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陳立夫當縣令

經過多年的開發後,如今的金陵城四大城區,基本上已經算是成型,只不過開發的有早有晚,以及定位不同,發展程度不太一樣而已。

其老城區,是典型的行政區,包括皇宮、各大衙門的辦公建築,剩下的部分區域則是生活區,並且相當多的一部分達官貴人也是居住在此地。

此外,還有部分的達官貴人們,是生活居住在東城區的,東城區乃是最早開發的一個新城區,而從一開始此地就是作爲商業辦公區來發展的,其沿江的路段,彙集了大量的企業辦公樓。

而圍繞着這些辦公樓,也是出現了一片高檔的住宅區,這些住宅通常都是價格不菲。

西城區是典型的工業區,彙集了不少工廠,大量的工人居住的廉價住宅,但是西城區的規模並不大,因爲裡頭的工程也不多,爲了安全上的考慮,李軒一直都是沒有把金陵城作爲工業區的打算。

工廠多了,工人也會多,而工人多了,就是代表着潛在的不穩定因素,對於一個皇權高度集中的王朝來說,在首都,距離皇宮不過十多公里的地方搞工業區,那是非常危險的事。

更不要說,這年頭辦工業的污染實在太嚴重了,各大工廠基本上沒有什麼環保的概念,使用的蒸汽機所排放出來的煙塵,又黑又濃,如今當塗工業區那邊,因爲是大唐帝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集中了鋼鐵,化工,機械等重工,以至於使用的蒸汽機頗多,空氣裡都是瀰漫着煤炭的味道……

李軒可不想自己以後生活在一個天天都是被灰霾所籠罩,空氣裡都是散發着酸臭味的城市裡,所以,他嚴禁在金陵城區搞什麼工業,甚至整個承天府範圍內,都是不搞重污染的工業。

所以,西城區名爲工業區,但實際上工廠不多也不大,大多也還是那種輕工業、手工業,沒有什麼重工業。

而南城區,則是生活、商業爲主,也是有部分的工廠,算得上是金陵城區裡最爲魚龍混雜的區域裡,富貴人家都是不喜歡在這裡購置地產安家,所以生活在此地的民衆多以平民百姓爲主。

不過即便是魚龍混雜,但是不代表着此地的治安就差了!

再怎麼說,此地也是屬於金陵城的範圍內,正兒八經的天子腳下,治安那是沒得說的,而且因爲此地外來人口衆多,人羣複雜,爲了避免出現麻煩,承天府巡警局,更是把此地的治安當做要務來抓,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宣平十五年的金陵城,由四大城區一起,構成了整個金陵城城區,爲了方便管理,承天府衙門,把整個城區劃分爲四大區,也就會老城區、東城區、西城區、南城區,在各區分設衙門,而這些區衙門,級別還不低,區長的品級可是正五品,和地方上的知州同級別。

而他們的上級機構,則是江寧縣衙門,大唐帝國的江寧縣,乃是前明的江寧縣和上元縣合併而來,以爲此地爲首都所在,該縣也不能用常理度之,該縣的縣令並不是單獨的縣令,而是由通常由承天府通判兼任。

大唐帝國裡的各府通判,並不是專管糧運、訴訟、水利等事務的專職官員,而是作爲知府的第二副手,所管理的事務沒有固定,大體上要看知府對他的安排。

但是承天府的通判兼任江寧縣的縣令,這卻是確定下來的。

承天府的通判,品級爲從三品,這也就意味着,江寧縣的縣令也是從三品了,也只有這麼高的品級,才能夠鎮得住江寧縣的諸多牛鬼蛇神,畢竟此地乃是首都,官員遍地走,如果縣令品級低了的話根本沒讓人把他放在眼裡。

如今金陵城城區常住人口已經是突破了三十萬人,這還不算那些臨時流動人口以及郊區人口呢。

今時今日的金陵城,已經是有了大國首都的氣象了!

