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軍官候補生

浙江巡撫爲啥這麼熱心,那是因爲浙江這地方,經濟發展的並不均衡。

對於浙江來說,浙北地區那是經濟富裕地區,因爲這一片,是屬於廣義上的江南。

江南的定義,雖然字面意思是指長江以南,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長江以南地區都是江南地區,基本上圍繞着太湖,有承天府(包括金陵城)、皖南道的東南部區域、江南道全部、浙江省的嘉興、湖州兩府。

上述地區,都算是江南,而並僅僅只是說江南道而已。

屬於江南地區的部分浙北地區,自然是民生經濟比較良好的,而中部地區也是有着寧波、杭州兩府支撐着,也還過得去。

但是浙南可就一般了,浙南屬於山地丘陵地帶,也是屬於人多地少的地方,可不是什麼傳統意義上的魚米之鄉。

既然上海那邊的企業們要招人,那麼可以啊,你們去浙南招啊,那裡的人多的是,你們要是能夠把當地的多餘勞動力招募去做工,當地官員也是樂於見成,但是如果你能夠直接在當地設立企業,當地官員那更是歡迎至極!

只是投資這種事,強求不來,那些投資商連浙北都不願意去,更別說浙南了,如今他們寧願在上海里扎堆競爭,也不願意跑到其他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的地方投資建廠。

不過到浙南去招募工人,卻還是可以的。

面對浙江那邊主動出面,說是邀請企業直接去浙南招募工人的時候,馮倪心中的擔憂也是放了下來,只要企業能夠招募到工人,他纔不管這些人是浙北還是浙南的呢。

至於說企業會爲此多付出一些成本,其實也沒多少,相反到經濟更加落後一些的地區去招募工人,給出的薪資還要更低一些呢,而且還能夠讓當地的官府欠下一個人情。

浙江那邊在企業招募工人這一塊上,率先走在了全國的全列,但是其他地方也是不敢落後,當帝國中央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後,很多地方,尤其是經濟比較落後,又人多地少,連荒地都沒有多少可供開發的地區,其相關官員們就是起了心思。

把轄區內的多餘勞動力弄到城市裡做工,這不僅僅能夠緩解當地的人口壓力,也能夠讓轄區的百姓能夠多一條活路,多賺一點錢。

而到最後,這些工人們賺取的薪資,相當一部分還是流回到當地的。

因華夏人自古就有濃厚的故鄉情節,外出做當官也好,做生意也好,普通打工也好,很多人到最後還是會回到家鄉的。

更何況,外出務工的勞動力,不太可能是拖家帶口的,往往都是孤身一人前往,身後還有妻女父母,這在上海賺錢了,還是要寄回家人的。

所以不用上頭敦促,很多地方的官員們就是自己幹了起來!

尤其是臨近工業城市的經濟落後地區,就是有官員開始大規模的組織勞動力去其他地方打工,當然了,官府的出面組織,也只是牽個頭而已,是不可能搞什麼勞務派遣之類的。

一般而言,都是官府出面和企業聯繫,邀請他們過來僱傭工人之類的。

至於官府直接搞勞務派遣,甚至還想要從中吃一道回扣之類的,人家企業又不傻,是不會輕易的和官府打交道的,從古至今,商人和官府直接打交道,那下場一般都不太好。

所以商人們寧願自己跑去僱工,這個地方不行,就到其他地方,反正帝國大了去,人口中多,哪都可以招工。

這種情況下,也算是初步緩解了上海周邊地區和廣州周邊地區爲代表的工業和農業都比較發達,造成工業和農業爭奪人口以及土地的衝突。

不過這種開始大規模到外地招募工人,也是讓企業獲得了壓低工人薪資的手段。

以往的時候,他們都是直接在工業區裡直接招募,而不是主動出擊,這樣就需要和其他企業競爭,導致工人的薪資逐步上漲。

而過高的薪資,就會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加大,進而限制商人的投資熱情,減緩工業的發展,如今有了他們主動走了出去,有了更多的選擇,自然就會壓低薪資空間,如此也是導致了工人的待遇非但沒有隨着帝國工商業的發展而提高,反而是出現了降低的情況。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悲哀!

