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言先生書評1

商業三國*外篇 少言先生書評(1)

赤虎的很多書友很有才華,少言先生就是其中一位,現特整理少言先生的書評,以表示敬意。感謝少言先生,也感謝一直支持赤虎的所有朋友。

□有讀者提到”特洛依“,和秦漢比。”特洛依“發生在公元前12世紀,比武王伐紂還早一個半世紀,也沒得可比。

□至於批評作者美化歐洲(尤其中世紀),我覺得作者更正確一點。不錯,歐洲中世紀曾有一段對迫害異教徒和女巫時期。迫害女巫其實多數和歐洲6次鼠疫大流行有關。鼠疫在歐洲殺死近億人口,對歐洲人對地獄的想象起了極大影響。也多少動搖了基督教。迫害女巫是在這種形勢下產生的反動。而並非一神教必定的特徵。伊斯蘭教對異教徒就寬容的多。包括猶太教。至於伊斯蘭教目前的問題,也是走下坡路時的一種反動。

□[精華]但是歐洲的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分封基礎之上的。而分封又是建立在羅馬崩潰後德國氏族制度之上。在分封制度下面,財產權相當清楚。而作者所批評的中國產權不清和中國大一統關係頗大。我個人認爲秦統一後大概是中國最後一個分封機會。但反對分封的李斯勝利了,贊成分封的扶蘇失敗了,後來大概再沒有這種可能。從流民能不能建立城市國家,我頗懷疑。

□至於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本該極其強大,但又時時表現得象一個空心氣球,則是個有意思的問題。自秦一統,中國多了兩件事,農民造反和外族入侵(包括倭寇)都可以橫行千里而無阻。這在任何封建國家都是罕見的。明亡於清,顧炎武等大受刺激,作個很多反省。其中一點,寓封建於郡縣之中就點出問題(見顧之”郡縣論“)。作者構思的城市國家也不過要增加屯民保家衛國的動機和訓練,以迎接將要來臨的風暴。說到底,大一統國家下的軍隊和故土分離,保家動機頗弱,掠奪發財保命的願望頗強,所以不堪一擊。

□顧炎武“郡縣論”中育封建於郡縣的設想“夫使縣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則縣之人民,皆其子姓;縣之土地,皆其田疇;縣之城郭。皆其藩垣;縣之倉廩,皆其囷窌。爲子姓,則必愛之而勿傷;爲田疇,則必治之而勿棄爲藩;垣囷窌,則必繕之而勿損。自令言之,私也;自天子言之,所求乎治天下者。如是焉止矣。一旦有不虞之變,必不如劉淵、石勒、王仙芝、黃巢之輩,橫行千里,如入無人之境也。

□(續)於是有效死勿去之守,於是有合從締交之拒,非爲天子也,爲其私也;爲其私,所以爲天子也。故天下之私,天子之公也。公則說,信則人任焉。此三代之治,可以庶幾而況乎,漢唐之盛不難致也。”。作品中的宦官當權索賄,郡守敷衍邊防,官吏殺人冒功的確都是當時弊政。其重要原因是發財完全去取與上,而和地方實際利害完全脫節。拿劉虞講,只要當官這幾年不成亂子,哪怕升遷後天崩與地裂。所以一旦出事,就是土崩瓦解之事。這也是顧想用封建彌補的。

□[精華]我在另一處提到古代弓手需要長時期訓練,絕不是光靠勇氣積弱之民就能變成精兵勇將的。我的估計是好的弓手要能拉開20根彈簧的拉力器(現代人平均拉5根可能算不錯了)。在本書裡面,作者非常強調訓練,這也是其他YY小說中不多見的。此外作者在本書築城堡以防禦,發展騎兵以增援。這大概是對付遊牧族機動性的唯一正着。中國大一統後抓兵去守長城而各地能作爲防護據點的城堡太少(皇帝怕人造反),這大概是五胡亂華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

