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屯子了

.,最快更新山裡漢的小農妻最新章節!

淳于珟沒有跟沈若蘭一起回農安去,他今個來只是跟爲了跟沈若蘭交代了一下自己目前的處境,又重新確定了兩人之間的關係,就趕着離開了。

吉州那邊兒還有點兒事兒需要他親自處理,所以必須得先走一步,只有與沈若蘭這裡,有他的一干侍衛們保護着,絕不會有問題。

隨後的二十多天時間,沈若蘭跟家裡人都是在路上度過的,這期間,她把淳于珟的事兒緩緩的告訴了父母,免得到時候淳于珟找上門兒去嚇到他們。

沈德儉和穆氏聽聞淳于珟竟然爲了沈若蘭連王位都放棄連,都感動不已,自然是百分之百的接受這個未來女婿了。

沈若蘭見父母這般開明,心裡很高興,本來還擔心他們會不接受淳于珟這麼高的出身的女婿呢,沒想到他們竟毫不遲疑的接受了,她也就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

一家人從京城往農安走,此刻的心情已經不像來時那樣棲皇驚恐,讓他們害怕的人已經死了,他們也就不再擔驚受怕了。

所以一路上都神態輕鬆,像出來遊玩似的,走走停停的,很是愜意。

其實,現在已經是十月中下旬,地裡的莊稼都收割完了,眼到之處,不是收割完的莊稼地,就是已經枯黃的山巒樹林,越往北走就越荒涼,不過這些都不能影響到沈家人的好心情,因爲沒有來時候的心理壓力來,即便是面對秋風慘淡秋草黃的景象,他們一家人也看得很有興致。

這樣遊山玩水似的走了二十多天,直到十一月初,一家人才走到農安縣的靠山屯兒。

進屯子之前,沈若蘭叫淳于珟的那些人不要再明晃晃的跟着他們了,免得屯子裡的人說閒話,要是他們不敢違拗主子的命令,就讓他們先隱蔽點兒跟着,等到她想到好法子再讓他們正大光明的出來。

這些侍衛都是隱衛出身,最擅長的就是隱身了,沈若蘭的話一出口,這些人就立刻作鳥獸散,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但是她已然感覺得到,他們只是隱藏起來了,並不是真正的離開,要是她遇到危險,他們肯定還會在第一時間內出現的。

解決了隱衛們,沈若蘭一家子高高興興的回了家。

招娣領娣和帶娣等一看到大家都平安回來了,高興得以手加額,差點兒哭了,瘦丫和董奶奶、冬兒等都拜見了穆氏,也跟竹兒菊兒相見過了,大家都是性情隨和的人,很快就熟悉了。

聊了一會兒,沈若蘭親自帶着穆氏和竹兒菊兒,去參觀他們的新家,他們從前園子看到後園子,又從前面一進看到後面二進,把這個家裡裡外外的都看了個遍兒,都滿意的不得了。

這裡雖然不如吉州那個家精緻奢華,但是也並不不差,該有的東西都有,而且比吉州那個家寬敞多了,站在院子裡就能看到綿延不絕的後山,視野寬闊,空氣也比吉州好很多,竹兒和菊兒一來,就深深的喜歡上這個家了。

大家正在到處觀看的時候,沈德儉一家回來的消息已經像長了翅膀似的在屯子裡傳開了。

因爲他們回來時恰好碰到了謝大娘,謝大娘見到穆氏,驚得差點兒掉了下巴,趕緊刨根問底兒的追問。

因爲謝大娘從前一直挺照顧沈若蘭的,沈德儉打心眼兒裡感激她,就把穆氏和一對龍鳳胎的事兒跟她說了,就只沒說當年穆氏離家的原因。

這是好事兒,謝大娘聽說後,很替他們一家子感到高興,就在屯子裡到處宣揚開了,“可不得了啦,沈老二一家回來了!”

