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軍制

陳昂親自坐鎮新豐,並有午馬營精騎二千從澤當趕去駐紮在那裡,所以新豐雖然被青州軍環圍在內,形勢卻不是很危急。

位於澤湖西半湖的東嶼島在地形圖上,恰是新豐、澤當兩城的中心點,陳預佈置兩營衛軍其上,一是策應兩城,二是窺視兩城之間青州軍的空隙,令其不得不分兵在兩城之間協防。

軍議進行得現當簡短,幾乎都是陳預發號司令,調整各城邑、塢保及砦寨之間的防務。會畢即讓諸將自行散去。

劉昭禹讓他急令從城中邀來,匆匆會畢,也沒有任何有事相商的跡象。對張仲道兄弟的處置也不加任何說明,清晨令衆將前來觀摩,說是步騎改制,到此時也是絲毫不提。現在自己留到最後,反倒是最無趣的一個。劉昭禹如此想來,心中不免忿忿。

劉昭禹正要走出營帳,聽到陳預在後哈哈大笑,驚詫回望,只見陳預臉上促狹神色,不怒反喜,知道陳預一改常態作態作弄自己,定是遇到難以自制的好事,便說:“有何好事,快快說來。”

陳預對方肅說道:“你去把季道截回來。”說罷,指着劉昭禹又笑了起來,說道:“休明居士也有忿忿之時,來,你看這個。”將汝愚連夜寫就的草宣交於劉昭禹。

劉昭禹疑惑的接過草宣,翻看起來。

細細翻過幾頁,又匆匆翻到最後,又翻到中間,臉上驚詫神色愈盛。又從頭看起,將手中草宣通讀一遍,驚喜交變,短髭抖動,不勝激動的抓住陳預手臂,問道:“好個子預,這大衍數陣術從何得來?不對,這墨跡鮮瑩,顯是剛寫就不久。”說罷,又狐疑的看向一旁笑意盈盈的徐汝愚,驚道:“你是更俗?”

徐汝愚翻身跪下:“汝愚見過劉叔叔。”

陳預在旁笑道:“我早就知道瞞不過你這隻老狐狸。”隨之將汝愚不願顯露真實身份的用意說出。

劉昭禹濁淚潸然,說道:“我與子行相知相交,怎會不理解他平和至性。汝愚啊,你不該瞞我?”說完,望向陳預,說道:“子昂瞞我,你也瞞我。我初見汝愚,便覺得是子行生生站在我的面前,但見你兄弟二人也不認,我也只當遇見相貌相似之人,若非我識得大衍數陣術,你是不是還要瞞我好久?”

徐汝愚在旁忙陪禮,說道:“是汝愚要求乾爹、二叔瞞着衆人的,這事只怨汝愚。”

陳預不以爲忤,任由他怨言,說道:“宛陵舊人多與徐行交情匪淺,誰人待汝愚不若子侄?誰說誰不說,都有欠公平,若是都說,汝愚的身份定然瞞不住。待到那時,汝愚只得被迫走上覆仇之路。汝愚完全秉承了子行的性子,那時不是害了他嗎?”

劉昭禹激動心情漸漸平復,說道:“也是,也是。是我過於激動。”

陳預說道:“知道汝愚身份的,宛陵只有大哥、大嫂、方肅數人,連長叔寂也不知道。”

劉昭禹跟汝愚噓寒幾句,方想起今日的要務,向陳預問道:“子預是想將陣術也傳於季道?”

