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嘉峪關前線

目前彙集在嘉峪關前線的部隊裡,已經是有三個步兵師和若干騎兵部隊。

騎兵部隊的話,那是騎兵將領們的事,騎兵將領之間的競爭,絲毫不亞於步兵將領的競爭,但是這沒應易康沒什麼關係。

只說步兵部隊的話,前線的這三個師裡,除了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師外,其他兩個師,一個是同屬於第十四軍的第十四步兵師,另外還有一個是常年駐防此地的第五軍之第五步兵師。

而這兩個步兵師都是屬於一線主力步兵師,其師長都是大名鼎鼎的。

第四步兵師的師長衛德輝,統一戰爭後期就報考軍校,當然了,哪怕是統一戰爭結束了,他也沒有從軍校畢業,但是後來在河套戰爭以及東北戰爭裡都是參加了戰役,並且發揮出色,從而奠定了晉升將官的基礎。

後期常年在西北地區任職,在駐防陝西地區的第四軍當過團長,在河豐省駐防的第九軍當過二線師的師長,後來在駐防甘肅的第第五軍擔任過軍參謀長。

去年夏天開始擔任第五步兵師的師長。

這可是個貨真價實,要資歷有資歷,要軍功有軍功的老牌陸軍少將,甚至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哪怕是沒有趕上這一場的西北戰役,其晉升陸軍中將都是大概率的。

還有第十四步兵師的師長董錢坤,這人也不簡單,先後征戰於印度、非洲、擔任過非洲遠征軍的軍長,指揮部隊攻佔了南非,當年印度洋戰役裡最出風頭的陸軍將領。

後來調回國在作戰部任職,去年年底陸軍高層爲了準備西北戰役,幾個大佬決定調第十四軍增援西北的時候,年底的時候就是提前把董錢坤安排到了第十四師擔任師長。

那個時候,實際上董錢坤自己都還不知道即將奔赴西北作戰呢,還以爲只是常規的輪調。

要想從這兩個人搶走主力步兵師的師長寶座,應易康自問還沒有這樣的能量,實際上不僅僅是他,就算是整個陸軍裡頭,能夠從他們手中搶走師長位置的人也沒幾個。

怎麼說呢,軍功和資歷超過他們的,基本上都是中將級別乃至上將級別的將領了,是不可能去擔任一個步兵師師長職務的。

而其他少將在軍功和資歷上絕大部分又不如他們,競爭不過。

至於准將級別的將領,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應易康縱然心中有些不甘心,但是也無可奈何。

抵達第十四軍軍部的時候,應易康先是拜見了第十四軍的軍長戴楊鴻陸軍中將,此人乃是宣平二十一年晉升的陸軍中將,也是老資歷的將領了。

拜見戴楊鴻的時候,應易康自然是不會有任何天子驕子的傲氣,而是保持着晚輩的姿態,小心謹慎的。

之所以這麼小心,那是因爲應易康和戴楊鴻可不是一個派系的人,應易康背後的靠山有不少,但是最大尊的靠山,還是郝柏年。

而戴楊鴻呢,此人乃是李春景的老下屬了。

而郝柏年和李春景素來不和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在陸軍內部的高層會議裡,這兩個人經常都是針鋒相對的。

甭管他們是做出給聖天子看的,還是真的不對頭,但是都是導致了他們兩個人下面的將領們,也是很自然的分成了兩個派系。

這到了前線在戴楊鴻麾下作戰,應易康自然是少一事不如多一事,儘量不招惹麻煩,老老實實作戰,撈取軍功積累資歷纔是正道。

應易康爲什麼小心謹慎,戴楊鴻自然也是知道的,雙方的頭頂上大佬勢如水火,他們這些在下面的將領自然也是不能保持什麼太好的關係。

不過他個人對應易康還是很欣賞的,這個年輕人的軍事才華早已經是傳遍了全陸軍,當年在西北任職,還只是個准將的時候,就已經是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步炮系統作戰的理論。

調回金陵的時候,他開始鑽研全新的戰術體系,提出了火炮製勝論,主張在戰鬥的時候集中更多的火炮集中轟炸某一個點,爲了讓野戰部隊能夠裝備更多的火炮,他提出了輕量化火炮概念,主張讓團、營級部隊裝備輕量化,可以發射榴彈,同時可以快速機動的輕便榴彈炮,以取代轄有的大量兩斤、三斤散彈炮。

根據上述一系列理論,他還改進了陸軍的後勤運輸體系。

同時還進一步的完善了步兵部隊的編制和戰術。

甚至連步兵操典的編輯過程中,他也是擔任了主要作者。

換句話說,其實目前大唐陸軍的步兵的日常訓練,有很多科目都是他提出來或者完善的。

在軍事理論上,這個人的才華那是沒的說的!

