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出類拔萃
那年的秋季,洪如剛考上了八里屯初級中學,在小學同班共讀的洪勁鬆和餘二軍只因幾分之差,沒被正式中學錄取。後來八里屯在南廟辦起了一所農業中學,凡是沒被正式中學錄取的高小畢業生可以就讀這所農業中學,所以洪勁鬆和餘二軍只有去上農業中學。
餘二軍的父親眼睜睜地看着自己兒子的處境,心中十分煩躁,又想到了洪如剛“這樣家庭”的孩子竟然讓他考上了正式中學,心中更有些不平衡。因爲這兩所學校的待遇是不一樣的,當時的正式中學的中學生一入學就吃國家供應糧,畢業後或考高級中學或考中專,考不上的國家就分配正式工作。農業中學就不同了,畢業後的學生當然享受不到以上的待遇,而且口糧仍是自負的。
然而,洪如剛的命運往往是:出門偏遇攔路雨,行船卻逢逆行風。他剛到學校不到兩個星期,上級對中學生的待遇政策就作了很大的調整:由於國家的經濟上遇到了困難,免去了中學生吃國家供應商品糧的決定,初中畢業後國家也不包分配工作了。這會的初中生和原來的初中生真是有天壤之別。所有在校的初中學生一下子感到很茫然,怎麼辦呢?是國家困難呀,誰又能不去理解。可幸運的是,國家仍然對中學生的生活實行“補助”,每月補助商品糧十四斤,六斤細糧,八斤粗糧。但是,這十四斤商品糧只准在食堂就餐,不發到本人。另外洪如剛再從自己的家中背些糧食,到學校食堂入夥。每逢星期三,母親再親自跑到學校給如剛送些吃的,順便再看看兒子。洪如剛在初中學校的生活仍然是一直在艱難中度過的。
艱苦的年代,卻伴隨着不平常的經歷。
洪如剛剛考入初中不久,就有人以大隊的名義給學校寄來一封舉報他的“匿名信”,信上說:他是個出身不好,偷雞摸狗、拔蒜苗、品質極壞的孩子,要求學校開除他。
一封寫得歪七扭八,不成文體的“小字條”卻引起了身經“爬雪山,過草地”的人稱“老資格”校長裴嶽燦的極端重視,他立即召開校委會,及時查出了洪如剛是哪個班級的學生,研究了洪如剛的“學籍”。他嚴厲提出:當前不管是國際和國內,鬥爭都和激烈。還說:“我們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小看這封‘匿名信’,此人大隊能告到學校,說明了這個學生在社會上影響極壞,要立即趕出學校,並且要告誡同學們,務必要牢記當前形勢,防止敵人對我們的進攻”。校委會的四名成員你看我,我望你。教導主任的主張是“一個孩子,不必大驚小怪,不聲不響叫他回家算了。”負責後勤工作的主任的意見是“既然校長把這件事看重,那就正視對待,應該到這個孩子的家鄉進行調查,看看到底情況是否屬實,再做決定”。
正在這時,洪如剛的班主任夏方圓來找校長,有事向他反映。校委們一起要求校長聽聽班主任對他班級裡這個洪如剛同學的看法。裴嶽燦不同意,說這個問題沒決定不可公開,生活主任反對說,調查他的班主任這不就可以瞭解這個學生的“第一手材料”嗎?
校委們同意,讓洪如剛的班主任彙報一下,這個孩子到校後的這階段的表現。
夏方圓對洪如剛在校的表現評價是:學習認真,每次單元考試或是數學小測驗、月考成績優秀;生活樸素、勤儉;和同學團結友愛;現在在班級裡擔任學***,工作認真負責,是一個深受各科老師喜愛、同學們也非常尊重的好學生。
裴嶽燦聽到洪如剛班主任的回報,他的臉色一會兒窘迫,一會兒嚴肅。校長的決定是,由後勤處的主任和洪如剛的班主任夏方圓在星期天到格針嶺所屬的趙埝大隊去了解這個學生,看他在幹部社員中的影響如何,社會上的表現如何,然後再作決定。
星期天過後,後勤處主任和夏方圓向裴校長彙報了調查的結果,說這個孩子的表現是:尊老愛幼,深受村裡的老百姓的喜歡,他的家庭成分是貧農,有人說他家的歷史有問題,而他村的大隊長張瑞說他的爺爺是在地主家當過管事的,而沒有對不起老少爺們的地方,抗戰結束後,土改之前他就辭工不幹回家務農了;洪如剛的父親在四六年被人陷害致死,而**又盡最大的努力想救出他而行動晚了,當時的情況是非常清楚的。還說,寫匿名信的事,絕不是大隊所爲,這可能是他們村裡的個別人制造的“惡作劇”。
裴嶽燦牢記住了洪如剛這個學生的情況:家庭歷史不清,爺爺在地主家幹過“當家的”。他的主張是要求洪如剛的班主任夏方圓對該生“嚴加管教,絕不姑息,密切注意這種家庭出身的學生的一切動向。”“促進他與老輩劃清界限,讓他改造爲新一代的人。”
洪如剛自考入陵山中學後,確實是個出類拔萃的人物,品學兼優倒不算,他的書法令人矚目讚許,他不但能寫出一手楷書鋼筆字,還能寫出端莊的毛筆隸書、魏書和草書;在音樂上他能識譜自學歌曲,代替老師給本班同學教歌學譜,還有最拿手的就是作文寫得好,只要是老師命題,他先低頭默思,不打草稿,上來就下筆寫入作文簿,分數總在九十五分以上,他寫出的文章不但能得到語文老師在班裡的點評,還經常受到教務處教研室的表揚,甚至被別的班主任拿到其他年級去讀給同學們聽,他的作文經常參加學校的作文比賽和講評。
洪如剛不單是品學兼優,他的人緣也不錯,助人爲樂也是常事。
當時,在八里屯中學讀書的在校生有來自三個鄉鎮的學生,還有不少來自外省外縣城的住校生。
山東臨邊的一個縣城的男學生家中生活十分困難,每個星期天這個孩子從家中回來時,都是揹着一包袱山葉子窩窩頭或是豆渣窩窩頭,吃着吃着就黴爛變質了。
洪如剛看着這個好兄弟吃着這樣的東西,不由得就有點兒心寒,他就想着法兒要嚐嚐他的那些窩窩頭。那個同學還以爲洪如剛是真的想吃他的東西,就有些捨不得的拿出一個窩窩頭讓如剛吃。如剛大口大口的吃了,吃到肚子裡就覺得不是滋味,有點兒胃痛,因爲這窩窩頭早就已經腐爛酸臭變質了。可是,洪如剛毫不在乎,告訴那個同學說“好吃——好吃!”
