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成具備獨立發動一個千人到三千人之間的中等戰役作戰能力的基本戰術單位,這對於如今的大唐新軍來說是非常急迫的。
因爲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大唐新軍的上萬人是不可能說一直都集中在一起作戰的,佔領了興泉府之後,它四面八方都是敵人,而且可以預見的未來裡,會有大量的明軍從多個方面對興泉府發動進攻,這就要求大唐新軍需要具備多線作戰能力。
於此同時大唐新軍的規模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就會繼續膨脹到萬人規模,而在這個時間之內,李軒不僅僅要編成基本戰術作戰的編制單位,同時也要爲這種基本戰術單位制定一些作戰條例,完善作戰理論,這些都需要時間。
這打仗,可不是說有人有槍就可以的,是需要軍事理論作爲支撐的。
而這個軍事理論怎麼來,自然是需要依靠大量的訓練、推演以及施展來推倒的,不可能說憑空想出來後就用的。
而這也是需要時間的,因此李軒不打算拖延太久,很快他就是和作戰司的一羣參謀們一起進行了連續數天的推演。
推演的過程中,李軒甚至對連和縣那邊的戰事都沒有過於關注,只是每天看看戰報而已,而王單旭在連和縣那邊打的中規中矩,沿途擊潰了好幾撥中小規模的明軍,如今已經是推進到了連和縣的縣城城下,正在準備對縣城發動總攻呢。
以王單旭麾下的兵力,攻克連和縣縣城自然是不成問題的,王單旭之所以着急着進攻,乃是爲了避免出現大量的傷亡。
王單旭在連和縣那邊怎麼打,李軒並沒有進行干涉,反正只要不出現太大的意外,結果就是註定的,至於過程如何,李軒如今也是不怎麼關注了。
這幾天他的關注重心都是放在了擴軍之上,擴軍之中的招兵,薪餉,火炮等諸多問題一一制定瞭解決辦法後,他就是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編程基本戰術單位上來了。
組建一個基本戰術單位,要考慮到大唐新軍的規模以及基礎編制,規模是一萬人出頭,而基礎編制則是步兵營。
爲此李軒考慮的是用兩個步兵營或者三個步兵營甚至四個步兵營,組建爲一個步兵團,但是是編成兩個營的小團呢,還是編成三個步兵營的中等團,或者乾脆是來一個四個步兵營的大團呢?
還有,輔助部隊要不要加進去,加多少,該如何配置。
這些都是仔細反覆的推演,然後才能夠得出一個最適合大唐新軍的方案。
不是最好,而是最適合。
經過數天推演後,李軒也是下定了決心,他決定每個步兵團配置三個步兵營。
但是這三個步兵營裡,不過這三個步兵營也不侷限於正規步兵營,守備營也涵括其中,具體怎麼編成,則是根據部隊的具體任何來調配了。
同時考慮到步兵團是需要承擔單獨一條戰線的作戰任務,是作爲基本戰役戰術單位來使用的,因此也必須給他們配上必須的輔助部隊,比如炮兵、騎兵等部隊。
而經過這幾天的推演後,作戰司那邊建議,把原定配屬給步兵營的偵騎排、炮兵排、輜重排等輔助部隊直接配屬給步兵團直轄指揮,步兵營則是迴歸單純的單一兵種部隊,戰時如果有需要,則是臨時加強給步兵營作戰。
集中到步兵團指揮的騎兵、炮兵、輜重部隊更有利於集中訓練、指揮。
但是這樣一來,基本上就打破了之前步兵營的配置了,但是李軒考慮了許久後還是同意了,反正這幾天都還在制定編制,部隊並沒有把新步兵營的編制給實施下去,只需要在文件上略微改動一二。
如此一番調整之後,大唐新軍的步兵團完整編制,將會轄有三個步兵營,一個騎兵隊、一個輕型營炮隊、一個輜重隊。
每個步兵營則是轄有五個步兵隊,規定必須有兩個火槍隊、兩個長矛隊,而第五隊則是作爲補充隊,可以說火槍隊,也可以是長矛隊,也可以是刀盾、弓箭隊等。
步兵營內還有一個營部,營部裡有軍官、參謀、傳令兵、親兵、文書、軍樂、伙伕等成員。
營部加上五個步兵隊,一個步兵營的總兵力計五百四十二人。
如果是步兵營單獨外出作戰,則是會配屬輔助兵力,到時候將會達到七百人以上。
包含三個營以及輔助部隊的步兵團,滿員編制爲兩千人。