□[精華]遊牧族在內地猖狂的要點是能脅裹足夠多漢人,控制足夠大的地區。有了人和地盤,則糧食馬料有了,武器有了,攻城的炮灰有了,越卷越大。而沒了活路的漢民也只好挺而走險,開始造反。所以歐洲封建社會面臨外族入侵的幾個世紀,修築了大量的城堡。德國在城堡全盛時據說有一萬城堡。雖然沒有攻不破的城堡,但打不下城堡也就無法真正控制老百姓,也就沒有穩定後勤。大一統的中國不喜歡地方有這麼多城堡,秦統一後就開始毀名城。百姓的安危完全交付到”國防軍手中“,這是中國的特點。

□[精華]作品馬上就要寫黃巾之亂。中國造反只所以容易成功,一個訣竅就是毀掉一個地區的經濟,把越來越多得青壯年捲進來。政府軍(即使不**)由於後勤也很難把造反者真正鎮壓下去。然後越糟越亂,越亂越糟,成爲惡性循環。從陳勝到張角,造反的領袖並非什麼了不起的人才,但終於推翻了政權。關於三國的小說,對大亂認識得這麼清楚的頗少。拼命在大亂前搞生產,築城堡,造武器,訓練士兵的更絕無僅有。

□是不是對商業估計過高,是不是把日本當成敵人有點無的放矢?我有點疑問。東漢末是日本邪馬臺王國時期。三世紀後才爲(很可能從朝鮮去的)大和國征服。說實在,北方遊牧族的興起以及日本的興起和中原失敗者不斷外逃有相當關係。史記說匈奴爲夏后氏之後(夏禹之後)也不過反映了這一事實。漢初韓王信逃到匈奴。後來李陵被俘而被重用,李廣利逃都反映了這個過程。北方遊牧族爲了從漢族學的先進文化技術的確下了相當功夫。

□[精華]二十米高的城牆相當高了。不知作者心中的城有幾道城牆?我個人愚見,西亞歐洲的城堡有多道城牆(相距頗近,大概20米,外牆矮,內牆高)對防禦頗有好處。中國城有多道防禦牆的好像不多,或內城牆和外城牆距離過遠。多道防禦牆的好處是即使攻城者登上(入)外牆城,也在幾方火力之下,展不開兵力。而攻城樓在外牆外,對內牆的作用不象對外牆那麼大。如果只有一道牆,不管如何高大堅強,城破後守城方面就無險可守。對方可以集中兵力擴大缺口。

□有朋友說“感謝作者寫的好文章,讓我在無聊的時候可以享受。對作者我想提點意見,中國的沙漠太多,如果作者能在文章中有個治沙工程,讓中國的大地上再沒有沙漠,那麼中原之地不會讓風沙肆虐,黃土高原也不會象現在這樣缺水了。”。當時自然環境比現在好得多。還用不着治沙。實際清初西北還有大片森林。

□我纔是雲兄說“古時候攻城都是用樓梯爬城牆”似乎不完全正確。攻城樓可能效果更好。我目前正在收集城堡和要塞城的資料,不幸的是,儘管各洲都有,中國的資料不多。如有高明者請多指教。從我找到的圖看,中國似乎城比堡多。中國城多半比歐洲西亞的城堡大得多。箭樓多爲方形。城牆上箭樓或塔樓不多,城牆上也沒有hoarding(類似有屏蔽的陽臺,但地板有孔,箭手可以射城牆根的敵人)。此外中國城的城門比較簡單,沒有多重吊橋以及反擊的出口。也幾乎沒有多重牆和內堡之類的設計。

□[精華]在作者設定的環境,城(堡)是防禦的利器。攻城得靠步兵,這裡騎兵的威力就打了相當大的折扣。金,蒙攻宋以及蒙古攻打中亞歐洲都借用了漢人的技術及工匠。所以蒙古人屠城但赦免工匠!當城牆超過一定高度,雲梯效果並不好。歐洲中東的城堡牆上有塔樓,突出牆外,從側面可以射擊登城者,塔樓距離又不遠(幾十米),用雲梯登城者三面受到攻擊,不是件容易的事。攻城樓和城牆等高或更高,三邊有保護,有箭手,也可以象登陸艦那樣放下前門,搭在城牆上,讓士兵登城,比較難防。