接着,洪如剛就拿出自己母親送來的山幹煎餅給這個同學吃。這個同學後來才慢慢知道,洪如剛是拿着自己的好東西來改變自己生活的。於是,這個山東老同學直到自己走上工作崗位時,還念念不忘不斷的給他來信問候他,還給他在下雪天送來了五百斤白煤禦寒烤火。洪如剛感恩不盡。那個同學說,我是雪中送炭在感恩於你啊!
洪如剛處事大方,爲人忠誠坦蕩。處得知己的同學就成了他的哥們。
這個八里屯中學誰都知道,烈屬子女李首俊,花花公子張明全,大牙牛皮李東陽這幾個同學是洪如剛的鐵哥們。
哥們是哥們,可是,這鐵哥們誰都不會仗勢欺負人,他們講的是義氣,是肝膽相照,是同甘共苦。
李首俊家的生活非常困難,春天一到,經常揭不開鍋。洪如剛一倡議,自己帶了一口袋山芋幹,李東陽拿了一筐子幹煎餅,張明全揹着一口袋胡蘿蔔,他們三人扛着揹着這些家中力所能及的東西一起去了李首俊家。李首俊的家人感動的不知說什麼好。
一個週三的中午,洪如剛的母親背了一籠布新烙出的棒子煎餅,炒了兩樣熱菜,一樣細粉炒雞蛋,一樣幹豆角炒瓜條。她步行走了十幾里路飯菜還是熱騰騰的,來到就讓兒子趕快趁熱吃。誰知,洪如剛竟找來了這幾個哥們(包括那個山東的)共同“會餐”。洪如剛的娘誇講說:“你們這幾個孩子處得真好,以後一定要到我家去玩。”
那個年月,李東陽幾個同學能吃到洪如剛母親送來的這樣的飯菜,那真是比過個春節都幸福。
幾個哥們在一起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到八里屯鄰村去挖水晶。
星期六的下午學校是不上課的,哥們幾個商量,不回家拿吃的,千方百計讓本村的同學給帶些吃的就可以。當然,洪如剛人家不用愁,只要是他不回家,第二天,母親就是冒着雨也能趕到學校給送來吃的,因爲,洪如剛是一家人的寶貝疙瘩,他的母親一天也不想讓兒子受到委屈。
據說,生長水晶的那個地方,只要挖地五尺左右,就要見到水晶苗子的可能;就是手指頭那麼點兒的苗子也能置上二十元錢,這二十元錢那可是不少工作人的一個月工資啊!如果要是你真能遇上個大個頭的,一斤二斤的一塊,真的就發大財了——那可是價值幾百元!
這個消息是會吹牛皮的李東陽從他的舅舅那兒得來的。他的舅舅就是這個盛產水晶之地的一個小村莊,那兒的村子周圍到處都被挖水晶的挖的溝溝坎坎,沒法種地。不過,這個村子的人也因此而發了大財,據說有的人得了一塊巨寶而嚇得遠走他鄉,後來聽說成了一個百萬富翁。
好消息誘惑着不少人,這幾個學生哥們就偷偷的行動了。
李東陽說,挖土工具他包了,舅舅那兒什麼都有,鐵杴,鎬頭,鋼鏨等。
十幾里路不算回事兒,一陣風哥們幾個就到了。那兒的人還真不少,有的護着一大片地,有的佔着一個大坑,誰都不讓靠近。
洪如剛左看又瞧,看出訣竅。他讓李東陽幾個哥們都到一片溝崖的多石頭那兒挖,他也聽爺爺說了,多石英石的地方保準有貨,他歪着頭用鐵鎬琢啊,撬啊,一會兒,那兒的石土塊塌了一大塊。他用鐵杴一鏟一鏟,啊——他發現了奇蹟,一塊黃泥包着的碎石英中間出現了一塊鑽頭形狀的閃光發亮的東西。不少人跑過來一看,是好貨——真水晶啊!
幾個哥們抱着洪如剛,高興地喊叫起來:
“書呆子好幸運啊——如剛哥不得了啦——”
……
李東陽搶着寶貝,小心翼翼地用一張厚厚的草紙包着這塊水晶就帶着幾個哥們跑到了舅舅家,讓舅舅鑑定一下能值多少錢?
舅舅高興地告訴這幾個孩子,說:
“我收下了,不多不少給你們幾個三十元人民幣。”
回校後,幾個哥們拿出十元錢到供銷飯店買了油煎包一鍋,還炒了幾個菜,飽餐了一頓。剩下的共同“分贓”,每人五元。
其他三人把錢裝進挎包,洪如剛隨即就到新華書店買了幾本小說和練書法的帖子。
幾個哥們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