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新舊交替

“我知道了,你繼續監視。”密衛應了一聲,退了下去。楊鵬思忖片刻,冷冷一笑。這時,張翔進來了,抱拳道:“燕王,蒙古人的使團進城了。”楊鵬想了想,對張翔道:“你先去招待他們,我明天見他們。”張翔應諾一聲,退了下去。

楊鵬站起身來,走到身後的巨幅地圖前,這是整個華夏甚至可說是整個東亞的全圖,楊鵬的目光落在北方那一大片區域上,陷入了沉思。……

當天晚些時候,楊鵬身着便服,在幾個密衛的陪同下,來到一所民居外。這是天京新城城內最普通的民居了,一座小小的院子掩映在翠綠之中,相較於其它城市和農村的民居,這座院落就顯得十分豪華了。

一直在前面領路的那名隱殺停下了腳步,回過頭來朝楊鵬抱拳道:“燕王,就是這裡。”

楊鵬打量了一眼,對密衛道:“去敲門。”

密衛應了一聲,上前敲門,啪啪幾聲響,然後揚聲問道:“家裡有人嗎?”客廳裡一個人快步走了出來,是一個老媽媽,她看到站在院門外的幾個彪悍異常的大漢,心裡不由得打了個突,不敢開門,也不敢靠近,遠遠地問道:“你們是什麼人?有什麼事?”密衛不知道如何回答,回過頭來看向楊鵬。楊鵬走上前,微笑着對那老媽媽道:“老人家,我們是張公子的朋友,來找他有事的,他在家嗎?”

老媽媽見楊鵬雖然氣勢逼人,但態度卻十分和善,原本戒備的心理便放鬆了下來,走了過來,打開了院門。站在門口打量了一眼楊鵬,奇怪地道:“我家方兒的朋友,我都見過的,可是卻從沒見過你!”楊鵬微笑道:“我和張公子是最近才認識的,我挺佩服張公子的爲人!”老媽媽忍不住嘆了口氣,“他呀,太倔了!”

楊鵬微笑道:“方方正正,這可是難得的品質啊!”老媽媽好奇地問道:“公子是軍中的軍官嗎?”

楊鵬點了點頭,“可以這麼說。”老媽媽流露出敬畏之色,連忙拜道:“老婦人不知將軍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楊鵬連忙扶起老媽媽,笑道:“老夫人不必多禮!”就在這時,裡面傳來一個年輕男子的聲音:“娘,誰來了?”話音還未落,一個年輕儒生便出現在了衆人的眼前,居然就是那天在酒樓中曾經反駁過楊鵬的那個年輕儒生。原來這個儒生姓張,雙名行方,張行方,是這一條街上小有名氣的才子,在燕雲統治燕京之前,這一條街上的街坊哪一個不羨慕他,可是這一切在燕雲統治之後就徹底改變了,儒生變成了連農民都鄙視的一個羣體,而張家自然而然就變成了大家背地裡嘲笑的對象。

張行方看見楊鵬,不由的一愣,隨即流露出懊惱的神情來,毫不客氣地質問道:“你到我家來做什麼?我不歡迎你!”

老媽媽大驚,斥責道:“方兒,怎可對將軍如此無禮!”張行方看了一眼楊鵬,哼了一聲,“果然是燕雲軍中的將領,難怪那樣大放厥詞!你今天是來抓我的嗎?我可不怕你!”老媽媽聽兒子這麼說,不由的緊張起來,連忙看向楊鵬。楊鵬笑着對張行方道:“張公子不要誤會,我是特地來和張公子聊聊天的!”張行方揚了揚眉毛,“道不同不相爲謀,我們沒有什麼好聊的!”

楊鵬笑道:“看來張公子很害怕跟我說話啊!”張行方大怒,“誰害怕!說話就說話,我倒要看看你能說出什麼來!”語落便轉身進入了客廳。老媽媽不知所措地看着楊鵬,楊鵬微笑着安慰道:“不用擔心,我是來同張公子交朋友的,可不是來同他爲難的。”不知道爲什麼,老媽媽聽了楊鵬這麼說,原本懸着的心便不由得放下了,完全不會懷疑他的話。

楊鵬扭頭對衆密衛道:“你們留在門口等我。”衆密衛抱拳應諾。楊鵬走進了客廳,只見張行方神色嚴峻地坐在右首處,不由得笑了笑,走到左首處坐了下來,與張行方相對。張行方神色不善地看了楊鵬一眼,毫不客氣地道:“有話就說!”

