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天子號召:工業化 (第四章)

對於禮部官員說的百所技術學校,李軒都是覺得他們的步子有些大,容易扯着蛋了。

一百所技術學校,如果分成好多年來實行,自然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他們急功近利啊,提出的計劃是五年內搞定,他們還以爲這種技術學校是普通的小學呢。

五年內就完成計劃,哪有這麼容易的事啊!

爲了避免技術學校計劃演變爲超級面子工程,最後辦砸了,李軒決定壓一壓,百所技術學校的數量不變,但是這計劃施行的時間卻是可延長爲十年。

而且前面的三年,是打基礎的時間,先搞個十所八所作爲試點,摸索出來成功的辦學經驗後,再進行大範圍的推廣。

針對李軒的指示,禮部的官員們其實是有些嘆氣的,對於他們來說,這計劃如果是五年內完成的話,那麼和十年內完成那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最明顯的就是經費了!

五年辦一百所學校,這樣就可以讓他們爭取更多的經費了,但是變成十年的話,那相對應的經費也就沒有這麼多了。

不過聖天子李軒的話,他們不管是願意聽還是不願意聽,都得聽,所以禮部那邊改變了計劃,什麼百所學校之類的以後再說,今年先搞個五所技術學校作爲試點再說。

而怎麼辦技術學校,說真的,他們也不是很懂,經費都還好說,中央財政支持一部分,地方財政出一部分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但是師資卻是不好辦。

因爲技術學校的課程,和普通師範以及大學的課程是不一樣的,後者偏向於理論,而前者則是偏向於實用性。

這培養的人才對象都是不同,課程自然也是不一樣了。

技術學院培訓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於工業化發展所需要的各類技術性人才,比如說會開機器,維修機器,普通的賬務等等,這些都是目前帝國工商界急需,但是卻是通常很難招募到技術性人才。

目前整個帝國而言,也不是沒有這種技術性的人才,但是很有限,而且都是企業自辦的學校。

比如說肇慶機械公司,他們就是辦了一所肇慶機械學校,主要是培養機械方向的技術性人才,而這所學校,也不對外招生,都是培養肇慶機械公司內部的員工以及合作企業的員工爲主,說是學校,但其實更像是一所員工培訓學校。

當塗那邊,江南武器公司以及江南鋼鐵公司等幾家國企部直屬的重量級國防相關企業,也是聯合辦了一個培訓學校,各企業直接派遣資深的技術人員授課,學生也都是清一色的各企業員工。

此外,國企部的江南紡織公司,和幾家民營的紡織企業,也是聯合出資在上海成立了一家紡織行業的培訓學校,其性質和肇慶機械學校類似,都是內部培訓爲主,並不對外招收學生。

普通人想要報考都是報考不了的!

不過這種企業自辦的內部培訓學校,雖然說不對外招生,但是其課程的設置以及師資力量,卻是標準的技術學校的配置了。

禮部那邊要大規模籌辦技術學校,第一時間自然是派出了官員前往這幾艘國內僅有技術培訓學校進行考察,取經。

他們最先完成了對當塗技術培訓學校的考察,然後也是沒有進行多大的改動,直接效仿其學制,準備先辦一個承天技術學校再說,不過設立的課程就比那些企業自辦的內部培訓學校多多了,而且學生的來源也是採取極爲靈活的混合模式。

課程設置有機械,維修,會計,貿易,外語,行政管理等等普通企業需要的人才外,還有廚師、園林等等其他亂七八糟的課程,一共設置了總數二十多個課程。

課程設置簡單,老師的話就比較難找了,但是對於一所官辦的技術學校而言,要找這種技術性的老師,自然是去請求國企部幫忙了,國企部下屬一大票的企業,這些企業裡的技術人員都是可以過來充當來是講課的。

老師也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學生了。

學生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對外招生,另外一部分則是接受來自各大企業的委培生。

爲了辦好這第一家的官辦技術學校,禮部方面也是咬牙拿出了不少的經費支援,而承天府方面的地方財政也是出了血,提供了初始的辦學經費,此外官方還拿出了幾座閒職的宅院,打通後作爲校舍所用。

承天技術學校的成立,並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引起太大的波瀾,畢竟這只是一所學校而已,相對而言,其影響力遠遠不如今年開始施行的大範圍普及小學教育。

宣平十一年,禮部可是得到了數以百萬兩銀子的經費,這些經費都是專項經費,用來在全國範圍內普及小學教育的。

初定計劃就是,要把現有官辦小學的每年招生數量,翻一番!

