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納級

王爭與高山正在寒暄,這寒暄是官方的叫法,土話來講就是在扯皮些有的沒的,正巧這時王爭的娘王劉氏走出了房屋,笑呵呵的問高山要不要在這裡留飯。

看高山的樣子本是不太好意思的,正想法子推脫,忽的看見王劉氏、黃嬸等幾個婦人端出來些東西,被香味饞的口水直流,說出來的話變的也快。

“那個,不會攪擾吧。”

“嗨,這孩子,攪擾什麼,爭兒說了今日放飯大夥一起吃,熱熱鬧鬧的纔好呢。”王劉氏一點都不在意,端着東西微笑着從高山身邊走過。

伸脖子看過去,高山嚯的一聲。

“王爭,你有福氣啊,居然吃起肉湯了!”

“老高,少扯皮!快來搭把手!”

哈哈一笑,高山解下腰間的鋼刀立在一旁,幫着王爭開始佈置院落,這個時候黃陽、董有銀與黑子叫的人也陸陸續續的回來集合,見到這個場景都顯得有些意外,原來王爭爲他們準備了個驚喜。

“嚯,這麼香。”

“好久沒吃到肉湯了,不行,我得將我老孃接過來一起吃!”

大傢伙都是義井莊的村民,這次都能吃上肉湯全是拖了王爭的福,沒過多久,不大的院落裡就是坐滿了十幾桌的老少村民,不少家裡有孩子的也都帶來湊熱鬧,正在一旁嬉戲打鬧。

值得一提的是,期間高山的家丁隊官孟悅帶着十幾個家丁找了過來,據他們所說是聞見了這裡飄出去的肉香,高山正喝罵着讓他們離開。

“老高!算了,你我是兄弟,部下自然也不能疏遠了,留下一起吃吧。”

這時候王爭走了出來,一番話說得輕描淡寫,高山一愣,張了張嘴,還是什麼都沒有說出來。

孟悅嘿嘿笑着答謝,趕緊帶着十幾個人尋了個地方坐好。

不遠處的營盤內,一桌三個哨官模樣的人正喝着悶酒,聞着空氣中飄過來的肉香,其中一個哨官‘咕嚕’嚥了口唾沫。

“孃的,這夥**打了場勝仗尾巴翹到天上去了,再怎麼樣他王爭也還與你我平級,憑什麼他能喝上肉湯?”

又一個哨官詫異的看了一眼方纔說話那人,將酒碗放到桌上,“怎麼你還不知道?”

“知道什麼?”

“王爭現在可是協臺,哦不,是鎮臺身邊的紅人,被楊撫臺提爲千總,還加了署指揮僉事,可不是你我小小的百總哨官了!”

‘咔嚓’一聲,最先說話那哨官手裡的酒碗都沒拿穩,滿臉不可置信的起身。

“你從哪裡知道的消息?王爭升官咱們爲何只是加了些餉銀,論資歷,論輩分,論軍功,王爭哪一個比得上你我,還有劉大哥。”

“噓,先別說了,沒看見劉大哥一直沒說話麼。”

說着,這兩個人看向一直默不作聲的劉大亮,覺得他有些不悅,趕緊閉口不言。

將碗裡的酒一飲而盡,劉大亮狠狠的轉身離去,給人留下一個陰險的背影。

......

“今日除了正常的端槍與繞城之外,大夥就不必再訓練了,回家好好陪着父母妻小。”

“謝哨官!”

這時候,高山起身走到王爭身邊。

“還叫哨官呢?你們現在該叫千總,王千總!”

聽了高山的話,義井莊的村民們都是議論紛紛,高亮帶着幾個新兵小夥子一臉欣喜的起身。

“王大哥升官了!天,千總?”

“謝天謝地,我們終於要有好日子過了,謝天謝地...”

這場義井莊老少村民的大鍋飯持續了一整日,期間就連新任的總兵官吳惟忠都曾來到這裡,一是祝賀,二是爲王爭送官服印信。

送過來的官服有三套之多,分別是指揮僉事和千總所穿,指揮僉事的複雜些,要分爲禮服和常服,各有風格,這兩套官服顯得頗是中正,以色彩鮮豔爲主,應該是官場上與其他官員見面時穿的。

王爭呵呵笑着,連連道謝的同時,拿起千總的那套官服在身上比了比,正合身。

這千總官服胸口處繡着一村大小的雜花,背後一個騰雲駕霧的‘彪’形補子,又帶有一雙牛皮官靴,穿上去精氣神十足,王爭顯然更喜歡這種直來直去的調調。

掀開官服,一封不大不小的信札出現在眼前,這封信札紋底是淡黃色,正面印着王爭看不太懂的大印,周身都綴上了花,看起來頗有些威嚴的模樣。

“這是什麼?”王爭隨口問道。

吳惟忠微笑道:“你打開看看。”

翻開信札,中規中矩的黑色紙書躍然紙上,“兵部武選司察山東文登營百總王爭,克謹,忠貞,有功於國,着升兩級,實授靖海衛指揮僉事之銜,充任文登營千總,望該員仍能盡心戮力,不枉重託!”

看完這封信札,王爭的心裡反倒平靜了一些,這上面所說的克謹、忠貞,有功於國,王爭真不確信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這幾點。

注意到王爭表情的變化,吳惟忠臉上露出不解之色,“王爭,怎麼愁眉苦臉起來了,今日可是個好日子。”

“鎮臺內裡替卑職斡旋,鎮臺大恩,卑職心中都明白。”

鎮臺是明代時對總兵官的尊稱之一,如同坐營官尊稱爲協臺,巡撫尊稱爲撫臺一樣,只是地方不同尊稱也有所不同,若是九邊重鎮的總兵官,則一般被稱作軍門。

其實王爭能順利得到指揮僉事的職銜,並不都是由於戰功,王爭戰果斐然,在文登營內甚至是寧海州內都是無可爭議。

但這個時候的官僚制度已經腐化到了極點,王爭沒有人脈,更沒有任何背景,若是完全依靠軍功升遷,此次最多也就是個副千總,絕不可能正千總加指揮僉事。

幾日前王爭才知道,吳惟忠一直都在替自己周旋,納級的事也是吳惟忠在處理,這個字眼王爭還是第一次聽見。

納級,俗稱買官,在明末也是存在的,這個時候衛所已經衰弱到了極點,早已是名存實亡,衛所的官也根本不值錢,武職更是如此。

九邊之外的衛所武官若是想要升遷,除了寥寥可數的軍功之外還要有納級這條路,只不過這條路不僅需要極廣的人脈,更需要大量的銀子。

崇禎二年初的時候,僅是從副千總升到正千總便需要三千兩白銀,更別提還要加上個指揮僉事的職銜了。

指揮僉事不同於千百戶,需要兵部的正規任命纔可以到任,這就需要在武選司、職方司去找人活動。

王爭根本不懂這些,內裡的一些條條框框都由吳惟忠替王爭做完了,這才避免王爭吃了大虧。

若不是高山喝酒說漏了嘴,王爭可能到現在都被善意的瞞住。

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