牆上一看,發現望遠鏡做成了,自己看到了遠處的細小景物。楊鵬估計了一下,這個開普勒望遠鏡雖然結構簡單,但放大倍數起碼有二十五倍。這個時代望遠鏡剛剛發明,價值昂貴,大宋都不知道望遠鏡是什麼東西,望遠鏡並沒有統一的中文名字。楊鵬乾脆就直接叫它做望遠鏡。

有了望遠鏡,偵察兵的工作就好做了。以後偵察兵站在高處用望遠鏡掃視,可以監視十幾裡內的動靜。衝到敵人附近和敵人的斥候肉搏的需求就相對減少了。實際上楊鵬的士兵格鬥能力不強,近身肉搏和契丹人的斥候比起來就差多了,甚至山賊的斥候都比楊鵬的斥候格鬥能力強。一旦打起來,楊鵬的斥候兵往往無法接近敵人部隊。

有望遠鏡可以很大程度緩解這個問題。不但如此,機弩兵也能通過這望遠鏡得益。有了望遠鏡,機弩兵射擊校正工作就精確多了。以後校正兵站在高處,可以把幾裡外的機弩箭落點看清楚。當然,將領有了這望遠鏡,也能更好的觀察戰場情況,益處很大。

老花鏡的市場一下子還沒有打開,銷量寥寥。楊鵬讓磨鏡片的玉匠們停了老花眼鏡的製作,一起製作望遠鏡,爲斥候兵和炮兵們多做幾個。這望遠鏡軍事價值頗高,楊鵬決定不對外出售,只裝備自己的部隊。若是友軍需要,情況允許的時候可以送幾個出去做禮物。

張翔聽說哥哥搞出了可以看遠處的望遠鏡,立刻從軍營裡趕過來搶走了一個。拿到望遠鏡,張翔爬到北城樓最上面一層對着天京城外城裡一陣張望,十分興奮。第一批十二個望遠鏡,楊鵬裝備給了程世傑等高級軍官,其他的則給了選鋒團的斥候和機弩兵。

鹹平元年四月七號,第一門批量鑄造的十八們機弩已經裝在了城北的箭臺上。楊鵬將一門望遠鏡交給了負責給火炮落點校正的機弩長,讓他試驗用望遠鏡校正機弩角度。

機弩長抓着望遠鏡看了半天,一臉的興奮,彷彿發現了新大陸。機弩長熟悉了一下望遠鏡後,試射就開始了。機弩箭手們操作機弩,用銃規、銃尺和矩度測量仰角,朝一里外的一個石灰畫的大圓圈發射。標準機弩有效射程一里半,意思是在七百五十米米內對特定目標能夠達到有效射擊效果,箭道基本是直線。用標準機弩打一里外的目標是拋射,射擊效果和精度上都會有所下降。但如果目標夠大的話,調整好角度還是能打到的。

一里外,用肉眼已經看不清箭的落點,甚至連弩箭是否落在圈裡都看不清。但楊鵬用望遠鏡看着,卻看清楚了,弩箭落在了石灰大圈左邊二十米外,撞進了一片蘆草裡。楊鵬取下望遠鏡,果然聽到機弩長大聲喊道:“左偏十八步!”

機弩手們上去拖動機弩架,將機弩箭重新安置在機弩的箭槽中間。根據機弩長的觀察,機弩手們用矩度重新調整了機弩的角度,再次進行了射擊。機弩再次射擊,嗖嗖聲中,機弩箭在空中畫出一道弧線,向一里外的白圈飛去。最後機弩箭一頭砸進了那個直徑三十米的石灰大圈中,砸出了一片土渣子,又往前彈跳前進。

機弩長興奮地喊道:“命中目標!”機弩手們跳了起來,擊掌相慶。能夠在一里外命中目標,還是讓機弩手們很驕傲的。

老花鏡的需求,還在慢慢發酵。買了眼鏡的人在別人面前使用眼鏡,漸漸帶動了更多的購買者。謝晉道站在高家眼鏡店前面,有些躊躇。謝晉道是個生員,也就是秀才。他考了好多年,是二十八歲那年考上的,那時候他父母還在,一家人養他一個讀書人。但是這年頭秀才不值錢,他白考了一個秀才,忙碌了一輩子。如今他送走了亡去的父母,靠在王家族學裡教書混一口飯吃。一年忙到頭,學生們給的束脩不過二十多兩。

雖說二十多兩本該夠他用度了,但是謝晉道好杯中之物,嗜酒,手上每有幾個錢便要去買酒來過日子,所以一年到頭存不下幾個錢。也就是貪杯好酒,謝晉道到了四十八歲了依舊沒有娶妻,還是獨身一個人。這幾年,謝晉道感覺自己身體越來越不好了。首先是腿腳不靈便了,以前走二十里山路一點事沒有,如今從王家莊走到滄州城十里平路都走不動了,路上要歇兩次。其次手開始發抖,不知道爲什麼抖得利害,不擱在什麼東西上面就抖個不停。

