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俺答汗的決定

正德皇帝帶着大軍南下山東,甚至是準備南下江北前線了,而他前腳剛走呢,後腳京師那邊就是風雲涌動,不少人,嗯,主要是說那些文官他們,他們覺得自己苦等多年的機會終於來了,只要這個時候擁立太子爲帝,那麼大明王朝將會迎來一個新的仁君!

嗯,一個聽他們話的仁君!

至於正德皇帝,那王八蛋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皇帝,從來都不聽他們這些大臣的話,現在好了吧,僞唐王朝都佔據了大明半壁江山了。

現在,大明王朝是需要他們匡扶一個仁君拯救天下的時候了!

不少人都是偷偷跑去勸說太子,說着什麼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但是太子仁德,堅決的拒絕了他們的提議,這讓他們惋惜不已。

而另外一邊,蒙古草原上,俺答汗也是聽聞了正德皇帝幾乎把整個北方的兵力都抽調一空,然後親自南下作戰了。

而現在的他,也是有些忍不住了。

如今的情況是擺明了,未來的這一段時間裡,將會是他們韃靼突破明軍防線,南下中原的最佳機會,說實話,他非常的心動。

前兩天,明王朝派來的使者費勁了口舌,說是要借兵,但是俺答汗卻是一點口風都不露,既沒答應,但是也沒有拒絕。

單純的借兵,只換來什麼封號、互市的好處,他自然是不願意的,而且他俺答汗麾下的蒙古大軍,和明王朝的邊軍作戰多年,說是死敵都不爲過,如今正德不好過,他心情是相當的舒暢的。

想讓他借兵去幫正德皇帝抵抗南邊的什麼唐軍,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但是同時,他也是很清楚,一旦明王朝慘敗了,等唐軍統一了華夏,那麼下一步自己就會面臨極大的危機,不過這種危機頂多就是南下困難而已。

但是如果那些什麼唐軍敢深入草原,俺答汗就要讓那些唐軍看看,你們的槍炮雖然厲害,但是到了草原上,依舊是沒有用武之處。

在草原上,騎兵纔是王道!

槍炮在攻堅和防守上作用巨大,但是在整個蒙古草原都沒有幾座城市的情況下能夠發揮出多大的用處來?

此外,他也是覺得,這一次南下的機會可謂是千載難得,南下之後,最好的結果就坐看明軍和唐軍打的兩敗俱傷,然後他利用騎兵的優勢在華北平原上橫掃明唐兩軍,這樣一來,南下的過程裡,所佔據的各大邊鎮,難不成明軍還能要回去不成?

南下,對於蒙古草原的強者而言,那是一個纏繞在他們心中幾千年的夢,但凡有這個機會,他們都是不會放棄的。

如果說唐軍實在太過強悍,到時候自己也可以利用騎兵的優勢逃之夭夭!

只要自己小心謹慎一些,俺答汗覺得自己這一次南下應該能夠得到不少的好處,再不濟也能夠劫掠一些人口、糧食、財物回來。

俺答汗也是個猛人,想要南下,那麼他也是沒有考慮太多,直接就是準備南下了,當然了,南下之前,他得做好準備,首先是把不服自己的一些部落通通帶上。

一方面是避免自己南下後,這些部落在後方叛亂,而另外一方面嘛,則是準備打仗的時候讓他們先上當炮灰,要逃跑的時候讓他們斷後,儘可能的保全自家嫡系部落的兵力。

俺答汗南下了,雖然表面上是答應了明王朝借兵,但實際上俺答汗以及那些韃靼的頭頭腦腦們,都是知道,這一次他們南下,借兵什麼的都是虛的,重要的是還是要趁機南下,控制幾個邊鎮地區,然後再趁機南下渾水摸魚,有機會就把明軍和唐軍一起幹掉,沒有機會就撈一票就回來。

總之如今這個天下局勢,坐着什麼都不幹最虧!

俺答汗的心思,說實話正德皇帝多多少少也是能夠猜得出來的,但是他不在乎!

