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農場的水稻

“你們倆這麼早就過來,吃飯了嗎?”

“還沒,等您一起。”

“哦,那行,稍等一下,等我洗漱,帶你們去食堂見識一下咱們農場的早餐。”

照樣,等李贇洗漱從衛生間出來,端木櫻給準備好了衣服,給放在牀上,可以說除了內褲,別的都給準備了。

端木櫻雖然名字裡有個櫻,性格也豪爽,但是可是個大姑娘,長得不醜。

這樣給準備衣服,總感覺有點尷尬。

等韋欣明天來了就好了,不會在面對這種尷尬。

幸虧李贇的臉皮還不算薄,穿好衣服,下樓招呼他倆:“走,咱們吃飯去。”

到了食堂,夜班回來的工人正在在吃,到窗口看看,早餐有饅頭、炒米飯、大包子、涼拌黃瓜,榨菜、炒土豆絲、煮雞蛋,當然少不了的骨頭湯。

李贇要了一碗小米粥,一碗骨頭湯,拿了一個包子,一個雞蛋,端了一盤涼拌黃瓜,用長盤端着找了一張桌子坐下。

沒等他倆,自己先吃上了。

等自己吃下去一個包子後,他倆也端着選好的回來做下。

李贇來了興致,喝了一口骨頭湯,開口說道:“咱們吃的這些,除了鹽,其他的全部是咱們農場自己生產。”

方天亮吃的是炒米飯,可能是用湯匙舀的有點多,吃的時候,粘在了嘴角兩粒米,他自己沒覺得,他聽完李贇說的話,驚訝的問:“都是咱們農場所產啊?那這一頓飯得多少錢啊?”

李贇聽明白了他的意思,又端起小米粥喝了一口,回答他:“在農場,咱們自己生產的和別的成本差不多,不算貴,咱們在內地賣的價格是加上一些費用,所以才貴,但是也因爲咱們的品質好。”

“哦...”

看他的意思是明白了,也許實際因爲覺得在農場的食堂吃這飯賺到了,又去盛了一碗炒米飯。

大米是去年第一次種,沒正式上市賣,全都是自己家食堂或者給員工當作福利分了。

吃來味道不比龍江產的大米差,甚至更筋道。

現在龍江的普通大米在邊疆賣6塊錢一公斤,也就是三塊錢一斤,但是在魔都大型超市裡,現在有高端大米,賣到五塊一斤。

按照這價格,利潤來說不如蔬菜或者瓜果,但是大米成本低啊,種植成本,人工成本、運輸成本、存儲成本這些都低。

在邊疆種植大米惟一的缺點就是缺水,農場雖然水資源多一下,但是也不能像南方地區那樣總是漫灌大水。

所以今年的種植規模不算大,只有五千畝,未來要擴大規模,還必須在種子上下功夫,要適應少水的環境。

雖然也有旱稻品種,但是一個是產量少,再就是品質差。

最後農場是選的龍江的“五優稻一號”長粒,不過要完全適應農場的土壤和氣候,還需要農墾大學的那些教授專家和學生。

不過水稻品種也是延續了李贇一貫的主導思想,能行就開始推向市場,後面不耽誤種子培育。

現在的農場種植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在是那麼單一,不但有產量高,推向市場,利潤高的品種,也有產量低下的雜糧等。

像今年就增添了水稻、芝麻、等,去年是種了一下小米、綠豆、黃豆,但是這些雜糧標準是爲了自己吃,像是這樣的雜糧,就是農場種了上市,最後競爭力也不是太大。

去年還有一款新品種,賣的特別火,就是農場自己的食品加工廠出產的粘玉米和甜玉米。

這兩款本來是生的時候和其他的蔬菜一起鋪貨,但是這玉米生的的,只要過了兩天,口感就有點差,後來食品加工廠反覆研究,決定做成熟的,真空包裝後,能在兩個月內保持原來的鮮美,可以直接吃,或者微波爐加熱。

成本只增加了五毛錢,但是每個可以賣3塊,比原來的兩塊一個,還多出了五毛的利潤,並且可以採用汽車運輸或者火車運輸。

由於去年賣的好,今年玉米的種植面積到了兩萬畝,一個玉米可以賺到一塊,一畝產量平均可以產4000個,這樣一畝賺4000塊,一萬畝就是4000萬,兩萬畝就是8000萬的利潤。

