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以逸待勞

除了第三步兵團外,他手底下的確是有其他部隊,包括第四守備團、半個輜重團以及若**兵、騎兵等輔助部隊,不過除了第三步兵團外,炮兵、騎兵只能算是支援兵力,而原本堪用的輜重團,也是隻有兩個營,這兩個營裡的新兵更多,因爲很多老兵都被抽調到了第三步兵團裡去了。

此外這兩個營的輜重部隊任務也很繁重,因爲他們要肩負起臨近前線的物資護送任務,大唐王朝裡的物資運輸,一向來都是後方運輸交給民夫運輸,捕盜營或守備軍護送,而臨近前線的物資運輸則是交付給輜重部隊進行護送。

除非是把敵人徹底包圍了進行攻堅作戰,或者乾脆是被敵人包圍了,不然的話輜重部隊一般不參與前線戰鬥,因爲他們要維持補給線。

而另外一個能夠參與一線戰鬥的第四守備團因爲沒能在貴州俘虜新的明軍俘虜,所以士兵補充困難,雖然樞密院那邊費盡心思從柳州調遣了一部分守備軍增援,但是也只恢復到了兩千人的規模,而大唐王師裡一個守備團的滿員編制可是三千人呢,缺員三分之一的第四守備團戰鬥力也是比較弱的。

好在第三軍那邊支援了一個守備團,不過這個守備團也不能拿下參與一線戰鬥,因爲偌大的一個黎平府不能只靠當地的捕盜營維持局勢,要知道此地還殘留着不少明軍的小股部隊呢,此外貴州東北部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落入明軍之手,如今唐軍只能夠在鎮遠府那邊進行抵抗,並且因爲兵力不足已經是多次求援。

爲了擋住明軍從東北部殺下來,方希同也是不得不抽調了兩個營的守備軍北上鎮遠府加強當地的防守,不求能夠反攻明軍,但求能夠穩住當地的局勢,不讓明軍衝下來。

這樣的話,他在黎平府的大方後,就只能留下三個營的守備軍進行駐防了,另外還有大約一千多人比守備軍更差,連稍微強悍一點的土匪和地主武裝都打不過的捕盜營。

所以到最後,他所能夠集結起來向黎平府發動進攻的部隊並不多,只有大約六千人而已,而這六千人已經是他手底下所能夠動用的最多,同時也是最精華的部隊了。

這六千人裡,又以第三步兵團爲核心!

次日一大早,方希同就是率領這六千大軍再一次東進興泉府,因爲上一次差點被明軍埋伏,所以這一次他東進的時候是非常的謹慎,派出了大量偵騎前出偵查,避免再一次撞進明軍的埋伏圈羅裡,不過謹慎不代表着進軍速度慢,實際上他進軍的速度還是挺快的。

黎平府裡僞唐賊軍動了,而且還是大舉朝着興泉府而來,這個消息很快就是被譚榮所得知,不過對此他也是早有預料,並且已經是留下了足夠的兵力應對!

興泉府裡剩下的超過三萬五千人的大軍,可是有足足兩萬人都是準備用來應對黎平府之敵的。

當即他就是派出快馬傳令前線大軍,堅決的攔截、阻擊僞唐賊軍,不得讓他們靠近興泉府城一步。

而這一切,興泉府城裡的王單旭等人都還不知道呢。

在沒有無線通訊的年代裡,一個城池被徹底包圍後,幾乎就是斷絕了和外界的聯繫,即便是偶爾有快馬能夠趁着黑色和速度突圍報信,但是這種方式其實並不太保險。

這興泉府城本來就沒有多大,明軍也不都是步兵,人家手底下也是有騎兵的,雖然沒有和北方邊軍一樣有着成規模的騎兵部隊,但是零零散散的騎兵還是有一些的,封鎖攔截這些報信快馬還是能夠做得到的。

