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剿滅漢賊

加上郭達爲了捧蕭氏的臭腳,幾乎在勝州把遼人都寵上天了。而勝州的漢民,也被壓迫的如同牛羊一樣。

遼人們之間互相殺了對方的漢民奴隸,只需要賠償一頭羊即可。遼地漢民的價值,等同於牛羊。

楊德政見所有的遼地漢民們低下頭,他惱怒的喊道:“難道你們要一輩子給人家做奴隸嗎?難道你們一輩子要被人騎在頭上嗎?難道你們願意眼看着遼人欺侮你們的妻女嗎?”有人在楊德政剝離出了折家軍的將士們以後,就命令樊龍帶着折家軍的將士們趕往勝州和豐州的邊界線。

勝州淪陷,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了。郭達那邊恐怕也得到了勝州淪陷的消息了。郭達很有可能率軍回援。楊德政必須防患於未然。雖然以他現在的兵力,並不懼怕郭達。

但是郭達一旦闖入到了勝州,肯定會對勝州的百姓們展開屠殺。以此威逼着勝州的百姓們向他低頭,並且聯合百姓們,將楊德政趕出勝州。所以,楊德政必須把郭達擋在勝州外,不給郭達一點兒機會。

樊龍領命以後,率領着折家軍快速的趕往了勝州和豐州的邊界處埋伏。楊七則開始對復興軍大刀闊斧的改革。按照宋朝的兵制。

分爲正軍、左右廂、軍、都、部。一正軍的編制是五萬人。左右兩廂各兩萬五千人。軍分十軍,每一軍兩千五百人。五都各五百人。五部各一百人。下屬的還有低級的一夥、一伍。

楊德政並不打算按照朝廷的兵制。而是按照天京新城的辦法來改制,在他看來天京新城什麼都好。復興軍,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楊德政的私軍,因此楊德政完全有資格規劃復興軍的軍制。

楊德政改革後,復興軍下屬,分了兩個部分。復興遊騎兵和復興步卒。復興遊騎兵的編制是三萬人。下屬分爲三團,每個團一萬人,設立團正和副團正,另設參軍一名。每團下屬有十個營,每個營一千人,設立營正和副營正,另設監軍一名。

每營下屬有十個部,每個部一百人,設立部正和副部正。下屬還有最低級的一隊、一班,各設隊正和副隊正,班正和副班正。

復興步卒編制是兩萬。下屬兩個團,各團的職位和編制,和復興遊騎兵等同。同時,楊德政還任命了各級的將官。幾乎每一個團的團正,都是有原復興軍的老將領擔任。對此,原復興軍的人都很滿意。

但是細細去查看,你會發現,每一個編制的副職和參軍、監軍,幾乎都是從勝州挑選出的遼地的漢民。同時,最底層的隊正和副隊正、班正和副班正,都是遼地的漢民。

楊德政在做完了這一些以後,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練兵。其目的就是優中挑優。從八萬的兵卒當中,挑選出最精銳的。最終經過了三天的精挑細選,終於挑選出了五萬的精兵。值得一提的是,勝州的百姓很堅韌。

在楊德政精挑細選下,居然比下去了許多的党項人,從軍中脫穎而出。當兵員的數額確認了下來以後。

楊德政驚愕的發現,復興遊騎兵中,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党項人,只佔到了一萬兩千人,剩下的一萬八千人,全都是勝州的青壯。

正當楊德政完成了他對復興軍的改革後。郭達兵敗豐州城,從豐州撤出來了,一路快速的逃往了勝州。事實上,郭達已經得知了勝州淪陷的消息。

可是他沒得選。除了勝州以外,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逃。往南是代州,楊延昭摩拳擦掌的正等着他一頭扎進代州呢。往北是党項地盤。那可是野乞幹泊的老巢,他進入到党項,可找死沒區別。

往西?野乞幹泊根本就不會給他往西逃跑的機會。豐州一戰。野乞幹泊喪失了兩個兒子,一腔的怒火幾乎全部宣泄到了郭達身上。豐州城的攻防戰,打的那叫一個慘烈。

郭達也算是一個將才了。他憑藉着豐州城的城牆,和他麾下的兩萬遼軍。同野乞幹泊已經摺損的剩下了五萬的騎兵,廝殺了整整八天。

野乞幹泊懷着喪子之痛,攻城的時候完全喪失了理智。每一天都在用人命跟郭達磨。愣是用五萬騎兵,快拼光了郭達麾下的兩萬遼軍。拼到最後,野乞幹泊麾下的騎兵,剩下了不足一萬,郭達手裡的遼軍,僅剩下了三千。

