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內情的假船長張軍忍住一肚子笑,大手一揮命令海員開船出海,於是滿載網民希望的打撈船慢慢駛入海洋深處,遠離人們的視線。
張軍知道他的船沒有任務,所以這個假船長對手下也沒有什麼嚴格要求。他既不催海員們快點走,也不管他們在船上幹什麼。整天就是釣魚、採貝殼、游泳、觀海景。晚上隨便找一個碼頭靠上去,交了停泊費後開始上岸逛酒吧、看電影或者泡妓院。
那些海員開始還控制自己在新的公司不要表現太糟糕而極力約束自己,但幾天見張軍這個什麼也不懂的船長都是遊手好閒無所事事,這些海員大呼一聲“我的上帝”後就比張軍更散漫了。
有的人乾脆夜不歸船,直到第二天船要起航了纔不急不慢的回來。上船後只要不是當班就死勁的睡覺,以養足精神晚上再去鬼混。按他們自己的說法這是當海員以來最開心的一次遠航了。
張軍喜歡問老海員的是哪裡的海底最漂亮,那裡的城市風景最美。遇到這些的方,船就停下來,或用潛水艙潛到海里看海魚或者上岸看風景。
當然,張軍還是沒有忘記他的本職工作,每天都用數碼相機照上幾張相片:開船的情景、行使時的情況、海員上潛…,到了岸上後就用電子郵件發給吳海。讓吳海他們從裡面選幾張貼在網站上以滿足網民的好奇心。
只不過網上顯示的情況是張軍指揮打撈船正在日夜兼程、不計辛苦的奔向目的的。
不但張軍喜歡上了這種可以賺錢的休假,那些海員也高興得忘乎所以。都努力的巴結着張軍這個什麼也不懂的船長,希望下次有這種好事再次喊上他們。
幾天下來,直到張軍自己感到內心空虛,幾乎跑遍了澳大利亞的東北部沿岸海域後,他纔想起跟這些老船工學上一
從海洋知識到駕駛技術都向那些老鳥詢問,那些老鳥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好的老闆,也是樂意教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張軍也有點船長樣了。至少皮膚曬得有點象個海員了。
在與公司的人通話中,張軍的口氣全是炫耀和得意。最後將喜歡駕駛車輛的何陽也勾引過去了,他也中斷學業跑到了打撈船上當起了打撈船的輪機長,有時又是潛水艙的艙長,也成了一個只想呆在船上瀟灑的傢伙。
張軍、何陽花費了資金和時間,傳來的只是一堆堆誰也看不出到底是在遊山玩水還是在探查海底情況的照片。當然有時侯也照幾張打撈海底沉船的相片。不過都是一些無讓網民稍微激動一二天後就宣佈那些沉船沒有價值,更不是大家關心的什麼銀鯊魚號潛艇。
可惜時時沒有讓網民和失蹤者家屬真正高興的消息傳來,有不少網民開始懷疑金海豚公司這麼無的放矢的做法,有人乾脆直言金海豚打撈公司是在浪費大家的錢,是欺騙大家的感情。由於網民的懷疑和久久沒有好的消息傳出,贊助的錢和物開始逐步減少了,網站的點擊也有下降的趨勢。
就在網民和失蹤家屬飽含希望,而張軍、何陽帶着他們手下的幾個海員爲省油錢而在慢慢吞吞北上的時候。王思華的心思再次全部放在了他的項目上,他一方面繼續完善在靜態情況下的數學模型,一邊修改在動態情況下數學模型的軟件結構。他都忘記了自己是在讀博士,還需要向自己的導師提交他的項目進行情況,以至於他的工作情況無人瞭解。
直到後來,他的導師都有點着急,打電話給他要求他提交相關資料,王思華才記起自己還在讀博士這回事。
自從歐陽展瞭解了王思華他們的項目,特別是看了視頻處理前面的效果對比後,積極鼓動王思華不要讀博士了。就專門研究這個課題。王思華當時沒有當場答應,只說會考慮考慮。但過去好多天隨着他的研究。他發現要純粹用軟件來實現信息噪音的實時排除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大型計算機也不行,主要是軟件系統的運行速度無法跟上,數學模型中的幾個子模快之間的數據交換就要耽誤不少時間,只要一個模塊的速度慢了或者子模塊之間的數據交換不同步,整個系統就會混亂,採集的數據就會徹底破壞。
靜態數據處理因爲可以在各模塊之間執行分時處理,對時間和同步要求不高,所以沒有什麼問題。可以說同樣是降低噪音淨化信號,靜態數據處理數學模型和動態數據處理數學模型簡直就是二個不同的概念。
王思華終於明白自己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針對動態數據處理必須設計專門的集成電路芯片。
王思華的研究遇到了困難,黃浩煒參與導師雷特教授的那個試驗開始進展也不順利,或者說試驗並沒有達到他們預想的效果。
作爲一個幾乎相當於局外人的黃浩煒他只是爲這些博士和教授們打打下手,記錄和整理一些數據。收拾儀器儀表。黃浩煒自己有很多新的想法,大部分被導師融合在他的試驗中了,但是相關效果並不理想,不過他的能力得到了導師雷特和其他人的認可。
試驗中,黃浩煒總感覺到做法,自己的思路總被他們修改後再接受並應用到試驗中。黃浩煒有時感到很委屈,想提出完全按自己的見解來。卻被導師多次出言阻止。
事後導師解釋說是因爲黃浩煒的觀點幾乎是推翻了他們試驗的立足點。他們的試驗本來是觀測和判斷金屬晶體的生長方式對金屬纖維的性能影響,而黃浩煒的意見則是在金屬纖維中摻入其他元素並研究其晶體生長。那麼這類試驗就可以歸於雜質對金屬纖維的性能影響。如果完全按黃浩煒的觀點來,就等於是進行新的試驗,這是別的實驗室和其他專家研究的事情,至少是另外一個研究課題,除了黃浩煒外其他人都沒有這個思想準備,也沒有相關的試驗和驗證步驟。
顯然黃浩煒的想法有點一廂情願,黃浩煒心目中的研究與雷特他們的研究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黃浩煒冷靜下來一想,便發現發現導師的說法有道理。也明白了他和他們之間的區別:導師他們是做學術研究的,大學不是企業那樣過於強調商用化,不是純粹爲了提高金屬纖維的性能而開展的研究或試驗。教授們是爲了研究物質的本質,屬於基礎性研究,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不是爲了某個特定的產品或材料。
而黃浩煒自己的試驗目的的找出一種性能優異的金屬纖維。
導師和他的同學屬於學院派的,而黃浩煒卻屬於企業派的。
黃浩煒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自卑。他認爲與其研究那些高深的理論還不如找到一種好的材料。從這方面來說,黃浩煒更喜歡的是論文《關於碳元素對金屬纖維性能的影響》的作者艾克這類應用研究專家。所以他將導師們試驗得出的數據寄送給艾克,並將自己的一些想法也附在這些數據的後面向他請教。當然寄送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