基本上把能夠乾的事都是給幹了一遍,而且還相當出色。

不僅僅軍事理論傑出,此人實戰的才華也不差,在北海省和西北作戰期間,都是發揮的相當出色。

要不然的話,此人也不可能成爲大唐陸軍最近十年來最爲年輕的陸軍少將了,他晉升少將的時候,只有二十九歲歲而已!

三十歲都不到!

當年他晉升陸軍少將的時候,此人當年在武學堂的同學們,大部分還是尉官呢,校官都不多,比如畢志安,當年他不過是一個上尉而已。

甚至畢志安前面幾期的學長們,都還沒一個少將呢!

這樣的人才,怎麼就讓郝柏年他們給拉攏了過去呢,如果李將軍當年能夠早一步把此人收入賬下,那麼對於己方派系的力量增長是有大大好處的。

可惜了!

對於應易康這樣的人,戴楊鴻也沒有太多想法,能用就用,但是也不用刻意安排,反正也不是自己派系的人,用不着特地扶持。

但是刻意打壓也用不着,不是不想,而是打壓不了。

西北戰事那麼多人盯着,這亂來的話很容易惹上麻煩。

兩人的會談不過持續了半個小時,應易康就是辭別而去,然後就是回到了第三十一步兵師的駐地,帶領部隊天天訓練。

應易康帶領部隊訓練的時候,嘉峪關以及後方的幾個戰略據點的部隊也是越來越多了。

第五軍、第十四軍兩個步兵軍,一共六個步兵師,再加上兩個劃歸他們的炮兵旅,此外還有第一騎兵軍、第二騎兵軍以及其他若干獨立部隊。

這兩個騎兵軍也是大唐陸軍第一次正式設立固定的騎兵軍編制,以往都是騎兵支隊等臨時編制模式,但是這一次爲了西北戰役的展開,李軒特地批准了這兩個騎兵軍的設立。

成爲了大唐裡編制最大的野戰騎兵軍,每個軍都是轄有三個騎兵師、一個重騎兵團。

隨着時間的過去,在西北前線的部隊也是從幾萬人增加到十萬,然後是十五萬、二十萬!

其中的嘉峪關前線,更是主力彙集,足足彙集了兩個步兵軍、一個騎兵軍。

五月十六日,嘉峪關前線的諸多高級將領們齊齊出現在火車站,三個陸軍中將帶頭,一票少將、准將們老老實實的等候在火車站。

能夠讓他們集體出現在火車站,老老實實的等候的人,自然也不是簡單人。

他們要等的人,有三個,其中一個是他們的頂頭上司,樞密院副使、督辦西域軍務大臣、陸軍上將盧愚之。

其督辦西域軍務大臣的頭銜,翻譯過來就是西域戰役總司令了,不過大唐一般不叫什麼總司令,一般都叫督辦某某軍務大臣。

這嚴格上來說,這個督辦大臣都不是一個固定的軍方職務,而是一個差遣,也可以說是欽差,由聖天子直接派遣,手持聖旨和尚方寶劍的那種!

同時和他一起來的還有甘肅省巡撫,不過這個巡撫不重要,沒什麼人關注。

還有一個值得他們關注的是現任翰林院的副掌院學士、秘書處副處長、御書房行走大臣江榮新。

江榮新的品級雖然只是個從三品,但是其政治地位絲毫不亞於普通文官的正二品、因爲他是秘書處副處長,翰林院的二把手,天天呆在李軒身邊的天子近臣。

單純說政治地位而言,其實他的地位比盧愚之還要略微高一些,哪怕盧愚之是帝國侯爵,陸軍上將,樞密院副使,但是他可沒進入御書房。

而御書房,纔是帝國真正的權力核心!

現在的九名值班大臣、二十六名行走大臣,一同組成了大唐帝國的核心權力機構:御書房!

但是,這也只是單純說政治地位而已,但是從其他方面來說,江榮新又不如盧愚之了。

盧愚之可是開國功臣,帝國南澳侯,嗯,他的封地在澳洲西南部,所以他的封號也是被正式確定爲南澳侯。

在火車上,一文一武卻是沒有太多的接觸,盧愚之不搭理江榮新,而江榮新也是基本不和盧愚之進行接觸,兩個人都是待在自己的專列車廂了,一路上只見了幾次而已。

如此自然是爲了避嫌!

江榮新是作爲天使來前線,慰問部隊,稍候就會單帶甘肅坐鎮大後方,主持地方配合軍方作戰事務,比如說修鐵路,督辦甘肅、陝西等地區的兵工廠以及相關產業做好生產,保障西北鐵路的暢通、籌集糧食果蔬肉食什麼的。

說白了,就是來給二十幾萬大軍當後勤大管家來的!

