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衆議洋教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40節 衆議洋教

於舵爺,蔣望山,王半城,三個聚在一堆,三河縣的事兒便定了一多半。

只是今日所論,很是有些棘手。

於慈恩:“今日上午,劉知縣找我去了縣衙,李若瑟逼他得急哩,問我討計。”

蔣先生:“我這裡麼,不比你少煩。哦,就昨日,劉知縣纏我半日哩,也是這洋人洋教的事兒。”

王太爺:“我哩,更煩,更煩。劉裕謙那廝,天天的纏,天天的纏,纏得咱老王覺也不寧,飯也不香。”

於慈恩:“大家知道的,重慶教會李若瑟,盯上了咱三河縣,所謀已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兒了。聽劉老頭兒說來,這個天主基督的,專教人學壞,不做人事兒,惹起許多的事端,自是不願他來的。但上官壓迫得緊,抵擋不住,計無所出,徒呼奈何。”

王太爺:“這基督教義不敬天地,不禮神明,不奉祖先,不孝雙親,真不是個東西,豈能容它進我三河?”

蔣先生從袖口中抽出一張紙片兒:“我這裡有張揭帖,念與大家聽聽哈,咳咳,這個,蠻夷之人,毫無廉恥,不講禮儀,不修正道,子淫其母,兄淫其妹,父奸其女,翁奸其媳,黑夜摩着,便是夫妻……大家聽聽,可恥之至,可惡之至,簡直天理難容。”

於慈恩:“我這裡也有一帖,上次重慶之行,馮舵爺交與我的,我也念念。海禁大開以來,泰西傳教通商,不應欺凌鄉黨,不應侮弄朝堂,不應袒護教民,不應搖盪邊疆,剪滅孔聖正教,竟爾敗壞五常……”

於慈恩抖抖索索地又攤開一張紙條:“哦,還有一張,《無名揭帖》:改邪歸正,師出有名。肇造天地,出於何經。明後兩日,斬草除根。要我不打,家貼君親,合邑人等,大家齊心。爲國除害,死者冤伸……”

王太爺:“有句順口溜兒,劉知縣念給我聽,我便暗記於心了,說來大家聽聽:大清國主萬萬年,洋鬼子串謀難盡言,若不急早梭回去,叫汝草命困深淵。”

蔣先生:“我朝自1842年北京教案始,記錄於案的就不下千。那些個教士教民,胡作非爲,血案連連,觸目驚心啦!”

王太爺:“據我所知,大的如1870年直隸教案,1872杭州教案瑞昌教案,1875年九江教案,1876年武昌教案,1881年北京演樂衚衕教案,1881年濟南教案,1886年鎮江教案,最近的重慶教案,清遠教案,桂平教案……哎呀,太多了,太多了,我都記不全的……”

一衆人等聽得毛骨悚然,唯這小娃娃於信達,看着三位太爺爺言辭憤憤,口沫橫飛反倒掩了小嘴兒嗤嗤暗笑。

蔣先生盯了於信達:“呃,小不點兒,你說說,你說說。”

於信達:“嗨,你們大人家家的,說的又是些軍國大事兒,怎有小孩子插嘴的份兒喲。先生,求求你老,別把孫兒架到火上去。”

於慈恩一楞眼:“臭小子,蔣先生讓你說,你就說噻,可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咋的?”

於信達扁扁嘴:“爺爺,我說了,你老人家可別打我屁股喲。”

於慈恩把眼一瞪:“嗬,講起條件來了嗦!說得不好哩,你這小屁屁,可能免不得打,嘿嘿,若是不說哩,你這小屁屁,肯定免不得打。”

王太爺也鼓勵道:“快說,孫兒快說,有王爺爺我哩。”

於信達裝作很無奈:“說就說,誰怕誰哩。我在成都府就學那時節,也聽得一些故事。”

衆人都靜了聲。

於信達:“成都府的大街小巷,都曾盛傳一件事兒,說,有個百姓,在四聖祠街禮拜堂地板下,發現一個幼童,狀類癡迷,鼻內有黑藥,周身綿軟,口不能言,…令其寫字,大致可辨。據寫,年十三歲…初四日下午,洋人將伊扯進福音堂,兩手捆吊,口鼻內灌以黑藥,遂不能言,等等等等。”

蔣劉氏:“這孩兒,怪可憐的。後來呢?這孩兒,後來呢?”

於信達:“後來,嘿嘿,後來,成都府衙派了偵探,終是查明瞭過往,不過是個街混混,閒得心慌,編造了這故事,只圖一樂。”

蔣先生瞪大了眼:“編的?這故事,編來圖樂的?”

於信達:“嗨,這事兒,府衙有案底在的,小孫兒敢胡言亂語麼?”