郭達眼看豐州城守不住了,帶着他僅剩的三千兵馬就往勝州跑。野乞幹泊帶着他麾下的騎兵,在後面窮追不捨。郭達率領着麾下的三千遼軍,很快就衝到了勝州和豐州的邊界。

其實郭達往勝州跑,是因爲他心底裡有一個期望。他期望自己可以回到勝州,一呼百應,把復興軍趕出去,拿回勝州。郭達很自信,因爲他相信自己在勝州活閻羅的威名,足以震懾勝州的百姓。然而,當他真的到達了勝州和豐州的邊界的時候。

早已埋伏在此處的樊龍率領着一萬折家軍,直接給了郭達一個迎頭痛擊。郭達率領的殘兵,在樊龍的攻伐下,幾乎是潰不成軍。三千遼軍,被樊龍陣斬了兩千多人。郭達只帶着百人逃出了樊龍的絞殺。逃出了樊龍腳剎的郭達,猶如一隻喪家之犬一樣,一頭扎進了代州。

真到了這個時候,他也顧不得楊延昭在代州等他這件事兒了。他只是率領着幾百人,目標很小,只要逃進了代州,就能迅速的融化在代州境內。楊延昭想找他,也無異於大海撈針。

然而,事情真的像他想的那麼順利?楊延昭一個征戰沙場三十多年的老將軍,在他到了代州邊境的時候,早已把斥候撒出去了。代州的邊防,已經被楊延昭佈置成了一個鐵桶。

就算是一匹馬跑進來了,楊延昭也會在第一時間知道對方是公是母是那一方的馬。當郭達進入到了代州以後。王貴就匆匆進入到了楊延昭的營帳。

“令公,郭達逃進代州了。”老楊延昭正在帳篷裡憂心楊德政拿下了勝州的事兒,聽到了王貴的彙報,他扔掉了正在用來撓癢癢的令箭,猛然之間站起身,一臉喜色。

“郭達逃進代州了?他還真敢進來。難道他不知道老夫正坐鎮代州嗎?”楊延昭當即摩拳擦掌的喊道:“葛小二,擂鼓聚將。”楊延昭口中的葛小二,就是老楊的親兵老葛。

老葛得到了楊延昭的命令,當即歡天喜地的出去準備擂鼓聚將了。王貴攔下了準備出門的老葛,然後對老楊苦笑道:“楊延昭,郭達只領了幾百人逃進了代州……咱們……用不着這麼興師動衆吧?”

楊延昭臉上的笑容一僵,一拍桌子,罵道:“帶了幾百人,就敢闖老夫坐鎮的代州,他是看不起老夫嗎?”楊延昭義憤填膺的喊道:“不帶個幾萬人,也敢進代州?”老葛和王貴對視了一眼,皆搖頭苦笑。

他們是跟隨了楊延昭多年的老人,自然能明白楊延昭心裡的憤怒。楊延昭是誰?名震西北的楊延昭楊六郎。自楊延昭從軍以來,碰到的戰事,基本上都是以百擋千、以千擋萬的戰事。楊延昭就是憑藉着以少勝多,百戰百勝的戰績,鑄就的楊六郎的名聲。

如今讓楊延昭領着兩萬人去對付幾百人,楊延昭感覺這是對他的侮辱。甚至內心深處,他覺得這幾百人,連給他塞牙縫的資格都沒有。偏偏,這幾百人,還就真的鑽進了楊延昭的牙縫裡了。

楊延昭有種罵孃的衝動。老子這幾天被大兒子折騰的很煩躁,想打個人出出氣,最好是越硬越好的,誰知道卻來了個軟骨頭。“郭達真廢物,也太不經打了。”楊延昭罵罵咧咧的喊了一句。

王貴拱了拱手,小心翼翼的問道:“延昭,您還打不打?”“打!”楊延昭當即喊道:“老夫領了兩萬人,耗費了一個月的錢糧在這裡,要是不打一仗,老夫心裡不痛快。”

王貴又問,“那您看派誰去合適?”楊延昭拍板道:“老子親自去。”王貴愕然道:“有點殺雞用牛刀了吧?”楊延昭瞪眼道:“再不打一打,老夫的骨頭都快生鏽了。老夫也想打大戰,可是那個兔崽子打勝州,攪亂豐州,一個人把仗全打了,也沒給老夫留機會啊。總不能讓老夫衝進雁門關,奪了那李家娃娃的權吧?”

