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歷402年(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劉備在青州主持了隆重的春播儀式,與此同時,也爲太史慈舉行了婚禮。
就在這一時間,孫權軍再克競陽,大軍打到了南郡門口,沿途百姓簞壺犒軍,孫權也果如傳言般沒收豪強土地,分配給無地農夫。曹操軍隊也突然加速,在逼降張濟之後,曹軍兵馬分爲兩支。一支由曹洪率領,用五萬兵馬時守宛城,防備孫權,其餘十萬大軍調轉方向,山呼海嘯般攻入益州漢中,五斗米教的教首張魯不戰而降。曹操堵住了劉焉的出川道路,劉焉驚聞噩耗,吐血而亡。劉璋繼位,蜀郡動盪。
曹操佔據漢中之後,獲得了一個絕佳的跳板,向北可以進攻涼州,向南可以攻擊益州。劉璋繼位引發的蜀郡動盪,雖在強敵壓境下,沒有引發政局的劇烈動盪,然而,益州官員也只剩下苟延殘喘。
在謀士的建議下,曹操停止攻擊的步伐,大軍在漢中屯墾,青觀蜀郡變化。
眼見曹氏可以輕鬆拿下整個益州,孫權也不甘寂寞,急遣一軍前往交趾。交趾刺史士變無力抵擋,急急與青州使者達成協議,將廣州附近數縣租借給青州,遷一家老小進入租界後,向孫權投降。等到程普率領孫氏大軍進入交趾後,三萬泰山兵已進駐租界區,劉備將該租界區命名爲香江府,是路級政權(州之下,郡之上)。香江府臨海的港口被命名爲香港。
程普不敢輕起戰釁,眼睜睜的看着泰山兵在我趾府不遠處豎起了劉備的大旗,開始招兵買馬。交趾殘兵紛紛越過租借邊界,附近幾個縣的百姓紛紛涌入租借區,躲避戰火。一眨眼之間,五萬交趾壯丁以軍隊的編制開始組成工兵團。修建港口,整修道路,大肆建築房屋。再一眨眼,一支強大的水軍出現在香港,太史慈領着新婚妻子,帶領一萬水軍進駐香江府。
程普看着細作傳回的消息,疑惑不解。扭頭詢問隨軍的文官薛綜、呂範:“兩位,這香江府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們看,這規劃設計圖中,竟沒有一份農田的空地,沒有農戶,今後,香江府地人吃什麼?數萬大軍日費錢糧無數。劉備,這是想幹什麼?”
薛綜回答:“將軍的任務是拿下交趾全境,依你看,我軍與香江府開戰,有把握嗎?”
程普老成持重,回答:“太史子義爲青州(馬堯)將,泰山兵兇悍異常,曾讓曹孟德地兗州兵吃了大虧,他們訓練有素,我軍一對一較量不是對手,何況太史慈還領來了一萬青州水軍,戰事一旦不順,他便可以揚帆遠去,我軍卻要防備他的日日報復。與青州兵開戰的事情,再也休提。”
呂範回答:“我在會稽的時候,聽說過這種租借港口的手段,好象劉備租借的港口都沒有農業區,那些租借港口地老兵依靠收取船隻停靠費盈利。同時,他們在港口區還開辦各類服務設施:酒館、飯店等等,依靠收取這些服務設施地稅收支撐港區地運營。劉備此次大舉修建香江府,對於我們未嘗不是件好事。我聽說,青州的船隻大批南下,今後看來,這香江府會是南下船隊的補給點,我等可通過向香江府提供糧草,提供日常飲食,以此獲利。程將軍,劉備的港口擴建需要大量勞力,經時正值春耕時節。我等可一邊安排農夫耕作,一邊跟太史慈聯絡,富餘的勞力全部給他,幫他整修道路,修建港口,如此一來,交趾可定。”
程普無奈的說:“也只有這樣了。把這邊地情況飛報主公,我們立即與太史子義聯絡。”
