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 拜訪龍宅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173節 拜訪龍宅

四川的“袍哥人家”,實是源自山東的“白蓮教”,被咱四川的“教主堂主”們改造改造,又取了《詩經》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含義,謂之“袍哥”。

到得清朝中晚期,“四川袍哥”已是聲名赫赫,包容了各色人等。上至官員衙役,綠營兵勇,下至販夫走卒,商紳田夫。平時呢,表面呢,都有些正經的營生,背了陽光,暗地兒裡,便是袍哥了。

富順的袍哥人家名之“三義社”。

何謂“三義”?一說取“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一說“仁義,理義,道義”,一說“講正義,守信義,重情義”,更有些學究先生,翻了《易經》之書,曰:“《易》之三義,一謂‘大道至簡’,簡易;二謂‘窮則思變’,變易;三謂‘物力維艱’,不易”。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三義”之名,莫得個準確,但三義社的龍雲輝龍舵爺,卻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整富順無人不知。

“三義社”的總部堂口雖設富順縣城,龍舵爺的家業也多在富順縣城,但其吸金之地,卻在這自貢鹽場上。因爲產鹽,那些有井有竈的鹽家主兒,一個個腰纏萬貫,更有四方鹽商來集,一個個的肥得流油,那銀子自然好賺。

但凡一方的舵爺,規矩大得很,不是任意都可登門造訪得的,須得紅旗五爺引見,按了道上的規矩來。

三河誠義社的於舵爺,可非常人,自是用不着紅旗五爺的引見,再有許堂主穿針引線,於信達拜見龍舵爺,自是容易得很。

第二日一早,許建平去得鹽巡營,把營務交託給了下屬,再拜了龍雲輝,說定了相應的事項,方纔率了幾個袍哥子,親到葉家別屋,接着於信達一衆,徑往“天上人間”煙館,已是近午的時分。

早有兩個袍哥堂口的知客候在了大門口,迎了於信達一衆入得內院去。

這一溜兒沿街的煙館酒樓,都是龍舵爺的產業。後面卻是極寬極廣的內院,都做了龍舵爺的起居之所,當地人稱“龍公館”。

“袍哥人家”的拜見之禮,極是莊重,更極是繁瑣,唱名,會禮,須得使用一套特殊的對話,俗稱“切口”,很有點特務接頭時使用暗語的味道,不經專門訓練,是說不圓範的。

好在安忠良熟悉這一套“切口”,一番的唱名會禮,一番的“切口”下來,富順三義社的龍舵爺,三河誠義社的於家小少爺,便“天下袍哥是一家”了。

寒暄幾句,僕婦便來相請入席,自然甚是豐盛。衆人圍了圓桌,邊吃邊閒話。

龍舵爺:“敢問小少爺,於老舵爺有幾位親孫孫呀?”

於信達:“只我一個呀。”

龍舵爺:“只你一孫?哦,三河忠義社未來的當家人了。難怪於老舵爺不僅派了親隨護衛,連十三爺也派在了身邊。只不知小少爺屈身寒舍,可有相教?”

於信達:“哎呀呀,哪敢相教喲。此訪寶宅,一爲答謝。上次在醉仙酒樓招呼夥計們午飯,龍舵爺分文未取,我家老爺子甚是過意不去,特囑我須來面謝。”

龍雲輝:“不就一餐便飯的事兒麼?何足掛齒,何足掛齒。”

於信達:“第二事哩,便是聽得人講,朝中刑部主事劉光第劉大人,與龍舵爺連着深厚的親緣,教人仰慕得緊。”

龍雲輝:“嗬嗬,這個劉光第呀,確係富順趙化鎮人,我的正妻劉氏,亦是趙化鎮人,細究起來,確實連着些姻親,但這‘深厚的親緣’,卻是坊間的訛傳囉。”

於信達:“坊間的訛傳?”