陳預道:“族中這輩,以方肅、季道、文長三人最爲出衆,季道與其兄雖是旁系子弟,卻也是長叔寂老爺子一手調教,大哥早就有意親自將他兄弟收錄族籍。此次大哥去新豐之前,特意交代要給予重任,加以錘練。”

世家大族往往對優質良材,以賜予族籍的形式加以籠絡。

這時方肅領張季道進帳。

劉昭禹將草宣交還給陳預,再由陳豫遞至季道手中。

陳預說道:“都尉讓我交於你的。”

張季道接過草宣,待他看完時,先前降級帶來的悒鬱一蕩而空,他知道從今之後自己成爲宛陵府核心成員,心情激盪的向西南跪下,莊穆說道:“季道一生誓死效盡都尉,不惜爲陳氏世家流盡最後一滴血。”

陳預拍拍其肩,扶他起來,說道:“沒必要說得這麼嚴重。等大哥回來親自將你錄入族籍,你若要保留張姓也是行。”

張季道心中激動萬分,族主親自錄入族籍,是要將他納入嫡系子弟,保留姓氏更是莫大的榮耀,表明日後他有權分出陳族,自立宗姓組成世家。一時哽咽不能自禁,言語含混的問道:“季道粗看手澤,只覺字字珠玉,啓發人於無所思處,甚合至道,乃是兵家不傳奇術。只是這陣術似爲步卒陣術,我出任寅虎營,能爲之做些什麼?”

徐汝愚見之不由暗贊:心情激盪如斯,然而心思清晰如故,無有蒙敝,實屬難得的人才。

陳預與劉昭禹頷首嘉許。陳預指向徐汝愚說道:“汝愚曾跟隨吳儲習得一部分清河衝陣術,他將會主持宛陵步騎軍制改制,你與方肅一同配合他,不過明裡你與方肅爲主,不得將此事泄露出去。”

陳昂當初因送信之功收徐汝愚爲義子,張季道便隱隱覺得他不是那麼簡單。送信功勞雖巨,完全可獎以錢帛大屋,授予軍功,何需收爲義子,使其擁有陳族順位繼承的資格?

現在又聽陳預說他會部分清河衝陣術,還是驚詫異常,心想:我手中草宣墨跡鮮瑩,寫就不會太久,怕也是他寫就的。只覺得他是個神秘異常的人,其中怕涉及族主莫大的秘密,自然不是自己能探究的。於是將疑問深納心底,向徐汝愚拱手行禮,說道:“日後還望徐兄多提點。”

徐汝愚忙回禮說道:“張兄還是喚我汝愚吧,提點說不上,論及見識,汝愚遠遠及不上張兄與方師兄。”

劉昭禹見徐汝愚謙虛謹慎待人接物與當年徐行一般無二,不由喟嘆一聲。陳預明白他心中所想,輕撫他肩,說道:“今日來我家喝上一壺秋露。”劉仲禹吸氣又長長吁出,點頭說道:“邀上長叔寂吧。”心想:只是不能明告之,汝愚就是當年幼兒更俗。

陳預轉身對方肅說道:“方肅,從今日起,你所領一營步卒歸制羽咋軍鎮,營名待大哥定度。”對季道與方肅同時說道:“你們所領兩營四千將士實乃宛陵日後希望所在,你有權從各營挑選哨尉、伍員及相關人才,替換現有庸碌之徒,若是能夠,方肅你可將步卒營擴建至四千人,季道可將寅虎營擴建至三千人。”

張季道知道步卒達到四千便需設一統制,此時陳預無疑是授予方肅統制之職權,只讓自己擴營至三千,卻是不甚明白。

劉昭禹出聲問道:“汝愚是否認爲騎卒應以千五百人一營爲宜?”

徐汝愚應道:“正是如此。”於是將近日來已逐步實施的騎兵軍制方案一一道出,並將清河散星陣之形一雪花六出詳加解釋給四人聽。

四人對用兵皆有所得,只需稍加點撥,都能做到舉一反三,窺斑識豹。也因各自豐富的實戰經驗,比徐汝愚更能明白清河散星陣的妙術,待徐汝愚介紹完,便紛紛提出自已的見解,相互駁斥,相互印鑑。

掌燈時分,衆人隨手點燃燭炬,卻都沒人思及吃飯這回事來。

遠遠守在帳外的精衛,只見營中人影晃動不休,激烈爭吵聲不是隱隱傳出,心中十分疑惑,只是陳預嚴禁旁人接近營帳五十步內,違者格殺之。

及至東方放白,營帳中爭吵之聲才稍稍平息。陳預接過徐汝愚記錄的厚厚一疊討論稿,不由覺得一絲疲倦,這時省知:已然討論了將近八個時辰。不知誰腹中雷鳴一聲,引得衆人一陣鬨笑。

