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

大唐皇宮裡,因爲兩位小皇子的連續出生,從而是沉浸在了一片喜慶的海洋當中!

而李軒更是頗爲高興,當即宣佈爲兩位皇子積福,特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的消息傳出來後,一羣大臣們自然是紛紛上表,說天子真乃萬年來少有的仁君,此仁政將會彙集蒼生!

不過但凡是和國家大政扯上關係的事情,就絕對不可能是簡單的事,表面上看李軒大赦天下乃是爲了兩位皇子積福,但是裡面還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

而這,從大赦天下的人羣就可以看的出來了。

獲得特赦的人羣大體上有四類人,首先第一類是明軍俘虜,前後數年作戰,大唐王師俘虜的明軍數量衆多,早期大多被改編爲守備軍,後來守備軍撤編之後,其中的大部分明軍俘虜則是被編入屯墾團,還有部分是繼續待在戰俘營裡充當礦工等,然後還有部分明軍的中高級將領、官員們則是被編入特殊的戰俘營單獨關押勞動。

而獲得特赦的明軍俘虜,並不包括中高級將領、官員們,而是屯墾團、戰俘營裡的普通明軍士兵俘虜!

這些明軍俘虜數量衆多,前後已經是達到了十多萬人的規模,這麼多人可都是男性勞動力啊,老是讓他們屯墾也不是個事,畢竟人家也是有着一家老小的,而且隨着大唐王師拿下湖廣、江西大部分地區後,其中很多士兵的家就是變成了大唐轄區。

所以在大唐轄區內的普通明軍士兵戰俘,將會在這一次大赦天下中獲得釋放,准許他們歸家。

第二類人,則是相當多一部分因爲抗稅的原因從而被逮捕的人羣,因爲大唐王朝執行的是非常嚴苛的稅收制度,稍微偷稅漏稅立馬就逮捕了,而情節嚴重一些的就會抄家滅族,而在亂世用重典的原則上,其實也是不可避免的冤枉了不少人,或者是情節非常輕微的都是被治了罪,對此其實外界有着非常大的怨氣,批判聲非常大。

這一次接着這一次的機會,也是把那些情節輕微、危害性不大的抗稅人羣釋放。

第三類人,則是社會危害性不大的普通犯罪分子,不過傷人、殺人、強和諧等性質惡劣,對社會危害極大的犯罪分子不在此列。

第四類人,則是前明官員、士紳的家屬,大唐王朝進軍的過程中,俘虜、逮捕了大量不肯合作的前明官員、士紳地主、商人等,而且一般都是直接抄家,抄家的過程中,會連同逮捕這些官員、士紳們的家屬,其中不乏女眷、旁支子弟、甚至家奴等,這一類人也是屬於特赦的範疇。

這一次的大赦天下,原則就是釋放無關緊要,危害性不大的人羣,但是對於危害性比較大的人羣,依舊是不在特赦之列。

接着皇子出生的機會玩特赦,除了把這些數量衆多的戰俘、罪犯釋放,充實社會勞動力缺口外,也是借這一次的機會向外界表達,李軒是個仁君!

有時候名聲這種東西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皇帝而言!

大赦天下的事情,自然會有下方的官員們去處理,而李軒自己,則是籌備着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取名字了。

這皇子和普通人是不太一樣,不能隨便取名字,首先爲了避免民間的人士大量因爲避諱而改名,這常用字都是能避免就避免的,使用生僻字要方便一些。

要不然的話,以後這個皇子一旦登基爲帝了,滿天下一羣人就得因爲避免而改名,要麼就是登基之前改名了,但是同時也不能太生僻了,總得要人認得出這名字來啊!

這種事情就是發現在李軒自己身上,大唐崛起之後,雖然李軒不在乎這些,但是依舊有無數人爲了避諱而主動改名,把名字裡的軒字去掉或者替換爲其他字。

所以李軒乾脆是提前避免了這種麻煩,直接給自己的長子,葉氏淑妃所生的大皇子取名爲李欻(xu第一聲),王氏德嬪所生的二皇子,取名爲李瀸(jian第一聲)。

這兩位皇子出生之後,一開始,分別是由葉氏、王氏自己帶,但是沒兩天,柳八苟就是連同了其他七名御書房值班大臣,十三名御書房行走大臣,聯名上折,請求陛下爲兩位皇子選擇奶媽,以便照料這兩位皇子。

一開始,李軒還是沒有反應過來,找奶媽?有點奇怪啊,葉氏和王氏雖然經過了生產,但是身體也沒有虛弱到帶不了孩子的地步,而且更加關鍵是,這兩位妃子的身邊也是各有奶媽的,何必要再另外找奶媽呢?

