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

說起來這事委實讓人感覺吃驚,山東軍以往都是異常低調,無論崇禎如何的刁難,王爭更是對朝廷一向是百般順從。

可這次,山東軍二十萬戰兵,沒有任何徵兆的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兵諫。

王爭忽然下令出兵北上,山東軍在幾天之內就收編了滄州城內的殘餘明軍,並且牢牢將南北漕運控制在手中,速度之快,進軍之無可阻擋,都是令人歎爲觀止。

很多人聽到這件事之後才忽悠一下子想起來,在王爭手底下的,其實山東軍是一隻猛虎!

往常很多人因爲它的蟄伏而將其當成病貓,沒成想,一旦這隻猛虎起身,整個大明都要爲之戰慄不安。

兵諫之事風一樣的傳遍了各地的大街小巷,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回事的時候,王爭其實已經佔據了滄州。

得知這支兵馬就在距離自己二百里不到的滄州,北直隸的重臣、勳貴們總算是坐不住,開始商討應對之策。

可是究竟要怎麼應對,山東軍頭上頂着的還是朝廷官軍的旗號,就連京師中也起了風言風語。

說什麼從前忠君爲國的王大帥,卻屢屢遭受朝廷的猜忌和打壓,無論五城兵馬司的人怎麼抓,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扔進大牢,謠言依舊還是對朝廷不利。

從沒有一個地方武將能做到王爭這般威脅朝廷的地步,這種威脅朝廷不只是實力上,最主要的還是從百姓心中看出。

若是一般的兵馬進入北直隸,就算是朝廷官軍,百姓往往是惶恐不安,但這次卻恨不得山東軍直接打到京師。

要說這種輿論的轉向不是王爭所爲,就連崇禎都不會相信,可除此之外,更讓人畏懼的還是王爭這個人。

此人年歲不到三十,但這種種明裡暗裡的手段委實太多了些,真叫人防不勝防。

從前山東軍一萬多人的時候,就已經不斷大勝,南擊闖賊,北拒韃虜,而且尚無敗績。

眼下王爭揮軍二十萬進駐滄州,真正目的究竟爲何,誰又能清楚。

雖然不知北上的山東軍到底有多少實數,但能確定的是,山東軍兵馬就算只有十萬人,天下間又有誰能抵擋。

北直隸明軍聽聞滄州之事後,早已是驚懼難安,有滄州守備那樣想法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

誰都知道,以山東軍眼下的實力,就算直取京師,怕也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爲什麼王爭就心甘情願的替明朝賣命?

滄州一戰,山東軍以近乎爲零的傷亡代價,便擊潰收編了附近的幾千明軍,並且成功掌控了河間府重鎮滄州。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朝堂之上的重臣勳戚們,更是人人自危,有不少人甚至在想,王爭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真的只是爲了更換爵號?

不過你要是仔細來看就會發現,其實王爭從發跡到現在,對於朝廷一向都是“尊奉”。

即便是這次兵諫,也並沒有什麼要造反的傳聞,只是給人一種受到猜忌,不得不這麼去做的感覺。

要說現如今的大明,最大的一顆定時炸彈,無非便是山東軍。

像王爭這般手握重兵,雄據一方的人物也就剩下沿海鄭氏,可鄭氏卻和山東軍無法同日而語。

鄭氏主海,替朝廷阻擋海盜、倭寇和洋人,步兵雖然在江南也很強,但卻並不能做到如今山東軍至強的地位。

相比之下,山東軍則不然。

首先,王爭的大本營在山東,距離北直隸那是非常近,若是以昔年奇襲建奴興京的速度來看,山東軍在一月之內便可大軍兵臨京師城下,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占得先機。

當然,這已經嚴重威脅到崇禎,正是看到這點,朝廷纔會屢屢刺激,試探王爭是否忠心。

這也得到了一個結論。雖說這位山東總兵看似中規中矩,但卻並不是死心塌地爲朝廷辦事。

儘管王爭隱藏的深,但也能有人隱約發現他暗中包藏的野心。

到了崇禎十五年的下旬,王爭以爵號不妥爲由,發動滄州兵諫,以雷霆之速拿下了滄州一帶。

這次出兵的行動中,不僅讓朝廷對王爭手中實力有了新的定義,也讓山東軍一系文武將吏看見朝廷軍隊的孱弱不堪,以及自己的如日中天。

還未出山東境內的時候,滄州守備聽聞山東軍北上,毫不猶豫的棄官潛逃,緊跟着城內明軍自相殘殺,等到山東軍趕到的時候,這座漕運重鎮,已經像個褪去衣衫的處子一般唾手可得。

山東軍一戰而定,正在商議如何處理周邊城鎮,卻接連受到了許多書信。

作爲朝廷的文官武將,在這種時候不思抵抗,卻爭相致書表達委曲求全之意,不得不說是個極大的諷刺。

他們都表明願意接受山東軍的改編,這委實是個意外之喜,不僅讓王爭眼前一亮,更是讓整個山東軍看見了一個希望——改朝換代的希望。

看着眼前厚厚幾沓書信,王爭禁不住微笑起來,直到現在,他總算明白歷史上李自成的心情了。

很多山東軍的將領和文官其實比王爭更着急,半個河間府幾乎都是望風而降,要是其它地方也一樣,那爲什麼不直接攻取京師。

……

大約是進入滄州城以後的半個月,山東軍戰兵將領和軍議司文吏都聚在一起,爭論的面紅耳赤。

“李左軍議,咱們明人不說暗話,這世道亂成這個樣子,還不去直接打到京師,將那老皇帝拉下來!”

說這話的是董有銀,鄧黑子和高亮也是點頭,周圍一應山東軍的戰兵將領都在不斷附和,眼中亮着興奮的光芒。

“這種朝廷,尊奉有什麼用,莫不如打到京師,以咱們山東軍的實力,又有誰敢阻攔?”

其實李岩心裡也有些癢癢,他輔佐王爭至今爲的是什麼,不就是推翻明朝,改朝換代嗎,可現在的的確確還不到時候。

想到這裡,李巖笑了笑,忽然問道:

“打到京師把崇禎拉下馬容易,但在那以後,誰來做皇帝?”

這話問的就有失水準了,衆將想都沒想,紛紛嚷道:

“這還用問,當然是大帥做皇帝!”

“李左軍議此話何意?”

聽見這些,李巖搖搖頭,看了一眼南邊,靜靜說道:

“就算打下了京師,還不等大帥登基,南京立刻就會有人稱帝即位,就算隨隨便便出來一個王爺監國,名義上都是正統。”

說到這裡,李巖笑着反問道:

“到那個時候,我山東軍必收天下羣起而攻之,打下一個京師有什麼用,還不是待不住?”

說着,李巖眼中泛出了深深地憂慮,皺緊眉頭說道:

“更何況,眼下的大明朝還並不是無人哪。”

董有銀有些不耐煩,搖頭晃腦的問道:“還有什麼人能和大帥相比?”

“就是,李左軍議怕是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說是左軍議不想去,管右軍議去便可!”

黃陽一直都很平靜,無論周圍的人怎麼興奮,他都是低調的站在一邊,可這個時候卻忽然開口,沉聲說道:

“孫傳庭。”

這句話說完,屋子裡頓時靜了下來,孫傳庭對朝廷忠心耿耿,的確不可小覷。

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願,克復盛京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五百四十二章:終滅鄭氏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