莫非是喝酒喝多了?不過這些都是小事,最麻煩的是他的眼鏡開始老花了。作爲一個讀書人,眼鏡老花了真是大問題。看書看不清了,寫字寫不好了,最糟糕的是沒法好好教書了。學生寫的文章謝晉道看不清楚,遠遠地舉着眯着眼睛看,十個字裡面起碼有三個字靠猜,結合上下文才能猜出學生寫的是什麼東西。這怎麼行?這樣下去謝晉道就要被王家家主辭退了。

沒了這族學先生的活計,謝晉道就要餓死。他堂堂一個秀才,可不想四十多歲就餓死在滄州城。

謝晉道前些天遇到王家的賬房先生,看見那賬房先生鼻子上戴着兩片玻璃片,在那裡做賬。謝晉道就問他你眼鏡不老花啊?那賬房先生得意地指着他鼻子上的玻璃片說道:“就這兩塊玻璃片,十兩銀子!”謝晉道當時還沒聽懂,問道:“什麼東西這麼貴!”那賬房先生說道:“這叫眼鏡,專治老花眼,十兩銀子買了,戴上,就能看清楚字了。”

謝晉道這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個東西,能治老花眼。他試了試賬房先生的眼鏡,倒是沒什麼效果,賬房先生說每個人的眼鏡都不一樣,要自己去店裡配。謝晉道不懷疑這眼鏡的效果,畢竟要十兩銀子,沒效果能賺這麼多銀子?他和那賬房先生問清楚了高家店鋪位置,便往這裡走來了。

但到了這裡,他又有些捨不得了。十兩銀子啊,夠買五壇汴京酒——他這幾年都不捨得喝汴京酒。這幾年他的學生送的束脩都薄,他也就買些天滄州土酒過過日子。

但不治好這老花眼,別說喝酒了,飯都沒得吃。謝晉道嘆了一口氣,揣着十兩銀子走進了高家眼鏡店。那店裡有幾個人,除了自己還有兩個顧客在試鏡。謝晉道一進店,一個小廝就迎上來笑道:“老爺子貴姓,你來治老花眼麼?”

謝晉道整了整衣襟,說道:“老夫姓謝,是個生員。”那小廝恍然大悟,立刻十二分尊敬地說道:“原來是謝相公,謝相公老花眼多少年了?”謝晉道還在肉痛十兩銀子,沒好氣說道:“兩年了,老花得厲害,學生的文章看不清了。”

那小廝說了聲稍等,便去後面搬出一箱子眼鏡出來,拿出一副給謝晉道戴上,說道:“謝相公,你看這二百度的怎麼樣?”

那眼鏡一戴上去,謝晉道斜着眼睛看了看桌上那本《春秋》,翻了翻,果然發現自己看清楚上面的字了。謝晉道無奈地眼睛一眯,暗道這十兩銀子鐵定是要花出去了!

五壇汴京酒,一下子就沒有了。謝晉道粗聲粗氣地說道:“看清楚了!”那小廝卻不放過謝晉道,又遞過來一副眼鏡把謝晉道鼻子上的這副換下了,說道:“謝相公再試試這二百二十五度的!”謝晉道又翻了翻那本《春秋》,楞了楞說道:“更清楚了!”

那小廝又給謝晉道弄了一副二百五十度的,戴上來試了試效果,發現沒有二百二十五度的好。那小廝這才說道:“那就是這一副二百二十五度的了!”謝晉道倒是沒有爲這眼鏡的效果驚詫,這十兩銀子賣的東西,必然有這樣的效果,否則能賺這麼多銀子?他倒是又心疼起十兩銀子起來。謝晉道看了看坐在裡面的眼鏡店掌櫃,見他正一臉期待地看着自己,不禁冷哼了一聲——這些逐利商賈,真是吃人不吐骨頭,兩塊玻璃片要十兩銀子!

謝晉道啪一聲把十兩銀子拍在桌子上,冷冷說道:“銀子在這裡了,你可收好了!”那小廝拿着銀子走進去,用戥秤稱了稱銀子,這才笑着說道:“謝相公,我們還有一個盒子給你,你等等。”那小廝走進去拿出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出來,交給謝晉道,說道:“這是專門收納眼鏡的盒子,謝相公你可拿好了!”