“回來就回來唄,咋還有啥不了得的呢?”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老二這趟回來,可不是跟蘭丫一個人回來的,把他媳婦也找回來了,另外還有一對龍鳳胎兒女呢?”

“是嗎?他媳婦啥時候懷的孕啊?咱們咋不知道呢?”

“就是走的時候就懷上了啊,只是當時日子淺,誰都不知道罷了……”

“那可真是奇事兒,走,咱們去看看去……”

在謝大娘的宣傳下,不到一袋煙的功夫,整個靠山屯兒的老少爺們兒們都擠到沈若蘭家來了,都是來看望穆氏和一隊龍鳳胎的。

當然,穆氏當年莫名奇妙的離家出走,現在又莫名奇妙的有了一對兒龍鳳胎,大家的心裡都存了個疑影兒,只是都心照不宣的沒說出來罷了。

及至看到竹兒和菊兒兄妹倆,見到他們的長相,發現這兄妹倆跟沈德儉、沈若蘭長得很像,大夥兒心頭的疑影纔算消掉。

穆氏見大家來探望,便笑容滿面的跟大家打招呼,還把竹兒和菊兒介紹給了大家。

“這是我們家的老二,叫竹兒,這個是老三,叫菊兒…。”

“哎呦,瞧瞧這小菊兒長的,跟蘭丫就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似的,竹兒長的也好,眼睛像你,鼻子和嘴巴像老二,這幾個孩子,都長的這麼好,你們兩口子可真有福氣啊!”

“誰說不是呢,如今你們家的日子也過起來了,還有這麼好幾個孩子,往後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

大夥兒熱熱鬧鬧的說道着,盡說些吉利討喜的話,誰都沒提穆氏當年走的事,這種事兒要是發生在別人家,或許會有嘴欠的八卦打聽打聽,但是發生在沈老二家,就是有八卦嘴欠的,也不敢隨便問。

沈老二家現在今非昔比了,自家發達了不說,還幫着大夥兒賺不少錢,就衝這一點,誰還會虎到去問人家的私密事兒?萬一真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兒,被他們嘴欠這麼一問,惹得人家心裡不痛快,不就得罪了人家嗎?

爲了滿足一時的八卦心裡,得罪個能幫他們掙錢的金主,犯不上啊!

所以,大夥兒都異口同聲的誇獎這竹兒菊兒好看,恭喜沈德儉一家團圓,那個忌憚的話題,沒有一個人敢提起的。

沈秀雲、沈秀英和老太太劉氏,也不像從前那樣高高在上的端着架子了,母女三人都親熱的拉着穆氏的手,噓寒問暖,問東問西的,敏感的話題她們隻字不提,只管撿好聽的說。

沈秀雲:“嫂子,這都十多年了,你竟一點兒都沒變樣,還跟從前一樣好看,你看我們,都老成啥樣了?還是你有福氣啊!”

沈秀英:“嫂子,我侄兒侄女長的可真水靈啊,一看就是聰明伶俐的,跟蘭兒一樣,果然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嫂子和二哥人好,生出的孩子也個頂個的好,這個可是我們眼氣都眼氣不來的…。”

劉氏:“老二媳婦啊,你們這趟回來是打算在屯子裡住下,還是住幾天還回吉州那邊兒去?叫娘說吧,還是留在屯子裡吧,大夥兒在一處也好有個照應,也正好親香……”

穆氏從打嫁給沈德儉,就從未受到過婆婆和小姑子如此的禮遇,現在被她們這樣追捧恭維,弄得她渾身都不自在了,不過,她還是不卑不亢的回答了她們的問題。

劉氏和沈秀雲沈秀雲一聽他們要在靠山屯兒住下來,頓時須乎的更來勁兒了,瞅那樣很不能跪下來給穆氏提鞋似的。

王萬福和齊來順也圍着沈德儉,不遺餘力的討好着,二哥長二哥短的說個不停,主要是向他彙報今年秋收的情況,當然,最最主要的是告訴沈德儉他倆在幫他們家秋收的時候花了多大的力氣。

