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

本來關外的滿清忽然之間分裂,這已經是意外之喜,京師裡面的人都在連連恭賀齊王王爭的大功,人人都是喜氣洋洋。

但沒過多久,就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齊軍竟然敗了。

這次齊軍是第一次在正面戰場的陣戰中被擊敗,從登萊之地就跟隨王爭的寧韜都尉邵勇威名赫赫,這次卻在雲南戰死,沒能續寫傳奇。

邵勇的對手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名叫李定國。

就是這個小人物,在大西軍其餘三路幾乎全部都遭遇挫折的時候,憑藉一己之力,將大西軍控制的地方延伸到雲南。

一直平平穩穩的雲貴局勢竟然出現這個變故,本來就連左良玉都打不贏的張獻忠也稱帝要做皇上,學人家李自成建立了個什麼大西。

這話起初聽在耳中就像是個笑話,就連李自成都難以抵抗齊軍的強大攻勢,那也就能在四川晃盪晃盪的大西,估計沒幾個月就被平定了。

所以在這個消息傳出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是當個笑話去聽,就連百忙之中的王爭都忽略了歷史上李定國的存在。

大西軍兵分四路,其餘倒還好說,北面孫可望在擊敗了大順軍的威武將軍韓華美之後,劉芳亮便是率大軍去迎。

一方面,大順接連敗退,幾乎丟失了陝西以外的全部土地,軍心已經降到谷點,急需一場勝利來提升士氣。

另一方面,大順軍對於這剛建立的大西還是充滿了不屑。

大西和大順這兩個老對頭之間的戰爭,大西並未討到什麼便宜,孫可望根本不是劉芳亮的對手,連吃幾個敗仗,差點都被打回四川。

劉文秀也並不好過,他起初帶着幾萬兵馬信誓旦旦號稱要攻下山東本土。

但事實上,劉文秀所部的大西軍剛出了四川就在湖廣遭到高傑所部的齊軍迎頭痛擊,現在高傑和陳永福合兵一處,所向披靡,甚至都打進了大西的四川本境,看樣子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這件事說起來讓人覺得唏噓,原本都是大明朝總兵的時候,高傑和陳永福在戰場上那可並沒有什麼優異的表現。

但是同樣的一個人,到了齊軍體制之內,帶着一羣不一樣的兵馬,竟然如此勇猛,建立了赫赫戰功。

陳永福是王爭能迅速統一河南的功臣,這已經不用多說,高傑自從去年來南京投奔之後,和左光先兩個人到處奔走,聯絡湖廣本地的原朝廷官紳,一樣爲齊軍拿下湖廣盡了大力。

現在中原地區已經不再是那麼戰火紛飛,原本鬧得最亂的中原五省,現在基本都處於當今齊王的統轄範圍之內,到處都能看見齊軍在進行擴招和整改。

大順自打退出北直隸以後,就是一路潰敗,齊軍基本不用怎麼去追,原本那些歸附大順的地方就又都上表歸附。

其中,像是鎮守大同的姜襄,還有原本明廷的宣府總兵王承萌,都是早早的將大順軍拒之門外,這還不止,他們將原本大順的官員驅逐,痛打落水狗。

對於這些人,由於王爭現下沒有什麼功夫搭理,所以都是直接讓他們官復原職,只不過麾下兵馬必須接受齊軍的整改。

除此之外,崛起的土默特依賴於中原的物資才能繼續和北五部周旋,就連關外的滿清都在盛京一戰之後分崩離析。

大順和大西也就只能佔據陝西和四川這兩省之地,可以說,自從萬曆末年開始,天下間的形勢就從沒有這麼好過。

大順兵敗,朝鮮稱臣,蒙古封貢,滿清崩潰,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華夏的中興之兆,自從進入北京的半個月起,勸進的摺子就從來沒斷過。

勸進什麼呢,那就是讓當今的齊王,早登皇帝位。

這種說法在張獻忠稱帝之後更加在北直隸蔓延開來,所有的人都期盼着縱橫天下的齊王能登基爲帝,因爲這天下間的假皇帝已經不少了,缺一個真正能說話管用的真天子。

這次王爭的態度不明不暗,既沒有像在南京那次直接拒絕,也沒有一口答應下來,只是當做沒聽到。

但齊軍下轄的文臣武將可都不是傻子,王爭這個態度,那就說明是有戲,作爲幕僚府幕僚長的李巖,還有特別顧問管清天都被衆人推出來提這件事。

這天,幕僚府的幕僚們都聚在紫禁城深處的一間小院裡,衆人臉上洋溢出興奮的笑容,正在激烈的討論着什麼,門外還站着兩個小官在把風。

原本手邊的事情都被大家放在一邊,本來這時候應該討論的話題變成了如何能讓齊王名正言順的登基爲帝。

“李大人,這裡就屬你和管大人待在齊王的身邊最長,由你們兩個共同來提,大家按規矩跟表勸進,顯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原本明朝兵部尚書張國維現在是幕僚府軍務部的一個科長,雖然比原本六部尚書的職位小多了,但他卻非常慶幸。

這個位置上乾的事情真正是實事,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沒處理完一個事務,甚至還會有很深的成就感,而且沒有什麼類似黨爭的內幕需要注意。

李巖坐在位子上,不斷用手指一下一下的敲打桌面,似乎在細細思索着什麼。

“不易操之過急,自古以來,百官聯合勸進都要有三次,第一次就在明日,第二次在本月月底,第三次,在明年正月之初。”

他才說完,衆人便是紛紛出聲附和,管清天拍拍手,說道:

“現下齊王的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雖然有了李定國那個亂子,但大勢不可阻擋,自己這些做臣子的更因該爲主上分憂,今日,就在這裡把該處理的事情都討論清楚。”

李巖點點頭,笑着說道:

“管大人說的不錯,大家暢所欲言,不能漏了任何條目。”

張國維首先提出,登基的日期和地點要選好。

衆人商議一陣,地點方面,武英殿雄偉壯觀,距天最近,顯然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日期,現在還不急,禮樂和服裝等一些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一定要選個黃道吉日。

農務部部長陳子龍說道,登基之時,新的農曆需要立刻在天下頒發,這是穩定農莊秩序的關鍵,因爲前明已經有很多年未曾發下農曆了。

大家表示贊同,這些事情王爭沒有說,但並不代表沒有想到。

顧君恩緊跟着提出,登基之日,必須在北京城召集有名望的文武將吏,讓天下百姓看一看改朝換代的齊軍有多麼強盛。

所以,就需要立刻發佈令旨,規定外地文武將吏抵達北京的日期。

這些事情擠壓在一起,都需要有條不紊的辦完,李巖在問過管清天之後,決定將登基的日期定在明年,魯監國二年的正月,也便是文武臣工第三次勸進的三日之後。

現在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準備,雖然可能不太夠用,但也只能把一天當成兩天過。

畢竟,這天下戰亂多年,百姓們太需要一個文治武功樣樣齊全的帝王來帶領他們走向太平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五百六十五章:闖王泄憤殺吳襄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二十一章:無計可施紅顏策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明神宗平倭詔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四十六章:納級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