哪怕是上海這邊的普通工人薪資,在全國範圍來說已經是最高的,但實際上普通的工人們過的日子依舊是非常苦逼的。

除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苦日子和他們沒啥關係,但是這樣的人在整個上海地區裡,所佔據的只是極少數而已。

大部分的人還是那些普通工人,他們的薪資普遍在一元五角到兩元之間,但是他們還得用這些錢來吃飯,穿衣,住房。

如今的上海基本上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農產品消費城市,幾乎所有的農產品物資,甭管是糧食還是蔬菜,又或者是肉類什麼的,基本都是需要外部輸入,這價格肯定也是比其他地方要高一些。

基本上,普通工人的薪資也就剛好養活自己而已,如果還想要養一家子就比較很勉強了。

所以這個錢乍一看似乎比部分大唐軍方的普通士兵所拿的補貼還多一些,但實際上整體待遇遠遠不如參軍當兵。

根據目前大唐軍方最新的補貼方案,一名二等兵步兵,其每月補貼是八角,一元都還不到呢。

但是,這種補貼只是日常補貼,並不包括戰時補貼,如果參戰的話,還會有戰時補貼,如果前往海外駐紮的話,也會有海外補貼。

此外更重要的是,大唐的軍人們所獲得的補貼,那是純補貼,在軍隊裡吃穿等等一切花銷那可都是免費的。

如果把吃飯穿衣這些費用也加起來,那這個錢可就多了!

這年頭,吃飯可是很貴的,更別說天天還是白米飯麪包管飽,三天兩頭還有肉吃,要不然,大唐的軍人們,爲什麼一個個都是精壯無比呢,爲什麼那麼多貧寒之家的子弟都想要參軍當兵呢。

有意思是,軍人吃的米和肉,大多也都是他們自己屯墾所獲以及養的豬雞鴨等,還是那句話,這年頭吃飯太貴,而軍方的軍費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說全部都是拿出軍費去購買糧食。

所以自從統一戰爭結束之後,軍方內部就是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自力更生,部隊駐軍自行種植各種糧食,養殖豬羊雞鴨等。

同時爲了避免部隊在長時間的屯墾中,戰鬥力變弱,然後變成前明衛所兵,軍方對屯墾養殖以及訓練都是做出了嚴格的嚴格,要求部隊保證訓練量。

此外,大唐軍方的屯墾政策,和前明的衛所制度不一樣,衛所制度的最大特徵是世襲制度,當兵的兒子也得當兵,而且是一輩子當兵,父死子繼,兄死弟繼,同時還不能脫離。

使得普通士兵被困縛在衛所,繼而演變爲世襲軍官們的農奴。

但是大唐軍方目前實行的是募兵制度,普通士兵的服役期限只有四年,因此每年都會輪換一大批的士兵,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士兵服役到了都是不願意退役的,都想要想辦法留在軍隊裡,他們想要留在軍隊裡的唯一辦法,那就是成爲士官了。

根據大唐軍制,所有士官均從士兵中選拔,一旦成爲了士官,那麼就能夠把服役期限延長到八年。

八年後還是得退役,如果不想退役,那麼就要自己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軍事素養,爭取考上武學堂了。

每年,武學堂那邊都會給現役士兵(士兵以及士官)一定的名額,並且是鼓勵士兵學習並考慮武學堂,當然了,能夠考進去的很少就是了。

目前武學堂那邊,每年招生不過四百餘人,而且爲了進一步培養更高素質的軍官,大唐帝國早就已經是展開了軍官候補生計劃。

這個所謂的軍官候補生計劃,其實就是自幼開始培養職業軍官!

