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

崇禎九年六月下旬的膠東,由於小冰河的影響,空氣中已經夾帶絲絲寒意,預示着一場寒霜將再次降臨大地。

一行約莫幾百人的隊伍走在荒地中,當頭打着的幾桿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這是王爭帶着的文登營第六哨新兵。

這些新兵的腰間基本都掛着兩到三個血淋淋的腦殼,由於剛剛取得大勝,新兵們都見了血,彷彿剛剛進行一場蛻變,扛着長槍走在路上都顯得虎虎生風。

冬日是殘酷的,各地都有無數的老弱災民,他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不知又要有多少人將要在今年的長冬中被凍死、餓死。

想到這裡,王爭一陣搖頭。

時局不靖,儘管已經在五文河獲得大勝,但是王爭卻並不能放鬆步伐,隨着奴酋皇太極稱帝,阿濟格率十萬餘清兵叩關,境況將會變得更加艱難起來。

走在最前面的王爭攥緊手裡的那口鋼刀,有些話只能自己悶着,並不能與黃陽他們明說。

印象中,那場徹天動地的鬆錦大戰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就要開始了,這是一場決定明清雙方命運的關鍵戰爭,時間緊迫,已經容不得自己有絲毫的懈怠!

與在水寨中相比,王爭的隊列中好像少了不少人,江大與被救下的那三百來個百姓並沒有在隊列中一同前來。

臨行的前幾日,王爭經常找江大交心,一談就是小半日的光景。

以王爭這幾日對江大的瞭解來看,無疑他是值得信任的,但想來想去,王爭覺得江大這種性子並不適合在軍中作爲基層將官。

江大沉默寡言,貌醜卻心善,在他的心中,除了對王爭的忠心便是道上的義氣最爲重要,讓他帶兵,無疑是場災難。

優秀的領袖最明顯的特徵便是知人善用,無論什麼樣的人都能在他手中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如漢高祖劉邦。

相比朱元璋的親力親爲,劉邦則是個另類,他並無張良經天緯地之才,沒有韓信統兵作戰之能,唯一擅長的便是用人之道。

按照這時候朝廷的規矩,被有任何背景的王爭,此次作戰所得幾乎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留存,都將被貪功的上級瓜分,官官相護之下,王爭拿他們根本沒辦法。

最多有個擢升的功勞,但這顯然滿足不了王爭。

任了誰,都不想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方拱手送人,不過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儘管規矩在自己頭上壓着,王爭依舊在想方法解決。

俺這時候的規矩來看,明面上自己要是想留着是不可能的,那王爭只有在暗地裡下下功夫。

沒錯,王爭想到了從水匪那邊投誠過來的江大,他並沒在新兵戶籍中入冊。

思來想去,王爭最後決定把江大留在五文河水寨,明面上作爲新的五文河水匪頭領,暗地裡卻是爲王爭佔據住五文河這一塊寶地。

江大聽到這個消息自然很高興,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在他看來,王爭要他在外立杆子,並且將辛苦打下的五文河交給自己管理,那是極大的信任,心下對王爭感激異常。

儘管江大面上並沒什麼變化,但王爭依舊能從他微微抖動的手上看出,江大心中還是很激動的。

既然江大要立杆,那就需要王爭的協助,那些投降的水匪自然不能再用,都被王爭在出發的前一天砍了腦殼,準備去領軍功。

三百餘名百姓被水匪抓來多年,家中早都沒了什麼親人,甚至連各自的村莊還存在與否都不知曉。

如今外頭兵荒馬亂的倒不如這五文河安穩,有吃有住還安全,水匪幾乎都被王爭驅趕走。

這些百姓商議了小半天,最後也沒幾個離開的,幾乎都願意留下來追隨江大,立杆五文河。

這樣一來,加上王爭爲江大留下的糧草銀兩等物資,江大帶着幾百人佔據水寨,直接成了五文河內最大的一股杆子。

這時候的水匪立杆都不會用真名,例如浪裡白條、河龍王、浪裡蛟等人,即便是農民軍中也幾乎都用名號行事,例如闖王、射榻天、八大王等一些較大的農民軍。

這些在外掛着腦袋賣命的窮兇極惡之徒幾乎在各處都有得罪人,起初這也是爲了保護自己家人的法子,到了現在則成了道上另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在王爭率文登營新兵走後,不少人都聽聞,又有一位水匪在五文河重新立杆,喚作黑魚,但是這位黑魚卻與河龍王、浪裡蛟兩兄弟不同,從不殘害百姓。

漸漸的,五文河水寨收留流民在的事情流傳開來,黑魚這個名號也逐漸響亮起來,流民與水匪有不少都前來歸附,這些都是後話。

王爭走在路上時心中思索的都是到了寧海洲如何去做,畢竟那浪裡白條並不似河龍王一般講究道上義氣,在王爭心裡,河龍王那樣的水匪反倒好對付。

浪裡白條卻不同,他的性質已經和農民軍有些類似,知道脅裹百姓作爲炮灰攻城免得精幹水匪傷亡,這就說明他有野心。

暫避監軍道許成文的鋒芒,待官兵驕橫時設局破之,這也說明浪裡白條詭計多端,這種人做了匪首才最麻煩的。

握緊鋼刀,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王爭也要帶着義井莊的老少爺們去闖一闖,這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五文河到寧海洲外圍只有不到三十里地,王爭一行人從早晨出發,慢騰騰的下午也走到了寧海洲外圍的小樹林中。

出了小樹林,看見西門大開的城門,王爭心中“咯噔”一下,難道寧海州城已經被水匪攻破了不成?

帶着新兵們踩過門前散亂的旗幟,一眼見到州城內蕭瑟的街道,沒什麼猶豫,王爭帶着人直奔知州衙門而去,若是官兵還在抵抗,那裡無疑是最後的希望。

剛剛轉過街角,二十幾個百姓尖叫着跑來,其中有男有女,後面跟着如狼似虎的水匪。

這些百姓見到前方衣襖整齊的文登營新兵好似抓住了最後一根求生的稻草,又驚又喜的跑到文登營新兵身後。

待這些百姓全部通過,王爭“噌”的一把抽出鋼刀,大步當先走出。

“諸位將士,隨我殺匪立功!”

文登營新兵們齊刷刷的挺起雪亮的槍尖,踏着稍顯整齊的步伐,堵住窄小的街道,等待已經殺紅眼的水匪衝來。

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五十章:意外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