楊延昭一言既出,必定令行。當即,楊延昭就點了三千人馬,直接撲向了郭達。楊延昭雖然嘴上喊的兇,可是在打仗的時候,卻非常謹慎。他可不想讓郭達從他手裡逃走,那可就真的顏面盡失了。郭達是沿着豐州和代州邊界的一個莊子潛進代州的。楊延昭派人密切的注視着郭達的動向。

他在郭達必經的路上,佈下了一個口袋陣。郭達雖然是將才,可是在楊延昭面前根本不夠看,更何況楊延昭帶了比他多了幾倍的兵力。

郭達這一塊新姜,就一頭栽進了楊延昭這塊老薑佈置的口袋陣裡。郭達一進口袋陣,老楊當即就收網。三千兵馬,把郭達的幾百人,團團給圍住了。郭達見到楊延昭出現的時候,就知道載了。

“噗通~”郭達一下子就跪倒在了楊延昭面前乞降。“我願意投降。”楊延昭分開了護衛他的人羣,提着大金刀,策馬走到了郭達面前。他低下頭,雙眼冰冷的盯着郭達,冷聲道:“郭達,老夫縱橫西北三十年,你可知道老夫最恨的是哪種人嗎?”

郭達一下子就明白了楊延昭話裡的意思,他聲嘶力竭的哭訴道:“楊將軍,我郭達也不是一心要做漢賊的。都是遼人逼我的。我的心一直向着大宋,我日日夜夜期盼着大宋天軍降臨。”在郭達身後的遼軍,一個個一臉目瞪口呆的瞪着郭達,甚至還有幾人準備衝上前,殺死郭達。

然而,他們剛一動,就被大同軍的軍卒射成了篩子。“哼!”楊延昭重重的冷哼了一聲,他面目猙獰的低吼道:“難道你在勝州做的那些喪盡天良的事兒,也是遼人逼你的?”“我……”郭達還沒來得及分說,楊延昭舉起了手裡的大金刀。

手起。刀落。

郭達的腦袋就掉了。楊延昭嫌棄的擦乾了大金刀上的鮮血,一臉鄙夷的道:“老夫最恨的就是你們這些助紂爲虐的漢賊。”殺死了郭達。面對那些個舉棋不定的遼軍。楊延昭果斷的下達了剿滅的命令。

幾百遼軍,就被大同軍的將士們,瞬間絞殺了。自此,郭達率領的三萬遼軍,就全軍覆沒了。楊延昭砍死了郭達,剿滅了郭達手下的遼軍,就顯得有些意興闌珊。他提着大金刀,單人單馬,率先趕往了大同軍的駐地。

王貴見到楊延昭遠去以後,迅速的吩咐大同軍的將士們收繳了遼軍的刀槍,然後把他們的屍體掩埋了。處理完了首尾,王貴就匆匆的趕回了大同軍的臨時駐地。進入到了駐地以後。他就看到楊延昭拄着大金刀,背對着帳篷,仰着腦袋,不知道再想些什麼。王貴走到楊延昭身後的時候,就聽到了楊延昭一聲低聲的呢喃。

“老夫怎麼生出了這麼個孽障……”王貴不用問,就知道楊延昭嘴裡的孽障是誰。王貴沒說話,只是微微湊上前,讓楊延昭看到了他。楊延昭癟了癟嘴,嘆氣道:“老夫走了以後,你就帶着大同軍,前往勝州。”

“啊?”王貴一臉愕然,不明白楊延昭的意思。楊延昭喃喃自語道:“都打下來了,總不至於還回去吧?真要還回去了,老夫在這西北,還有什麼臉面見人?”

