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水師都統

末了李落裝作不堪重負,勉強同意虞子略出任水師都統,另擇了一個李氏宗族的王爺平章王李承哲出任監軍。

平章王李承哲在李氏宗族中算是有些才氣,年輕時曾任過布政使,有些建樹。

只不過是先王朝中的宗親王爺的子嗣,算不得大甘皇室權利中心的人物,閒置卓州多年,鬱郁不得志。

此番李落留意監軍人選,太后推舉了平章王,不論其他,平章王單論對大甘李氏宗族忠心不二,值此一處便可一用。

李落思慮之下,手中確實沒有其他更好的人選,也只好應了太后之言。

只不過平章王與李落歷來沒有深交,和淳親王府也沒有太多的交情,在宮中幾個皇子中倒是和三皇子李玄旭過從甚密,太后用意昭然若揭。

虞子略能出任水師都統,朝中力薦者正是司寇杜施哲,此人看似不偏不倚,不過蛛絲馬跡中也可查出是出自四皇子李玄郢授意。

李落得樞密院密報,心頭一沉,宋家的勢力原來已經到了後宮皇子之中,卻不知道宋家和紀王李玄郢之間有什麼密議,或許是另有玄機。

宮中幾個皇子這幾年爭鋒愈演愈烈,三皇子明武王李玄旭爲長,權勢最勝。

百官多以李玄旭馬是瞻,其中就有少傅許歸,少保應冠旗諸人,少師太叔閒愁也與三皇子甚爲融洽。

太傅凌疏桐原本是和李玄旭親善,不過李落任了中書令參政知事後這才疏遠了幾分,行中庸之道。

其次是四皇子紀王李玄郢,有司寇杜施哲相助,明面上司馬顧憐影兩不相幫,不過似有似無的遙助李玄郢。

顧憐影身在的顧家與陸家脣亡齒寒,明武王李玄旭是皇后頤妃親子,瑜賢妃身下並無皇子,一旦李玄旭得勢,瑜賢妃除了臣服頤妃外再沒有其他出路。

如今卓城局勢不明,瑜賢妃在後宮中與雲妃聯手遏制皇后權勢,在外顧憐影率顧家暗中牽制三皇子,不過也不敢太過張揚,倘若真是封了李玄旭爲太子,也好留下幾分迴旋的餘地。

七皇子英王李玄慈醉心行伍,素有才名。

不算李落,在諸位皇子中獨樹一幟,很少參與朝中爭勢,如此一來反倒很有人望,朝中不少重臣雖說與其他幾位皇子過從甚密,但對英王李玄慈都很是敬重。

無心插柳之下一衆皇子中反而是李玄慈名望最高,平日裡也甚得萬隆帝寵愛。

李玄慈處世很有分寸,少有生事,勤於研習兵武,曾幾何時,得太保李承燁、牧王李承文等一衆武將推許,嶄露頭角,有幾分與李落分庭抗爭之意。

禁軍悍將霍裁亂,卓城中的後起之秀,諸如太傅義子凌孤眠都與英王相交莫逆,稱得上是卓城中的新氣象。

讓李落始料未及的是十皇子晉王李玄憫,隨着年歲漸長,漸漸懂事起來,一舉一動頗有大家之風。

禮賢下士,從行事做法中彷彿還能看見李落的幾分身影,不以出身名望論英雄,麾下有一幫年輕的寒門才子。

只是初入權利中央,人微言輕,眼下還沒有什麼起色,不過假以時日不可限量。

眼前所見都是明面的勢力交錯,只是這些人又有多少是真心實意,又或者是別有用心,就算幾位皇子自己怕也拿不準,傾軋異己的同時還要防着自己人。

不過朝中歷來對結黨覬覦皇位的事深惡痛絕,三公尚算中正,雖有紛爭,但也是在權勢規矩之中,不曾有越軌的事生。

李落捏了捏眉頭,悵然不已,皇后太師雖說落定,但太子之位空置多年,朝中百官黨同伐異,爭的不亦樂乎,萬隆帝似乎還樂在其中,到底有多少人能看見大甘四境暗伏的兵危**。

此時此刻的李落成了衆矢之的,兵權政務集與一身,不是太子,權利卻還勝過太子監國。

三公九卿見到李落都恭敬有加,位高權重,只是沒有不進則退的說法,進則生,退則死,已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

李落放下樞密院密報,低語沉吟道:“慧王李玄澤,這個時候你留在卓城,到底是什麼用意?”