□[精華]英國長弓曾經是火槍發明前歐洲威力最大的武器。比起十字弓(弩),最大優點是射速快。十字弓一分鐘一發,英國長弓可以一分鐘5-6發,有的資料說可以到每分鐘10-15箭。射程200米,威力足以穿透絕大多少盔甲。但問題是英國長弓手太難訓練(7歲開始培養,層層選拔)。所以有時候不在乎武器威力,而在於容易不容易使用。直到19世紀初,火槍的威力不見到比英國長弓或蒙古弓強,但對體力的要求可小太多了。

□漢人個人戰鬥力不如遊牧族和漢人的生活比較優越頗有關係。您可以想象您是個11世紀英國伯爵,您住在一個城堡的內堡。內堡是個高20米直徑15米的三四層的圓柱建築,牆厚5米。所以一層裡面不過20平米。窗戶不過10釐米寬,終日點燈。門和樓梯不過剛能讓人通過,然後您每天得穿着幾十磅的盔甲(到16世紀可以到100多磅)20到40磅的頭盔練功,吃得不過大魚大肉加啤酒而已,神經粗的跟麻繩一樣,什麼風花雪月都談不上。您再比比中國漢唐上層的生活,您就知道中國除了開國者爲什麼不容易打勝仗了。

□一個蒙古騎兵5匹馬,一平方公里草原可供養10匹馬。所以蒙古人在西亞和匈牙利都有補給問題,最後還是得回草原。至於中國,沒有北方原金國屬地的後勤支持,不太可能征服南方。所以雖然以騎兵對騎兵是好辦法,但在作者設定環境是做不到的。作者書中主人公的騎兵數量肯定有限。

□現代研究成果極其豐富。歐洲中世紀也沒有過去說得那麼黑暗。實際上歐洲開始復興是從12世紀開始的一個漫長過程。同樣現代日本研究也不把德川和明治對立起來,而承認德川時期爲明治打下了基礎。

□[精華]大陸有些傳統說法實際是不精確的。比如說中國封建制度。現在學術界公認中國封建只在西周。中國歷史上傳統用“郡縣制度”以形容秦以後中國製度。所以顧炎武纔有寓封建於郡縣的說法。又比如說日本和中國在19世紀中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大謬特謬。日本有個島原之亂,早太平天國200年。中國在同治後奮起直追早走了200年的日本,雖有頗多挫折,但也頗有成效。又比如說到歐洲歷史,想當然的事情太多。這裡赤虎001兄試圖另開思路,我覺得是極好嘗試。

□歷史上固然希臘是城市國家。羅馬也是從城市國家發展起來的。中世紀歐洲意大利城市國家如威尼斯,佛羅倫薩等更對近代資本主義有極大影響。很多法律(航海法,商法,保險法)都是在意大利開始萌芽的。希臘城市國家是建立在氏族制度之上,但意大利城市國家如威尼斯不是。威尼斯是幾萬難民建立起來的,倒和赤虎兄的設想有點共同之處。

□中國曆代統治者,大概只有清代對宗教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所以也以清代處理少數民族問題處理的最爲高明。其實清和羅馬有共同之處,羅馬的上層很多是無神論者,但是他們理解老百姓需要宗教。所以每征服一個地方,就把被征服者的神帶回放在羅馬萬神廟裡。清朝皇帝大概內心什麼都不信,但是康熙肯學藏文來拉攏**。

□有些朋友對赤虎兄引進一神教不滿。但赤虎兄實際觸及漢文化不能同化遊牧族只能影響周邊王國上層的一個要害,即儒家不是宗教。儒家從沒有試圖掌握羣衆。我在別處說過,我能想象幾萬士兵敲着盾牌高喊”耶穌或安拉“,但不太能想象如何呼喚”孔子“。中國歷史上下層造反也無不打個某種宗教的旗號(邪教),也說明這點。也因爲儒家沒法填補宗教這個空白,蒙藏最後被看起來落後得多的喇嘛教征服了。清統治者比較理解宗教的力量。

