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上海商報

此女起身離開的時候,多看了呂振江一眼,眼神中透過一絲失望!

不過呂振江自然是當沒看見的,在整個過程裡,他實際上連這個姑娘的名字都沒問,不僅僅是沒問真實姓名,他連姑娘的藝名都沒問。

萍水相逢之人,何必問東問西呢!

當然了,呂振江是不會承認自己不願意繼續花錢!

這種清倌人的花費不小,陪一會酒,聽一曲尚可,但是倘若沒完沒了的配下去,聽下去,花費頗大。

而且這種清倌人只可看不能吃,想要吃掉這種清倌人,還不知道要花上多少錢呢。

他呂振江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豈能填在青色小樓這種無底洞了。

趁着腦海裡還停留在剛纔那個清倌人的容貌和生意,呂振江再一次找來了丰韻的經理,找了個身形相似的黑髮西亞女子共度春宵。

這西亞女子可便宜多了,一晚的花費還不如聽那位清倌人唱一曲的費用。

第二天早上從青色小樓出來的時候,呂振江就是返回了蔚藍貿易公司在貿易區裡租用的院落,還有工作等着他呢。

稍候幾天,呂振江雖然還是偶爾會和同事們一起外出吃飯喝酒,不過也只侷限於此了,並沒有和孫輪機長以及李會計一樣大手大腳,他們花起錢來是一點都不節制,晚上更是天天都泡在青色小樓裡頭。

這就是呂振江和他的兩個同事的區別了,呂振江在這種事情上面講究的是要風雅而不要庸俗,哪怕讓他心曠神怡但也能控制住自己,做到適而可止。

不過他的這兩個同事,花銷那可大了去,剛上岸沒幾天呢,就已經是花出去幾十元,饒是他們的薪水高,但是也架不住這麼花啊!

但是怎麼說呢,人各有志,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行事方法也不一樣,呂振江也不覺得他們這樣做有什麼不好,相反有時候他也是挺能理解這些同事的做法的。

這年頭當海員實在過於危險,誰也不知道自己出海後還能不能回去,縱然是一次兩次都還活着回來,但是次數多了,遲早有一天都得命喪大海。

很多船員們的想法都是,這錢是自己拿命賺來的,而且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出事死了,所以大多都是有着今日有酒今朝醉的心態。

如此也是導致了,別看這些船員們收入高,在外頭也是揮金如土的,但是大多都是沒有什麼存款的,很多人在海上幹了好幾年,還是沒能置辦起來什麼產業,存下多少錢。

這種情況想要得到改變,恐怕要等到航海技術進一步發展,航海安全性大幅度提高之後,才能夠得到改變了。

因爲航海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後,當船員也就不用冒着生命了,如此也就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職業,沒有了死亡的擔憂,自然也就會恢復正常人的思維。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航海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當船員不是那麼危險後,當船員的薪資收入也就不可能和現在這麼高了。

呂振江隨同着公司裡的經理,在上岸後的幾天時間裡都是忙着各種事,比如說收集調查當地的市場行情。

這麼一大船貨物運到南非城來,這初來乍到的,自然是不可能稀裡糊塗就把貨物給賣了,然後再稀裡糊塗的購入當地的貨物回國。

這可是價值數十萬的貨物呢,在做出決定之前,他們需要詳細瞭解在南非城的市場行情。

如果是在國內的話,那麼也不用這麼麻煩,直接從報紙上就能夠蒐集到相關的信息,基本上大唐本土的大唐朝報,每個地方的地方版都會有相應的商業板塊報道相關的信息,尤其是在重要的貿易港口,比如說上海,不單單有着大唐朝報松江府版裡的商業版面,而且還有專業的商業報紙,也就是新成立不過一年多的上海商報,這個上海商報專門提供上海當地的各類商業信息,其中的各種大宗貨物的價格走向更是重點板塊。

