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 南洋大移民

當卡爾頓伯爵他們在班珠爾港略微休整幾天,然後沿着岡比亞河繼續深入內陸,並在距離班珠爾港大約五十公里外,也就是大唐劃給他們的新領地上建設第一個移民村鎮的時候。

時間也是進入了宣平三十八年。

雖然又是新的一年到來了,不過對於大唐帝國而言依舊是平靜無比。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去年冬天開始到現在的春天,北方部分地區有着比較嚴重的乾旱,農部那邊對北方几個省份的糧食產量作出了比較悲觀的預估。

如果任由旱災繼續下去,那麼將會導致大範圍的歉收,到時候至少會影響到大約一千萬人的生活。

這樣規模的旱災,如果是放在傳統的封建王朝裡,那就是大問題,餓殍千里是肯定的。

但是對於大唐帝國而言,這事雖然也嚴重,但是也嚴重不到那裡去。

這邊旱災的預警剛發出呢,金陵方面就是訓令受到乾旱影響的各地方衙門,必須做好相關的工作,打井挖井,並引導民衆種植對降雨量沒有這麼敏感,耐乾旱的農作物,比如說玉米、番薯、花生等等。

而另外一邊,哪怕只是年初,預計的糧食歉收估計下半年纔會出現,但是聖天子已經是親自傳旨大唐糧食總公司,提前做好糧食儲備,到時候配合官府賑災救災。

接到命令的大唐糧食總公司,開始在全國範圍甚至全球範圍內搜刮糧食儲備起來,甚至提前運輸到北方受災的幾個省份。

同時還有大量的船隻開往南洋、印度、南非、美洲等幾個大唐在海外地區的糧食產區,準備把當地的大量糧食運回本土。

儘管這麼搞,高昂的運費將會導致糧食成本的價格非常高。

不過這種事不能用金錢來計算的,就算是用錢來算,那也是沒有什麼大問題。

撐死了也就幾百萬唐元的成本上漲而已,甚至都不用聖天子出面,內閣方面自己就解決了,也不用怎麼幹,直接給糧食總公司退個稅就行了。

也就是說,哪怕是旱災導致的糧食歉收還沒有出現,大唐帝國就已經是做好了準備。

糧食總公司更是放出豪言!

哪怕是在不影響其他地區糧食供應的情況下,他們公司爲受災地區準備的糧食儲備,也足夠受災地區千萬百姓吃上三年!

糧食總公司放出的豪言,那是建立在全國便捷的鐵路、航運運輸系統,更是建立在全國的水利設施建設,大部分地區的糧食產能都能夠獲得保證,同樣還建立在上百艘往來大洋,從世界各地搜刮糧食的運糧船隊上的。

僅僅是一月份下旬,就先後有二十多艘兩千噸以上的散裝貨輪離開本土前往美洲,去幹嘛,自然是運糧啊!

而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不過單方面的準備救災,這絕對不是聖天子的風格,也不是大唐帝國的風格。

正月元宵期間的御前內閣會議裡,陳立夫再一次喊出了打造南洋糧食產地區的口號,號稱要加速對南洋地區,尤其是南洋半島的糧食開發。

自從大唐帝國和南洋諸國達成了相關協議後,南洋十二國已經是陸續搬遷前往非洲了,只不過這搬遷需要好幾年而已。

在他們徹底搬遷完成之前,大唐帝國在南洋地區的移民規模是比較小的,這幾年一共也就在南洋半島移民了將近五十萬人而已。

而且絕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了安南北部地區、馬六甲州地區。

而其他地方,比如說暹羅、緬甸、安南南部以及半島腹地,都還沒有開始移民呢。

這一次陳立夫上了摺子,建議提前開啓南洋大移民!