楊鵬微微一笑,問道:“前天張公子回來之後,難道就沒有思考過我說的話?”張行方微微皺起眉頭,沉默不語。楊鵬將張行方的神情看在眼裡,微笑道:“張公子聰慧不凡,自然能夠理解我那些話中的道理!”張行方哼了一聲,小聲道:“異端邪說!”

這時,張媽媽端着茶水進來了,緊張地看了看兩人,然後來到楊鵬面前,遞上茶水,“將軍請用。”楊鵬站起身來,雙手接過茶水,微笑道:“多謝!”對面的張行方見楊鵬對母親如此禮貌,原本敵視的心理不由的減退了好幾分。張媽媽看了看兒子,又看了看楊鵬,“你們,你們聊吧!”說着便一步一回頭地出去了。

楊鵬坐回座位,把茶碗放到手邊的小几上,卻沒有喝。張行方冷笑道:“咱們家的茶水粗糙難聞,自然入不了將軍大人的口!”楊鵬笑道:“張公子誤會了。老媽媽親自送茶,我很感激,只是我家裡有一個規矩,不可隨便在外面喝茶飲酒,還請張公子見諒!”張行方心中奇怪。

楊鵬道:“張公子覺得我所說的話是異端邪說,不知是什麼緣由?”張行方緊皺眉頭,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下意識地敵視而已,其實內心深處對於楊鵬說的很多東西還是認同的,只是實在無法接受,儒家思想是君王愚弄和統治老百姓的工具這種說法,原本在他看來神聖不可侵犯的真理和聖人,卻被貶得一錢不值,甚至變成了妖魔鬼怪,他實在難以接受。

擡起頭來,看了楊鵬一眼,皺眉道:“天地有道,比如花草樹木必須仰仗太陽才能生長一般,人也必須遵循一定的道才能生存。孔孟先師所言,便是這個道,只有所有人遵循了這個道,社會才能和諧,否則豈不變成了禽獸也似的世界?”

楊鵬笑問道:“那麼這個道是什麼呢?”張行方想都沒想便道:“三綱五常便是這個道!”楊鵬問道:“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張行方點了點頭:“正是!”楊鵬笑道:“照這麼說的話,君王可以隨意殺戮臣子,父親可以隨便折磨孩子,丈夫自然也可以任意凌虐妻妾?”

張行方皺起眉頭,“這,這樣自然是不好的,只要做君王的做父親的做丈夫的也明白三綱五常的道理,自然不會如此做!”

楊鵬笑道:“你覺得可能嗎?從古到今,似乎昏君要多得多吧,賣兒賣女賣老婆的事情比比皆是,這就是所謂的道?”張行方爲之語塞,胸中壓抑想要反駁,卻根本找不到反駁的理由來,對方說的那些事情可以說都是三綱五常造就出來的,他能如何反駁。

楊鵬嘲弄似的道:“禽獸也知道捨命保護自己的妻兒,三綱五常卻造就出如此多賣兒賣女賣老婆的事情,你覺得很好嗎?”張行方不知該如何回答。

楊鵬道:“我早就說過了,這一套不過是糊弄人的鬼話!君爲臣綱,無非是皇帝害怕下面的人造反,於是編出這麼一套鬼話好在道德上約束下面人的思想,可是歷朝歷代不都是造反起家的嗎,這君爲臣綱從何說起?”張行方沒好氣地道:“君權神授,前朝失德,因此天命轉移,改朝換代乃是順天應人之舉,與造反謀逆不可混爲一談!”

楊鵬呵呵一笑,“這是儒家自圓其說的又一個理由。那麼我要問你,‘子不語怪力亂神’,這是不是你們儒家的思想?”張行方毫不猶豫地點頭道:“當然。”隨即明白了楊鵬的意思,不由的呆了。

楊鵬笑道:“‘子不語管理亂神’,卻又要說君權神授,你們究竟什麼意思呢?”