在各地設立幼年軍校,招生年滿十二歲到十五歲之間的少年,學業爲三年制,學滿三年後,擇優選拔部分人升入皇家青年軍校。

改制後的皇家青年軍校,其實掛着軍校的名頭,但實際上嚴格上來說,這是一所偏向於基礎軍事教育的預科學校,他的課程設置除了普通預科學校的所有課程外,還會有大量基礎軍事教育,甚至還有外語,禮儀方面的培養。

學滿三年後即可報考陸軍武學堂或者是海軍海學堂。

雖然理論上,各預科學校的學生也可以報告上述兩所軍校,但是從最近兩年的情況來看,各預科學校的學生所佔據的比例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大部分能夠考入這兩所正式軍校的學生,還是青年軍校出身的學子。

軍方甚至都還在考慮,以後乾脆就不從普通預科學校、師範學校裡招生了,直接從青年軍校裡招生,而青年軍校又只從各地幼年軍校裡選拔。

如此可以確保每一個軍官,都是受到了最正規的九年軍事教育,同時自幼培養,也能夠更好的培養他們對帝國的忠誠。

畢竟洗腦這東西,從小開始洗腦的效果最好,等到他們二十歲左右再去洗腦,效果很難說。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都靠兩條腿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瘋了,都他媽瘋了!第二千四十三章 體面的基礎:工業化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我大唐就是霸氣!第七百零九章 奔襲武昌第九百二十一章 臨高要辦工業區第一千零六十章 兵發扶桑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懼的幼軍營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如此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繼承歐洲第九十章 蔡二虎的自信第九百五十四章 抓進去容易放出來難第四百七十九章 快看,那肯定是個僞明大官第三百四十章 掃盲班和軍校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舉國轟動的經濟發展會議第七十五章 宮鬥技能點滿的白太后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激進或保守第六百三十二章 典型的排隊槍斃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李暠初登場第八十二章 激烈無比的對決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陳立夫的風頭被搶了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最有見識的扶桑人第九百一十九章 讓人羨慕的二九人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優良傳統:罰款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僞唐第五百七十二章 焦頭爛額的張嶽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格德斯之死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宣平十九年:巨大的變遷第七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美洲事務衙門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責任和榮幸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許搶,都是本老爺的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勞工招募隊第二千一百九十七章 全國公路網第九百二十四章 百艘戰列艦第二千八十六章 不想裝備機槍的陸軍第七百九十七章 想造反,那也得先把稅給交了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美洲新南港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放眼全球,無一合之敵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遺臭萬年的呂宋金礦公司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蘇伊士運河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唐城管!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徒有虛名的皇家產業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瀝青公路第九百三十一章 撕毀協議直接打啊第九十三章 那是老孃的私房錢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逃離城市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陷入泥濘的登陸部隊第五百九十七章 攻略瓊州府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不服,一炮打過去!第一百一十九章 陛下有旨(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八章 震動全國第五百七十四章 御駕親征廣州第三百七十九章 那是個令人傷心的地方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帝國的明珠:南非第五百五十三章 幼軍營吊打全球第三百四十章 掃盲班和軍校第九百一十二章 尋訪長生不老藥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汽油自行車的轟動第兩百八十八 官軍復正泰李逆身死第兩百一十八章 絕望中的刺刀衝鋒第四百二十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錢不是問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不了一起完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不服,一炮打過去!第三百八十八章 半截炮管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廢除科舉第九百二十一章 臨高要辦工業區第六百七十三章 戰艦出動第八百零九章 陳立夫心累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場上的小胖龍(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些明軍不尋常第九百六十三章 翰統鷹犬回金陵第八百五十六章 發工資過年啦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這河套我們不要了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初中生都是已婚人士第二千五十三章 賣的不是車而是面子第一千零七章 冊封順義王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唐士紳格德斯第二千一百七十一章 把自己變成大唐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就是幹,死就死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近衛軍奔赴前線第九百零五章 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第五百五十二章 肇慶兵工廠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直達天聽第二千一百七十九章 措手不及的航運業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躺着賺錢的日子結束了第九百七十四章 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第九百零五章 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第三百三十八章 兵力破萬第六百七十章 從地球掉下去咋辦?第五百一十八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一點也不體面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掃蕩第七百三十九章 蒸汽機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能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