具體措施是,可以在現有的各縣裡增設一所小學,倘若不另外增設的話,也可以直接擴大原有小學的辦學規模,具體是增設小學數量,還是擴大現有小學的規模,看具體地方的不同而不同。

總之核心的計劃就是,確保官辦小學的每年招生人數,要比去年翻一番!

這一龐大的計劃,禮部方面已經是準備了好幾年了,就等着經費到位實行了,因此從宣平十一年的正月開始,實際上禮部上下以及地方上的各衙門,就是爲此忙碌了起來。

並且也是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大唐朝報,在正月以及二月份的朝報上,陸續刊登了超過二十篇關於帝國擴大小學教育規模的文章,其中的重量報道就是正月下旬,聖天子李軒在御前內閣會議上,正式商討,並批准了擴大小學教育規模的計劃。

聖天子指示,要京畿以及地方各衙門,要抱着百年育人的心態辦學,努力提高民衆的識字比例,爲帝國的工業化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果是普通人乃至教育界,關心的是基礎教育的話,那麼工商業,尤其是實業界,則是對這一場的御前內閣會議裡,聖天子李軒所提出的一個詞彙特別的感興趣,那就是‘工業化’。

工業,這個詞不陌生,但是工業化這三個字,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顯得有些陌生了,這些年,雖然帝國一直都是在推動工商業的發展,扶持各類工業的發展,但是從上到下,只是有這樣的態度以及動作,但是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政治口號。

而現在,聖天子李軒已經是明確喊出了‘工業化’這三個字,同時這三個字是出現在‘爲帝國的工業化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裡的。

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即便是基礎教育,實際上也是爲了工業化爲服務的,這也就是意味着,推動工業化,這是帝國未來多年的主要政策。

在大唐這樣的皇權國家,聖天子李軒通過大唐朝報所提出來的政治口號,那是誰都不能忽略的,官員們詳細解讀這個詞彙,工商界也是詳細解讀着這個詞彙。

隨後,在三月份的時候,大唐朝報再一次以頭條的方式報道了李軒接見了國企部若干重要企業的管理層,在接見會議上,聖天子李軒再一次提出了工業化這三個字,明確指示國企部各企業,應積極創新,埋頭實幹,爲帝國的工業化進程做出貢獻,爲天下各企業做出表率!

當這份報道出來後,幾乎整個天下都是能夠感受到了帝國即將掀起新一輪的工業化進程了!

那些地方的官員們,一個個都是拿着大唐朝報,然後召開各種衙門內部會議,然後商討着該如何發展工業。

商人們也是磨拳搽掌,準備着資金投入製造業,趁着這個機會大幹一場!

不過,目前還只是輿論吹風而已,宣平十一年的前面三個月裡,帝國並沒有爲此頒佈針對性的政策法令,這一切的改變,一直到四月份。

四月份,國企部下屬的多家官辦銀行宣佈進行合併,成立了大唐帝國銀行,光看這銀行的名字就知道,這家銀行不簡單。

因爲隨後,這家銀行就是發佈了一個公告,那就是在未來三年內,將會針對重型工業進行專門的資金扶持,預計發放工業貸款將會超過一千萬兩。

於此同時,皇家銀行也是宣佈,皇家銀行將會推出專門用於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轉向貸款資金,而預計總金額將會達到三千萬兩銀子。

這兩家銀行,雖然一家是嫡屬於國企部的官辦銀行,一家是嫡屬於皇室資產科的皇室銀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實這兩家銀行,都是典型的政策性銀行,他們的這些大動作,要是背後沒有官方力量的推動,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三千萬兩銀子的專項工業扶持貸款資金,這只是一個開頭而已!