陳預將稿交於方肅手中,說道:“你速譽寫一份加急送至新豐城。”說完長嘆一聲,感慨說道:“怕是誰也想不到,這疊皺巴巴的玩藝兒可是絕世瑰珍啊。假以時日,我宛陵精騎定會強過半拉子青州鬼騎。”

徐汝愚心知他所說再是正確不過。當初吳儲建青州鬼騎之時,怕伊家反噬,建制時留下許多破綻,如採用長戈便是一例,而宛陵所得乃是真正的雪花六出陣術。

昨夜一宿爭論,話語最少的乃是徐汝愚,在他介紹完雪花六出陣形要義之後,便是陳預、劉昭禹、方肅、張季道四人以實戰佐證,反覆推敲出比徐汝愚所設更詳盡、更完備的訓練、改制方案,對雪花六出陣形本身也有較多改進。例如,青州鬼騎配短弓受制於雍揚長弓手,雖說這點對徐汝愚來說可用清河散星陣其他陣形彌補,但還是改爲單臂可操作的強弩,這樣對騎手的要求可以降低許出,只是現在宛陵軍械庫中單臂強弩甚少。徐汝愚一邊記錄一邊吸納衆人的實戰經驗,只覺一晚所獲良多。

一個月後,徐汝愚親率他最初改制那哨騎兵,與張仲道有五哨衛軍步卒於城南緩坡上演練交戰。

百餘名精騎,人皆皮盔皮甲,只在胸部、背胛等數處要害飾以鋼片,戰馬左側掛六尺厚背薄刃長刀、圓形小藤盾,右側懸掛單臂五發強弩,人人腰際皆佩有一把二尺短劍。

徐汝愚揮手示意衆人換上木刀,舉旗前衝,卻在步卒前二百步處疾收衝勢,向左側平移。張仲道變陣隨之移動。

張季道看着咬牙罵道:“結圓陣啊,笨蛋。”

一旁方肅笑道:“他以五倍之數拒敵,卻採取守勢,日後怎麼有臉在宛陵混啊。”

陳預卻輕聲慰道:“無需這麼緊張,仲道素來勇力足而輕謀略,若能讓他得到教訓實是一件好事。”

在說話間,張仲道步卒方陣被徐汝愚牽至到一處較陡的丘陵,左側列隊行進受阻,兵卒漸漸在此擁擠。徐汝愚領騎兵衝上丘陵,俄爾反衝步卒方陣左翼。張仲道急將方陣二三列長弓手撤調至左翼,卻使左側更加擁擠不堪,陣形完全潰散。

張季道有些不忍的閉上眼,卻聽到身側一片驚呼,睜眼一開,徐汝愚所率百餘精騎並未掣出強弩進逼混亂的左翼,而利用步卒方陣左翼混亂之際,迂迴至背後楔入步兵方陣之中,知道他現在要真正發動雪花六出陣形的威力,不由睜圓虎目,不敢稍有眨動。陳預、劉昭禹等人也是這般心思。都想:只是簡裝迂迴之術使衛軍步陣渙散,真正雪花六出陣形發動會是什麼模樣。

一旁肖仲舉不解問道:“明明用強弩從左翼進逼已可判他演練勝出,爲何還要從背腹切入,莫非他真的自信戰力強到可以以一擊五?”

肖玉如已經知道軍制詳細,在旁說道:“肖閥靜觀便知?”