“二哥呀,你家山坡上那玩意兒我們都幫着給收回來了,這傢伙把我們給累的,好在都收拾完了,那些東西暫時先都放在那幾個大棚裡了,還有一部分放不下的,我帶人在你們家東西廂房挖了菜窖,窖起來了,山上那些土豆秧子、黃豆秧子啥的,叫我們帶人都給燒了,燒成草木灰,明年好肥田……”

“大白菜啥的就都放在外面曬着了,我們這幾天正着急呢,也不知道你跟嫂子是啥意思,要是想自家留着的話也就罷了,要是想賣的話那可得抓點兒緊了,現在市場上的秋菜差不多的都上市了,咱們再不賣,等大夥兒的秋菜都買完了,咱們的可都賣給誰去啊?”

沈德儉見他倆這麼上心,點點頭說:“叫你們費心了,回頭都誰幫我家秋收了,我挨個兒給工錢?”

“哎呦,二哥你說這話不就見外了嗎?咱們是一家人,幫着乾點兒活兒不是應該的嘛?啥錢不錢的啊?我們雖然沒錢,但是也不能啥錢都掙啊?往後二哥可別這麼說了,像我們有多認錢似的,都臊人了!”

齊來順兒的嘴巴像抹了蜜似的,喋喋不休的說着,王萬福不如他會說,就只在一邊兒溜縫兒,“對對對,來順兒說得對,二哥可千萬別跟我們見外呀,往後你家要是有啥活兒就吱一聲,我跟秀雲過來幫你們幹來,另外寶根也大了,也能幹活兒了,要是你們打算賣秋菜的話,我們一家三口兒都能幫你賣…。”

此時,王寶根站在他爹孃的身後兒,聽到爹根二舅提起他了,便擡起頭,一雙小眼睛怯怯的看着二叔一眼,當看到蘭丫那雙清冷的眸子看向他時,嚇得他趕緊把頭低下去了。

自從上次被沈若蘭扣了屎盆子,又胖揍了他一頓,蘭丫都成了他的噩夢了,一看到她他就情不自禁的發抖、害怕,連看她的勇氣都沒有了。

當然,他再也不敢把蘭丫當成從前那個餓殍似的寒磣貨了,現在的蘭丫,在他的眼裡,就是女王一般的存在,甚至都是能掌控他生死那種的,他唯恐避之不及呢!

沈若蘭看到王寶根那副上不得檯面兒的樣子,掃了一眼就把眼睛移開了,她懶得跟個熊孩子計較從前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只要他不再來招惹她,從前的事兒就算了。

畢竟挨他欺負的是前身不是她,她也沒有那麼切身的感受到被欺負的痛苦,所以便很容易的原諒他了。

沈德儉聽到齊來順和王萬福的話,說,“我明兒就去集上一趟,看看市場的行情,等看完市場行情就開始賣了!”

“行,二哥要是賣的話記得叫上我們一聲兒,我們幫您賣去…。”齊來順和王萬福自告奮勇。

沈若蘭卻不着急把菜出手了,因爲這些菜現在就出手的話,也不值多少銀子,五六十畝的收成加起來,也就二三百兩銀子哪不是了,拋去工錢本錢,也就二百左右兩的純收入。

她費了好多的心思,又是開荒又是澆灌的,就收入這麼點兒錢,她不甘心,所以想把手裡的土豆地瓜和黃豆綠豆等菜蔬都進行二次加工,加工成耐儲存的食物再賣出去,這樣就可以翻倍賺銀子了。

比如土豆和地瓜,可以加工成土豆粉兒和地瓜粉兒,這個世界上還沒有粉條這種東西呢,她要是做出來,肯定能大賣特賣,風靡全國的。

而且,粉條還便於保存,只要在乾燥通風的地方,存個一年半載的都不會變質壞掉,比存土豆兒省勁兒多了。

還有那些黃豆,她打算做幹豆腐或者豆腐皮兒,這個世界上只有豆腐,但是都是水豆腐,沒有幹豆腐和豆腐皮,她要是能把幹豆腐給研究出來,再弄個五香乾豆腐啥的,那銀子還不得賺飛了?