謝晉道想到如今自己治好了老花眼,這族學先生的差事算是保住了,舒了一口氣。不過想到花了整整十兩銀子,足足五壇汴京酒的錢,謝晉道又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聲。

逐利商賈!不懂聖人教化!一揮手接過眼鏡盒子,謝晉道戴着眼鏡揚長而去。

步槍作坊如今每個月能生產五百把步槍,到了四月初的時候,楊鵬已經有了八千二百把燧發步槍裝備了部隊。

選鋒團的兩千老兵擁有自己的專用步槍,每天使用自己的步槍訓練,自己保養步槍。而破虜團士兵的步槍還沒有生產全,就只能輪流使用步槍訓練了。平日裡破虜團士兵扛着木棍模擬步槍訓練隊列。打靶時候,一千多把步槍被放在靶場上,專供輪流來練習打靶的破虜團士兵使用。破虜團的士兵每週打靶二次,每次打十二發,三個月下來每人都打了三百次靶。

火槍手對比傳統戰士具有成軍迅速的優點。破虜團士兵打了三百發子彈,打靶時候基本上都能穩穩命中兩百米外的人形靶了,再練幾個月便可以成軍了。燧發步槍有掛鉛的麻煩:鉛彈和步槍的膛線長期摩擦後,子彈邊緣的鉛會吸附在膛線上導致膛線失效。所以每把步槍打兩百發以後都要拿到步槍作坊裡去清理掛鉛,讓槍匠們用拉牀把膛線上依附的鉛拉出來。

好在鉛質較軟,用鋼質拉刀清理掛鉛很快,槍匠們一天可以清理二十把步槍。

燧發步槍使用較軟的鉛彈,槍管的壽命大概是五千發左右,選鋒團的士兵們成軍後打靶就打得少了,步槍大多數都沒有到使用壽命。只有剿滅過山空時候出動的第一批一百二十五把步槍打了一千發子彈以上,被報廢了。報廢的槍少,目前可使用的步槍還是以每月兩百把的速度增加。用不了一個月,破虜團的全部士兵都能擁有自己的步槍。

不過對於楊鵬來說,這樣的生產速度還是太慢了。未雨綢繆,楊鵬又派人到各府縣招募匠人和普通鐵匠。

楊鵬派出去的人,以佔金國爲首。這次佔金國招募的槍匠學徒,楊鵬給每人月錢二兩,再給每人十兩搬家費,讓他們到天京新城租住楊鵬建的別墅。做學徒一段時間出師後,每生產一把步槍賞銀七錢。楊鵬給出的高薪吸引了很多匠戶,招募人手的吏員每到一地,基本上都把滄州附近的匠戶全部吸引到招聘會現場,場面十分熱烈。招募人員走了六個府縣就完成了楊鵬的招募目標。要不是楊鵬強調要進行面試,要求吏員們只招募老實本分的工匠,恐怕六個府縣要有一千多工匠涌進天京新城。

最後楊鵬迎來了八十多名會做燧發的槍匠和二百一十多鐵匠,合計三百人,讓這些鐵匠們全部搬到天京新城來做槍匠學徒

當然,爲了保密,楊鵬不將膛線的秘密告訴給新來的槍匠學徒們。槍匠學徒們只學習製造較厚管壁的滑膛燧發槍,按照規矩做好各項檢驗後,將做好的滑膛槍交給老槍匠們拉膛線。把膛線拉制工作集中到老槍匠身上,楊鵬的保密工作就會好做許多。

手工時代精度無法保證,不同槍匠手工製造的槍支在口徑上總歸有些差別,但這不影響拉牀拉膛線的操作。楊鵬設計的拉牀十分靈活,如果槍膛寬了一毫米,只需要在拉牀的拉刀下面多墊一層厚紙片擡高拉刀就可以了,反之亦然。

楊鵬給予老槍匠平均四兩的月錢,給他們的保密要求也很嚴格。楊鵬親口和這些槍匠們說過,如果誰泄露膛線的秘密到外面,泄露者直接槍決。城主大人的狠辣槍匠們都清楚,九名玻璃作坊的賊已經給城主大人殺了。沒有人願意拋棄天京新城的美好生活,冒生命危險出賣膛線的秘密。

新學徒們不參與膛線的拉制,不涉及到燧發步槍的保密工作,收入自然不比老槍匠們。新的兩百槍匠招募進來以後,學徒期間月錢二兩,學成後做沒有拉膛線的步槍,每做一把獎金一兩。當然這一兩銀子獎金裡面有三錢銀子是給匠人的師傅的,只有七錢歸學徒。但無論如何,二兩七錢的每月收入也很可觀了。

要知道李植還包槍匠和學徒們的一日三餐。這些新學徒中,工匠到了天京新城就開始學做滑膛燧發槍,一個月後就開始獨立生產沒拉膛線的步槍。而不會做的鐵匠們來到天京新城後並沒有立刻開始學做燧發槍,而是被組織起來爲現有的燧發步槍製作刺刀。