趁着北方數省大範圍乾旱,糧食註定大範圍歉收,直接大規模組織受災地區的民衆前往南洋各地移民。

對於這一點,李軒也是給予了首肯。

南洋地區遲早是要大規模移民的,帝國高層很早就確定下來了千萬移民南洋的計劃了,就等着南洋十二國滾蛋就正式開始計劃。

但是現在,李軒覺得這計劃太慢了,這等南洋十二國全部滾蛋得好幾年呢,然後移民又得好多年,這樣估計十年內都無法完成千萬移民計劃。

李軒是不願意繼續等下去了,隨意就是下了旨意,提前在南洋半島展開移民,當然了,考慮到南洋半島大部分地區還有大量的土著,所以規模要控制,地區的選擇要更加慎重。

除了南洋半島外,李軒還要求移民屯墾司加速,加大對南洋各羣島的移民,最近幾年南洋羣島的移民速度太慢了。

目前南洋地區,半島就不說了,也就只有一個馬六甲州而已。

而南洋羣島地區,則是大唐經營多年的了,連局部本土化地區就已經是有了很多個,但是移民總數依舊不算多。

根據移民屯墾司的統計,經過這麼多年的移民開發,南洋羣島裡的兩省兩州,也就是呂宋省、萬丹省、澳洲、馬六甲州(馬六甲州包含南洋半島的一部分)。

現在一共擁有四百五十多萬人,。

而這個數字甚至比北美洲都要少了,同樣是移民屯墾司的統計,北美洲地區目前已經有了四百六十萬人口。

到了宣平三十八年的時候,帝國美洲人口已經是正式超過了南洋羣島的人口,

而且更加恐怖的是,北美洲的這幾百萬人口都是最近幾年新增加的,而不是幾十年累積下來的。

因此去年也就是宣平三十七年裡,僅僅一年時間就有超過一百二十萬帝國新移民抵達北美洲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而且這個數字在今年也就是宣平三十八年估計也不會降低,甚至會有進一步的增加。

作爲對比,南洋羣島地區在宣平三十七年裡一共才接受了二十多萬的移民而已,今年的話不出意外也是差不多這個數字。

至於其他地方的移民那就更少了,宣平三十七年裡,包括錫蘭島在內的印度地區,一共接受了八萬移民。

而西亞和非洲東部海岸的幾個殖民地以及馬達島(不包括南非地區),一共才接受了區區兩萬移民。

倒是南非的情況好一些,接受了大約五萬人移民。

包括休達在內的歐洲地區,移民那就更少了,宣平三十七年裡只有大約一萬移民選擇大唐在歐洲的各殖民地裡入籍。

然而美洲,去年一年就有一百二十萬人!

由此可見大唐人對移民美洲地區那是情有獨鍾。

第七百二十九章 督標新軍出戰第二千九十五章 翰統在英格蘭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停運轉的戰爭機器第一百八十章 陳屠夫出擊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鋼鐵水泥大爆發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要誅他九族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次子們的成家立業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五百六十三章 真男人用刀不用槍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地位的象徵,尊貴的體現第兩百九十二章 內閣的改革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徒有虛名的皇家產業第六百二十二章 截殺宜章明軍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一百二十章 近衛軍戰無不勝(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一章 在風中凌亂的孫亞偉第兩百四十二章 制定軍銜和軍服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萬噸豪華客輪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規模浩大的洪澤湖工程第二千五十一章 缺錢的愛德華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刁蠻公主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可用不可留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宋丸子去上海 (第三更)第三百七十七章 命裡註定的對手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弘揚大唐國威第九十一章 冬日煮酒捏肩第六百七十八章 李春景期待的驚喜第三百七十九章 那是個令人傷心的地方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它就是我們的未來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報刊行天下震動第九百七十八章 決戰漢陽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迎風臭十里的大唐外交官第八百三十五章 正德的擔憂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柳八苟的價值第兩百一十八章 絕望中的刺刀衝鋒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七百零六章 明朝練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珠兒的無奈第五百七十一章 養家壓力大啊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蒸汽機廠商的戰爭第六百二十二章 截殺宜章明軍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能騙一個是一個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帝國的明珠:南非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懷疑第二千零五章 平衡構架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陸軍最昂貴的花瓶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莫臥兒的覆滅第二千二十七章 交州雜交水稻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速射臼炮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二)第八百五十章 燧發槍測試第一百九十三章 這又一場傾國之戰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有問題,而且是大問題第八百八十章 勝利屬於大唐王師第五百一十五章 國朝興廢在此一戰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二千一百八十二章 韃靼人在非洲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大唐錢多任性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細分的工業化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陷入泥濘的登陸部隊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這個人啊,喜歡搞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畸形的地方經濟(三章連更)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和大唐帝國做鄰居是一種什麼體驗?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擅長外交的大唐:能打就 不逼逼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烏力罕挨炮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鋼鐵大橋第一百三十六章 扮豬吃老虎第二千一百八十四章 雙贏的好事第六百九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一百三十九章 捅馬蜂窩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直達天聽第七百七十二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一千一百章 令人生畏的公司艦隊第三百八十七章 古怪的明軍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七大艦隊第六十二章 說走就走的劫掠第九百四十七章 皇家理工的瘋子們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考覈承襲制第八百七十二章 紙糊一樣的空心方陣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繼承人第一千六百章 海軍重整計劃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登陸奴兒干城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八百零三章 陳立夫選官第兩百二十四章 蘇家康要夜襲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第七百一十九章 蔡二虎的決心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最爲特殊的封疆大臣第八百六十七章 江南動亂第九百九十二章 張嶽血書控訴僞明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九百五十七章 我陳家乃書香門第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勳爵和封地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蒸汽戰艦不是夢第二千四十一章 大唐人的無視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大唐人的全球貿易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何父在庫裡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伊麗莎白昭儀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英勇而絕望的葡萄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