但是很快,李軒就是反應了過來!

他們上的這道摺子,其背後的含義遠遠沒有着簡單,而是爲了防止後宮干政!

李軒想了想後,就是在摺子上批閱:“知道了”

當天,李軒就是傳信給自己的母親白太后,讓她在宮內靠近前殿的地方騰出兩座單獨的院落出來!

三天後,李軒親自帶專門從民間窮苦人家挑選出來的奶媽,在葉氏淑妃、王師德嬪的哭啼聲中把這兩位皇子抱走,以後這兩位皇子將會單獨居住在他們的皇子府裡,同時李軒還親自頒下口諭,皇子十歲之前每隔五天才可以去見生母一面。

同時李軒也是派出了自己的貼身侍女照顧兩位皇子的!

抱着皇子離開的時候,李軒看着葉氏和王氏哭啼的模樣,說實話也是有些不忍的,但是爲了防止後宮干政和外勤干政,這卻是必須的。

這是秦朝以後就形成的傳統,千餘年來都是如此,這麼長時間都存在着,自然有着它存在的理由。

而在李軒自己看來,雖然這會讓皇子們失去母愛,但是這些和政權穩固相比,卻是不值一提。

誰讓他們生在皇家!

天地之下,最是無情的地方,絕對有皇宮的一席之地,朱棣的一句‘最是無情帝王家’那可是真理。

而且既然享受到了皇室的榮華富貴,尊崇地位,那麼肯定是要失去一些東西的。

不過好說好歹,如今的大唐王朝總算是有繼承人了,而且一來還是兩個。

同時後續如果李軒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應該還會生更多的孩子,到時候再多幾個皇子也是很正常的事,如此也就讓大唐王朝的諸多臣子們安了心。

之前沒有皇子,他們老擔心李軒出現什麼意外,然後偌大的大唐王朝瞬間就分裂了,現在多好啊,有了繼承人之後,他們的家族也就能夠繼續攀附在大唐王朝之上,保持繁榮富貴了。

這樣,他們奮鬥起來也就更有勁了!

先後有兩位皇子誕生的消息傳到了湖廣長沙前線後,郝柏年和李春景以及其他的高級將領們都是心情大好!

他們在外頭打仗,其實比那些文官們更加擔心肇慶那邊發生什麼意外,要知道大唐王朝裡的特殊體制,大唐陸軍的特殊性,都是造成了,將領們對軍隊的掌控力有限,而且嚴重依賴中央的支持。

如果後方出問題了,前線的大軍也會出現問題的!

如果有了兩個皇子後,哪怕是陛下李軒明天就出什麼意外了,但是大唐的這些臣子們立馬就能夠擁護一個皇子繼承大統,繼續和明王朝打下去,哪怕是這個皇子還只是一個出生沒幾天的嬰兒!

心安的李春景和郝柏年也終於是指揮大軍發動了對長沙的總攻!

長沙被明軍經營多年,城防工事相當的完善,而且火炮衆多,彈藥糧草充足,單單靠圍困是不可行的,必須以雷霆手段強攻!

李春景和郝柏年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多管齊下,火炮轟擊是必須的,同時也是派遣工兵開始挖掘地道進行爆破。

發起正式總攻的第一天,光光是兩個半重型炮兵營一共三十門榴彈炮,就是打出去了兩千發的大口徑榴彈!而多達一百五十門的五斤、七斤、九斤的野戰炮更是朝着長沙城發射了超過一萬發炮彈!

而炮擊,足足持續了三天!

隆隆炮聲就是沒有停下來過,三天後,光光是炮管被打廢的五斤火炮數量就有十多門,這樣也就看得出來,鐵鑄加農炮的炮管壽命是在是太差了,總壽命不過五百餘發,而一場激烈的炮戰往往就能夠打出去兩三百發的炮彈,這隨便打兩場,一門鐵鑄火炮基本也就報廢了。

但是打廢了這麼多鐵鑄火炮後,取得的成果也是極大的,長沙城牆的頂部,基本會打成一片廢墟,尤其是目標最明顯的幾個城門樓,更是被徹底摧毀。

明軍佈置在城頭上的火炮陣地,也是大多被摧毀,那些冒着炮火操作火炮進行反擊的明軍炮兵們死傷慘重!