□原文是“至於貴族,制定了爵位順位繼承法,規定爵位可以按從長子到次子,女兒,從直系親屬到旁系親屬,按繼承順序,繼承爵位,一個爵位只能有一人繼承,繼承人還必須通過官府舉行的科舉考試,否則沒有繼承權。”。至於歐洲,我想很多人腦子裡的印象並不準確。“StandardsoflivinginthelaterMiddleAges";第47頁提到英國貴族的靈活性。說1500年只有16個男爵是13世紀末163個貴族院男爵直系後裔。只有1/5紳士家族在1300屬於地主。

□cot007兄提到世襲問題。明代處理得最差,清代除鐵帽子王都是降一級。好得多。不過我沒找到有關7000多伯爵的資料,願cot007兄能提供出處。西歐世襲比東歐嚴得多,所以在一段時間,英國貴族數目還有減少。這樣給下層有能力的人提供了向上的機會。當然歐洲有幾個中國沒有的因素。一個是打仗比武貴族死亡頗多。一個是一夫一妻。一個是隻有一個人可能繼承爵位。其次晚婚的相當多。中國貴族又不打仗,又可以多妻,結婚又早,所以多子多孫,成爲大問題。

□“Theknightinhistory”第五章是講12世紀英國最有名的騎士WilliamMarshall。他伯父是伯爵,父親是官員.12歲成騎士侍從,20歲成騎士曾和一個夥伴曾經打遍歐洲,在比武中俘虜103個騎士,一直爲幾個國王服務。但他之所以成爲貴族還是因爲45歲由國王批准和伯爵的女繼承人結婚,婚後10年後繼承老婆頭銜成爲伯爵。裡面提到當時一個騎士的封地至少600英畝(3600畝)。他的一個城堡

就管轄上百平方英里地區

□WilliamMarshall有四子一女。四子至少三個都非好死。一個是比武中死掉的。所以最後遺產轉入外孫家族。又13世紀英國上層包括6000家貴族和騎士,20000僧侶和尼姑。估計一共五萬人。如果認爲大部分僧侶和尼姑出身上層,則相當大一部分上層子弟雖生活無憂,但被剝奪了有子孫的權力。這是一件極大之事。歐洲歷史上如西班牙查理一世因爲繼承變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管轄奧國,德國,西班牙,荷蘭這種事情在中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當時如果他再能繼承法國就差不多靠繼承統一西歐了。

□總之世襲制鬧不好可能極不好。搞好了也可能極妙,增加貴族子弟內部競爭,減緩**無能的速度。全看怎麼做了。我個人對長子繼承頗欣賞。其他孩子去打仗好了。我對中國上層不打仗要老百姓跑到離家千里去打仗的制度頗不以爲然。

□“Theknightinhistory”第7章講14世紀最有名的騎士ertrandDuGuesclin.那時戰爭越來越依賴職業軍人。幾個騎士統率80-100裝備精良的隨從和弓箭手組成編隊。Guesclin就是這種騎士的代表。1320生,1380死。幫助法王從英人手裡收復大部失地。四次被俘,贖金高達十萬金幣,創非王族贖金記錄,國王掏錢。43歲由公爵安排結婚。沒有孩子。錢財左手來右手去,死時雖有一堆頭銜但並不比出生更富。死後加恩葬在法王們下葬的教堂。

□續)而在後來他轉封爲安茹公爵(因爲亨利三世已經即位了)那個時候法蘭西的人稱呼他爲安茹公爵殿下或是王爺(王子),而其他國家的人會稱呼他爲安茹伯爵閣下,或是安茹伯爵殿下,因爲安茹領地在整個西歐來看只是個伯爵領地,在他的死之前的一年,他得到了弗朗德勒,在那個時候,人們稱呼他爲德·步拉奔公爵閣下(或殿下),這個稱呼就不是隻是法蘭西的人們稱呼他了,而是所有的人都應該這樣稱呼他,因爲弗朗德勒(也稱呼爲步拉奔)是絕絕對對的公爵領地。”。

□tasd兄,您提到貴族數量猛增和佔有大量土地,導致自耕農減少的問題。在中國,這是事實。中國上層可以從公產或屬於國家的老百姓那裡開刀,擴大自己財富。但在封建制度下,情況可能完全不同。現在不知赤虎兄是否要實現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下,產權比較清楚。封建領擴大自己的財產主要得從其他領主或外國人手裡搶(買),老百姓是榨不出多少油的。同時爵位和義務都聯在土地上,正如下面安茹伯爵例子所顯示。這也是不得不放棄諸子平分而(12世紀)採取採用領地不可分割的繼承原則原因。