龍雲輝:“我記得清楚,光緒七年(西曆1881年),正妻歸省母家,我哩閒來無事,便隨了去。適逢劉氏宗祠舉辦盛大的清明祭祀,遍邀劉氏子孫與會。問及起原,說是上一年的縣試,劉家出了個神童,名叫劉光第的,於前一年的縣試奪了案首,也就是童子試的第一,劉家人很以爲傲。”

龍雲輝喝過一口酒,繼續道:“我借了妻家的宗譜來看,這趙化鎮的劉氏人家,祖籍均是祖籍福建武平縣,客家人,湖廣填四川時移入趙化鎮來的。我妻劉氏是第六代孫女,這個劉光第是第七代孫子,若依這樣的細究,把他做個妻家的侄兒,倒也講得起走。只是親緣隔得遠了,素無往來,自然當不得‘深厚的親緣’之說。”

於信達:“哦,我這個學長,原來是個客家人嗦。”

龍雲輝:“劉氏宗祠清明會後第二天,我曾登門相訪,就在趙化鎮上,其父早逝,只靠了母親王氏爲人縫補漿洗來過活,家境自是極貧。這王氏婦人呀,了不得,端端的了不得,便是須眉男兒,也少有那般的遠識。”

於信達:“怎的遠識?”

龍雲輝:“我觀其居,不過兩間茅草棚,尚且天穿地漏,破敗不堪;我又見得母子衣着破敝,一臉的菜色,生活定是艱難。就如此的貧寒,卻定要其子苦讀,督學極嚴,往往三更回家,雞鳴即起。上年得着個秀才的功名,卻激勵兒子定要去得省城,尋個好好的書院,再接再厲。你說你說,如此的眼光,如此的抱負,豈是尋常男兒能有的?”

於信達:“我聽得人說,劉光第入省遊學,還虧得龍舵爺鼎力相助的哩。”

龍雲輝:“哪裡的鼎力喲?我與妻家衆人說起來,才知這王氏母親爲供兒子入塾,每日三文豆腐渣作菜。我就想,此上成都尋塾,斷斷的少不得銀子,便教正妻以劉家之名,贈了兩百兩銀子。倒是縣令陳錫囹陳大人支助得多,讓劉光第得以入在尊經書院。”

於信達:“俗話兒說,這人情世故呀,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龍舵爺能做到這一步,已是難能可貴的了。”

龍雲輝:“第二年,光緒八年(西曆1882年),劉光第二十三歲,省試中得舉人,再一年,光緒九年(西曆1883年),又中得葵未科殿試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授刑部候補主事,京中爲官,自然把母親接了去,便再沒了往來。”

於信達:“哎呀,這坊間的話兒,果是信它不得。”

龍雲輝:“嘿,咱中國的百姓,就圖個新奇。就如這個劉光第吧,咱實不曾助得大力,但在坊間傳說,卻是‘深厚的親緣’。當初哩,我也闢過謠傳,但終沒作用,也就任得坊間傳說了。再如,傳我幼時讀書不用功,常遭先生責罵,也是有的,我也常尋先生的晦氣,也是有的,但夥了同學痛打先生,還揚言要燒了先生的房舍,卻是誇張了,誇張了。”

衆人皆笑。

龍雲輝:“不過麼,我有個本家的侄兒,名做龍鳴劍的,雖只十八歲的光景,見識卻也非常人能比,倒是我龍家的驕傲。”

於信達:“這個龍鳴劍龍兄,能得龍舵爺引以爲傲,定是非同常人的了。”

龍雲輝一臉的得意:“我這個侄兒呀,家在榮縣五寶鎮,十六歲中得秀才,卻又非讀死書,死讀書的人物,胸懷絲毫不輸與劉光第的。”

於信達:“龍鳴劍,嗯嗯,總須拜他一拜的纔好。”

龍雲輝:“小少爺此來,恐非爲此的吧?”