於信達:“有本書兒,名作《辟邪實錄》,書中一圖,旁有文字,說,洋人把女人弄到一張臺子上,赤裸了下身,一個男子拿着小刀,要將這婦人的肚子剖開……”

王老太爺:“嗯哪,嗯哪,《辟邪實錄》這小冊子,我曾觀過的,其中確有此圖,旁有文字……難不成,這圖這文字,也是閒漢吃飽了沒事幹,編來哄人的?”

於信達:“圖畫的那個事兒,真的,旁註的文字,卻是當不得真的。”

蔣先生:“此話怎講?”

於信達:“圖中的婦人腹部高隆,赤了下身,仰面而躺,是在生小孩兒;旁站洋人,手持小刀,是在剖開孕婦之肚,取出腹中的小孩兒。原來呀,這圖畫的,是西洋醫生在幫助孕婦生產,這在西洋醫術中,是很常見的手術之法,謂之剖腹產。嘿嘿,那個旁註文字,卻曲解爲殺婦取樂。你說你說,這事兒,找誰說理去?”

蔣劉氏:“剖腹之術,稀奇,稀奇!只是這個劃開肚子,取出孩子,這個這個……剖腹之術,不好理解,不好理解。”

蔣先生捋着鬍鬚:“嘿,你個老孃們兒……哎喲哎喲,輕點,下手輕點……古有華佗,爲曹操開顱取瘤,這個剖腹取孩,自是好理解的。”

王太爺:“說到《辟邪實錄》這冊子麼,其中還有一圖,畫着一個洋人,左手持刀,刀尖鮮血嘀嘀噠噠往下滴,右手舉杯,杯中盛着鮮血,正張了大口,把杯中鮮血往嘴裡倒。這事兒,不知信兒可爲我等解惑否?”

於信達哈哈大笑:“王爺爺,你知那杯中之物,可是何物否?”

王太爺:“何物?還有問麼,自是人血噻。圖旁有字,說這西洋之人喜食人肉,喜喝人血,這事兒,可是能編能造的?”

於信達:“王爺爺呃,你上當囉,上當囉!那杯中之物,鮮紅鮮紅,乃洋酒也,西人常飲的葡萄酒。”

王太爺瞪大了眼珠子:“洋酒?葡萄之酒?”

於老爺子:“孫兒此說麼,我倒可以作證。咱國人所飲,五穀釀造,是謂白酒;洋人所飲,葡萄釀造,其色鮮紅,味甜醇厚,洋人極喜的,便是我吧,每晚睡前,都得整它一杯!”

蔣老先生卻是盯了老爺子,喃喃道:“其色鮮紅,味甜醇厚,洋人極喜……甚個東西呢?總得謀個法兒,品它一品。”

於信達直向老爺子眨眼睛,道:“這洋酒,呸,不說也罷,呸呸,酸酸的,醋醋的,怪死難喝的,哦呸呸!”

衆人都長吁了一口氣:“哦,原來這是洋人喝洋酒,並非人血。”

於信達:“由此觀之,那些個挖眼啦,剖心啦,將小孩入藥啦,十之八九,都當不作真的,不過是有些人編了造了,哄人的玩意兒。”

王太爺:“照你這個說法,這洋人洋教是個好東西囉?”

於信達衝王太爺笑笑:“老爺爺,你這話可是冤了孫兒了。孫兒的意思哩,這洋人,這洋教,咱們實在知之甚少,難免就被一些道聽途說的故事矇騙了。”

王太爺:“道聽途說?嘿嘿,那個重慶打教,那個大足教案天津教案,難不成都是道聽途說,編了造了來騙人的?”

於信達:“這些個民教衝突,自然是真的,但其起因、過程,卻也不缺誇大其詞。”

蔣先生:“誇大其詞?信兒舉個例子聽聽。”

於信達:“就拿揭帖來說,哦,蔣先生剛剛念過的,帖兒說,這些個洋人呀,極不人倫的,子淫其母,兄淫其妹,父奸其女,翁奸其媳,黑夜摩着,便是夫妻。嘿嘿,就這帖兒,便多有不實。”

王太爺:“怎就不實了?”

於信達:“其實呀,西人對女性,極是尊重,視其爲崇高而聖潔的化身。譬如吧,基督耶酥之母,名作瑪麗亞,被尊爲聖母,入在拜祭第一位哩;再如,瑪麗女王,伊麗莎白女王,都是女子爲帝,統着一國之民的,高貴得很,尊崇得很。”

王太爺:“啥?啥?女子爲王爲帝?”

於信達:“是嘞,是嘞。那西洋諸國,女子爲王爲帝,女子承繼家業,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兒。再有,西人實行一夫一妻制,比我們中國的一夫多妾,實在文明多了。”

王老太爺不高興了,黑了臉色:“信達,你這話,就有些不中聽了哈。一夫多妻咋啦?咱老祖宗幾千年傳下來這麼個規矩,到你這裡就不文明瞭?”