王貴下意識的點了點頭。楊延昭咬了咬牙,道:“這兒孫,就是上天派來討債的。老夫肯定上輩子欠了那個孽障了。”王貴愣了愣,哭笑不得。楊延昭突然笑了。“罷了,如果朝廷怪罪下來。老夫就一力承擔了。用老夫一個人的命,換勝州幾十萬百姓的命,也划得來。”

王貴聞言,緊張的道:“老哥哥,您不會有事的。”楊延昭和王貴,在兩個人的時候,總是用‘老弟’、‘老哥哥’互稱。楊延昭似乎沒聽到王貴的話,他進入到了帳篷內,拿走了屬於他的令箭和印璽,出了帳篷,跨上了馬,揚長而去。

王貴盯着楊延昭的背影,神色複雜的低聲道:“老哥哥,您是一個忠臣,一個直臣。一個值得萬人敬佩的人。但是,大郎這麼做,也許對楊家而言,並不是什麼壞事兒。

我相信,大郎一定不會讓您有事的。”呼~一陣清風吹過。吹醒了正在自語的王貴。王貴當即命人擂鼓聚將,點齊了大同軍的兩萬軍卒,浩浩蕩蕩的開拔往勝州。他和楊延昭心裡都清楚,勝州不久的將來,將會有一場大戰。

勝州丟失,遼人豈會善罷甘休?暴怒的時候,小聲的嘀咕了一句。“那也比死了強。”“啪!”站在那個小聲嘀咕的弱弱的漢子身邊的老頭,一個巴掌直接把瘦弱的漢子扇倒了地上。

老頭子挺起了胸膛,大踏步的邁步到了楊延昭面前。他蒼老的臉上寫滿了凝重。“將軍,我們不是沒有血性,也不是沒有膽量。雖然在遼人的壓迫下,我們苟活了六十五年。但是骨子裡的屈辱,我們一刻也不敢忘。

小老兒只想問問將軍,朝廷會不會把我們再次當成籌碼賣給遼人?遼軍來臨的時候,你的大軍會不會扔下我們,獨自跑掉?”老頭子的聲音很輕,但是字字是血,句句是淚。楊德政四處尋找了一下,一眼瞅見了站在他身邊的陳耀腰間懸掛的長刀。

“唰~”楊德政抽出長刀,奮力的斬在了郭府門前的石獅子上。長刀瞬間崩成了兩段。楊七手握着刀柄,冷聲道:“我楊德政在此,對天發誓。誰再敢把你們賣給遼人,老子就算是把這天掀翻了,也要捅死他。

還有,老子楊字旗只要一日在這勝州,老子手下的復興軍,就絕不會放遼人入侵勝州一步。老子的復興軍和勝州共存亡。老子不僅要保住你們,老子還要帶着你們去解救其他受苦受難的兄弟姐妹。

如違此誓,猶如此刀。如違此誓,天地共誅。”楊德政的話,說的句句有力,猶如刀槍一般,刺破了郭府門前的遼地漢民心中的恐懼。

“馬面!”馬面扛着楊字大旗,匆匆跑到了楊德政面前。楊德政從馬面手裡拿過了楊字大旗,鄭重的問老頭子,“小老兒,你叫什麼名字?”老頭子挺直了腰板,朗聲道:“小老兒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勝州王行。”楊德政沉聲道:“勝州王行,本將今日以復興軍主將的身份,徵召你入伍。從今日起,你就是我復興軍的扛旗兵。我死,旗倒。我若不死,戰旗永立。

你可敢接旗?”王行老邁的身軀,挺的更直了,他渾濁的眼睛開始變亮了,他踏前一步,朗聲道:“屬下王行,接旗。將死,旗倒,將不死,戰旗永立。”

楊德政把楊字大旗,交到了王行手上。王行握着戰旗,立的筆直,像是一下子年輕了十歲,眼中戰意凌然。很明顯,王行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王行握着戰旗,高聲呼喊,“我家將軍有令,復興軍全體將士,誓與勝州共存亡。”王行似乎在百姓們心中威望很高。當他喊出了這句話的時候,從人羣裡,走出了一羣老頭子。