至於那些大蘿蔔和綠豆、紅豆啥的,她也不急着出脫,紅豆和綠豆耐保存,可以留到夏天的時候做冰粥、綠豆糕或者綠豆湯等,大蘿蔔的話能賣就賣出去,賣不了的話就曬成蘿蔔乾兒,蘿蔔鹹菜,到時候再賣到酒樓去,只要配好蘸蘿蔔乾兒的大醬,蘿蔔乾兒指定好賣,而且還得比賣大蘿蔔賣的錢多!

家裡的莊稼要是按照正常的方式出脫,最後純利潤可能連二百兩銀子都不到,但是要是按照她的法子去賣的話,至少能賣七八百兩銀子,更主要的是,還能帶動村裡的經濟發展,給村民們找到賺錢的途徑,讓大家跟着一起賺錢,一起發家致富奔向小康!

**

村民們在沈若蘭家呆了一會兒,就紛紛起身告辭了,人家剛回來,一家子都風塵僕僕的呢,總得給人家點兒時間休整休整吧。

大家陸續的起身告辭離開了,劉氏和沈德貴娘倆,齊來順兒一家,王萬福一家卻都沒有走,看樣子是想留下來吃完飯,順便兒再接着套近乎。

董奶奶和瘦丫本打算殺雞宰鴨,做一頓豐盛的晚餐給他們接風,但是沈若蘭卻提出要吃打飯包,所以這頓晚飯就很簡單了。

飯包,是北方人常吃的一種食物,深受北方人喜愛,就是把蔥、香菜、臭菜等青菜撕碎(或切碎),再把呼熟了的土豆和雞蛋扒皮夾碎了,跟剛纔那些被撕碎(切碎)的青菜攪拌再一起,加上米飯,拌上肉醬(雞蛋醬),均攤在大白菜葉子上,把大白菜葉子包起來,將裡面的菜都包起來捧着吃,可香了!

他們一家人這一路都是在酒樓飯館裡吃喝的,雞鴨魚肉的早就吃膩了,就想着這家裡的飯包吃呢,清淡不油膩,晚上吃正好,加上不喜歡奶奶小叔姑姑姑父他們在他們家吃飯,所以,沈若蘭故意提出要吃飯包,省得他們厚着臉皮在他家蹭吃蹭喝。

果然,聽到沈若蘭提出吃飯包兒後,奶奶和姑姑姑父的臉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還以爲今晚能借光跟着大吃大喝一頓呢,結果他們家吃的是跟是飯包,飯包誰家都能吃得起,要是吃飯包的話,他們回家吃就好了,又何必留在這兒溜鬚拍馬,看人家的臉子呢?

於是,在確定他們家吃飯包不久,這些親人們就紛紛起身告辭了。

沈若蘭巴不得他們走呢,見他們走了也沒挽留,心裡還盤算着怎麼才能將他們打發出靠山屯兒,不然他們家在靠山屯兒常住了,這些親戚們時不時的上門而來借點錢而,蹭頓飯,或者打打抽風沾沾光,會影響她的生活質量的!

吃完飯,沈若蘭回屋去畫圖紙,她想做粉條也好,做幹豆腐也罷,都得需要一些特製的工具,她打算今個兒就把圖紙畫出來,明個兒去縣城定做了,再去買些明礬、石磨、紗布等必須的東西,然後再開始加工製作。

第二天早上,沈若蘭在吃早飯時,把自己昨晚畫好的圖紙拿給爹看,並把自己的打算給說出來了。

沈德儉聽得雲裡霧裡的,他從來沒見過粉條和幹豆腐,不相信土豆和地瓜能做出麪條一樣的東西,也不相信圓溜溜的黃豆能做出一大張一大張紙張似的菜餚,但是,女兒從來沒讓他失望過,所以即便是不相信她整的這些幺蛾子,他也沒有明確反對,既然她想做,就讓她去做吧,說不定就成功了呢!