□在中國系統,部下作戰主要激勵機制是將來的封賞(官權和錢),當臣下無官可升,則君臣相安頗有點問題。當一功臣戰死,其家屬雖能得到一些撫卹,但生活水平一般會大大下降。畢竟比較起來古代中國沒有幾個人是靠薪俸過日子的。主人戰死,子孫即使還能領一份薪俸,但額外的收入是沒有了。官勢也沒有了,情況一般大不如前。此外在中國系統,世代良將的家族絕無僅有。最多在開國延續數代。

□現在來說安茹伯爵。下面是從網上抄來的“而要搞清楚伯爵和公爵的分別,我們卻要拿他(法國瓦盧瓦王朝的末代陛下亨利三世)的倒黴的弟弟弗朗所瓦·德·法蘭西王爺來說明一下。他在查理九世執政時期,受封爲阿郎鬆公爵,其實這個阿郎鬆公爵就可以算是個榮譽的職位,因爲阿郎鬆這個領地其實只能算是個男爵領地而已,就整個的西歐來說只算是下等貴族的領地,所以,當時一般會稱呼他爲阿郎鬆王子殿下,而不會在後面加上公爵或是其他的爵位(法蘭西以外的人對他的稱呼),

□在歐洲系統,除非主上開國拓地,主上能賞賜的東西並不多。能封的土地早分完了。戰利品和贖金可能是勝利者最大收入。家臣追隨主人蔘戰多少是受封后的義務。不盡義務封地可能會被收回,盡義務未見的有厚賞。封建制度下戰爭不斷,和封建制度這種特性有關。即老百姓頭上是榨不出太多東西,要得到新的財富,得從其他封建主手裡搶。在一般情況,不能輕易向同屬一個主人的其他家臣開戰,所以目標就是其他國家。侵略性特別強。

□法蘭西王爺來說明一下。他在查理九世執政時期,受封爲阿郎鬆公爵,其實這個阿郎鬆公爵就可以算是個榮譽的職位,因爲阿郎鬆這個領地其實只能算是個男爵領地而已,就整個的西歐來說只算是下等貴族的領地,所以,當時一般會稱呼他爲阿郎鬆王子殿下,而不會在後面加上公爵或是其他的爵位(法蘭西以外的人對他的稱呼),

□[精華]tasd兄,我只是說封建制度侵略性比較強,可沒有鼓吹中國對外侵略。即使拋開大道理不將,光從得失角度講就有點得不償失。這我在“明”那裡有貼爲證。漢武帝時期武功沒得說,但據葛劍雄說人口從3600萬降低3000萬。而本該增1000-2000萬的。我其實覺得應該把自己家裡的事情搞好。

□[精華]說到地主兼併土地,其實只是表面現象。關鍵是土地不夠。在有足夠土地的情況下無論怎麼兼併,都不會有失地農民。我個人覺得中國古代面臨最大問題是人口問題。在和平環境,每80-100年,人口增長一倍,而土地增長不會超過10%。單產10%。所以纔有土地兼併問題,所以纔有衙內問題。這個問題擺在中國人面前2000年,基本沒有人提供解答。世界別的地區多少還有晚婚,出家等不算解

答的解答。

□[精華]答岑夫子:1:馬克思最有名的名言是“我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是跳蚤”。2:歐洲現代學者很大一批自命爲馬克思主義者。看了中國所謂馬克思主義學者的歐洲研究恐怕會以爲他們說的是外星球。3:關於英國1259-1793價格和工資的原始資料是在1866-1902之間出版的(AhistoryofargicultureandpricesinEngland";。第一本基於這些資料作得分析在1884纔出版,馬克思不可能看到過。至於現代考古和對中世紀原始資料的分析更是近半世紀的事。