此外,上海那邊還有大宗貨物交易所,專門撮合各類大宗貨物的交易。

但是在南非城裡,可沒有這種商業上的便利,此地沒有報紙,有的只是大唐朝報,頂多就是再加上一個大唐朝報的當地版本。

不像是國內的上海、廣州、金陵城以及天津等大城市,已經是開始出現了地方報紙,而且還有着極爲專業的商業報紙。

比如說上海商報,這份報紙就是目前國內最大,同時也是最爲專業的商業報紙,雖然只開辦兩年多,但是卻已經是逐步覆蓋整個長三角地區,其商業影響力極大。

說起這上海商報,它不僅僅是目前帝國影響力最大地方商業報紙,同時這也是大唐帝國裡的第一份地方報紙,由禮部朝報司江南道分處主辦。

上海商報的出現,也是周毅然入值御書房後所推動的宣傳、教育、科舉一系列改革的附帶產品。

周毅然入住御書房後,主要分管就是宣傳、教育、科舉等事務,同時還負責部分吏治工作,他這幾年的工作核心,是整頓吏治爲主,同時也是對教育、科舉制度以及宣傳進行了改革。

整頓吏治這個事就不用詳說了,被外人稱之爲州官的他,抓起貪官來那是一套一套的,最近這幾年整頓吏治,主要是針對中高層官員的吏治,收穫頗豐。

而教育和科舉改革,則是被聯繫到了一起,其中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徹底取消進士、舉人、秀才等功名,並且對會試製度也是進行了改革。

會試將會根據空缺的職務進行專門招考,其中金陵會考,則是主要招收京畿各衙門的職務空缺,而省會考則是招收各省衙門的職務空缺。

什麼衙門有了空缺了,就是彙總上來,然後確定人數,然後統一招考。

爲了防止徇私舞弊。

所有申請新人的衙門都只能申報職務空缺,而無法提出任何的要求或者是其他任何建議,基本上只能說我這需要人,不能說我需要什麼人。

禮部每年都會統計各衙門的職務空缺,計算出需要補充多少人,確定會試錄取的數量。

不管是京畿會試還是各省會試,都是由禮部科舉司直接負責,其他京畿衙門或者地方衙門不得插手。

禮部根據職務空缺的數量和種類,通過會試招募到足夠數量的新官員後,他們的工作也就完成了,這些新官員的檔案將會移交吏部。

然後吏部對這些新官員的學歷、專業等具體情況進行統一分配。

原則就是不得在家鄉任職(承天府學子情況特殊,其可在京畿各機構任職,但是同樣不能在承天府知府衙門以及各縣衙門任職)、不得和親屬在同一個衙門任職,總之就是各種避嫌。

這麼一整套的新科舉制度,基本上有三個環節形成,具體衙門出缺,並申請新人,禮部彙總空缺職務,確定各科空缺人數,預計各科錄取人數,並通過會試錄取新官員。然後吏部根據新入官員的具體情況進行統一分配。

因爲機構和職務的不同,所以對新人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會試又會分成好幾個類別,分別是文科、理科、工科、法科、醫科等,考生自行選擇參加某種科目的會試。

所以如果想要參加金陵會試,並且是想要進入司法系統工作,那麼就需要參加金陵會試法科的考試,而要參加金陵法科的考試,首先你必須是大專以上學歷,而且還必須是法律系專業,

學歷不足,非本專業的學子不能報考!

想要參加金陵會考,不管是報考哪一科目,都必須要有大專以上的學習,不同專業報考不同的科目即可。

而各省會試,對學歷的要求就是低一些,只要求是預科或中專以上學歷即可,之所以不再要求大專以上,那是因爲各省會試面向的全省的新入官員,招募的人數會非常多,如果要求學歷太高的話,那可就找不到足夠的學子了。

畢竟大唐的大學,哪怕是算上大專,其實也沒多少。

科舉制度的改革,也是和教育的改革一起的,周毅然的教育改革,其實並沒有什麼大動作,基本上就是對現有的教育制度進行查缺補漏。

入值御書房來,他並沒有主張大規模新建設綜合性的大學,在高端教育上,也就是大專以上的教育體系裡,他是主張擴充現有大學的規模爲主,通過逐年的學校師資規模的擴張,來同步擴大招生的規模,以滿足帝國各方面對高端人才的需求。