楊鵬要爲火槍手們裝備刺刀。楊鵬的部隊裡步兵只有火槍手,沒有保護火槍手的長槍兵或者刀盾兵,一旦近戰接觸就全靠火槍手肉搏。此前楊鵬給每名火槍手都配備一把長刀,但顯然長刀對騎兵沒什麼殺傷力,不利於火槍手在面對騎兵時候保持士氣。楊鵬決定仿效長槍的做法,給燧發步槍加上可拆卸的刺刀,作爲火槍手的冷武器。

楊鵬設計的刺刀刀刃長五十釐米,刀刃在下,刀背刻有鋸齒。刺刀可以刺也可以砍,一旦突入敵人身體鋸齒就會撕扯皮肉,讓傷口極難癒合。刺刀刀刃後面還有一個刀柄,二十釐米長,讓刺刀可以脫離步槍作爲一把單手短刀使用。

刺刀是裝在槍管下面的木託上的。步槍木託上裝上一個帶有凹凸齒的鐵桿子,在刺刀的刀柄尾部開一個洞,裡面設計好和鐵桿子匹配的嵌洞。裝刺刀時候把刺刀底部的洞套進木託上的鐵桿子,套到底後旋轉九十度,再往下一按再轉九十度,刺刀就固定在步槍上了。以後手持長兵器的步兵或者騎兵向火槍手衝過來的時候,火槍手們射擊完就上刺刀。有了刺刀,火槍手們就有了可以對陣敵人步兵的長兵器,甚至可以憑此挑戰騎兵,對提高火槍兵的士氣意義重大。

爲了製造刺刀,楊鵬從天滄州城的鐵器商人處買了幾千斤鐵提供給鐵匠們。兩百多學徒槍匠們先不學造槍,而是在城南新開闢的鐵匠作坊區搭建爐子製作工具,日夜敲打,爲選鋒團和破虜團的戰士們製造刺刀。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百五十二章 伏擊曹勇第一百零五章 褒忠祠第二百一十四章 路遇貴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惡狗相爭第五百七十二章 刀劍如夢第六百三十七章 席捲欽州第七十九章 國有虎臣第二百零一十章 燃燒的海洋第十一章 分路夜襲第五百六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三百七十一章 海上策略第五百零一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九十九章 如此忠臣第三章 沿途訓練第三百零七章 易釵而弁第四百八十六章 秀才造反第六百七十九章 權貴齟齬第八十五章 蕭天左的猶豫第八十九章 羽翼已成第二百一十九章 毀屍滅跡第六百一十六章 可愛的孩子第八百四十六章 逆謀顯露第六百九十二章 初戰告捷第五百一十六章 鏖戰倭寇第七百一十章 吐蕃使者第四十七章 震撼衆人第九百章 多國使者第四百五十二章 美味佳餚第十一章 分路夜襲第三百四十八章 烈焰退敵第二百一十三章 女人之間第四百三十三章 計劃取消第一百五十八章 心中理想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略方針第六百四十一章 廣西問題第八百零六章 西遼的決心第七百八十二章 情勢逆轉第二章 下山就遇劫道第六百四十三章 消息泄露第七百二十章 家法侍候第三百九十六章 都成兵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四十四章 敵人突圍第六百八十章 反中埋伏第三百七十九章 形勢大好第八百五十九章 待更新第七百五十三章 家中變故第三十四章 天波楊府第四百七十四章 攻城妙策第三百四十章 勇冠三軍第五百零八章 戰陣對決第九百六十八章 形勢危急第二十三章 槍匠制度第一百一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三百一十五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一百一十一章 戰火中的親情第九百八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五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零四章 街上巧遇第二百九十九章 民心如喪第二百二十二章 刺殺風波第一百一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三百七十一章 海上策略第一百七十八章 皇帝給騙了第七百六十章 情不自禁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京公主第十三章 跨河突襲第三百五十九章 是神是鬼第六百五十二章 若蘭情愫第一百一十五章 朝廷制衡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後的底牌第九百五十七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九十章 楊鵬對鄉紳第七百三十六章 來到了天堂第七百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七十五章 恍然大悟第五百九十章 朝廷廷掙第九百二十四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五十四章 爆破平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願賭服輸第六百五十三章 秋遊春光第二百九十七章 皇宮閒談第四百九十二章 激勵惡戰第一千零五章 遷都燕京第四百九十二章 激勵惡戰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二百五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九十三章 以百姓爲重第一百八十七章 殘忍的契丹第九百八十五章 出乎預料第六百六十章 皇宮舞姬第九百二十八章 重新部署第十七章 險象環生第二百六十六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三十八章 趙家兄弟第二百四十五章 驚慌失措第七十八章 呼延赤金第五十九章 重視教育第七百四十五章 亡命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