含有各種兵種的兩千人,基本上已經能夠承擔絕大多數基本戰術戰役作戰任務了,如果要承擔更重要的作戰任務,則是繼續加強若干部隊,步兵營或炮兵隊等,讓一個步兵團變成混成團。
而大唐新軍一共預計編成四個步兵團。
這四個步兵團,總兵力約爲八千人,剩下的則是樞密院直屬的炮兵營、輜重營、騎兵隊、刀盾隊、弓箭手隊等部隊了。
總兵力依舊是萬人,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
這份全新的編制被制定出來後,李軒並沒有拖延太久,很快就是頒佈了下去,讓各部隊根據新式編制計劃完成改編、擴軍。
新擴軍計劃除了擴軍、編制內容外,進一步完善了大唐新軍的各項細節制度,很多細節都是制定的非常詳細,比如這行軍包袱該如何包紮,正規場合下走路必須擡頭挺胸,身着乾淨整潔的軍服。甚至稱呼都是進行了統一規定,而不再是之前那種胡亂稱呼。
由此正式確定了排、隊、營、團、旅、師、軍各級編制的稱呼,明確對上司軍官的稱呼不得稱呼爲大人,而是稱呼爲長官,正式場合以及官方書面文件一律採用全名加職務稱呼,如張三排長、李四隊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不能用亂七八糟的字、號,此外還規定了非將官不得私用將軍名號,早期授予的各類大將軍頭銜一律廢除。
這一份改變擴軍計劃,除了讓稅務的人天天叫苦說養不起上萬人外,大唐新軍內部的軍官乃至普通士兵們都是興高采烈的,爲什麼?
因爲一旦擴軍,他們都會齊齊升官啊!
排長會變成隊長,隊長會變成營長,營官裡有人會成爲團長,甚至是普通士兵也會從二等兵變成一等兵、一等兵變成下士、下士變成中士。
擴軍所造成的晉升,是普遍性的,基本上全軍有半數人都獲得了晉升,而軍官,更是普遍官升一級,少數優秀者更是連升兩級,比如從排長一步到隊長,或者是隊長一步到營長,營長到團長,這都是典型的兩級跳,因爲他們都掠過了,
但是擴軍也是造成了一個大麻煩,那就是大唐新軍的軍官不夠用了!
擴軍之前,大唐新軍的軍官不說多,但是勉強也是夠用的,畢竟之前的大唐新軍擴軍是比較慢的,規模也比較小,但是現在一下子擴軍到萬人規模,所需要的軍官可是數以百計,這一下子可是把樞密院銓敘司的人給急壞了,因爲他們發生軍官不夠用了,找不到人來擔任衆多的軍官職位,尤其是排長、副排長這兩個最基層,同時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少尉、中尉職務。
雖然說樞密院那邊每天都在招募讀書人從軍擔任軍官,御學堂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但是依舊是無法短時間內滿足大唐新軍的龐大軍官需求。
對此李軒是批示銓敘司那邊,讓他們從優秀士官中選拔人才任命爲基層軍官,基層軍官嘛,又不是非得要斷文識字纔可以的,再說了,就算是文盲但是也可以讓他們當了軍官後學習文化啊,剛好趁機搞一個掃盲班。
本來李軒都是打算在軍隊裡開設掃盲班了,試圖把軍隊裡的識字率提升上去,提升上去自然不是爲了讓他們更能打仗,實際上是文盲還是讀書識字,對於普通士兵而言區別不大,都是聽命令行事的炮灰而已,但是李軒打算的是後期的一項計劃,那就是等到部隊的規模越來越大後,可以從內部大量培養基層軍官。
這年頭的識字率太低,想要招募現成的讀書人就讀武學堂,然後培養爲軍官,難度相當大,因爲投靠大唐的讀書人本來就少,而且大多都是奔着來當文官的,少有願意從軍的,招募讀書人從軍困難,還不如直接從士兵當中培養呢。
此外,這些斷文識字的士兵不僅僅可以成爲潛在的軍官,而且以後等他們退役之後,到了地方上就能夠勝任衆多基層政府的職務了,軍官們可以當各級官員,比如縣長、鎮長或者處長,科長什麼的,哪怕是普通士兵,只要識字,那麼當個普通科員也可以啊。
而這纔是李軒想要在軍中開設大規模的掃盲班的主要理由,
這些軍中退役的轉業公務員,將會成爲大唐王朝最堅實的基層統治核心。
只要這些退役軍人還活着,那麼大唐王朝的統治根基都是堅實的,不用擔心出現無法控制基層的事。
所以掃盲班是必須開設的,而且還是在全軍範圍內開始,每一個士兵都需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