張行方腦子一片混亂,無法回答。楊鵬說道:“孔孟所言,也不過是些人的言論而已,有有道理的方面,自然也有偏見和謬誤的地方,沒必要把這些奉爲金科玉律!這人生在世無非是兩種人,一種人爲了自己安樂而奮鬥,拼命地賺錢,拼命地謀官,好享受榮華富貴,逍遙一生,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人;另一種人,那可就少得多了,他們爲別人而活,以天下以百姓爲己任,殫精竭慮也要使得國家富強人民安樂。張公子,你覺得這兩種人誰對誰錯?”

張行方皺眉道:“談不上誰對誰錯,不過爲國爲民的這種人自然讓人敬仰!好比杜工,狄公!”楊鵬點了點頭,又問道:“那麼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像是哪一種人的言論和思想?”張行方一愣,不由的喃喃道:“似乎,似乎像是第一種人……”楊鵬微微一笑,“這就對了,這一套不正是爲了自己享樂而創造出來的嗎?明明是出於私心,卻非要上升到道德的高度,還不斷要人去遵守,人能無恥到這種程度,也算是極品了!”

張行方不禁汗顏。楊鵬道:“既然張公子也覺得爲國爲民的人令人欽佩,那麼這種人看見昏君奸臣當道,奮起反抗力圖改變這個天下,又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張行方腦子一片混亂,他的良心覺得楊鵬說得對,可是長久以來形成的儒家道德卻讓他感覺不該造反,彷彿兩個巨大的聲音在腦海中嘶吼咆哮,他暈暈乎乎,不知所措。

楊鵬道:“我對於道的看法與你們完全不同,我自然也不敢說我的看法一定正確,但可以說出來讓張公子參詳參詳。我認爲,真正的道便是百姓,能讓天下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的做法,便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君王大臣,應當是爲百姓服務的,而不是吃百姓血肉的!”張行方心頭一震,那模樣就像是被驚雷嚇到了一般。

楊鵬看了看張行方的神情,說道:“該說的話,我都說了,能不能想明白就看你自己的了!”站了起來,從腰帶下取出一塊燕王府的令牌,扔到張行方手邊的小几上,啪地一聲響,“如果你想明白了,就拿着這塊令牌到燕王府來見我!”說完,便轉身走了。

張行方拿起令牌,看了看,發現果然是燕王府的令牌,突然心頭一動,一臉震驚地道:“難道是他?!”趕緊奔出了客廳,只見他們幾個人已經離去了。張行方低着頭,看着令牌發呆。

張媽媽來到張行方身後,看了看遠去的那幾個人,問張行方:“方兒,他是什麼人啊?”張行方皺眉道:“他是燕王!”張媽媽嚇了一跳,幾乎以爲自己的耳朵聽錯了。

街上的百姓們,看見許多身着裘皮騎着高頭大馬的兇悍大漢出現在街道之上,不由的議論過紛紛:“那些是什麼人啊?好凶的樣子!”“是契丹人嗎?好像不太像啊!”“你真是沒見識,那些事蒙古人,比契丹人還要野蠻的人!”“這些蒙古人來幹什麼?”“呵呵,這都想不到,肯定是來進貢的唄!”

就在百姓們打量這些蒙古人的同時,蒙古人也在打量着城裡的居民和周圍的街市,眼神十分火熱。其中一個矮壯的蒙古人情不自禁地道:“這裡就是傳說的天京新城嗎?真好像天宮一樣啊!”在前面領路的燕雲官員笑道:“這便是天京新城,其實我們這和天京新城差不多的城市還有好幾座呢!”衆蒙古人聽到這話,眼神更加火熱了。

那羣倭人原本正在街上閒逛着,因此見到了那羣正在入城的蒙古人,不由的停下腳步駐足觀看。那個爲首的年輕人面露思忖之色,旁邊的老者感嘆道:“蒙古人果然不同一般,真像是一羣兇獸一般!”

蒙古人在燕雲官員的引領下來到國賓館的一座院落中,安頓下來。待燕雲官員離去後,幾個蒙古人聚在一起議論開了,那個矮壯的大漢無比興奮地道:“我還以爲契丹人的那些城鎮就是天下最繁華的城市了,卻沒想到漢人城市的繁華遠遠超過了契丹人!這裡的繁華富裕真像是傳說中的仙界一般,難怪老人們總是管這裡叫做桃花池呢!”

旁邊一個高瘦的漢子也興奮地道:“這一座天京新城城的財富,只怕就頂得上遼國的整個上京路了!”衆人紛紛點頭,每個人的眼中都流露出貪婪火熱的神情。

爲首的那個漢子卻皺眉道:“都別高興得太早!燕雲富裕,可是燕雲軍威名赫赫,不是好對付的!”