不過說起城市發展,即便是金陵城這個大唐首都,還是無法和吳淞府上海相提並論的。

宣平十五年的上海,城區常住人口已經是突破了五十萬人,比金陵城還多二十萬!

沒辦法,上海的發展太迅速了,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上海是一天一個臺階,此地彙集了衆多的資本,工廠也是全國最爲密集的。

在這裡,幾乎各行各業的企業都能夠找到,有鋼鐵、化工、機械、造船,也有紡織、玻璃、茶葉、瓷器、造紙、印刷等等,基本上但凡是在大唐帝國所有的產業,都能夠在上海這裡找得到。

工業之齊全,也是讓此地擁有了巨大的聚焦效應,在此地開設工廠,能夠就近找到銷售渠道以及原料以及各種設備,甚至連金融服務等各種專門爲了企業而提供的服務這裡都有。

要在上海開公司,帶着本錢來就行了,在這裡開設任何行業的企業的各種設備,人才都是應有盡有。

如此也就吸引了更多的人來這裡開公司建工廠,同時也是吸引了附近地區大量的民衆,甚至是其其他省道的農民來到上海找工作。

如此城區一天比一天大,人口一天比一天多也是很正常的事。

只不過,上海發展的如此迅速,其經濟上的重要性甚至比金陵城更加重要,也是對主政上海的官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上海的縣令是誰?

不是他人,正是我們的老熟人,一心想要匡扶聖君,打造宣平盛世的陳立夫!

陳立夫在宣平十年調任松江府擔任同知,正四品。

三年一過,也就是去年的時候,上海縣令任期滿被調回京師去了,吏部選人接任上海縣令的時候,乾脆是直接選了陳立夫。

按照常理來說,尋常知府的同知都是從四品,而縣令不過事實正六品,但是在松江府和上海縣卻是比較特殊。

松江府知府就是從三品了,陳立夫這個同知也是正四品,而上海縣也是因爲如此特殊,因此這個縣令也是正四品。

因此在品級上,兩者是相當的,但是還是那句話,上海縣雖然是個縣,但是其不是一個普通的縣,其轄區裡,彙集裡全國最爲龐大的資本以及工業力量。

能夠在這樣的地方主政一方,這對於陳立夫的仕途而言也是有着極大的好處的。

有了這麼一份資歷後,後續調任到其他地方就會順利得多。

陳立夫初任上海縣令的時候,還是比較謹慎,基本上沒有搞什麼新官上任三把火之類的事,在諸多政策上還是延續了前任的政策。

但是一年後的今天,陳立夫卻是打算着動一動了。

雖然說延續前任的政策繼續這麼下去,上海也能發展的很好,但是明眼人都是能夠看的出來,這不是他的功勞,如此任職三年後,陳立夫幾乎是不太可能獲得太大的名望。

陳立夫在過去的一年裡,也是苦思了諸多計劃,用來打造屬於他自己的政績,不過卻是發現不是那麼的容易。

上海本來就是發展的很好,哪怕是陳立夫躺着什麼都不幹,上海的發展勢頭都不可能停下來。

此地的工業已經是全國第一,金融業等企業的發展,也是全國第一,就連是城區建設,水利交通乃至教育等等都是屬於一等一的。

陳立夫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把目光瞄向了城區的北部方向,準確的說是吳淞江北部。

如今的上海城區可以說是已經是非常的龐大了,以上海縣城爲中心,其北部,也就是後世的外灘區域,乃是貿易區,縣城的南部區就是第一工業區,再南邊就是第二工業區了,至於除開沿江地帶的西部內陸地區,因爲交通不夠便利,所以通常是作爲生活區域的,並沒有統一進行開發。

