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義安戰事

魏禺與蔡裕華在商南時就謀過數面,此時見了蔡裕華只是微微頷首示意,並無特別親近的意思。蔡裕華對江寧諸將的性子多有耳聞,也素知魏禺生人勿近的淡漠性子。困在船上二十餘天,送上船的消息有限得很,關於江寧談得最多的還是魏禺在普濟島上取得的大捷與即將到來的樑寶的婚禮。從去年冬天起來,直至今個初夏,殲滅近六萬普濟寇兵,將公良友琴逐出普濟島,基本肅清東側海域上的海匪,將普濟納入江寧的轄境,完全解決江寧東側的威脅。雖然說來普濟一戰由魏禺獨統大軍完成,卻是徐汝愚歷來對普濟海匪實行壓制、打擊、決戰的策略的最後延續,補給荒島一戰之後,江寧與普濟之間的抗衡就沒有什麼懸念了,即將普濟贏得一兩次勝利,也無法扭轉劣勢。在魏禺統兵進入普濟之時,普濟島上除了兩萬殘寇,島民中的青壯幾乎一空。雖然島上還有近二十萬的島民,但是多爲老弱婦孺,徐汝愚未曾將普濟島民遷到陸地上,十年之後,人口自然縮減到十二萬,待普濟島上的人口縮減到五萬時,政事堂就開始考慮向島上遷移人口。公良友琴窮兵黷武數十年,普濟島上的人力、物力到最後已經耗盡,完全喪失了戰爭潛力。

蔡裕華、蔡輝等人困在船上這些日子便聽方肅、尉潦說江寧之事,方肅尚未涉足江寧,但對江寧方方面面的瞭解卻不弱於江寧諸將,爲范陽衆人解說江寧諸制,讓尉潦聽了也不禁乍舌,只說:“陳預不用你,真是他的過失。”倒是讓范陽衆人明白,江寧與別家勢力的抗衡早就超越了單純的軍事方面。世家宗族諸制不利於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與江寧脫胎於置縣策的諸制相比,顯得暮氣沉沉,毫無生機。

范陽衆人本來爲江寧乃是新近崛起之勢力尚無法與南平、呼蘭等大勢力抗衡而有所擔憂,聽方肅說來,也超脫了以前囿於世家宗族的狹隘認識,對江寧多了幾分期待。待普濟大捷傳來,范陽衆人似乎能看到日後重返范陽的情形。此時呼蘭人已經截斷范陽最後幾座孤城之間的聯繫,調動僕旗步卒將范陽團團圍困起來,而蔡正石統領的安陽營開始向汾郡的河內府策動,與荀家在河內府的駐軍發生數次接觸戰,看來呼蘭有些迫不及待了。

昔時范陽城外頸系紅巾的少年藏在蔡裕華身後,眼神裡顯得心情重重,與蔡輝壓抑的興奮與期待的情緒相比,他的心緒看來更爲沉重而憂鬱。

徐汝愚完全不知道如何去開慰一個十三歲的少年,看情形方肅他們未將老祖殯天的消息告訴他。徐汝愚曾想將這個少年帶在身邊,親自教導他,但要想到將由自己把從范陽傳來的凶訊逐一的告訴他,心裡未免有些猶豫。少年對兄嫂蔡輝與君致沒有親近之情,蔡裕華在接下來的日子沒有太多閒暇,軍器軍械司的造場散在雍揚、溧水、江寧、泉州、海陵好幾處地方,這些地方即便走一個來回,也要耗上數月的時間,也不適合將他留在蔡裕華的身邊。

徐汝愚、許伯英、方肅、魏禺、尉潦、蔡裕華等人,從三水向西,往廣陵而去,隨行護衛增至一千人,都是青鳳騎的精銳。陳預統領大軍正在廣陵北面的龍遊城裡。

除了在三水下船登陸的兩千名匠師由鍾籍、狄義達遷往海陵之外,其餘人等則隨梅鐵蕊由三水徑直前往江寧。一路策馬西向,中途未作停頓,便是用餐也在馬上草草用就。蔡裕華未在軍伍中待過,雖有一身修爲,等趕到廣陵城時,還是覺得疲倦一陣陣的從骨骼裡泛出來,倒是青鳳騎的騎士未露出任何疲態,星空下目光灼灼,有着渴望戰鬥的兇焰。

途中爲了節約馬力,青鳳騎的騎士們常常要下馬來步行一陣,即便是跨在馬上一天一夜馳疾三百里,尋常武士也會精疲力竭,青鳳騎的精銳之處實讓蔡裕華吃了一驚。有這麼一支精銳騎營的存在,任何小股兵力想潛入江寧之前想必要三思而行。