爲了南下親征,他幾乎都是把邊軍抽調一空了,除了少數堅城外,其他地方已經是任由韃靼人來去自由了,而且韃靼人南下了,不管他們願不願意,到最後都得減輕自己這邊的壓力。

大量韃靼騎兵南下,僞唐賊軍就算是再強悍,也得分出兵力來應對吧,這樣一來,自己的壓力就小得多了。

至於說順道被韃靼人劫掠一些財物什麼的,正德皇帝已經是不在意了!

如今是大夏將傾,誰還在乎少幾塊磚瓦啊!

北方異動的消息,也是很快就通過軍情司的探子們傳到了南方!

江北,淮安城外,郝柏年正在準備進攻淮安城呢,聽到了北方正德皇帝親自率軍南下,然後又是聽聞韃靼人也是開始大舉南下後,也是不由得嘆道:

“這僞明皇帝倒是夠狠的!”郝柏年聽聞了探子所說的北方一些情況後,不由得佩服起來,這個正德皇帝在這個時候,竟然還有膽量玩破壺沉舟,不愧是統治了華夏江山四十多年,主政期間把一羣朝臣玩的死去活來的猛人。

但是就算是這樣又如何,大唐王朝的崛起之勢已經是不可阻擋了,別的不說,單憑自己的第三軍,別說是正德皇帝親征了,就算是十個正德皇帝親征,他郝柏年都有把握戰而勝之。

他非常清楚,哪怕是正德皇帝親征了,但是他所能夠抽調的部隊也不多了,而且在精銳程度上肯定沒有辦法和之前的揚州守軍相提並論。

揚州一戰裡的十萬明軍,可以說那已經是明軍裡最後一批能夠打的軍隊了。

北方各省以及邊軍還有京營的明軍,他們現在缺槍少炮,而且士兵的素質上肯定也是無法和之前的揚州明軍精銳相比的。

唯一讓他有些擔心的是韃靼人的騎兵!

不管這些韃靼人的騎兵是正德借來的,還是韃靼人另有企圖,趁機南下攻城略地,但是對於大唐王朝而來都是敵人。

而他們的騎兵如果來的少了,那麼威脅還不大,但是如果來了多了,恐怕就不太好辦了。

大唐陸軍裡的騎兵數量不多,他的第三軍裡,滿打滿算也就四千騎兵,如果韃靼人來個三五萬甚至更多的騎兵,到時候如果是野外遇上了,恐怕不好打!

不過郝柏年也只是略微擔心而已,現在,這些事距離還早着呢,如今他郝柏年的當務之急,是拿下淮安,然後再好好休整一番,補充兵力和物資,再西進北上。

他已經是接到了李軒的最新命令,讓他儘快的拿下淮安、然後攻克鳳陽府以及徐州兩地,等拿下這兩個地方後,隨着北方嚴寒天氣到來,第三軍將會暫停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而那個時候,大唐王朝的戰略重心將會轉移到安慶來,換句話說,到時候第三軍將不會有限得到兵力、物資上的補充。

這算算時間,留給他的時間頂多就只有一個月了。

知道時間緊張的郝柏年,根本就沒有被北方的異動所影響,而是迅速的發動了淮安戰役!

此時守城的明軍其實不算少,但是絕大部分都是一路潰逃到此地的明軍,軍心士氣非常的低,此外當地的明軍也是嚴重缺乏槍支火炮。

江北地區的明軍,一開始槍炮是不少的,但是大部分都是丟在了揚州,逃出來的兩萬人很多都是空着手逃出來的。

而原先駐防的部分明軍,除了京營外,其他的都是二線兵力,槍炮奇缺。

如此也就導致了,淮安城內的明軍士氣低下不說,而且還缺乏槍支火炮,同時此地的城防也是沒有和揚州那樣經過長時間的加固,如此的他們根本就是擋不住第三軍的猛攻。

兩百多門火炮砸下來後,然後連挖地道爆破都不用,他們就是順利的攻克了淮安城,從正是進攻到攻佔該城,大唐陸軍之花了三天時間。

一天時間準備,一天時間炮擊,一天攻城!