吃完飯,沈若蘭本打算進縣城去辦事兒的,但是還沒等她走呢,奶奶帶着齊來順和沈秀英、王萬福和沈秀雲來了,一看到他們滿臉堆笑的樣子,沈若蘭就覺得肯定沒好事兒。

不出所料,這幾個人進屋沒多久,就提起了沈德儉之前答應過他們的一件事兒。

“老二啊,你從前不是說,等蘭兒回來就叫蘭兒教萬福和來順兒做幾樣點心嗎?現在蘭兒回來了,你看……”劉氏幫着兩個姑爺說道。

沈若蘭可以肯定,劉氏肯定是收到齊來順和王萬福的好處了,要不然,她纔不會爲他們出頭呢。

沈德儉聽了,急忙看向沈若蘭。

他當初答應了不假,但是前提是要跟蘭兒商量商量的,要是蘭兒不答應,他這個當爹的可沒有權利把女兒好容易想出來的心血白白的教給別人。

當然,她要是答應,那就皆大歡喜了。

很意外的,沈若蘭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行啊!不過,你們得自己去定做烤爐,沒有烤爐,是沒辦法做點心的,回頭我就給你們畫個圖紙,你們要是想學的話,就先去把烤爐定做出來,有了烤爐,我就能教你們了!”

她把烤爐的大小和規格跟齊來順王萬福說了一遍,王萬福一聽還要花那麼多錢去做烤爐,頓時有點兒猶豫了。

照蘭丫說的,一個烤爐就得二三兩銀子,他家裡拿不出這老些錢啊!

齊來順兒也很肉疼,但是他比王萬福靈通,也比他腦子活泛,沈若蘭說完烤爐的事兒後,他雖然也肉疼的不行,但還是咬着牙答應了。

“成,那蘭丫你就幫姑父畫吧,回頭姑父就去找人把那烤爐給做出來了,到時候還要請你教教姑父咋做呢!”

沈若蘭雖然看不上齊來順兒,但是看看這倆便宜姑父的表現,覺得齊來順兒的格局要比王萬福大些,將來齊來順發財的可能要比王萬福大很多。

不過,誰格局大小,發不發才的,都不關她的事兒,她是真心想教他們的,至於他們學不學,那就是他們的事兒了。

其實想教他們做點心,不是她濫好心,而是因爲她想叫他們都離開靠山屯兒才這麼做的。

他們家就要在靠山屯兒落戶了,她可不想這幾房鬧心的親戚成天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晃盪,還不如教給他們點兒本事,叫他們走的遠遠的去謀生去,也省得她看見他們鬧心。

當然了,她是不會把自己的本事和盤教給他們的,只教給他們兩三樣,夠他們謀生即可,要不是看在他們學了本事就消失在靠山屯兒的份兒上,就是這兩三樣,她也不願意教他們呢!

王萬福雖然肉疼,但是看到齊來順都答應了,自己也忍痛答應了。

“好吧,咱倆一起做,到時候掙了錢也對半兒分…。”

沈若蘭見他們都同意了,就回屋去畫了個烤爐的圖紙,並標註了大小規格,交給了他們。

之後,沈若蘭就去大春家僱了大春哥的馬車,往縣城去了。

沈若蘭去年就是這個時候穿越過來的,記得剛穿過來時,自己瘦得跟非洲難民似的,走路都搖搖晃晃,從靠山屯兒走到桃花村的力氣都沒有,想去縣城一趟,連五文錢的車費都拿不出,記得第一次進縣城,還是張二勇好心幫她付的車費呢!