那個高瘦漢子毫不在意地道:“我卻不這麼認爲,燕雲軍的威力只怕都是沒用的契丹人吹出來的,要是遇着咱們蒙古軍,哼,定然也是不堪一擊的!”好幾個大漢附和他的話。

爲首的漢子皺眉道:“燕雲軍崛起於燕雲彈丸之地,歷經無數大戰終於佔據整個中原,若說僅僅是運氣這是不可能的,對於燕雲軍我們絕不可以大意!”衆大漢沒有說話,不過看他們的神態,顯然並沒有把這話放在心上。爲首的大漢道:“這件事暫時放下,不管燕雲軍是強還是弱,大汗已經制定了先遼國後燕雲的征服方針,我們做爲部屬,必須全心全意執行,絕不可破壞了大汗的計劃!”衆大漢點了點頭。

爲首的大漢道:“明天我便去見這個傳說中的燕王,看看他究竟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呢,還是一匹看着漂亮其實不中用的駑馬!”衆大漢笑了起來,那個矮壯大漢大聲道:“我看他就是個小白臉,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女人呢!”衆人大笑起來。

第二天早上,蒙古使者一行人來到燕王府大門口,一名衛士迎上前來,抱拳道:“貴使請跟我來。”蒙古使者點了點頭,翻身下馬,隨從衆人也都翻身下馬。衛士轉身引路,蒙古使者一行人緊隨在後。

立在大門口的那位密衛小隊長見蒙古使者的隨從竟然也要進門,立刻擡起左手喝道:“蒙古使者覲見,其餘人員止步!”這段時間以來蒙古人東征西討所向無敵,他們的使者在遼國胡作非爲,契丹人也不敢幹預,早已經蠻橫囂張慣了,如今見居然有人敢攔阻他們,登時勃然大怒,那個矮壯大漢當即拔出彎刀便要殺人。門口密衛見狀,紛紛拔出橫刀,呈半圓形將衆蒙古人圍住。

那個蒙古使者眼見這些衛士反應迅速,眼神凌厲嗜血,不由的心頭暗驚,連忙扭頭衝手下人喝道:“不得無禮,都留在門口等候!”衆蒙古人聞言,紛紛回刀入鞘,卻依舊狠狠地瞪着面前的密衛,密衛哪裡會怕他們,眼神始終冰冷的看着他們。

蒙古使者跟隨那個衛士走進了大門,徑直來到大廳之上。擡頭朝上首望去,只見一個年紀很輕卻氣勢非凡的年輕人坐在上首,不由的心中暗讚了一聲。

衛士向楊鵬稟報過後,便退了下去。蒙古使者右手按胸躬身道:“蒙古使者特木爾見過燕王殿下!”

楊鵬微笑道:“貴使一路辛苦了。”特木爾雙手捧起國書,說道:“我國大可汗有國書送給燕王!”王開立刻上前,接下國書,然後轉呈給楊鵬。楊鵬接了國書,拆掉羊皮封套,取出羊皮國書,展開來,看了一遍。放下國書,問特木爾道:“蒙古可汗想要和我結成聯盟?”

特木爾道:“是的,我們蒙古和燕雲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便是遼國,我們可以結成同盟一同滅遼!!”蒙古人面對遼國,其實底氣並不足,在他們看來遼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百萬大軍絕非能輕易對付的強大力量,因此蒙古人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同盟來共同對付遼國,如此一來,一直在與契丹人鏖戰的燕雲便進入了蒙古貴族的視線,他們想要利用燕雲軍牽制一部分遼國兵力,他們好乘機攻城略地將遼國收入囊中。

楊鵬道:“這恐怕要讓你們失望了,我燕雲已經同遼國訂立了和平條約,我們不會再與契丹人爲敵了!”特木爾感到十分意外,“燕王怎麼會不想滅掉契丹人呢?”楊鵬懶得跟他多說,便將耶侓觀音擡了出來,“我的一位妃子名叫耶侓觀音,曾經是遼國的公主,看在她的面子上,我怎能去攻打她的母國呢!”

特木爾皺起眉頭,“燕王是大英雄,居然會因爲一個女子而耽誤大事!燕王如此做法豈不是讓臣民們心寒!”韓冰瞪眼喝道:“放肆!燕王的事情,還輪不到你們這些番邦蠻夷來指手畫腳!”