可以說這一個品種,就是比很多的企業賺錢。

這還是農場普通的一個品種,就別提一年四季源源不斷的蔬菜,水果、和花卉這些主要品種。

現在的農場稱之爲集團所轄最大企業不爲過,今年按照種植面積和品種,預計總收入會接近三百多億。

產出這麼多,總面積也是快到了20萬畝,農場的範圍早就超過了劉義符這個市長所管轄的面積。

自己回邊疆一直忙別的事,農場的春播也已進入尾聲。

吃完飯,讓端木櫻和方天亮先去熟悉農場的辦公地點,現在農場也有了自己的辦公樓,就在市政府的對面,各部門,也五臟俱全。

自己先去了劉義符的辦公室,跟他聊了一會,迪化來的文件早就發到了他這裡,兩人主要聊的是投資的企業所出現的問題,不過在農場範圍內的投資商都恢復了建設,早已投產的也正常生產。

集團所建的商貿城也已封頂,處於裝修階段,由於商城早就招商完成,所以除了外牆和內部的公共區域是按照設計來裝修,凡是招商出去的店鋪,他們自己也派出工程隊一起進入裝修自己的店鋪。

這樣是爲了省時間,這也是在農場內部。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是得等工程完全交工後,商戶才能進場裝修。

按照農場的整體規劃,都是按照現代風格裝修,所以商貿城外牆採用了綠色幕牆裝飾,裝修工程是採用的從上往下,商城頂部五個鏤空的金光大字“唐城商貿城”沿着弧形的商貿城正面對着機場,無論是起飛還是降落的飛機,從機艙的側面都可以看到這五個大字。

字體還安裝了霓虹燈,夜間紅色的大字甚至在半空中就可以看到。

現在裝修的是商貿城的一期工程,總建築面積是三萬五千平米,一共五層,也符合機場區域低空的管理規定。

第三百五十七章 皮拉紅第三百五十五章 摘花533 媒婆第四章 遇到感興趣的事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西氣東輸工程第五十六章 迎接車友會第二百零六章 騎馬吃過的虧第一章 初入邊疆第二十六章 建移動信號塔第二百一十二章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第二百零六章 騎馬吃過的虧第二百二十八章 蘆葦帽子第三百零八章 孔祥東的喜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泡澡第三百二十三章 啤酒配烤肉第三百八十六章 村裡的紅燈籠第四百三十六章 伊萬的公民權第一百九十五章大數據系統的建立第六十二章 逛大巴扎第二十一章 開地第二百五十章 丹尼爾的三步計劃第三百九十章村民複雜的感情第二百四十七章 吃烤鴨第四百四十六章 噴霧機第六十七章 人情味第四百八十章 高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第一百九十五章大數據系統的建立第一百九十八章 家常飯永吃不膩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義符出名第三百九十四章西湖的美第三百七十一章給辦一個億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姥爺一家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春波磕頭第一百六十九章 華夏語言的博大精深第四百零五章 這就是現在的年輕人第二百零七章 腦殘電視劇把人看傻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秋菊花第三百七十七章 把子肉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贇又犯了個錯誤第二百一十四章 西氣東輸工程520 船舵是方向盤第五十二章 李贇的訂婚儀式第一百一十一章 貼春聯第三百五十四章 社慶第四百五十章 培養孩子們勞動積極性第三百七十二章 又是一個億第四十二章 買東方紅拖拉機520 船舵是方向盤第三百六十章 過山峰翻達阪第一百八十六章 過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的生活第三百五十三章 馮瑤姐的氣場第一百七十三章 樹立李贇的正面形象第五百零九章 小莊的集團大廈遊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則孜的位置第八十五章 鄉村發展暢想第二十四章 去塔中基地第二百八十七章 人不爲父母永遠不會了解父母第四百五十章 篝火狂歡第二百八十一章 賽後總結會第二百八十二章 網站的成功第四百四十二章融合第二百四十章 哨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狗頭金第三百六十四章 小古麗的成長第一百八十八章 公司的先鋒官第三百六十五章 辦走讀第一百二十一章 交底第二百八十五章韋欣肚子疼第七十二章 農場的前景第一百五十七章 車隊主管人選第五百零九章 小莊的集團大廈遊第四百零四章 我要建一個容納幾萬人的園區第三百五十二章 牧區的早晨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劉採訪第四百七十九章 貨場第二百一十一章 飛 機也得入鄉隨俗第二百七十三章 比賽場地第八十三章 拍婚紗照的興奮和痠疼第二十章 回邊疆531 清蒸冷水魚第七十三章 誰告的密第四百四十七章 譚超的汽車戰略第四百九十三章 孩子的童趣第二百六十章 比賽事項第二百一十九章 理念的不同第三百二十四章 水廠運營第一百六十七章 童子壓牀第四百五十三章 藍天下的薰衣草第十二章 丈母孃的態度第一百七十九章 救災第三百七十四章 老漢瓜第九十八章 老校長第二百四十六章 春波要在京城買房第一百六十九章 華夏語言的博大精深第二百七十五章 低調的劉叔第四百四十六章 噴霧機第八十九章 劉市長第九十七章 回山區第三百五十八章囤冰川水的女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