□阿努皮施先生提到《關於中國與西方文化的劣根性的比較》。我對此文的評價是作者十分偏激。原來就不該對學術水平極不嚴謹的“河殤”如此吹捧,現在也不該根據錯誤百出的資料對“西方”大下斷論。這種極端化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試舉文內幾例好了:作者說安特衛普當時屬於西班牙殖民地的一部分。錯。荷蘭是查理五世1500-1558繼承的遺產的一部分。查理五世退位後把德奧給了其弟。荷蘭西班牙給了其子。查理五世是在荷蘭長大的,但其子是完全的西班牙人。

□[精華](續)作者又說“西班牙的阿爾法公爵也不示弱,拿出他們老祖宗以前滅絕印加文化的手段”。阿爾法公爵鎮壓荷蘭是1567的事。西班牙169個冒險者征服印加是1532的事。對西班牙人講,兩件事都不光彩,但由此想推出西方文化如何似乎也是信口開河。西班牙人在歷史上對異教徒特別殘酷。這是事實。也是西班牙和信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在在西班牙半島800年戰爭(710-1492)的結果。戰爭產生了太多“憤青”。也許是報應,西班牙從統一到衰落不到100年(1492-1588)。頗象元朝。

□如果您有機會看討論歐洲中世紀軍事的文集,您會發現會有很大篇幅討論馬及在歷史上馬的改良。騎兵能採取什麼戰術在某種意義上取決馬的供應。蒙古人的戰術和蒙古馬分不開。歐洲重裝甲騎兵(有時人馬甲加起來300,400磅),非得有體重1300,1400磅以上的馬。同樣高度的馬,阿拉伯騎兵騎的只有7,800磅,當然速度比歐洲重騎兵快多了。而拿破倫的騎兵就是不如匈牙利騎兵,和馬也很有關係。至於中國,錢穆先生提到宋丟掉北方養馬之地和軍事的關係。

□鍊甲和後來歐洲的重鎧也還是能被穿甲箭頭射得。而且鍊甲也不算輕(30磅),維護很麻煩,容易生鏽。歐洲重鎧的一個大問題是價格。如果鍊甲(mail)在13世紀要5英鎊,米蘭盔甲恐怕要三倍之多。而當時一英鎊可以買體積大約1000公升的小麥。所以一個騎士要幾千畝地才養的起。當然當時英國農民每戶大概也的有100到200畝地。

□[精華]說東方重謀西方重力,也不錯。東方打仗的都是老百姓,可以隨便犧牲。再說歐洲打仗抓俘虜要贖金是打仗一大動機。英法百年戰爭英國抓住法王約翰二世,贖金差不多等於英國一年產值。法王回法國籌不到,只好回英國坐牢坐到死(只有幾個月)。爲了贖金很多詭計就沒有辦法用了(比如火燒)。說到底,歐洲打仗更象作生意。勝敗乃兵家常事。敗了把自己贖出來再打就是了。東方是你死我活之事。斬草務必除根。

□”商業三國“的一點背景。蔡邕提到鮮卑,說”禁網多漏,精金良鐵,皆爲‘賊有’,漢人逋逃爲之謀主,兵利馬疾,過於匈奴“。又說”漢東北,西三邊均被攻擾“。歷來遊牧族掠奪人口,以漢人工匠爲主。和現在學高科技是一個意思。以國家之強權,送罪犯等和邊境無利害關係者去守邊或對外遠征,十不歸一是大錯特錯之政策。這些人中大概逃到遊牧族的不少。

□將領是一回事。但似乎赤虎老大更放眼於如何避免五胡亂華。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主題。公元280年西晉統一中國,但隨即有8王之亂(291-306),10年後西晉就亡了。589隋才又統一中國,隨即又大亂,直到唐太宗登位(627)。中原差不多有300年動亂。如果從東漢末算起,差不多四百年。唐代北方漢人已經有大量胡人血統,和漢代漢人大不一樣了。當然如果中國能避免這三,四百年浩劫,自然大不一

樣,我想這是赤虎要在小說裡寫的。

□五胡亂華,隨即中國進入南北朝。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接近地獄的時期。大概也是黃易爲什麼對這個時期頗感興趣的原因。黃易的着重點是各族融合,則已經承認胡人進入中原之必然。”邊荒傳說“講得是北方各族戰鬥及融合,南方外來士族和土著士族之戰鬥及融合。”大唐“講得是胡化的漢人(李世民)重新統一中原而南方漢人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的故事。而赤胡老大是想寫如何避免這段浩劫的故事,其心胸之遠大,決非一般當皇帝三國小說所能比。