而盧愚之是西域軍務督辦大臣,二十萬大軍的最高指揮官,他們兩個人要是聯繫密切的話,分分鐘就會惹上麻煩。

鬼知道他們身邊有多少翰統鷹犬盯着呢。

爲了避嫌,他們基本不接觸,大家各幹各的事。

江榮新爲了避嫌,抵達了嘉峪關後,只是照章辦事,奉旨代替聖天子巡視慰問各部隊,第二天就是乘坐火車返回了甘肅省的省治,也是西北前線的大後方甘州城。

他只要配合軍方打仗就行了,至於嘉峪關前線軍方怎麼打仗,打的怎麼樣,他懶得管,也管不着!

軍政分離之下,江榮新哪怕政治地位比盧愚之高,也沒權限干涉軍方的行動!

反過來,其實軍方也沒權利干涉他的工作。

這一文一武,各幹各的,基本是平行運轉。

不過說是這麼說,當江榮新走了後,盧愚之也纔是鬆了口氣,這邊上有着一個御書房行走大臣盯着,他始終都覺得不自在。

現在那人滾蛋了,他也就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即將開始的西域戰事上了!

按照聖天子的旨意,西域戰事必須在六月份前展開,充分利用當地的夏季,並在秋天結束前期戰術,然後過冬。

留給他的時間已經是不多了!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一個上海半個江南第四百零一章 滾,別擋着本官逃跑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馮氏汽車的野望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它就是我們的未來第八百六十三章 僞明衆生像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洪水危機第兩百三十二章 戰場的巨大驚變第兩百三十三章 本官還會回來的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公平的休達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遲則生變第七百四十四章 劃江而治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軒是個神經病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不服,一炮打過去!第九百四十三章 皇家理工的妖孽們第六章 經典組合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火炮纔是核心戰力第五百八十四章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的尚武風氣第四百三十四章 祝志海之死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爲國操勞第三百四十六章 下一步去哪裡?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督導組抵達第五百一十一章 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打下梧州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皇室僱員:大唐女官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鐵路沿線局部本土化第二千一百一十二章 土著亂戰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塵公主長大了第八十八章 分兵疾行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唐朝報的忠實讀者:正德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懷疑第六百六十三章 颱風來襲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順義王大唐見聞(二)第十八章 世外桃源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今天我們創造了未來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安南人在非洲第四百三十六章 歡呼吧!大唐海軍成立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決堤第三百零五章 掉頭就跑第六百五十五章 張嶽的革新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蘇州宋家的貢品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戰無不勝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被一鍋端的上海碼頭公司第六百八十六章 關係通天的孫老頭第三百五十章 誓師伐明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學而優則仕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奸妄在朝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不是鄙夷只是怕死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大唐暫住證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爲了黃金必須殖民美洲第四十一章 反派模板馮家第五百九十章 陸海之爭第五百零六章 堅守到最後一刻的武宣第七百零五章 張嶽的裁汰練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罰款外國企業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大唐南洋事務衙門第九百三十三章 對抗大唐死路一條第二千一百五十八章 四萬稅務武裝第九十九章 官制改革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給面子的老天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滿地黃金的上海(第五章)第九百三十章 俺答汗要稱臣納貢?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防備外星人入侵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迎風臭十里的大唐外交官第七百二十七章 當縮頭烏龜的僞唐賊軍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帝國的錢,豈是你能夠隨便燒的第九百二十二章 朕要帝國永不日落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皇家科學院院士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即將迎來汽車時代第一千九百章 遷國,世界震驚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美洲事務衙門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不怕你仿製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陳立夫的奏章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君臣典範:李軒和陳立夫第八百七十九章 陳屠夫開炮第五百九十九章 全艦隊備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戰馬的悲鳴第六十章 明軍進犯第兩百二十六章 是打還是逃?第八十章 顯擺優越性第九百四十六章 海軍表示,錢算個屁!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爲了單身狗可是操碎了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的宋志文第三百六十六章 僞唐賊首名錄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才子逛青樓被抓姦啦!第二千一百八十五章 緊抱大唐大腿的重要性第一百八十八章 說五分鐘就五分鐘第一百八十九章 僞唐賊軍殺過來了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規模浩大的洪澤湖工程第二百二十二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我們大唐人都是很好說話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打團戰只搶人頭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唐帝國領土:屋久島(開疆擴土求訂閱)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盜也買軍艦第一百零一章 忽悠坑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嗑瓜子看戲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鐵路沿線局部本土化第四百零七章 快看啊,僞唐官員投降了!第二千零二章 聖天子全知全能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同的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