他們一個個努力挺起了腰板,走到了人羣前。“小老兒願赴陳家口,爲將軍築起雄關。”“小老兒願往。”“小老兒也去。“……”楊德政當即朗聲道:“從今日起,徵調民夫十萬,赴陳家口築城。凡是參與陳家口築成的民夫,賜良田十畝,良馬一匹,減免三年賦稅。”楊德政的命令,迅速的從勝州城傳了出去。打下了勝州城。復興軍的腳步並沒有停留。復興軍再次被分開,一路向東掃蕩而去。兩日後。復興軍在陳家口回合。陳家口是一個類似於雁門關一樣的凹地,兩邊都是大山。

以前,這裡也有一座類似於雁門關的關隘。只是勝州被石敬瑭送出去了以後,遼人爲了方便通行,就拆除了陳家口的關隘。陳家口,地理位置特殊。只要在此地築成了關隘,可抵十萬雄兵。這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

在這個註定沒有炮火的年代,關隘的作用就很大。站在陳家口的山頂上,楊德政遙望低下黑壓壓的人羣,皺眉問身邊的陳耀,“陳耀,復興軍人數是多少?”陳耀如今暫時被徵調到了楊德政身邊當了參軍了。

由於復興軍的人數比較多,楊七又不願意像香姨和殤傾子一樣放養。所以,在行軍的過程中,楊德政逐漸的完善了復興軍的管理。系統的管理復興軍,就必須在軍中填充許多的職位。

陳耀是復興軍,難得的識字不多的人,所以就被楊德政擢升到了參軍的位置。

聽到了楊德政發問,陳耀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將軍,目前位置,復興軍的人數,已經到達了八萬人了。”楊德政眉頭皺的更深了,“之前不是才五萬嗎?怎麼發展的這麼快?”

陳耀尷尬的笑道:“自從將軍您在勝州城裡說的話傳出去以後,想要進入咱們復興軍中的人就更多了。就這八萬人,還是屬下命令下面精挑細選過的。要是真的放開了讓他們進,估計人數能超過十八萬。”

楊德政愣了愣,搖頭笑道:“勝州如今百廢待興,咱們把人都徵入軍中,可不是什麼好事兒。”守在楊德政身邊,扛着楊字大旗的王行,樂呵呵的笑道:“娃娃們心裡都憋着一口氣呢。如今這一口終於能喘順了,誰都想幫一把。”

在王行眼裡,楊德政像是一股春風,他輕輕的拂過了勝州的地面,一下子把勝州內的所有生機都喚醒了。楊德政沉吟道:“回頭我去一封信,讓代州抽調一批官員過來。同時在勝州境內,張貼招賢令。儘快的把勝州的百姓穩定下來。然後按照每家的丁口情況,分派土地下去。讓勝州的百姓,儘快安定下來,儘快的過上好日子。”

王行喜笑顏開的說道:“那感情好。”楊德政側頭,問王行,“你估摸着勝州的百姓有多少,良田又有多少,每家配發多少土地合適?”

“哎~”提到這個王行長嘆了一口氣,說道:“狗日的遼狗在勝州淨幹傷天害理的事兒,勝州的百姓,被禍禍的能活下來的,沒多少人了。老弱婦孺們,根本就沒辦法活下去。能活下去的,都是一些青年娃娃們。要說咱們勝州,在以前也是一個大州,人口有足足六十萬。

自從被遼人禍害了以後,剩下的人口不到四十萬了。就咱勝州這地,一家能分二十幾畝地了。”楊德政點頭道:“那就一家分三十畝。”王行瞪眼道:“咱勝州可沒那麼多地?”

楊德政朗聲笑道:“咱可不止有勝州,還有代州、豐州。豐州已經被禍害的不像樣子裡。只要穩定了勝州,咱們就去打豐州。拿下了豐州,咱們的百姓,就有地分了。”王行振奮的道:“最好把燕雲十六州都拿回來。到時候,咱們百姓分一百畝地都夠了。”

楊德政聞言,望着陳家口外綠油油一片的大草原,鄭重的說道:“燕雲十六州早就拿回來了,現在就在我們楊家軍楊鵬手裡。”

楊德政繼續問陳耀,“民夫的情況如何?”陳耀笑道:“自從將軍您承諾有地分以後,大家都踊躍的加入到築城的隊伍裡。目前匯聚的民夫,已經有十六萬了。”楊德政點頭道:“你傳令下去,讓復興軍再次的進行篩選,人數必須控制到五萬。我只要精兵中的精兵。淘汰的軍卒,全部編入到民夫隊伍中去,開始參與到築城的工作中去。”