青州,劉備正拿着香江府的修建計劃書跟元老院解釋:“我青州十數年發展,每次擴張都能爲我們帶來一次繁榮。吞併冀並幽三州後,那市場的繁榮景象,諸位還記得嗎?三年,三年之後,青州地發展又陷入了停滯,諸位可曾想過其中的原因?”劉備掃視了一眼竊竊私語的衆元老,揭開了謎底:“無他,唯生產過剩也。我們青州採用了各種各樣機械,一人之力可以幹原來數人所幹的活。比如,我們採用了馬耕技術,一人耕作的田畝可以是牛耕的四到八倍,我們採用了出雲水磨,新修了水利,農作物的灌溉比過去提高效率何止百倍!我們採用了新式紡機,一個人織出的布匹比過去增加何止千倍?中原戰禍,百姓吃都吃不飽,怎麼會購買我們的商品?我們的商品銷不出去,繁榮就會受到影響。
四年前,我們兼併了冀並幽三州,可以說我們青州歷青財稅的積蓄全部用在安置那三州的百姓身上。可我們得到了什麼?突然擴大的市場,突然增加的購買力,讓我們的商業、生產再上一個臺階。三年,僅僅三年間,我們掙回了過去七八年才積累的財各收入。去年開始,我們再用財稅收入打了幾仗:一戰迎回了天子,開闢了洛陽市場;一戰平定了倭國,佔領了一個青州大小的土地,捋獲金銀無數;三戰,我們建立了六安這個中原腹地的貨物中轉點。
這些還不夠,我們青冀並幽四州這幾年發展的過快,新增的市場滿足不了我們生產擴張的要求。所以,政府必須再花一筆錢,消耗掉部分產品,再爲青冀並幽四州開闢一個市場。商賈們向我們納稅,扶持我們政府運作,就是爲了讓我們用鐵與火,爲他們推銷商品,香江府的建設其意義就在於此。
通過官府採購,我們把建築材料,把數萬人的生活必需品、工薪收入全部消耗出去,等到香江府建設完畢,那裡,還有數個國家再等着我們,等着我們貨物的銷售,那裡將是我們今後的貨物中轉站,我希望,通過這一港口,把其他國家的黃金、白銀、珠寶等財富全部搬回我青州。
南下有什麼,那裡有香料之國,那裡有錫島,那裡有稻米之島一年二熟,那裡有黃金之島。擁有了這些物產豐富的島嶼,我大漢能維持數千年的強盛。開發香江府,就是千年大業的開始。”
全世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錳礦、30%的銅礦在渤泥島(菲律賓)。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錫礦在錫島(馬來西亞),當時全世界百分之五十以上地金出產在倭國(日本),而越南鉻的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5%,居世界第二位。此外,還有世界最大的鐵礦——澳大利亞島。擁有了這些資源,纔可以保證大漢在千年之內的競爭不會落後。
重要的是,當我們地民族瞭解到生產過剩需要用對外戰爭來消化,那麼,民族地擴張就不可遏止了。
“香江港地建設,我不打算牽連過多,我只選擇三家有實力的商社,由他們合夥投資興建。”劉備的話說到這,元老們紛紛一喜,自己能不出錢就好。然而,劉備下面的話卻讓他們大爲懊惱。
“考慮到並不是所有的船都具備遠洋能力,我打算把香江府建成一個南下中轉站,以香江府爲基點,把賓坦島海口(馬六甲)建設成武裝要塞,以拱衛我大漢海疆。爲了補償香江府的投資,我準備出售南下地遠洋航海權,獲得遠洋航海權的三家商社,他們的船隊有權駛出賓坦島海口,其餘商社可在向這三家商社繳納相關費用後,可以與這三家商社地船隊一起出航,否則,均在禁止之列。
香江府建設的總體費用,我已經計算出來,下面就是各家商社報告自己可以出資的總數。三家出資額最高的商社將獲得香江府的建設權。此外,三家商社專享海外貿易權,他們還必須履行一項任務:每年向外探測海域100海里,完善我們的海圖。”
劉備話音才落,退役兵會社負責人張世平舉起了手臂,說:“玄德,我們很役兵會社可否作爲單獨的一家商社,參與香江府的投資競爭?”