李落回返卓城掀起的波瀾漸漸平息下去,明爭轉爲暗鬥,幾個皇子很有默契的不再在萬隆帝面前爭強鬥狠,都盯着李落的一舉一動。

李落言出必踐,廢立重臣的事已經不是一兩件了,如果能得李落相助,太子之位憑空多出幾分把握來。

只是李落並不想置身其中,一心一意放在巡檢一事上,忙於朝政。

原本是好事,只可惜猜測多了,似乎倒落實了李落監國的傳聞,坊間無風起浪,萬隆帝儼然有中意李落爲太子的意思。

朝堂上萬隆帝態度曖昧,模棱兩可,更讓李落不勝其擾,偏偏又莫可奈何。

重建水師一事,最後得利者一爲四皇子,一爲三皇子。

李落出力不討好,又留下隱疾,宋家兵權終於探出南府一地,憑藉沿海水師染指中府東府諸地。

淳親王對此事很是動怒,斥責了李落數次,言道李落不知好歹。

李落暗自嘆息,大甘的天下何時起是自己一言可以決定的。

就算後患無窮,待到山窮水盡之時,未嘗不會柳暗花明。

諸事剛剛落定,宮中又起了風波。

卻不知道誰將李落從江湖山野中帶回一個女子,納入府中爲妃的事傳到了萬隆帝耳中。

而且這個女子還長得奇醜無比,簡直有損李氏皇族的顏面。

萬隆帝大是猜疑,雖然心中還是有些不信。

後從宮中侍衛得到的消息,棄名樓中確實有一個江湖女子,容貌被毀,整日帶着面紗,深居簡出。

李落沒有多說,萬隆帝也不好多問,念起爲李落許下的婚事,耳旁的諫言都在說李落行至如何不端,明處門不當戶不對,實則蔑視天子隆恩,不喜宮中賜婚,這才故意爲之。

萬隆帝和淳親王都知道李落的婚事不好再拖,各自命下人即刻操辦,早日完婚。

第二千零九十八章 生死之間第八十三章 格殺勿論第五百零二章 小陵關外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九十二章 出兵朔夕第一百四十六章 準備攻山第九百七十三章 軍有龍象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劍心通明第五百九十五章 中毒女子第七百二十三章 黑夜呻吟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一樁孽緣第一百五十七章 打劫糧草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子母劍第六百二十二章 驚動太后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軍攻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山中盛會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國宴第八百一十八章 幽藍的光第一百九十八章 倒數十聲第九百八十三章 一場春夢第五百二十八章 潛入海島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都瘋了第一千零四章 三層雅閣第九百三十五章 何家長槍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 騎虎難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道家三宗第七十一章 各自領罰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其他的變數第三百三十四章 查辦知府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吾乃落雲蘇乍爾木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劍心通明第十九章 月下春江(2)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血跡第一百四十八章 天要亡我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玉觀音第八十七章 承寧書信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時日無多第三百二十章 良辰美景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入林山縣第二千零三十七章 地下暗河第八百三十八章 九月初九第七百二十五章 蜀州唐家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尋覓東海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公孫家的蜈蚣鞭第一千零九章 狂沙刀法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一念之間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最多帶二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可疑之處第九百二十六章 公孫婉清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瑤庭王儲第九百七十三章 軍有龍象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去牧州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材料備齊第二千零一十三章 草海武尊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碰巧路過第五百八十一章 早該想到第五十三章 天生神力第三百九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乙字三號房第六百四十八章 果真是他第六百七十一章 佳人邀約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輪迴第二百零六章 討教三招第八百六十九章 護短的王爺第八百零七章 通靈大蛇第七百六十二章 後宮之爭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二百七十一章 傀儡之術第八百七十三章 縱橫刀法第兩千零四章 孩子的父親第四百七十八章 王爺不悅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神秘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侍女秋菊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何人在撒野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天子劍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 騎虎難下第五十章 守身刃舞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鳳冠霞帔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還好麼第九百二十二章 如何破關第八百六十章 似曾相識第四百零三章 畫中是誰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被流放的鎮族人第二百零五章 退出朔夕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另有打算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自相殘殺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齊姓老者的寶貝第四百三十三章 皇家一章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長了眼的繡球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很大很大的一隻蛤蟆第一百二十一章 奴隸市場 第五更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選中的替死鬼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遺骨有異第九百三十五章 何家長槍第二百一十五章 玄襄八陣第五百六十一章 牙魚魚羣第二百五十一章 又死一人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捲入刺殺第七百八十六章 誰去東府第五百三十七章 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