陳耀鄭重道:“屬下明白。”楊德政又道:“築城工作中,你可以排查一輪,把那些參與到築城工作中的民夫,挑選獨戶,單丁的,又堅持待在軍中的男丁們,獨立的編成農墾兵團。

同時把各地的流民,和孤寡的老人們,也編入到農墾兵團中。等到築城以後,就讓他們去開荒,種地。咱們復興軍,以後要自給自足。朝廷是不會認可我們的。這些事兒,我統統交給你了。你可以在此期間,徵調你想用的人才,任命低級的官職。

接下來,我要專心的練兵,爲收復豐州做準備。同時也要準備抵禦遼人的反撲。”陳耀恭敬的喊道:“屬下一定不會辜負將軍的囑託。”

陳耀是一個人才。這一點,楊德政通過近些日子的接觸就發現了。目前,楊德政帳下的人才緊缺,特別是理政的人才。把築成的一切都交託給了陳耀以後。楊德政下了陳家口。在陳家口下五里的地方,就是復興軍駐紮的營地。楊德政回到了營地裡以後,招來了折家軍的將士們。他把潛伏在軍中的一萬折家軍將士給剝離了出來。

折家軍畢竟是人家的,楊德政不可能真的據爲已有。就算他願意,折家軍的將士們恐怕也不願意。楊德政剝離出了折家軍的將士們以後,就命令樊龍帶着折家軍的將士們趕往勝州和豐州的邊界線。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七章 軍官安排第七百三十九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五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憂第八百二十四章 西遼提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幽州現狀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乎預料第七百零六章 西方情報第九百三十八章 服部豪雄第五百零八章 戰陣對決第七百四十八章 意外情報第七百五十章 佐賀希幽第五十一章 契丹奸細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軍匯聚第四百八十六章 秀才造反第二百零二章 大炮轟鳴第一百三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八十章 契丹血花第七百七十七章 艦隊鏖戰第九百三十一章 勢不可擋第二百零八章 公主駕到第十章 暗殺耶侓楚幹第八百五十七章 詐中之詐第七百二十八章 驚慌失措第一百四十九章 蠻橫家長第八十九章 羽翼已成第二百二十五章 情爲何物第四百四十三章 山東士紳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貪婪第八百一十章 火力威猛第三百三十五章 致命破綻第五百四十四章 優柔寡斷第七百零四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零四章 夜宴美女第四百九十三章 官場習慣第一百一十九章 琉球現狀第五百二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海上副將第七百七十四章 艦隊集結第九百六十七章 戰騎突擊第九百九十八章 雙方對視第十章 暗殺耶侓楚幹第四百六十四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三十七章 全軍覆沒第二百九十三章 以百姓爲重第七百六十七章 無上光榮第三百九十章 頑強血戰第九十章 意氣風發第五百二十八章 殺戮盛宴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理失守第二百五十八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三百零三章 心理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情人之夜第六百一十一章 對遼策略第二百三十一章 遼國韓家第八百零五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零二章 非常震驚第七百五十章 佐賀希幽第三百八十五章 猛將如虎第一百零七章 算計伏擊第二百七十八章 如此父子第七百三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四十五章 亡命狂奔第三百三十章 野觀音第九百五十一章 愛的龍舟第三百一十五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九十章 意氣風發第五百一十章 明教聖女第四百六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五十八章 李代桃僵第七百七十五章 內部混亂第三十七章 招募新兵第六百九十三章 皇室密道第五百零一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一十四章 鏢局任務第三百四十八章 烈焰退敵第十二章 大有斬獲第十五章 義無反顧第七百三十七章 皇帝的難題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教教主第九百三十二章 直搗黃龍第六百四十三章 消息泄露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戰寡婦山第十二章 大有斬獲第三百四十九章 強強相碰第六百八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九百二十三章 惡戰無果第七百五十一章 城中鏖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內部混亂第二百九十八章 恩威並施第八百八十四章 蘇序一家第七百七十七章 艦隊鏖戰第一百五十章 絕代佳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百四十章 勇冠三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遼國韓家第七十二章 幫士兵找老婆第九百章 多國使者第五百一十二章 心有不甘第二百四十五章 驚慌失措第三百一十一章 燕京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