不知道外圍的友軍部隊已經爲了自己正在發動規模浩大的攻勢的王單旭,依舊是按部就班的讓部隊進行死守,同時儘可能的節約糧食。

甚至爲了補充糧食的不足,王單旭已經是忍痛下令宰殺部隊裡的馬匹等牲口,至於城內的雞鴨豬狗等牲口,早已經是被殺光了。

部隊裡的馬匹等牲口可是非常寶貴的物資,不客氣的說對於大唐王師來說,一個士兵的價值遠遠是沒有一匹馬的價值大。

但是現在被困在城內,馬匹也是用不上了,還不如殺了當糧食呢。

王單旭在城內想盡辦法延長堅守時間的時候,方希同率軍殺入興泉府的時候,靖州州城以西大約二十里外。

陳科橋卻是心情相當不錯,甚至還有餘興和幾個中高級軍官們吃了一頓酒,這酒還是從明軍的運輸隊裡繳獲的。

自從屯兵于靖州城外乎,第四軍的日子過的不要太滋潤,先是攔截了一支靖州城內發往興泉府的運輸隊,然後又是攔截了兩支湖廣腹地運往靖州的運輸隊。

繳獲的糧食以及各種軍需物資多的不得了,連帶這些物資,他們還順帶抓獲了兩百多人明軍衛所兵戰俘以及超過一千人的民夫。

糧食等物資第四軍欣然笑納,極大的減輕了第四軍的後勤壓力,甚至現在哪怕是第四軍被斷了補給線,但是單靠儲備的糧食都能夠支撐半個月。

那些明軍俘虜自然是按照以往的方式,一一說服後補充進入守備軍,而民夫就更加簡單了,讓他們加入大唐王師的輜重運輸部隊。

相對來說,不管是明軍還是唐軍,對於這些民夫們都是比較急缺的,畢竟一支大軍在外征戰,對物資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以興泉府、靖州內的六萬多明軍而言,張嶽爲了供應這六萬多大軍作戰,可是在後方征伐了至少三萬人以上的民夫。

而這還是因爲內陸作戰,同時明軍所需要的輜重絕大部分都是糧食,其他的比較少,如果是出塞作戰的話,按照路途長短不等,這六萬大軍背後至少需要十萬甚至更多的民夫來供應。

大唐王師的話,因爲列裝了大量火炮以及火槍,對彈藥的需求比較大,這後勤壓力也更大一些,同等數量的作戰部隊,所需要的民夫也是比民軍那邊多一些。

而這也是大唐王師爲什麼在當初南下的時候,極力沿着西江發動攻勢的緣故,就是希望能夠依託西江的水運來解決後勤運輸問題。

連續打掉了幾支明軍的運輸隊後,那些明軍運輸隊興許是收到了消息,終於是不敢從靖州城出發去興泉府或者是從湖廣腹地來靖州了。

他們不來了,陳科橋也是懶得理,他的戰略目標又不是爲了繳獲些許物資,而是爲了切斷靖州和興泉府的明軍補給線,只要能夠達成這個戰略目標,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如今兩地明軍的補給線已經徹底斷絕了,所以陳科橋也是懶得動了,一心讓部隊休整,以保持最好的狀態。

保持這麼好的狀態做什麼?

自然是等着興泉府內的明軍殺過來啊!

不管是唐軍還是明軍的大規模兵力一動,基本上都是瞞不過對方的,因爲幾千人乃至幾萬人的動作過於龐大,很難瞞得住,此外更重要的是,雖然說雙方都沒有大規模的騎兵,但是不代表雙方缺乏偵查騎兵啊。

大唐王師這種偏偶一方的割據政權都能夠搞出來幾百騎兵來,人家明軍自然也是不會缺這幾百騎兵的。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年頭的軍隊行軍都是徒步行軍,中短途行軍的話,長途行軍

的話,一般走個十多公里就不錯了,除非事態緊急或者是距離不遠,不然的話,一天走二十公里都是很難的。

當然了,這隻侷限正常行軍,如果是輕裝急行軍的話,理論上一天走上五十公里,換成古代距離單位的話,日行百里都是有可能的。

但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上是沒有將領會這麼幹的,除非是單純的行軍,前頭沒有敵人等着他們,不怕士兵的體能全部消耗乾淨,並出現大規模的掉隊,非作戰減員。

也不擔心牲口出現大規模的累斃!