徐汝愚一路上將長平倉駐及江寧在騎營建制上的分歧講給方肅、蔡裕華、尉潦等人聽。蔡裕華想起那個站在衆人之中並不起眼的靜海府守卻是秘置的長平倉監都事,心裡微有驚訝。江寧予人溫和收斂而無侵凌逼人的氣勢,在諸多勢力之中,表現出來的對天下的野心尚及不上割據一府一邑的中等世家,不僅對荊南的散如江沙的世家勢力未露覬覦之心,便是對與江寧地界交錯呲互的祝樊兩族也隱忍剋制。但觀長平倉一事,可知徐汝愚心中有着長遠的戰略籌劃,蔡裕華來江寧之前,最爲擔憂的便是徐汝愚安於東南現狀,無意銳意北圖,此時這種擔憂完全釋去,卻擔憂起江寧衆人未必樂意將軍器司校尉如此重要的職位落在他這個突然闖入江寧的外人手中。

此次南下江寧,蔡、君兩族的勢力最爲龐大,但是君家早在徐汝愚整合雍揚勢力時就暗中投附過來,在南閩會戰以及靖海諸戰中,立有功績,君家在江寧頗有人脈。徐汝愚言語間多有提及君家的次子君逝水,觀其心意,似乎想將君逝水調入翼虎軍中。君家的大部分勢力未遷往江寧之前,有着方方面面的顧忌,此時已沒有這方面的顧慮,看來徐汝愚返回江寧就下達調令。不過蔡裕華卻想不出翼虎軍有合適的職位,估計暫時放在輔職上,假以時日,再委以重任,就像肖烏野一般。

在徐汝愚與樑寶的安排下,肖烏野在義安戰事中已取得關鍵地位,即墨明昔出任清江行轅行營院總管,宿衛軍統領的職銜已經空出來,只待義安之戰完畢,肖烏野便會名正言順的出領宿衛軍。

不過義安之戰並未有靖海諸戰來得順利,肖烏野赴南閩之初,顏卿義也知道江寧此次攻打顏氏的決心,在顏遜的支持下,毅然的放棄了莆田城,將兩萬精銳戰力收縮到南閩與南寧交境的義安境內。雖然顏氏主動收縮自己的生存空間,卻讓義安的局勢微妙了許多。宗政荀達在位十數年,惟有功績便是將義安城修築得堅固無比,那時的南閩因爲臾城嶺、武陵山與外界相隔,只有義安方向的地勢平易一些,與南閩鄰近的諸多勢力也只有西邊南寧的越家對南閩最具威脅。義安處在南閩、三苗、南寧的勢力的交點上,應家的瓊州府距義安也不過五六日的海路。江寧與雲嶺中的三苗、樂安的越家關係良好,但是越家與三苗未必希望江寧能順利攻下義安,江寧佔據義安雄城,對南寧、三苗以及大海之中的瓊州島都有相當的威脅。江寧對義安發動攻勢,越家、三苗都派出兵馬配合,卻是監視江寧大軍異動的意味更多一些。樑寶只能請水如影到前線居中調停,以免三家勢力出現摩擦,讓顏卿義有機可趁。除此之外,在義安東面集結的五萬大軍分屬於三個體系,班照鄰的宿衛軍一軍、薛明銳的護田義營、李公麟的南閩龍泉衛戍軍。

相比靖海諸戰的犀利,義安戰事沉悶而緩慢,從義安傳回的戰報除了攻克幾座毫無價值的塢堡之外,未見肖烏野對義安發動稍微像樣的攻勢,然而戰報中攻克的塢堡重複出現數次,看來這幾座塢堡也與顏氏攻守互換的數次。

衆人看來,肖烏野好像有意失去攻克的幾座塢堡,然而再出兵奪回來,這樣一來,在發往泉州、江寧的戰報不至於無事可寫,或許肖烏野如此做,只是在無法攻克義安城的情形,仍有戰績可以推搪江寧與泉州的指責。義安集結大軍,除了五萬步營之外,尚有五千水營,每日消耗的巨量物資都給泉州造成巨大的壓力。泉州方面希望要麼短期攻克義安,要麼撤回大軍,以待他日。

撤回大軍,無疑宣佈義安戰事的失敗,而近期內強行攻克義安,難度無法想象。顏卿義、顏遜不是無能之輩,卻又頑固之極,對江寧的誘降,絲毫不加理睬,卻是肖烏野的劣跡讓人以爲肖烏野無甚大材,只是得到徐汝愚的信任才超擢擔當大任。

