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章 全新的時代

環太湖地區的幹線公路計劃,從開始的聯合提出,再到各自規劃修建,雖然過程反覆了些,但是最後各地方爲了自己的發展,最後還是給敲定了下來。

上頭的帝國交通部也是樂見其成!

讓富裕的地方自己修公路這,京畿的資金支持窮地方修公路,這是帝國交通部,乃至帝國上層的共識,現在環太湖公路剛好符合這樣的政策思路。

隨着環太湖公路被敲定下來,帝國交通部也是出臺了京畿牽頭,並給予資金扶持的多條公路線路方案。

但是京畿搞的公路線就明顯沒這麼好了,甚至也不是什麼硬化路面,只是普通的砂石路而已。

但即便是砂石路面,後續也能夠給一些不通火車、沒有河流的窮地方解決初步交通問題,這意義依舊重大。

公路建設屬於交通建設的一部分,而交通建設又是第二次工業大發展裡的重點計劃。

根據第二次工業發展規劃,爲了進一步推進工商業發展,發展各地方經濟,提升民衆生活水平,交通建設乃是重中之重。

公路網計劃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更大頭的實際依舊是鐵路建設。

帝國交通部門將會繼續穩步推進大規模的鐵路建設,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地區)建設幹線鐵路,在東部地區(中原地區)繼續修建各支線鐵路。

重點扶持偏僻,交通不便的確的鐵路建設!

在新建鐵路的過程裡,也是持續推動鐵路火車技術的升級發展,對火車速度進一步提升,以加大鐵路運輸的週轉運輸量,力爭把鐵路網的客運列車平均速度提升到每小時六十公里,在特定地區發展建設更高速度的客運專列,比如江南大鐵路,這條鐵路網很早就已經是實現了客運列車時速六十公里了,現在他們計劃着把客運專列提速到每小時八十公里以上。

只不過這對技術要求非常高,倒不是說火車跑不了這麼高的速度,實際上哪怕是現在的蒸汽機火車,全力開的話時速都能夠達到上百公里每小時了,但是安全性無法保障。

要想保證列車在高速行駛時的安全問題,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除了發展公路以及鐵路外,河運以及海運的發展和建設依舊是重點,交通部門將會持續投入資金,對各河段的航道進行疏通,擴展通航能力,並加速各沿海港口的碼頭基礎建設。

帝國是準備對交通網絡,包括鐵路、公路、船運進行全面的擴張和升級,以滿足第二次工業大發展對交通運輸上的龐大需求。

不過這些,普通民衆們是感受不太深的,雖然他們能夠從中享受到極大的好處,但是給人們帶來更大直觀感受的並不是這些基礎建設,而是一些生活用品。

一些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工業品的普及,進入尋常百姓家庭,更讓他們深切的感受到了帝國所掀起的第二次工業大發展的變化。

比如說自行車,這玩意老早就有了,但是價格一直都比較昂貴,加上性能依舊有缺陷,再加上人們的一些固有觀念,所以大唐帝國裡的自行車,其實在早期的幾十年發展歷史裡,一直都是屬於小打小鬧的階段。

當然了,其中也有着自行車的主要核心專利持有者李氏自行車公司,一直都是吃獨食,從沒開放過自行車的核心專利的緣故。

李氏自行車靠着自行車的核心專利,靠着賣高價自行車吃的滿嘴油,不過對自行車的全面推動和發展來看並沒有起到什麼正面的積極作用。

這種情況在宣平五十年後,李氏自行車所擁有的多條核心自行車專利過期後,一大堆中小廠商開始生產銷售自行車,並且爲了競爭市場,把自行車的價格持續拉低,帝國的自行車行業纔是迎來了全面的爆發!

嗯,值得一提的是,漢陽李氏家族的李氏自行車公司,在這個自行車殘酷競爭的浪潮裡破產了……

習慣了賣高價自行車的李氏自行車公司,在他們的核心專利過期僅僅是三年之後,就已經是被市場徹底淘汰,後來也嘗試降低成本走量,不過依舊沒能挺過來,最後成功破產,留下一地雞毛!

等到了宣平六十三年的時候,自行車的價格已經是降低到了普通工人家庭也能夠接受的程度,同時自行車經過持續多年的發展演變後,設計結構方面已經是非常適合乘騎了,如此也是直接導致了自行車在帝國的迅速普及。

宣平六十三年,大唐帝國的衆多自行車廠家加起來,各類自行車的年產量超過了兩百萬輛,而在十年前的時候,李氏自行車公司還獨家持有衆多自行車核心專利的時候,年產量不過一萬多輛而已,產量甚至遠遠不如汽車產量……

但是現在,帝國的很多普通家庭都擁有自行車!

在衆多城市地區,人們騎着自行車上班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不過自行車的快速發展,再加上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也是讓帝國的一些傳統行業出現了大規模的崩潰。

馬車行業尤甚!

