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嶺村的東嶺,已經好些年沒有像現在這麼熱鬧了。
趙志江一家直接把老家的門鎖了,然後鍋碗瓢盆什麼的,都搬到了東嶺自家的蘋果園裡來了。
當然了,現在他們一家更喜歡別人稱他們的蘋果園爲養雞場。
畜牧局的扶持補貼比趙青山想象中要來得快,另外縣電視臺裡的記者也來了他們家兩趟,一趟是養雞大棚破土動工的時候畜牧局局長王華帶過來的,另一次是大棚蓋了十來天的時候,記者來做了一次跟蹤報道。
現在,趙家的養雞大棚建起來了,另外還在他們家蘋果園的入口處蓋了三間瓦房,其中一間當做倉庫放飼料、拌飼料用,另外兩間隔成三小間,兩間臥室,一間當做客廳。
趙家蘋果園門口掛着一塊木頭牌子,上面用油漆刷着一行大字“東嶺養雞場”,牌子是趙青山的姥爺加工的,字是趙青山自己寫好,然後用紅油漆刷了一遍,紅字的底子是白色的油漆。
畜牧局的補貼,能把全部四個大棚加上門口三間瓦屋的建造費全部包了,另外還多出來了一萬塊錢。趙青山打算在養雞場這邊安裝一個固定電話,另外下一步等第一批雞賣了,還打算買個手機。
在2002年的時候,像鳳凰嶺村這種偏遠的地方,安裝固話是要繳納初裝費的,而且還挺貴,兩千塊錢。
當然了,這樣的好事,趙家沒有張揚。
村裡人倒是都誇趙志江的兒子有頭腦,能攀上畜牧局局長這樣的大領導,這在小山村裡面,是不敢想象的。
絕大多數村民都覺得自己沒有能耐攀上畜牧局局長這樣的大領導,所以大家都沒有說跟着趙青山蓋養雞場的想法。
今天晚上,農大公司派車送過來的雞苗頭一次來到趙家的大棚裡面,趙家如臨大敵,一家三口都沒有睡覺的打算。
農大公司對於養雞全程技術指導,所以說趙青山倒是不擔心這雞養不好。再說了,前世的時候自己因爲工作上的關係,跟許多大型養雞場都有來往,怎麼樣大規模的養雞,自己也是很清楚的。
現在雞仔還小,不用分散到四個養雞大棚裡面,現在都集中在一個大棚裡面。
趙家的四個養雞大棚,分散在三十畝的蘋果園裡面,實際上整個蘋果園,也就只能找到這四個面積比較大的地方了。四個大棚,上下錯落,在靠近進門口的地方,便有一個養雞大棚,現在所有的雞仔,都放在了門口大棚裡面。
新出殼的小雞仔,必須在24小時之內注射馬利克疫苗,然後發往養殖場,放到養雞大棚裡面。
送到養殖場的小雞仔,等到出殼滿24小時之後,就可以進行第一次餵食了。
來給趙家送雞仔的技術員告訴趙青山,這批雞,到今晚上凌晨一點半,就可以餵食了。
在一點半之前,技術員告訴趙青山,只能給小雞喂水,不能喂料。
而且,現在已經是陽曆的九月份了,到了晚上的時候,天氣已經開始有些變涼了,一定要注意給小雞仔保暖,保持溫度。
技術員告訴趙青山,最適合小雞仔生長的溫度是32.2攝氏度。當然了,像趙青山他們這種條件的養雞大棚,很難說溫度控制的如此精確。反正啊,只要溫度高於28攝氏度,問題就不大。如果室溫低於26攝氏度的話,小雞仔很容易感冒,而雞仔一旦感冒,就容易造成傷亡。
九月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爲了防止萬一極端降溫天氣,趙家的養雞大棚一頭都建了一個爐口很大的爐子,然後在大棚裡面壘了一條寬達五十公分的煙囪。如果氣溫驟降,只要點着爐子,就能保證整個大棚裡面的溫度。
另外,爲了保持溫度,趙青山一家在門口的大棚裡面,用塑料布圍住了大約200平米的空間,將小雞仔放在裡面,而塑料布也起到了保溫的作用。
晚上十二點,一家三口都站在了塑料布圍着的棚內,笑着,看着滿地跑的一萬兩千多隻小雞仔。
種雞廠在給養殖戶送雞仔的時候,一般都會多送百分之二,也就是說趙青山跟農大公司簽訂了12000只雞的回收合同,而他們現在的雞仔數量,應該是12240只雞。
“山子,這雞可真多啊。”
張慧芬頭一次見這麼多雞仔,有些激動。實際上趙志江也很激動,這個時候就是讓他們去睡覺的話,他們也不會睡着的。
這麼多雞,可是他們趙家的希望啊。
趙青山心說,這纔多少啊,他前世的時候去過省內一家大型養雞場,人家一個工人就能照顧二十萬只雞,那個養雞場規模,一個大棚這頭看不到那頭。
“嗯,都快吵死了,嘰嘰喳喳嘰嘰喳喳,這些雞可真夠鬧的。”趙志江一邊看着掛在旁邊的溫度計,一邊笑着說道。
趙青山看了看手錶,轉頭對父親說道:“再有一個半小時就得喂料了,農大的技術員小曹跟我說啊,這個雞仔好不好,就看頭一次喂料的時候小雞仔吃料多不多了。”
張慧芬一聽,忙說道:“這個俺也知道,原先咱們買小雞仔養的時候,都是撒一把小米讓小雞仔吃,看誰吃的歡就挑那隻買。”
“山子,這小雞仔,真的45天就能長到5斤?”趙志江問道。
“這還有假?人家技術員都說了,人家是大公司,總不至於騙我們吧?”
趙青山四下裡觀察着小雞,即便是最好的一批雞,這裡面也會有一些弱雞,然後飼養員一開始把那些比較體弱的弱雞挑揀出來,單獨在一個空間裡面餵養的話,也會提高整體的成活率。
小雞仔進了大棚之後呢,他們一家三口就一直在進行這項工作。
在他們跟前,一家三口用磚頭隔開了一個大約五平米的空間,然後三個人將體弱的雞仔揀到裡面,到現在他們三個一共撿了三十幾個。
“要是這養雞真能賺到錢啊,我看我那個建築啊,以後也別幹了。”
趙青山擺擺手:“爸你以後跟着我養雞就是了,幹建築多累啊。”
他看向另一頭的塑料布,他彷彿看到全家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