翠兒卻在一旁緊張直呼:“勝了就是,不要生出什麼意外。”

肖玉如輕執其手,說道:“生出意外,也能及早發現不足之處。”攬過她的頭貼在自己懷裡,一起向臺下演練兩軍望去。

徐汝愚所率百餘精騎完全散入步卒方陣。百餘騎兵奇蹟般的散而不亂,俱其百步範圍之內衝刺撩劈步卒。這百步之地只容兩哨多軍士混戰其中。張仲道見徐汝愚並未全力衝擊自已陣勢,以爲有機可剩,組織軍士向騎陣反衝。騎陣並未如他設想般,全力拒之以陣外,反而將涌上來的步卒吸納入內。待他發現蹊蹺這時,步卒已損失了一哨多兵力。

肖仲舉站在高臺上,不由心中生寒,向劉昭禹問道:“這是什麼陣術,初看騎兵散亂無章,卻嚴格限於百步之內穿插,雖說是入五倍之敵陣,實是每時每刻只需面對一倍之敵。更是奇異之處,騎兵雖與步卒相互混雜,但騎兵隱然有序,應是六騎爲一組合,在每一細處,都是以整擊散,以六敵一,所以片刻之間,仲道將軍沒有覺察就被這鬼陣吃去一兩百人。”

一旁長叔寂詐聽“鬼陣”之際,心神一凜,隨即大呼:“對了,這就是青州鬼騎?”

翠兒說道:“長叔爺爺定是昨晚酒還未醒,明明是小愚哥哥,哪裡有青州鬼騎?”

陳預恍然記起什麼,忙對長叔寂說道:“你先莫聲張,事後我向你老解釋。”

長叔寂顫聲說道:“你是說汝愚真是。。。”

陳預點點頭,示意他勿要再出聲。長叔寂知道更俗在江津跟隨吳儲的事情,並且見識過真正的青州鬼騎,所以從眼前的雪花六出奇陣上猜出徐汝愚乃是當年更俗。

這時張仲道意識到騎陣鬼詭之處,將兵後撤欲重新結陣。徐汝愚那容他從容佈陣,率騎先是衝擊其尚成形長弓手陣型,潰之。又陸續衝潰幾小處勉強集結起的步卒,由三隊雪花六出共十八騎將張仲道這名“敵軍”主帥困在中央。

觀看演練衆人現已下了高臺,策馬奔演練場而來。

翠兒最先奔至徐汝愚身側,看着十八騎將張仲道困在場中,問道:“爲何還不讓仲道大哥出來。”

徐汝愚指指徐徐策馬的陳預,說道:“演練總帥還未下令演練結束。”又望望身後張仲道,小聲說道:“他還死撐着不降啊。”

翠兒噗哧笑出聲來,徐汝愚尷尬望了望張仲道,策馬向陳預衆人而去。

方肅遙指張仲道,問道:“難道你認爲僅憑十八騎就可困住張將軍?”

徐汝愚搖頭,說道:“現在不行。”

方肅問道:“哪他爲何不出來?”

張季道笑道:“我哥面嫩,我去請他出來。”

陳預攔過張季道,笑意盈盈的說道:“我沒發令演習結束,汝愚便不會收兵,你去了也會陷在裡面。”

張季道知道徐汝愚治下那哨騎兵,除他之外,旁人再也驅使不動。當時陳預曾問汝愚爲何如此,他回道:“從來就是兵從將,將從帥,若是帥令下達於兵,戰時將令與帥令混淆,令兵士無所適從。所以,我當其職,旁人都不可逾越過我。”

此時在近處演練觀習的將領向陳預稟報詳盡情形,陳預含笑聽後,大聲宣佈:“徐汝愚領寅虎營一哨精騎勝出。”

百餘精騎聞聽,發出如雷歡呼,由近及遠,響徹原野。

張仲道臉若死水的走到陳預馬前,悶聲問道:“我軍傷亡多少?”

張季道在旁輕扯他的衣襟,他猶若未覺,繼續問道:“是否全軍覆滅?”全軍潰敗與全軍覆滅相差無幾,衆人都將目光避開到別處,誰不忍回答他。

張仲道知道是了,一行熱淚不由從虎目流下。

張季道心中不忍,劈頭向徐汝愚駁問:“徐將軍,騎兵衝入步卒陣中,我哥是否一絲機會也沒有?”