早幾十年的時候,尤其是宣平四十多年的時候,大唐帝國的馬車行業發展到了巔峰時期,哪怕是當時的汽車已經出現並且引起了富豪們的積極訂購,但是那個時候帝國的短途陸地客運、貨運主力依舊是馬車。

當年汽車行業的發展,絲毫沒有影響到馬車的發展,以至於在宣平四十多年的時候,馬車行業依舊保持高速發展,並達到了一個讓後人看了估計都得驚詫的地步。

那個時候的帝國,幾乎每個地方都是擁有大量的馬車以及馬匹!

很多大城市都是擁有着數以萬計的馬匹,由於馬車衆多,馬匹衆多,在很多城市裡甚至都是演變爲嚴重的環境問題以及交通事故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不少人當時甚至擔心,過上幾十年恐怕馬糞都要把整個城市給淹沒。

但是他們的擔心並沒有成爲現實,因爲馬車行業在四十年代的輝煌之後很快就是迎來了消退期!

尤其是宣平五十年之後,汽車價格的持續下降以及實用性大幅度提高,大量富豪們的私人馬車變成了汽車,城市裡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也是從公共馬車變成了公共汽車。

同時自行車的普及也是進一步導致了馬車數量的迅速減少。

而等到了今天,馬車行業早已經是成爲了夕陽產業,很多馬車公司都是主動或者是被動轉型了,要不然的話等待他們的就是破產倒閉。

如果說這種過程只是漸進過程,人們感覺還不是太深的話,那麼宣平六十四年,精凱電器公司推出來並獲得迅速普及的電風扇,就是讓人們徹底的意識到:

新時代已經來了!

第八百五十二章 舞蹈團冰蓮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楊成的空手套白狼第五百零一章 煩惱多多的正德第二千六十八章 三次偶遇天註定第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只能有一個聲音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大唐最慘騎兵團長第九百五十五章 風暴的旋渦中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穿越神器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五百三十一章 靖江王智鬥桂林官員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軍好樣的!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南洋糧食產區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學而優則仕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超級散兵陣型第九百四十九章 李軒:真是一羣傻貨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馮氏公司的野望第八百二十五章 騰飛的肇慶機械公司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宋丸子去上海 (第三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不了就投降唄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一千零十章 黃金計價第八百一十一章 陳立夫立功升官第八百五十七章 地方辦企業第五百三十二章 本王有錢,很多錢第二千一百六十七章 奧斯曼六國遷非洲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大唐銀行家真黑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將星閃閃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遍地金銀的扶桑第五十九章 不好了,官兵來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渡海登島部隊第五百零二章 督師四省軍務第七百三十五章 吾之君父,非爾之君父第三百四十九章 兵分兩路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全民企業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唐土鱉海軍第八百零八章 奢華高調有內涵第二千一百四十六章 蘇伊士運河開通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戰無不勝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新北侯去美洲第一千零六十章 兵發扶桑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大唐西洋貿易公司改革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陸軍的野心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楊成經商(二)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汽油纔是未來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鉅艦時代第一百零六章 湛藍無雲的天空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被推翻怎麼辦?第八百八十五章 大廈將傾正德賜酒第八百三十八章 趙東的戰爭(求月票)第五百九十二章 陸海生死大決戰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暴利的海外貿易第三百一十九章 前景不樂觀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家康的作用第五十五章 鄙視的眼神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最爲特殊的封疆大臣第三百零七章 一敗萬劫不復第七百七十四章 穿越神器第七百八十三章 本官就知道李賊狡猾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齊廣號通訊艦第四百三十八章 席捲天下第八百二十章 慧塵長大了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未來自行綜合戰鬥系統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人類第一輛汽車問世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丹麥人去非洲第六百六十四章 災後民亂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蒸汽飛艇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偉大的變革時代第八百三十一章 嘀嗒嘀嗒第七十四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自甘墮落的海軍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戰地指揮車第一百零六章 湛藍無雲的天空第二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唐禁區擅入者滅國第九十五章 有女葉氏第兩百四十九章 彪悍的慧塵公主第九百七十二章 大唐王師入荊州第四百六十三章 脫褲子放屁!第八百零四章 聖駕北上秦淮第一百七十章 敢不從命(求月票)第三百五十一章 迎難而上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北美是好是壞?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坑蒙拐騙招商辦公室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軍好樣的!第七百零四章 窮兵黷武的大唐王朝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第二次遠征印度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越的底牌第兩百八十四章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名揚天下陳立夫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唐王朝的老朋友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馬六甲號戰列艦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技術爲王的時代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捲全國的工業化浪潮第九百七十七章 費勤祥的艱難選擇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唐騎兵,一往無前第二千零四章 一個想要上岸一個想要下海第五百七十章 好在跑的快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揚帆美洲第六百一十六章 圍困唐賊第五百二十一章 此乃勝利轉進絕非潰逃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聯合登陸艦隊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