要想擴展城區,建立新的工業區域或者是辦公商業區,要麼是繼續向南,要麼是跨越蘇州河向北,要麼乾脆是深入內陸。

深入內陸是不可取的,距離黃浦江太遠的話,根本沒有辦法發展起來,向南的話,如今已經是向南很遠了,繼續向南的話有些頭輕腳重的感覺。

其實黃浦江東岸的區域,也是一片極好的發展區域,陳立夫上任之初就是考慮過發展黃浦江東岸的。

他之前想着,幹嘛要費盡心思朝着南邊或者北邊發展啊,這黃浦江的東岸就是一片荒蕪之地啊,而且還是官田,官府喜歡怎麼開發就怎麼開發,根本就沒有什麼地主來礙手礙腳的。

早年上海建立商貿區和工業區的時候,官府可是大手筆,直接把城區周邊的土地都給徵收了,不僅僅是西岸,同樣還包括東岸。

比如上海碼頭公司,就是擁有了黃浦江東岸大片的沿江地帶。

但是想要把城區擴建到黃浦江東岸去,卻是也有着極大的困難。

首先最爲重要的就是交通了!

黃浦江說大不大,但是說小也不小,也有四百米的寬度呢,想要在這種寬闊,同時通航船隻衆多的江河上建造一座大橋,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第九百四十八章 第一槍騎兵團第五十三章 牛逼哄哄的大唐第五百五十五章 喜迎大明王師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新興市場第兩百一十一章 我們去府城請救兵第二千五十五章 參軍等於上學第六百七十二章 火力兇猛的王文華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錢祧裡的危機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司法改革章程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緊扯呼第六百三十三章 想要逃?遲了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除非我們陸軍死絕了第二千六十九章 韃靼金國和大唐帝國的戰略合作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速射臼炮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書房會議第二千二百零五章 聖天子崩第二千八十六章 不想裝備機槍的陸軍第二千三十三章 南洋大開發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陸軍也窮第二千四十八章 西湖汽車品牌效應第二千一百六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海戰第八十六章 能吃能用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突圍或死守都不行第三百四十三章 開門,檢查第一百八十七章 賊軍倉皇而逃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你好,世界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同尋常的‘知道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秦淮河啊秦淮河第七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爲了黃金必須殖民美洲第三十八章 誤入深山的弱女子第二千九十四章 煤炭戰爭下的英格蘭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移民紅海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搞那麼複雜幹嘛直接平推過去就完事了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印度洋決戰方案第七百零八章 李春景又要冒險了第五十九章 不好了,官兵來了第九百一十九章 讓人羨慕的二九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威名遠播的陳立夫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讓人絕望的差距第一千七百章 憂心的吳老三一家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騎來襲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美洲:向內陸進發第五百五十六章 龍顏大怒第七百九十一章 還有誰能夠阻止他?還有誰!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的尚武風氣第三百四十四章 可是正泰董氏?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牛逼第五百零三章 張嶽問策第二百二十二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二千八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宣平十八年新型蒸汽巡邏艦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何父在庫裡第八百六十七章 江南動亂第兩百六十一章 當務之急第八百九十四章 主持正義的稅部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第一份電諭第兩百七十九章 陳屠夫的一見鍾情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鳴金收兵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一夜爆富的韃靼人第九百八十三章 《送石霍赴琉球》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河封省第一百二十五章 說的都不是人話(月票加更)第二千六十七章 注目禮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皇家石油公司第二千六十四章 汽車時代第四百零五章 郝柏年面聖第兩百零二章 終於要打縣城了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你傻還是我傻?第七百三十一章 程洪安的信第九百一十六章 二九牌鹹魚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被推翻怎麼辦?第九百七十二章 大唐王師入荊州第兩百六十九章 決死一戰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震驚的宋丸子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文明人的感覺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汽油機原型機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風流才子陳立夫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都比他們強第三百零六章 明軍主力出現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澳洲馬場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澳洲的狗頭金第四百零八章 乘龍而出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的俺答汗第六百章 唯死戰爾!第九百六十六章 朕要包個大餃子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顧大局的海軍第二千一十八章 只有士紳沒有商人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陸軍海上運輸師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蘇州宋家的貢品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印度泊木州第八百五十一章 此物當爲我大唐利器第九百零六章 陛下果然是仁君啊第二千九十六章 學大唐就必須學的徹底第六百二十六章 宣平三年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決堤第四百七十八章 爲了榮福富貴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