於信達醒悟過來,這王老太爺可是討有五六個小妾的,自己只顧信口開河,沒想到,戳到了王老太爺的痛腳上。

於老爺子見自家小孫孫吃癟,忙忙地出來站場:“嗬,你個老傢伙,咋啦?你討有小妾,咱就沒討過小妾?跟小娃娃計較,可是顯着能了,咋的?”

於信達:“嗯,這事兒,怪不得王爺爺的。總之哩,關於這個洋人洋教,國人道聽途說的居多,不一定都能當真。”

蔣先生:“劉知縣給吾說,重慶教會圖謀徵地建堂,傳播基督之教,派了談判專使,便在這一兩天內,便會到咱三河。於這事兒,可是如何對付?”

三位太爺聚在蔣府,所議的根本,便是與重慶教會談判之事,欲要拿個章程出來。議來議去,卻是越議越糊塗,誰也沒個主意。

眼見得冷了場所,衆人教把眼光盯了於信達,那意思,分明是要聽聽這小娃娃,可會出個主意。

小孫孫兩手一攤:“嘿,你們看我做甚?我可沒甚主意哈,老盯着我做甚?讓人磣得慌!”

蔣先生:“說道這個洋人洋教的事兒,唯你口若懸河,怎就沒個計較呢?”

小孫孫聳聳肩:“先生呃,徒兒確實沒得主意。”

於老爺子:“嘿嘿,沒得主意?兩罈子花雕老窖,哦,還有,那些個西洋紅酒,你倒主意多多,於今對付洋人洋教,你便推三阻四,沒得了主意?你個癟犢子的,可是一身的皮子癢癢得緊?”

於信達正了臉色:“實說與爺爺,咱先前所議,不過也是些道聽途說的消息,不一定都當作真的。於這西洋基督,於這重慶教會,咱們都是兩眼抹黑,哪裡來得主意?”

蔣先生:“嗨,眼見得洋教的談判專使,便在這一兩天內,咱總得有個對付噻!”

於信達:“談便談噻,難不成咱大老你爺們的,竟被一泡尿憋死了?”

蔣先生:“信兒這意思,可是教咱先談着來?”

於信達:“這也是沒法兒的事。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咱哩,先見見這法人的專使,談談,嗯,談談,摸摸他的底兒。”

王太爺:“好,咱就先與這洋教士談判一談判,看看他兜兜裡,到底賣着怎樣的狗皮膏藥。”

於老太爺一錘定音:“在咱的一畝三分地兒上,這洋人洋教,難不成還反了天去?”

第124 上上之策第156節 教士問罪第129節 梅子回家第21節 重慶教案第105節 尋着大姐第80節 難得糊塗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52節 惡人惡行第152節 洪雅沉船第142節 夫妻夜話第66節 談判(二)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130節 西洋石灰第68節 密室謀議第96節 結拜義兄第144節 路易主刀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102節 鹽溪風光第32節 小何師傅第152節 洪雅沉船第85節 意外之喜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137節 捨我其誰第78節 騙子告饒第58節 公推主事第77節 你個騙子第130節 西洋石灰第83節 謀定而動第49節 一城垃圾第24節 黃維風第128節 疑神疑鬼第65節 談判(一)第65節 談判(一)第73節 這個娃娃第49節 一城垃圾第147節 碼頭戒嚴第46節 花燭之酒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82節 不若那地第36節 縣衙戲耍第144節 路易主刀第01節  金氏之祖第100節 此去自貢第11節 虹兒之死第30節 菊兒之心第161節 地攤生意第110節 劉老太醫第60節 全城掃除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132節 童家二娃第35節 巴黎風情第52節 惡人惡行第122 龍蛇混雜第54節 知縣拜年第09節 丁萍兒第05節 於慈恩大婚第26節 望鳳坡第06節 香香討計第90節 西洋技師第86節 蔣家開店第03節 金川之戰第139節 曾姥姥爺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156節 教士問罪第139節 曾姥姥爺第28節 大話《三國》第73節 這個娃娃第152節 洪雅沉船第90節 西洋技師第40節 衆議洋教第12節 望山書屋第63節 劫後之謀第77節 你個騙子第67節 談判(三)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78節 騙子告饒第161節 地攤生意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124 上上之策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31節 運動運動第167節 哈哥其人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14節 袍哥人家第142節 夫妻夜話第83節 謀定而動第48節 雨蘭回門第110節 劉老太醫第55節 師孃高見第11節 虹兒之死第57節 縣衙公議第39節 再訪蔣宅第10節 虹兒作妾第20節 菊兒大婚第131節 點拔生意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25節 嘉州商號第112節 洋醫之辯第24節 黃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