“當然可以”,劉備爽快地回答。
退役兵會社是劉備爲了扶持武人,培養尚武精神而建立的一個利益團體。擁有大量軍田(屯墾田)、驛站(郵遞系統)的退役兵會社是青州數得着的大商社。同時,他們還擁有大量受過專門訓練的軍事人才。由他們參與,連香江府今後的駐軍費用都可以省下,正好還可以安置大量的退役兵。
有了張世平的出頭,衆商戶稍一盤算,立刻明白了這裡包含的巨大利益,紛紛交頭接耳,相互商議。
劉備再燒一把火:“這次香江府的建設,我不打算與民爭利,我決定:出雲商社不參加香江府的投資競爭。另外,糜族船隊也不參與。”
此刻,衆人已經瘋狂,青州最大的商人劉備本人不參與,以劉備爲首的,由劉(備)高(山)周(毅)尹(東)組成的出雲商社也不參與,那麼,青冀並幽的小商戶就大有希望了。一眨眼,就在這次元老會上,經數家小商戶聯合,南洋商社、香江商社兩大巨無霸商會出籠了,他們與榮兵(退役兵)會社當即瓜分了香江府的投資工作。
“我個人還有個願望,希望香江府的管理者能夠滿足”,劉備含着笑說,“三家商社中標後,按照協定,此後香江府的管理權就此移交三商社聯合委員會,這是大漢第一個由商人完全自治的政府。我打算去印度洋洗洗我的軍靴,希望我做的船下南洋時,香江府能夠放行。”
張世平微笑地說:“賢侄要去印度洋,老夫做主了,香江府任你往來不收費。不過,賢侄爲何要把那塊大洋叫做印度洋?我們已把三韓外的洋麪(日本海)叫做了漢海,爲什麼不把那塊洋叫做‘我們的海’,只要我們勘測,我們航行,當然該由我們命名。”
劉備豪氣頓發:“好,給我三年時間,我在那片大陸爲諸位打下一個立腳點,讓我大漢商人今後來片那裡,不會受外人欺負。在此之後,讓我們的商人把梵國的財富全部搬空,讓我大漢的軍旗插遍那片大陸。”
青州都是些好戰分子,聽聞劉備的話,狂熱地齊聲叫好。張世平也失去了冷靜,站起來大聲宣佈:“我榮軍商社有充足的地圖繪製人手,三年,我就用尺子把那片土地量一邊,保證每條小路都繪製上,賢侄進兵之前,這份地圖定會完成。”
劉備連連點頭,說:“那片土地上的人,有收藏金子的癖好,每人家中都存有數兩黃金(人均佔有量爲34.71克),那裡的佛像都用純金打製,讓我們到那兒,把所有的黃金搬回青州。”
金子使人瘋狂,在熱烈的氣氛中,元老院忘了本打算追究劉備失職,以及常年在外打仗不理公務的惡癖。在對金子的渴求下,他們甚至通過了一項額外撥款,用於訓練交趾水軍,以支持劉備南下作戰。
眨眼間進入太陽曆四月,農耕開始了,南方各諸侯厲兵秣馬,準備大戰。青州第一期海外土地拍賣會也如期舉行。徐州陳登經過努力後,以與青冀並幽四州統一律法的代價,換回了徐州商人們參與拍賣會的權力。曹操適時頒佈了粗略的物權法,但仍遏制不住錢潮涌往青州。
恰在此時,皇帝乘曹操征戰在外,秘密接見了董承。
“朕夜來與皇后說函谷之苦,念及國舅大功,故特宣入慰勞。”皇帝難得地和顏悅色。可憐當日董承辛苦救駕,皇帝沒想到賞賜,現如今突然溫顏嘉賞,臨時抱佛腳,倒讓董承感激涕零。
皇帝引董承出殿到太廟,轉上功臣閣內,皇帝焚香禮畢,引董承觀畫像。中間畫漢高祖像。帝曰:“祖宗如此英雄,子孫如此懦弱,豈不可嘆!”董承唯唯。
帝曰:“朕想卿西都救駕之功,未嘗少忘,無可爲賜。”因指所着袍帶曰:“卿當衣朕此袍,系朕此帶,常如在朕左右也。”董承頓首謝。帝解袍帶賜承,密語曰:“卿歸可細觀之,勿負朕意。”董承會意,穿袍繫帶,辭帝下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