一個人如果咬咬牙還能走幾十公里,但是拉着大炮、彈藥車的馬匹可就辦不到了,一天如果走幾十公里,炮兵部隊的馬匹得死掉一大半。

而且這年頭的戰鬥可都是肉搏戰,可不像後世的軍隊那樣打仗的時候動動手指扣下扳機就行了,士兵們作戰是需要穿上盔甲,然後列隊進行肉搏的。

狂奔一天後,沒有了充足的體能,士兵們穿上幾十斤的盔甲連站估計都站不穩,還打仗呢!

部隊行軍速度緩慢,但是偵騎們的速度可是不慢啊,所以經常可以出現,偵騎都已經跑了好幾個來回報信了,敵軍都還在數十里外慢騰騰的挪動着。

現在從興泉府裡過來的一萬多湖廣明軍就是,他們剛啓程沒兩天,都還沒有回到靖州境內呢,科橋就已經是得知了相關的消息,根據他的判斷,雙方相互接觸還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而這幾天裡,他決定什麼都不幹,讓士兵們訓練之餘就是睡覺!

他準備玩一個以逸待勞!

第二千一百七十二章 殘暴的韃靼人第二千四十一章 大唐人的無視第三百三十七章 千斤重炮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機動部隊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傷亡作戰第兩百八十四章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第二千零四章 一個想要上岸一個想要下海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臉的僞唐官員(求月票)第四百五十三章 擔憂的錢祧裡第二千一百九十一章 忙不完的皇太孫第七百九十章 恭迎王師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一戰:懷遠第二千八十七章 不打仗就不用彈藥第兩百六十章 插上翅膀的明軍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明軍第八百八十二章 正德皇帝笑了(必看)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八百七十九章 陳屠夫開炮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唐借糧從不還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誰說太子就一定能笑到最後第二千八十七章 不打仗就不用彈藥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愛國商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暴利的海外貿易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煤氣馬車第兩百九十四章 龍體欠安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御覽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場大戰將會是一場豪賭第二千一十四章 華南礦務公司的申請書第八百八十三章 這絕對不可能第三百零七章 一敗萬劫不復第四百二十二章 自由而奔放的明軍第五百零二章 督師四省軍務第二千二十七章 交州雜交水稻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尖端的科技產品第四百七十一章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那是朕的牧場,朕的牛羊第四百九十二章 規模龐大的南遷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讓人絕望的大阪之戰第八十八章 分兵疾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睡個覺就把功勞撈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去哈密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第六胸甲騎兵團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就殺進去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檣櫓灰飛煙滅第五百六十九章 本官要補個覺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不了一起完蛋第七百七十三章 賣不出去的香皂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上海第七百六十三章 反明鬥士秦志福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印度洋艦隊第九百五十五章 風暴的旋渦中心第七百一十八章 南昌危矣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熱情好客的摩洛哥人第八百七十章 想要放風箏的韃靼騎兵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要破陣?一堆亂石足矣!第一千零三十章 讓轎子有多遠滾多遠第二千零三章 宣平四十年十一月十六日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地球一個帝國第九百八十章 陳立夫的孤獨和驕傲第二千一百四十七章 運河首航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京鎮鐵路通車第兩百三十五章 佔地盤收保護費第五百二十九章 從不退縮的稅務稽查隊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百米外爲收費站,請減速慢行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奸妄在朝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韃靼定都歐洲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寒門子弟更恐怖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橢圓形結構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傷亡作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女人多也是很煩的第七百四十五章 格德斯覲見記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參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戰艦不夠找海軍租啊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軍動風雲起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戰列艦不如小炮艇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優良傳統:罰款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海軍五年發展計劃第七百二十九章 督標新軍出戰第九百二十六章 好客的南洋百姓第一千七百章 憂心的吳老三一家第四百三十章 殺,衝上去第九百八十三章 《送石霍赴琉球》第三百六十七章 五萬明軍來襲第六百四十九章 膠着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桿的內閣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自甘墮落的海軍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三年白頭第二千一百六十六章 奧斯曼人的退路:非洲第五百三十一章 靖江王智鬥桂林官員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龐大的西海艦隊第一百四十六章 脫產職業軍隊第三百八十八章 半截炮管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本土和海外領地的利益矛盾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葡萄牙人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