東海之戰以前,肖烏野曾短暫出任雍揚軍統制這樣的高級將領,其後又貶爲龍遊哨尉這樣的中低級軍職,東海之戰前昔,恢復統制將職,不過梅族大軍在泰如城下大敗,肖烏野於斯役不知所蹤。東海之戰結束後,肖烏野投附宛陵陳族,在宛陵出任無關緊要的閒職,江幼黎、張仲道等人前往宛陵爲張季道、漱玉的大婚觀禮時,將他請到雍揚。初到雍揚,肖烏野便出任五校校尉這樣的要職,而後又出任兵馬屯備司校尉,徐汝愚身在幽冀時,下令將肖烏野調入南閩行轅行營院,出任右籤事,實際負責義安戰事。一個毫無背景的將領能夠統領大軍獨當一面,除了獲得徐汝愚的信任,別無他途。

江寧漸漸有人認爲徐汝愚終有任人誤事的時候,司馬衙已出現將肖烏野撤換掉的聲音。肖烏野是徐汝愚親點的主將,徐汝愚未歸江寧,換將之事無法商議,徐汝愚返回江寧不久就有人提及。徐汝愚未置可否,江寧就有人開始認爲這位年輕的統帥爲了維持自己的體面而堅持自己的錯誤。

既然徐汝愚未置可否,江寧便希望樑寶以南閩行轅行營院總管的身份對義安戰事負責,畢竟樑寶纔是南閩駐軍的統帥,統轄義安的戰事。肖烏野的正式職位只是南閩行轅行營院右籤事,職位尚在水如影之下。

樑寶未有大材,卻比別人更能貫徹徐汝愚的意圖,也是一個比江寧諸將更有耐心的將領,他心中未必沒有疑惑,然而堅持讓肖烏野統領義安大軍,自己則坐鎮泉州,絲毫不干涉義安的軍務。

卻是方肅與肖烏野在宛陵聚過數月,知其能也,說道:“汝愚委烏野重任時,我只怕他初當要職,求功心切,如此看來,烏野倒比別人更有耐心。”

徐汝愚笑了笑,說道:“我也懶得去問烏野欲用何計,既然他要借義安戰事練兵,卻合我意,義安戰事結束,除了薛明銳與護田軍繼續衛戍南閩之外,其他兵馬都要調回江寧,我希望肖烏野給我領回來的是一支精銳之師。”

方肅一怔,俄而笑道:“我卻未料你是這般心思,如此看來,義安戰事拖下去,雖然給泉州造成巨大的壓力,但是能消弱南閩世家對南閩衛戍軍的影響。”

在義安集結的近六萬大軍,只有一萬餘衆出自宿衛軍與護田義營,其餘兵力多收編自南閩世傢俬兵,特別是南閩衛戍軍,南閩世家仍有相當的影響力,軍中的重要將領仍由南閩世家控制。

徐汝愚說道:“義安戰事無關大局,顏卿義雖有兩萬精兵,但是軍士將卒的親族大都留在泉州,我善待其親族,義安城中的將卒怎會心甘情願爲顏卿義賣命?真正要攻克義安城,急不如緩、剛不如柔。”想起一事,緩緩說道:“宗政凝霜死在我的手中,想必顏遜對我恨之入骨,南閩會戰結束後,大概是顏遜掌握了義安大權。”

方肅說道:“顏遜與宗政凝霜多有不合,顏遜出任漳州都尉時,在漳州廣置姬妾,好色之名,我在宛陵聽了也覺荒誕。馮遠程襲得漳州,將他的一百多名美妾分嫁給軍中孤漢,顏遜曾寫信謝馮遠程爲他安置姬妾,想來對女人全然不放在心上,爲何獨對宗政凝霜之死耿耿於懷?”

徐汝愚想起宗政凝霜臨死尚是處子之身,低聲說道:“情之爲物,世人總是難以理解透的。”又想到宗政凝霜死在自己手上未免太容易了一些,臨時看似期待與滿足的眼神,印象之深刻讓自己此時仍然無法忘記。若非宗政凝霜之死的刺激,自己只怕到此時尚無決心迎娶珏兒。

方肅見徐汝愚怔坐在馬上略有失神,不知因爲何故,也不理他,端視前方從廣陵城中迎出來的一隊人馬,細細辨認,只認得梅立亭、刑坤民、沈翼三人。

許伯英聽徐汝愚說及情事,除了傷感之外,尚有幾分苦惱的情緒,心裡知道他爲內府司習之事煩惱。見梅立亭與刑坤民同時從廣陵城中迎出,吃了一驚,梅立亭是中壘軍統領、刑坤民是五校軍統領,豈非兩軍主力都在廣陵城中?難道廣陵局勢起了變化?

