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這周圍有清兵的可能微乎其微,但全卓依然分出幾個把總兵力的馬兵在附近遊弋警戒,剩下的馬兵下馬負責打掃戰場。
只是這打掃戰場不似以往,對於清兵的衣甲兵器都就地掩埋,韃子的腦袋也沒有割下來。
這些若是讓其他的明軍見了,恐怕又會譏笑。
其實這都是來遼東之前軍議司考慮到的問題,由於是偷襲,清軍雖說大軍叩關,但關內不至於一支可用之兵都沒有,況且登州營一旦登上遼東地界,就成了睜眼瞎,什麼都不瞭解。
這些軍需物資和腦袋雖然可惜,但帶上太拖累行軍,軍士們的行動也會受到影響。
總歸總一句話,這次王爭帶着登州營來遼東的目的不是繳獲軍需物資,也不是砍下多少級韃子腦袋好回去邀功,而是要徹徹底底的打一打韃子的囂張氣焰。
所有的兵士都明白一點,登州營軍規森嚴,遼東已經多年未有明軍涉足,要是想活着回去,就必須聽從指揮,按照計劃行事才行。
至於那些韃子和漢軍步卒的屍體,馬隊的兵士挖起大坑統一埋起來,其實要是讓全卓選,他更願意讓韃子暴屍荒野,只是這對隱秘行軍不利。
這時候獲救的遼民商議一陣,紛紛自發前來協助。
他們起初還在害怕,聽見登州營馬隊兵士們喊的話,這是正兒八經的漢語,而且他們都能聽得明白。
遼民們都是不敢相信,這些悍勇的韃子在登州營的馬隊面前居然不堪一擊,整個戰鬥持續了不到一炷香就是解決。
其實並不是登州營馬兵戰力如何,只是真正的八旗兵太少,就連二十個都不到,而且還都是步甲。
幫着挖坑的時候,百信們都是倍感快意。
這些可恨的韃子,平日是無惡不作,多少好閨女都被他們糟蹋的不成人樣,多少好人都被他們蹂躪至死。
這莊子內本有十七戶的遼民,但全卓派人左尋又找,算上救下來的幾個人,在這裡卻只看見了三十幾個遼民,
“是大明的軍隊,大明的軍隊來救我們了!”
“太好了,你們終於來了!!”
除了少數的歡呼聲,這莊內大部分卻都是哭喊聲,不少年邁的老者緊緊抱着被登州營兵士從莊內救出來的自家閨女。
有些還有氣息,大部分卻都是不成人樣被害死的...
遼民們一邊痛哭一邊圍成圈給兵士們跪下,哭喊着“你們終於來了”,這漢家旗幟,他們不知道苦苦盼了多少年。
“隊官,這...唉,你還是進去看看吧...”一名兵士抱拳說了幾個字,實在是說不下去,閉上眼搖搖頭回身離開。
全卓心中納悶,遂帶着兵士來到莊內,眼前這一幕讓他震驚無比,莊內散發着屍體的腐爛臭味,一間間柴房裡全是被關押的女子和青壯。
溼暗的環境中,仔細看才能看出牆角的一顆顆腦袋。
按遼民的說法,因爲怕青壯聚衆鬧事,所以清兵將遼民分散關押,大部分的青壯都被殺害,剩下的大多數的都被帶到更北的極寒之地,剩下這些則被當成牲畜一般圈養在房內。
論起吃的喝的穿的,其實比起牲畜都不及。
在全卓的示意下,兵士們紛紛上前打開其餘的柴房大門,傳出的臭味讓不少人都是止不住的彎腰吐起來。
兵士們張大了眼睛,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看見的就是事實。
他們的面前全是黑壓壓擠在一起的女子,身上穿着破舊的衣衫,禦寒不禦寒暫且不論,即便是看見登州營的兵士,她們也是如同木頭一般蜷縮在裡面,一動不動。
全卓嘆了口氣,他原來也是流亡各地,各處的災民飢寒交迫他都親身經歷過,不過現下遼民的處境,就連他都覺得不可置信。
周圍登州營的兵士們開始竊竊私語,從這些女子的眼神中已經能看出來,她們的心已經徹底死了。
“胡亂嘀咕什麼?”全卓瞪眼朝後一望,兵士們立刻噤聲,緊跟着他說道:“將這些女子帶出去與她們的家人團聚吧...”