整個過程幾乎是教科書式的攻堅作戰,中間沒有出現一絲一毫的意外。

攻克淮安後,第三軍的兵鋒就是直接挺進到了黃河、淮河、巢湖流域。

此時,大唐海軍也是配合着,抽調了不少內河作戰的船隻進入黃河流域,和原先的運河艦隊進行匯合,整編成爲了新的黃河艦隊。

這也是目前大唐王朝裡,第四支內河艦隊,規模不算大,只有四十多艘作戰船隻,但是卻是清一色的專門打造的內河戰艦,戰鬥力已經是超過了珠江艦隊,實力僅次於長江艦隊。

北方戰事順利,所以即便是李軒聽到了正德皇帝親征、韃靼南下之後,也是沒有太大的動容。

正德皇帝就算是親征了,但是明軍也就那個樣,已經是不可能對第三軍造成什麼威脅,而韃靼人的騎兵,只要郝柏年聰明一些,別傻乎乎的和人玩機動作戰,找到機會就來一場正面決戰,打贏也是可能的,再不濟,也能夠穩住戰線。

現在重要的是準備安慶戰事!

現在的安慶,就如同一把利刃一樣,插在了長江這條動脈上,讓大唐王朝無法利用長江把湖廣、江西、江南等地的兵力和物資補給聯繫起來。

而要放心北上作戰,要拿下湖廣,乃至最後進軍四川或者是河南,這安慶必須先拿下來。

第二千零四章 一個想要上岸一個想要下海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北美三大藩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規模龐大的南遷第五十七章 擒拿李逆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大一點再大一點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沒見過世面的土著第五百七十一章 養家壓力大啊第六百零五章 損失慘重的第二艦隊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興農村經濟計劃第六十七章 非戰之罪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 西南鐵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可是正泰董氏?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煉油廠第十二章 上天欲亡我乎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二千一十五章 有償監管第二千一十三章 穩住基本盤第九百一十二章 尋訪長生不老藥第四百五十七章 陛下,不好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服?抄家滅族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一千零七章 冊封順義王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奧斯曼的反攻第八百四十五章 正德親征第三百四十七章 那裡有大海第八十四章 沒人能阻擋大唐的崛起!第七百三十七章 萬古聖君李軒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全民富裕第九百三十三章 對抗大唐死路一條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人道主義領養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唐地雖廣,然寸土不讓第九百三十五章 完全看人品的炮彈第二千九十八章 該死的大唐人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想移民大唐?下輩子投個好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海戰新時代襲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信心爆棚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速射臼炮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濟州馬場第二千九十一章 奇奇怪怪的槍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求殺敵,但求嚇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人道主義領養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南洋糧食產區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奏對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上海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韃靼人來了怎麼辦?該幹嘛幹嘛第八十八章 分兵疾行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扯着蛋的海軍第六百三十章 欽差在廣州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一點也不朦朧的上頭村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糧食,有多少要多少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這些南唐蠻子想要幹嘛第六章 經典組合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米尼步槍初登場第六百二十章 超大號的地雷第八百六十章 出人意料的晉升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大唐使團來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門推銷戰艦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新北侯去美洲第七章 這是要私定終身!第九百三十一章 撕毀協議直接打啊第五百三十九章 黃永祥的科舉路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開竅的太子第七百一十二章 嶽州困局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印度洋決戰方案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打掉韃靼人的囂張氣焰第二千六十九章 韃靼金國和大唐帝國的戰略合作第八百五十八章 俞大猷被俘第四十四章 陛下三思第三百零五章 掉頭就跑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陳立夫述職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好惹的賊軍第六百二十二章 截殺宜章明軍第一千零三章 慧塵公主要出嫁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明軍第二千一百零六章 少花錢多辦事的大唐人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葡萄牙人的震撼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你傻還是我傻?第九百六十九章 杜丹清的防守反擊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都是一羣廢物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俺答汗的孝心第三十三章 柳八苟獻策第五百零四章 我宋志文回來了第六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的第四混成團第三百八十二章 送君千里之外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帝國的明珠:南非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封王海外第兩百八十七章 無關緊要的慘敗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興農村經濟計劃第一百五十三章 核彈一波流(月票加更)第七百二十五章 火燒衡陽第七百七十九章 江南危矣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韃靼人異動第兩百五十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雙輪自行車第二千三十章 堂堂御書房大佬第四百一十九章 僞唐賊軍想要幹嘛?第八百三十章 火力覆蓋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