於信達:“哦,第三事哩,便是接了總督府和將軍府的差事,提取軍鹽,供應入藏兵士之需。”

龍雲輝:“入藏?此前許堂主倒是提過一嘴的,卻不得詳細。”

龍雲輝把談話引入了正題,於信達就把藏南事發,成都將軍府派兵援藏,五千引軍鹽被自貢鹽司扣押的事兒,從頭到尾說了個明白。

自貢兩鎮地盤並不大,三河於家鹽引的糾紛,甚至還跟護稅巡防營發生了打鬥,算得是自貢地面上的大事兒了,自貢的風吹草動,都在龍舵爺的關注之下,手下嘍囉又多,自然知道大概,只是沒於信達說的這麼詳盡罷了。

於信達:“孫兒只是不知,這穆鹽監和陸師爺,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龍舵爺:“什麼來頭哩,說實話,我也沒整明白。只聽這穆鹽監和陸師爺常說,總督衙門咋的咋的,京城中又咋的咋的,聽那說話,狂哩,狂哩。”

於信達:“真有非凡的來歷?”

“嘿嘿,非凡的來歷?”龍雲輝笑笑,“若是別人,斷斷地把自己的靠山藏得嚴嚴的。這個穆鹽監和陸師爺呢,倒好,總把個總督衙門、京中權貴掛在嘴邊,似乎巴不得全中國人民都知道。”

於信達盯了龍舵爺:“聽龍舵爺這說話,似乎與穆鹽監和陸師爺常有往來的了?”

龍雲輝搖搖頭:“從沒交往。”

於信達:“既是沒得交往,龍舵爺又怎得詳細?”

龍舵爺笑吟吟地說道:“這倆傢伙呀,每天的三口大煙是斷不得的。小少爺若有興趣,可聽聽他們的說話,便知底細。”

於信達:“何時何地?”

龍舵爺:“吃過午飯,就咱‘天上人間’煙館,一號包間。”

於信達:“您就斷定他會來?”

龍舵爺:“午後一口,晚間一口,風雨無阻。”

於信達:“就他兩個?”

龍雲輝:“十之八九,還有一人。”

於信達:“誰?”

龍舵爺:“陸家哥兒。”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50節 祝大蟲子第28節 大話《三國》第151節 知府勞軍第137節 捨我其誰第161節 地攤生意第142節 夫妻夜話第44節 吳疆哥哥第21節 重慶教案第37節 不見花姐第134節 梅子高燒第123 藏南事發第71節 膺品字畫第40節 衆議洋教第69節 持家不易第53節 劉忠說勢第73節 這個娃娃第93節 藏南(二)第118節 疑雲重重第07節 義女虹兒第41節 洋人來了第92節 藏南(一)第121節  不賣與你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87節 太爺惱了第61節 月圓之夜第57節 縣衙公議第47節 藍風生第95節 洋玩意兒第71節 膺品字畫第172節 黑白通吃第168節 智者千慮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48節 雨蘭回門第142節 夫妻夜話第151節 知府勞軍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110節 劉老太醫第165節 來了炮船第115節 萍兒探女第156節 教士問罪第119節 醉仙酒樓第142節 夫妻夜話第73節 這個娃娃第137節 捨我其誰第81節 城郊有地第158節 小刀報信第50節 祝大蟲子第97節 自貢兩井第27節 再訪蔣宅第27節 再訪蔣宅第84節 謀生之計第162節 羞死人了第169節 協統大人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17節 將軍衙門第142節 夫妻夜話第10節 虹兒作妾第73節 這個娃娃第148節 鄉民應差第125 呆子鹽監第130節 西洋石灰第114節 梅子試衣第92節 藏南(一)第26節 望鳳坡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30節 菊兒之心第48節 雨蘭回門第102節 鹽溪風光第16節 張大管家第120節 大盛餘商號第114節 梅子試衣第61節 月圓之夜第88節 與爾辯辯第155節 鹽司脫困第169節 協統大人第158節 小刀報信第121節  不賣與你第94節 蔣家笑談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62節 強人剪徑第124 上上之策第43節 先聲奪人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95節 洋玩意兒第137節 捨我其誰第42節 窺破玄機第83節 謀定而動第100節 此去自貢第125 呆子鹽監第112節 洋醫之辯第03節 金川之戰第147節 碼頭戒嚴第11節 虹兒之死第148節 鄉民應差第18節 尊經書院第134節 梅子高燒第13節 大話西遊第29節 信兒主事第141節 那就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