四月中旬,大唐朝報江南版,刊登了江南道道員霍守奇在視察上海工業區時,接見了上海一百多名工業界的代表們,會議上,他說江南道將會積極響應聖天子號召,推動江南工業化進程,並希望江南道的工業界能夠做好配合。

會議剛結束,江南道就是宣佈,將會有江南道財政、松江府財政、上海特爾設縣財政一共三級財政共同出資,預計投資百萬兩銀子建設上海特設縣的‘上海第二工業區’,準備打造第二個超大型工業區,再創奇蹟!

面對江南道三級財政共同出資百萬兩銀子,而且上海特設縣縣財政就是單獨出資八十萬兩銀子打造第二工業區的行爲,其他地方的官員們,聽了都是羨慕嫉妒恨:尼瑪,真有錢!

第二千九十八章 該死的大唐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僵持的印度洋戰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讓人震驚的馮家莊第兩百九十四章 龍體欠安第七百六十二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塵公主長大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汽車元年第四百九十五章 元年式七斤野戰炮第九百六十四章 寧投降不入川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門的一聲驚雷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北岸開發區第二千二十二章 文明的曙光:火炮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八百六十八章 三方各懷鬼胎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二千一百二十一章 採購裝甲車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步三回頭的明軍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給南蠻子一個下馬威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打了雞血的鐵路公司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德借兵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一億兩財政支出預算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詭異的發展第九百三十八章 鐵罐頭們的戰鬥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天大的野心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只要你買不起,沒有我們賣不了的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更符合國情的皇權集中制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聖駕返京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韃靼主力第九百六十八章 龍興之地大變樣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女的特殊'待遇'第兩百一十七章 壯烈而體面的死法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牛逼的戰艦第一百二十五章 說的都不是人話(月票加更)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越的底牌第六百九十七章 冒險誘敵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全民守城第六百零七章 排隊槍斃纔是王道第五百五十章 蔡二虎當將軍第六百九十七章 冒險誘敵第三百三十七章 千斤重炮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試射:好!好!好!第三百九十五章 衝鋒的城牆!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購買殖民地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我們大唐人都是很好說話的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西北鐵路通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南林堡失陷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陸軍的‘海上戰車’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把丹麥也搬到非洲去第六百八十章 有史以來最強突擊營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細分的工業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說不出的詭異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大唐人的胃口太大第一百五十一章 此乃人禍而非天禍也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一)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放眼全球,無一合之敵第一千一百章 令人生畏的公司艦隊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六百六十三章 颱風來襲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千俍兵滅僞唐第九百三十七章 李逵對李鬼:督標突擊營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全民守城第二千九十三章 衛生觀念第五百二十章 凶多吉少的俞大猷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皇家石油公司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修堡壘上了癮的大唐第二千一百六十章 陳立夫的全球偉業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全它嗎是貪官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大唐借錢從不怕你不還第十四章 你們懂個屁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大唐銀行家真黑第九十六章 這個女人有毒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產能過剩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萬金油西北馬第五百七十八章 全軍總攻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 經濟一體化計劃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七百七十章 明可以亡,官不能不當第三十二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七百八十章 韃靼異動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史無前例的遠征第二千四十三章 體面的基礎:工業化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五百一十九章 沈希儀的反攻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御覽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烈大混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橫掃半島第四百二十三章 豬從不投降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海軍誓死不從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陳立夫修官道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肉爛在鍋裡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竟敢壞朕的帝國基業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規模宏大的大唐金國艦隊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陸軍對鐵路的暢想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肅州油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戰艦不夠找海軍租啊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想要繼承皇位,首先要活得久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奇葩的尤金鴻上折第九百三十一章 撕毀協議直接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