“隊官,她們的家人...都被韃子殺了。”一名兵士低着頭說道,眼神中全是對韃子的刻骨仇恨。
全卓啞然,沒了話說,揮揮手示意按軍議司計劃行事。
按照軍議司的計劃,旅順口常年不凍,是天然的優良水軍港口,韃子不重視這麼好的地方,但登州水師不同,船隻完全可以在這裡停靠,收攏在中左所附近的遼民百姓。
本來李巖和管清天是不建議這麼去做的,因爲這麼多劣根太大,雖然收攏不少遼民,但若是混進韃子的奸細就得不償失了。
軍議司的計劃很周全,但王爭仍是不忍心,前前後後商議了很久,取了個折中的法子,停靠在旅順口接應的同時,儘量收攏遼民。
若是真的混進來韃子得尖細,自有巡檢司去調查解決,王爭也只能做到這些了,遼東的遼民這麼多,登州營又是隱秘行軍,哪裡能救的過來啊。
中左所距旅順口較近,收納這裡的遼民比較容易,但更深入一些,即便是將這些遼民救下來,登州營也不能派人將他們送到旅順口了。
王爭清楚地明白,這會延誤軍機造成嚴重後果,這種時候只能狠下心來。
不過登州營的兵士會告訴遼民旅順口的方位,他們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畢竟這次來他們也是泥菩薩過河,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來之前都已經寫好遺言與家人訣別。
馬隊的任務已經完成,所以全卓便是分出一半的人手,保護指引這些遼民前往旅順口,至於那些受驚的女子,只能先帶回登州休養看能不能恢復過來了。
遼民們聽說不是朝廷反攻而來,頓時寂靜了下去,聽到全卓的話後又是不斷議論,其實說起來,他們中的不少人不願意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
商量了很久,那些尚有家人存活的遼民都決定上船去登州,爲了家人他們只能這麼做,其餘一些孤苦伶仃的則決定留在遼東。
全卓仍是對方纔的慘景念念不忘,知道這些人留在遼東只會被韃子迫害致死,忍不住勸道:
“鄉親們,登州是安全的,千萬不可留在這裡啊!”
一個年邁的老者笑了笑,深切道:
“大人,我們都是一把老骨頭了,就算上船也到不了登州,空佔着位子,給年輕人騰騰地方也好。”
“是啊,多虧了登州營的壯士們搭救,小老兒才能脫離韃子之手,就想着在死之前,能回到老宅給兒子上上墳,也就滿足了。”
全卓面色動容,說道:
“不瞞各位父老鄉親,我是金州人氏,並不是什麼大人,在幾月前還是到處流亡的難民。”說到這裡,他的神色變得敬仰起來,沖天抱拳道:
“多虧了我們登州營的王將軍,信任我,不看低我!委任我馬隊隊官的重任,自那時候起,我全卓這條命,就已經是登州營的,是王將軍!”
“這次能跟着將軍殺回遼東,替爹孃報仇,全靠了將軍!”
說到這裡,全卓言辭懇切的說道:
“鄉親們,你要相信我們,其實大家從前都是流亡的難民,到了登州纔開始新的生活,登州營上下都深信,只要跟着將軍,我們一定能看見天下太平的那天!”
兵士們爲了證明全卓話的真實性,用各地的方口音說起話來,遼民們聽見後都是不敢相信。
Www¸ тт kán¸ ¢o
天底下居然還有這樣的軍隊?
全卓不願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無論是那些神態呆滯的女子,還是耄耋老者,都是苦苦相勸。
遼民們被全卓所說的登州營治下政策說動,老人們滴下渾濁的淚珠,他們從這支軍隊上看見改朝換代的希望。
遼民們深深望了一眼北方,全都跟着馬隊前往旅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