□也因爲這主題之宏大,所以赤虎老大引進許多非中國傳統的東西。對赤虎老大這點不滿的人,似乎可以談談按您們的想法,如何來避免五胡亂華及下面三百年浩劫。如您們說的有道理,赤虎老大似乎也不是不明理之人。目前看來,赤虎老大似乎覺得得到一批名將統一中原還不足以使中原避免五胡亂華的浩劫,這在他把事業設在遼西就看得十分明顯了。諸葛亮論三分天下可還沒有想到這個大問題。實際上,北方遊牧幾次入主中原,五胡亂華之第一次。如果沒有這第一次,未見得會有後來幾次。

□有批“憤青”動不動就罵人漢奸。其實漢代漢人頗講氣節。蘇武不用提了。就是李陵,也和後來漢奸大不一樣。但五胡亂華後,我覺得漢人就有意識上的混亂。從血統講,北方漢人即有北方遊牧族血統,又有原漢族血統,這“漢奸”不“漢奸”就不象漢代那麼定義分明瞭。所以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滿重要的一段。經過五胡亂化,漢代人的豪氣已經被打沒了一多半。龜縮在南方的漢人政權從精神講和漢代已經不是一回事了。似乎這裡不少讀者並沒有體會赤虎老大的一片苦心。

□基督教是猶太人發明的,但沒有被猶太人接受。而爲其他民族所接受。伊斯蘭教借用了基督教東西,但完全是另一個一神教。看來不少讀者一看到一神教,就想到赤虎老大向西方投降。一定是這樣嗎?北良兄提到中華傳統。不錯中華有很多優良傳統,但無論那一家(儒墨法)都是少數人的東西,從來沒有變成廣大羣衆的東西。儒家從來沒有建立基層組織(象教堂或回家清真寺),讓每個老百姓都理解孔夫子,崇拜孔夫子。當然一神教不一定要崇拜天主,能創立一個崇拜黃帝的一元宗教也可以。但要點是要深入羣衆,而不是少數文人的東西。

少言先生書評1第二十六節第6節 整軍行動第4節 大將張郃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節 震虎第18節 羅馬第40節 拜見恩師我的悲哀第24節 廝殺少言先生書評2第31節 仗勢欺人第3節 誤入三國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二節 攻城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三第5節 血河第八十節第六十六節第11節 幽州收穫第68節 戰火第7節 單一神教第6節 屠殺第25節 踏上歸途第八十節第26節 激戰渤海第四十三節第32節 迫在眉睫第三十九節第40節 拜見恩師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八節 七殺第67節 一無所有第64節 山呼海嘯第六十八節第五十一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五節 誕生第69節 界休第五十七節第13節 征服第25節 踏上歸途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九節 暗算第18節 勢如破竹第七十八節第3節 家底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八節 軍制第三十節第2節 開創賭業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五節 說服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三節 鞭刑第69節 捍衛家園第46節 出雲來信第68節 垂涎欲滴第9節 訂立國策少言先生書評1第25節 危機四伏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四節 大敗第四十七節第六十三節第24節 規劃未來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3節 同賀新年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上第29節 張郃進城第七十七節第66節 亂相紛至第六十八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四節 圍困第2節 時空隧道第10節 急報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三節 鞭刑外篇1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八節 劫持(下)第1節 亂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4節 遼西立城第68節 戰火第45節 三英聚首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三節 遊說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九節 暗算第四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四節 圍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七節 奇兵第51節 龍神發怒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四節 雷誓第7節 徵召第2節 猛虎出山第2節 新年賀禮第69節 捍衛家園第53節 衣錦還鄉第23節 佈局遼西(全)第11節 徹夜暢談第五十九節第10節 初到幽州第31節 仗勢欺人第3節 同賀新年第9節 以德治國第七十七節第五十五節第5節 危局第七十八節第六十節第二十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