而接着隆隆炮聲的掩護,大量的工兵同時在四面八方同時開挖,雖然部分地道被明軍給摧毀了,但是卻也是成功的挖出了幾條地道,然後埋設了大量的火藥。

總攻後第四天,隨着數聲驚天動地的爆破聲後,第一軍、第二軍從三面城牆同時發起了步兵衝鋒,大量身披板甲的重甲士兵和最精銳的擲彈兵、弓箭手們組成的四個突擊營,同時發起了衝鋒!

而長沙城內的明軍雖然遭到猛烈的炮擊,但是依舊拼死抵抗,因爲他們已經退無可退!

第一次突擊營登城,竟然是破天荒的被明軍趕了下來!

但是僅僅是兩個小時之後,第二波突擊營又是發起了衝鋒!

而這一次,城內的督標、練軍明軍終於是無力迴天了!

宣平四年二月初五,大唐王師克長沙,全殲守城明軍三餘萬人!

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北方鐵路通車第一百四十六章 脫產職業軍隊第九百章 月黑風高血雨夜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聯姻第七十九章 曾子云的驕傲與不屑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第一千一百章 令人生畏的公司艦隊第四百五十一章 稅務稽查總隊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督導組抵達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同陸軍上將方希同第一千零七章 冊封順義王第七百四十一章 小祖宗,輕點第六百零九章 全線進攻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急迫的陳立夫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大唐人發飆第九百二十五章 決戰、護航、巡邏第八十六章 能吃能用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一百毫米前裝線膛炮第五百九十四章 裁軍五萬第四百三十四章 祝志海之死第一千零三十章 讓轎子有多遠滾多遠第兩百八十章 擴軍封侯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大唐的自由貿易政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焦頭爛額的張嶽第五百九十五章 擴旅爲師第二百二十二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巴庫協議第六百五十一章 改進火藥配方第二千五十五章 參軍等於上學第二千一百七十二章 殘暴的韃靼人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一百九十章 殺敵一人賞千戶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貴族封地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柳八苟的價值第十七章 朝議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身價暴漲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不甘寂寞的海軍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軍好樣的!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上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襲擊艦隊的風暴第五百六十七章 做人得謙虛第一百零六章 湛藍無雲的天空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桿的內閣第二千四十章 英格蘭的眼淚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地球一個帝國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軍潰逃第四百五十四章 翰林院調查統計科第六百一十四章 欣喜若狂的明軍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騎兵殺出長城第五十四章 大唐天兵勇猛無敵第八百四十章 本官要在揚州吃晚飯!第一百四十三章 龍華鎮依舊在堅守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 多層次火力支援體系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大唐西洋公司的核心業務:殖民地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蘇伊士運河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舉國轟動的經濟發展會議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五十三章 牛逼哄哄的大唐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印度泊木州第二千一百九十九章 四十萬公里鐵路第二千五十一章 缺錢的愛德華第六百六十八章 耿右華看報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你們陸軍想都別想第二千四十四章 傳統和現代的衝突以及融合第四百零九章 烏合之衆(第三更求訂閱)第九百九十二章 張嶽血書控訴僞明第一百七十三章 夏收出徵第兩百六十八章 成立炮兵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印度洋上的炮聲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一億六千萬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些明軍不尋常第一百零四章 整合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別說門了,窗都沒有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三百四十八章 時刻不忘跑路第兩百八十五章 新時代好商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不爽的白太后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公司艦隊纔是主力第八十一章 鐵匠尚書第八十章 顯擺優越性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門推銷戰艦第四百二十五章 難道真是巧合?第二千一百七十六章 韃靼人殖民非洲第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只能有一個聲音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三守備旅大變樣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頭強勁的張嶽第二千四十四章 傳統和現代的衝突以及融合第四十章 危險寶藏第九百八十章 陳立夫的孤獨和驕傲第七十二章 柳八苟的蠱惑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都靠兩條腿第五百一十九章 沈希儀的反攻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三百四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煤油暴利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皇子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