特木爾心中惱怒,可是卻不便發作,對耶侓觀音道:“既然燕王不願與契丹人爲敵,本使自然也不好多說什麼。那麼燕王是否同意在我們雙方的邊境開設互市呢?”

楊鵬道:“開設互市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看了看面前的羊皮國書,繼續道:“茶葉、酒水、布匹、絲綢、瓷器這些都沒有問題,可是鋼鐵、火藥之類的商品我們就沒辦法提供了!”

特木爾皺眉問道:“爲什麼有問題?”楊鵬笑道:“原因很簡單,我們自己使用的尚且不夠,哪裡還有多餘的用來互市啊!”特木爾氣憤地道:“結盟,燕王不願意,互市,燕王卻將最重要的東西留下,燕王你分明就沒有與我們蒙古交好的誠意!難道就不怕我們可汗大怒之下興兵問罪嗎?”

這話一出,楊鵬感到有些意外,而衆文武卻都已經罵開了,個個怒不可遏恨不得揍人的模樣,以燕雲如今的威勢,誰敢對燕雲不敬,這蒙古使者倒好,尊敬是談不上的,居然還敢公然威脅燕王,這如何不讓大家憤怒!

楊鵬擡起右手,喝罵的聲音漸漸安靜了下去,然而衆人卻兀自氣憤地瞪視着蒙古使者。蒙古使者感到十分意外,類似這樣威脅的言語,他不知已經向多少國家的君王說過了,可是卻還未見過如此憤怒的場面,這簡直就像是一棍子捅了馬蜂窩,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的特木爾,雖然不害怕,卻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第三百一十一章 燕京動態第四百二十三章 是敵非友第九百三十二章 直搗黃龍第六百六十章 皇宮舞姬第一百八十九章 朝堂反應第一百零四章 契丹南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九章 觀音計謀第一百零七章 算計伏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一騎退敵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三百一十六章 包藏禍心第一百六十章 如此斷案第三十五章 前塵往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對遼策略第一百四十章 胡姬魅力第四百九十一章 處境危急第一百九十六章 一騎退敵第七百三十七章 皇帝的難題第六百六十二章 如此刺客第三百八十三章 後院起火第二百二十九章 海靖公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搖擺不定第八百零三章 待更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行險招第二百九十一章 猛虎下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教聖女第九百八十六章 莫名其妙第四章 血腥教學第三百七十八章 一舉而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左右爲難第六百四十八章 政府採購第八百五十四章 判官來降第二十一章 考預後路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戰到底第二百三十八章 將遇良才第二百四十四章 險死還生第七百四十四章 驚天噩耗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教聖女第一百五十二章 女中諸葛第九百二十四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章 一心爲民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遼使者第二百零七章 五鳳朝陽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同總督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雞嶺第四百九十七章 守城惡戰第三百零八章 幷州民政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情舊情第九百六十五章 雙方鏖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天竺的威脅第八十七章 血債血償第七百五十三章 家中變故第九百六十八章 形勢危急第二百五十章 情爲何物第三百一十六章 包藏禍心第四百零五章 意外敵人第三百零三章 心理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史要進步第三百一十五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二十七章 軍官安排第六百三十三章 心情複雜第四百零四章 夜宴美女第三百四十章 勇冠三軍第三百零五章 惶恐不安第九百八十六章 莫名其妙第七百九十九章 金國意圖第六百九十三章 皇室密道第六百七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一百一十一章 戰火中的親情第四百五十七章 儒生激情第三百八十五章 猛將如虎第六百零三章 工商立國第七百三十九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五百五十二章 伏擊曹勇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明大軍現第六百四十五章 突襲成功第四百五十七章 儒生激情第八百七十六章 疑慮重重第八百九十五章 百姓怒火第八十一章 蕭天左第八百七十五章 功虧一簣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義凜然第三百一十九章 情到深處第三百四十五章 兵鋒轉向第四百六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四百五十八章 又發財了第一千零三章 魯莽之禍第九百四十五章 中計敗北第五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憂第一百三十章 緣分天定第十八章 單獨行動第一百八十五章 坦然處之第二百零九章 連環殺招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鏖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難得清閒第四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八十七章 血債血償第二十六章 建設新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