在次一級的中高端教育上,也就是預科、中專這兩種學校裡,他則是主張建立更多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技術性學校,也就是中專。

而預科學校的話,則是和大學的發展路子保持同樣的步調,大學不擴招的話,預科也不擴招,只是繼續保持現有的規模,逐步擴大學校的規模以及擴招,以逐步培養更多的預科生,以滿足大學逐步擴招的需求。

因爲大唐的預科學校,純粹就是爲了培養大學生而設立的,各方面的課程都是偏向於基礎理論,甚至是大學教育階段的前期部分內容,教育成本高昂。

反倒是再下來的中學階段,周毅然倒是主張大規模擴招,喊出了每一個州府都至少要有兩所中學,這相當於就是把以往的中學數量往上翻了一倍。

中學都是大規模擴張了,那麼小學更是如此,周毅然是主張在每一個大鎮都必須設立一所小學,一個小縣也至少需要三所小學。

周毅然的教育改革思路,其實還是和以往一樣,那就是普及基礎教育,重點發展技術教育、有限發展高等教育。

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興農村經濟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唐王朝的老朋友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全民富裕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這雨,太大了!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南澳島大海戰第六百章 唯死戰爾!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許開炮,那都是戰利品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橢圓形結構第六百零六章 直撲秦淮河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乾的就是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激進或保守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第二千六十章 汽車開回家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大唐王師的血汗錢第六百五十一章 改進火藥配方第七百七十九章 江南危矣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爭論和妥協第三百九十三章 聲勢浩大的撤退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遺產稅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裝甲車測試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英勇而絕望的葡萄牙人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登陸馬六甲第七百零八章 李春景又要冒險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斯德爾摩綜合徵第二千零四章 一個想要上岸一個想要下海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陸軍和海軍誰更摳門?第八百三十七章 明軍炮手趙東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戰艦大型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戰列艦不如小炮艇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有錢人都喜歡住農村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鳥槍換炮的南越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王師克柳州(求訂閱,月票)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大唐西洋公司的核心業務:殖民地第十八章 世外桃源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決堤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汽油機原型機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農場主何錫華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被一鍋端的上海碼頭公司第八百三十九章 趴下,都趴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大唐從不拉攏敵人,不服就幹!第二千六十四章 汽車時代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洪水危機第九百九十二章 張嶽血書控訴僞明第二千零六章 來自美洲的牛肉第八百九十七章 陳立夫是個人才第四百六十章 第五步兵團慘敗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飛自我的韃靼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衝鋒的城牆!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巴博第八百二十二章 格德斯的豪邁之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場上的小胖龍(求訂閱求月票)第兩百七十三章 擲彈兵準備第兩百六十七章 臣想打炮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陸軍的‘海上戰車’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騎來襲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第三十一師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打葡萄牙好處多多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敗家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釣起來一條大鯊魚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伊麗莎白昭儀第八百二十章 慧塵長大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大有深意的謝一衛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轟開封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上帝都得說一句你牛逼第九百四十三章 皇家理工的妖孽們第八百零四章 聖駕北上秦淮第兩百一十章 活着回去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繅絲機第四百四十六章 震驚,花甲老人跳樓竟是因爲……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沈希儀的反攻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呂振江赴北海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軍來襲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二千一百六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海戰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瀝青公路第五百九十二章 陸海生死大決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這是要殉國的節奏啊第二十一章 國運之戰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大唐扶桑相親大會第四百二十九章 兄弟們,乾了這碗酒(求月票)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沒有國界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傻眼的陳立夫第兩百五十二章 信心滿滿的宋知府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南非局部本土化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韃靼人異動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嘉峪關前線第二千零九章 一望無際的農田第一百二十二章 近衛軍初登場(月票加更)第九百七十五章 王文華被貶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史上最爲龐大的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