魏禺撇了撇嘴,對許伯英說道:“先生是過來與陳預商議退兵之事,好像梅立亭、刑坤民猜錯了先生的心思。”

尉潦說道:“讓陳預緊張一下卻非壞事,不如我今夜去劫個營?”見徐汝愚側目看來,立即閉口不言。

徐汝愚嘆了一口氣,說道:“既然來了,那就籍此跟陳預談談退兵的條件。”

中壘軍、五校軍都下了徵集令,中壘軍集結在廣陵、五校軍的集結地在海陵,等到東海兵力也給調動起來之後,中壘軍計劃向西策動,窺視龍遊西側的空隙,而五校軍向廣陵策動,做出向廣陵集結的模樣,吸引陳族的兵力向龍遊集結。如此一來,陳族兵力調動的幅度要比江寧大許多,在沒有下定決心開戰之前,迫使對方維持龐大的軍備並做大幅度的調動,能有效的消耗對方的戰爭潛力。這些年來,陳族在北面戰事的消耗已經讓宛陵頭疼不已,再將北線大軍調動到南線,將會進一步增加宛陵的財政壓力。

失去龍遊之後,築廣陵城,以爲雍揚北面的屏障。廣陵與龍遊相距八十里,中間只有小楊河較爲寬廣,成爲龍遊與廣陵的自然分界。萬嶸在龍遊時,這一段是宛陵與江寧之間最緊張的邊界,雙方守軍沿着小楊河修築壁壘,將拋石弩置在壁壘之後互擲石彈,雖然未有渡河越境的大規模衝突,但是當年在小楊河兩岸死於石彈勁弩的軍士不在少數。

宛陵、江寧議定兩家減兵息爭之後,河岸壁壘後的軍士才撤回廣陵城中,纔沒有新鮮的血液流入小楊河。

青衛軍跨過議定的邊界線,進駐到翠屏山北麓,宛陵與江寧邊界上往日的靜謐與祥和的氣氛立時蕩然一空。中壘軍、五校軍毫無徵兆的在廣陵、海陵一線集結,其後五校軍又向青埔移動,對龍遊形成鉗夾之勢,雖然沒有越境事件發生,卻讓宛陵在龍遊一線的守軍整日提心吊膽不能安寢。

第9章 英雄遲暮第2章 始亂之責第11章 前奏第13章 體悟之術第12章 鄉歸何處第9章 大漳溪第9章 見拒府門第4章 內宅梨香第8章 喋血城頭第5章 圍壤夜戰第0章 青鳳紀事第8章 後山草堂第1章 宗政凝霜第8章 義安戰事第3章 再入雍揚第4章 瑤光積雪第3章 青丘弱水第6章 分割天下第8章 甘棠爭奪第4章 故人相逢第9章 大局已定第6章 泉州水營第2章 舟行江上第12章 青駿揚蹄第4章 以南統北第8章 樓名遠菊第12章 鄉土之士第1章 翠獅相會第21章 天下共仇第9章 沈門秘議第13章 意外之喜第11章 絕壁行遲第11章 歷陽水營第7章 招撫夜議第6章 朧月弓第8章 夜議第10章 小兒女態第7章 烏湖南歸第5章 圍堰填海第10章 傾蓋如故第1章 長弓射殺第10章 櫻花緋雨第7章 狼行海上第10章 豫章燎城第10章 青焰軍議第7章 世家之子第15章 種間第4章 居延澤第1章 宗政凝霜第2章 大漠殘壘第7章 釜底抽薪第8章 王道制衡第4章 故人相逢第6章 荒城崛起第3章 襄樊會第1章 惠山之戰第5章 策令左史第1章 宗政凝霜第3章 雁潭路遠第4章 星夜奇謀第3章 台山四寨第2章 落霞望江第5章 策令左史第11章 玉壺春雪第1章 奇兵奪營第6章 大道澤生第5章 請君完璧第15章 哀兵第7章 招撫夜議第4章 尉潦潛出第7章 御精奇術第13章 屠人以城第13章 豬狗之徒第2章 城下相知第4章 天下四方第8章 樓名遠菊第15章 種間第2章 三分祝氏更多內容盡在中州亂世錄第13章 罪王伏誅第2章 三分祝氏第13章 普濟出兵第5章 隔水相望第13章 軍制第9章 又臨津水第9章 老祖殯天第6章 荒原悟道第6章 朧月弓第6章 世家存續第10章 潛影隨形第8章 後山草堂第11章 云溪映雪第5章 名揚天下第8章 驚鴻第0章 青鳳紀事第8章 溧水新城第13章 普濟出兵第3章 枋山議和第5章 血染流桂第7章 天下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