想到張二勇,沈若蘭的心裡暖暖的,在自己最苦最難的時候,多虧有那個傻乎乎的憨小子幫忙了,對於他的幫助,沈若蘭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還有,也不知他現在怎麼樣了,都走好幾個月了,也不知他現在參軍了沒有,真希望他能如願以償,生活幸福……

到了縣城,沈若蘭去了鐵匠鋪,定做了一些必備的工具,如粉漏子,大剪子等,還去雜貨鋪定了一方石磨,買了明礬和紗布等東西,留着做幹豆腐和粉條子用。

定完這些,她特意去了一趟段家的繡坊,上回來縣城時,段夫人跟自己說起過有個叫媚兒的小妾要逼宮奪位,段夫人向沈若蘭求助,沈若蘭沒有幫她。

雖然沒有幫她,但是不表示她不關注,其實,她當初之所以沒有出手襄助,主要是因爲段夫人太不爭氣了,男人視她如敝履,跟個小妾一起算計她、擠兌她,她還捨不得和離,非要跟那個男人過日子,這不是犯賤嗎?

她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才一氣之下撒手不管的。

但是,她跟段夫人多少還算是有點兒交情,就算她當初沒幫她,但是在她的心裡也是一直惦記着她的,所以這次來縣城辦事,辦完事後第一件事兒,就是去繡坊打聽她,想聽聽她怎麼樣了,段公子是否真的寵妾滅妻,置他們多年的夫妻情誼於不顧了……

段家繡坊自從出了卡通系列的繡品,就一直生意火爆,繡坊的規模也不斷地在擴大,沈若蘭這才幾個月沒來,這次來時,赫然發現繡坊又擴大了,把邊上那家鋪子都給買下來打通了,變成了一家更大的繡坊,看起來氣派極了。

第319章 珊瑚珠花第296章 替她報仇第三章 去桃花村第351章 呸,想的美第121章 一斛珍珠第132章 省親第300章 發育了第201章 原來是她第364章 沈若梅出事兒了第21章 大爺家第240章 小賺一筆第294章 老丁家的態度第116章 英雄救美第203章 訛人第320章 分豬肉第52章 顯擺第225章 目的第29章 我要吃肉第222章 蓋大棚第123章 欺負老張家沒人了咋滴第278章 分工第43章 傷害她的人都不會有好場第69章 又遇沈若梅地167章 圓滿了第26章 翠翹第361章 認出穆氏第150章 沈大錘回村第194章 誰幹的第146章 大春成親第2章 回去第154章 趕路地163章 怒懟尤氏第163章 我要招贅第55章 打水第277章 主子這是在討好沈姑第355章 玉瓶第122章 飲食講究第15章 鳳命第34章 沈若梅的毒計第300章 發育了第209章 換宅子第314章 潑婦短收拾了第42章 過意不去第291章 齊爺加油第106章 重女輕男第303章 談崩了第86章第3章 各懷心思第341章 安安郡主第132章 綠蕪第141章 張二勇發威第25章才 絕交第77章 段夫人的報復第27章 沈若梅的下落第164章 打算第57章 進城第55章 狗剩子的決心第107章 彩霞第80章第322章 遷入新房第278章 分工第86章第106章 重女輕男第186章 致富門路第33章 紅棉姑娘第259章 張金鳳的憤怒第29章 玉奴要成親了第155章 點心第167章 感動地127章 魯元來了第174章 去靠山屯提親第223章 種大棚第17章 偶遇安安第91章 跑了第109章 小二第135章 寧兒第168章 態度問題第300章 發育了地160章 尤氏歸來第239章 百味人家第281章 美麗的花衣裳第69章 有其母必有其女第25章 想污了第105章 王妃生了第351章 呸,想的美第348章 進山第185章 狗蛋兒第152章 來接她了第125章 去府尹府第312章 湛王不會強人所難的第139章 贈舊衣地161章 母女反目第110章 賺錢第47章 幫她保密第240章 小賺一筆第111章 花錢第35章 牙籤弩第249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195章 又見劉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