衆人聽此一問,俱是一怔,心想:步卒難道還有機會?

徐汝愚道:“張將軍若是不惜軍士性命,以二至三哨長戟手,纏住騎兵,長弓手脫離戰場,重新結陣,將當中敵我數百人一齊射殺,當有一絲機會。”

衆人莫不倒吸一口涼氣,能從容做到這點,將帥的性子須是陰涼刻忍之極。

徐汝愚知道這樣雖說能給騎兵造成重創,但是步營依舊難挽敗局,只是敗得好看點而已,卻造成士兵傷亡倍增,連投降的機會也沒有。見張季道眼角陰柔精光一閃而過,幾乎難以捕捉,心中生出幾分不豫,卻不願再說什麼。

張仲道不理兄弟好意,單膝跪地,望向陳預,說道:“請長史撤去我甲子營虎牙校尉之職,讓我在徐將軍手下作一名普通將士。”

陳預一愣,不知如何處置,望向長叔寂,希望他去勸說張仲道。

長叔寂乃是張氏兄弟的授業恩師,站出說道:“你能有此舉,說明你還是一條漢子,不愧是我的弟子。”說罷,也不再多言。

陳預見長叔寂也支持張仲道,見張仲道目中決然堅定神色,說道:“即日擢徐汝愚爲寅虎營左尉,撤去張仲道甲子營虎牙校尉職,領寅虎營狼牙校尉職,歸建徐左尉。”

是年,徐汝愚十八歲,江幼黎二十一歲,江凌天二十六歲,江雨諾十四歲,方肅二十五歲,張仲道二十七歲,陳漱玉十七歲,珏兒十七歲。

第4章 普濟報捷第2章 大漠殘壘第6章 荒城崛起第9章 東海窘境第1章 暗日續戰第1章 雁門關內第8章 一觸即發第12章 圍岸攔潮第12章 雁門悲月第5章 圍堰填海第3章 江左形勝第5章 仇讎第1章 脣槍舌劍第三章第5章 夜遁第13章 如影隨形第5章 仇讎第13章 驍衛營第13章 奇襲渝州第8章 東牆之女第4章 瑤光積雪第13章 軍制第7章 芥子須彌第5章 丹青仕女更多內容盡在中州亂世錄第13章 罪王伏誅第11章 攻陷渝州第6章 大道澤生第21章 天下共仇第8章 奪舟驅寇第7章 覆巢之下第5章 圍壤夜戰第6章 青楓道上第2章 司習女史第8章 論衡天下第5章 石峽第8章 其人之道第3章 青丘弱水第1章 勤王密詔第12章 得隴望蜀第12章 一石三鳥第2章 流民壅途第13章 驍衛營第2章 初至沂州第9章 英雄遲暮第3章 西京鉅變第11章 擄婦爲妓第7章 天下大略第5章 絕色佐酒第2章 故計重施第11章 擄婦爲妓第2章 青州鬼騎第3章 護田之爭第5章 血染流桂第5章 灞水濤遠第7章 釜底抽薪第20章 無心之失第3章 百夷王族第6章 大道澤生第1章 孤軍東進第8章 夜議第9章 仲道來訪第8章 玉案嶺第5章 樊族歸附第9章 祁門絕道第2章 落霞望江第5章 圍壤夜戰第2章 流民壅途第11章 撫州會戰第12章 求戰第6章 江寧特使第3章 景雲論戰第6章 營中觀軍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1章 云溪映雪第3章 再入雍揚第7章 隔水望喧第三章第7章 借刀殺人第3章 生機第4章 尉潦潛出第6章 大道澤生第12章 求戰第9章 大漳溪第3章 生機第1章 脣槍舌劍第1章 族人飄來第13章 體悟之術第2章 司習女史第4章 星夜奇謀第8章 一觸即發第14章 入主漳臺第3章 護田之爭第12章 重臨東門第2章 孤木越海第3章 步雲術第1章 雁門關內第4章 以南統北第8章 喋血城頭第5章 山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