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

崇禎十一年,李自成率闖營轉戰潼關,督師洪承疇親率官軍設伏,大破闖營,李自成遂率部遁入河南;張獻忠所部轉戰於鄂、豫、皖等地,起初與官軍互有勝負,但卻突然傳出消息,被左良玉率軍大敗於南陽;羅汝才、射榻天等流寇都是各自爲戰,到處逃亡。

官軍在楊嗣昌“四正六隅”的戰略下逐漸收縮,洪承疇、孫傳庭、熊文燦三方協剿,局勢逐漸好轉,從這年三月開始,有流寇頂不住壓力投降朝廷。

五月份,射榻天劉國能與八大王張獻忠先後在河南、谷城就撫於六省總督熊文燦,緊跟着沒多久,別號“曹操”的羅汝才就撫降明,流寇的烽火燎原之勢看似已經熄滅下去。

這三人都是當年大會時威望比較高的流寇首領,如今就連他們都投降了朝廷,朝廷上立刻就是稱頌如雲,文人紛紛上表道賀,謂是“中興有望”。

射榻天劉國能往昔在流寇中也是衆老營之一,正經的陝西漢子,就撫後時刻以‘忠義’鞭策己身,一心跟着朝廷剿賊,十分順當的接受熊文燦的整編,最後成了一名隸屬平賊將軍左良玉的守備。

劉國能接受整編後作戰十分勇猛,李自成曾派人到他這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希望在這邊打開缺口突破。

然而劉國能卻六親不認,斥責李自成爲亂賊,率部嚴防死守,對朝廷的一切命令都是毫不猶豫的執行。

張獻忠和羅汝纔不像劉國能這般,他們名爲就撫,實際上卻拒絕整編和調遣,對於朝廷的約束從不加理睬。

在休整期間,集草屯糧,打造軍器,招兵買馬,訓練士卒,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時間來到八月份,登州營與左營的交易全部完成,早就回到山東的劉澤清立刻言辭激烈的給朝廷上了一道奏摺。

這奏摺自然是和王爭有關,說自己部下幾千名士卒被無故砍殺,當年平定孔有德之亂的時候這些人都曾上陣立功,如今死於小人之手,怕其餘將士不服,朝廷理應順應將士之心,嚴懲王爭。

說白了,劉澤清這是直接擺出自己的那莫須有的功勞要挾朝廷,其實這方法左良玉也用過,對於他們這種一方總兵來說屢試不爽。

兵部受到這個奏摺時相當糾結,壓了一陣纔開始處理。

王爭的事情他們聽說過,現在正是皇帝對他有好感的時候,更別提他後面還有人保着,但劉澤清也是山東總兵,手握大兵,背後也有南直隸的人。

京裡的官員們都是鬼精,輕易不會得罪人,這種事情實在是不好處理。

所以這奏摺到了兵部,給事中先壓了半個月,緊跟着不聲不響的移交到司禮監和御馬監那邊,撂攤子不幹了。

司禮監的大太監們一看,這不是王承恩和曹化淳兩位大公公保着的人嗎,到處派人一打聽纔是知道,原來是山東的內部軍將奪權。

山東那地方總兵和參將多,職權交叉,出這種事也不少了,不過鬧到京師上來的這還是頭一次。

多半是劉澤清沒搞過那王爭,惱羞成怒的來找場子。

知道了前因後果,京師的司禮監自然要去問問王承恩的意思,是駁回去,還是交給山東的巡撫衙門處理。

這兩個方法都是對王爭有利的,但司禮監的稟筆太監王晨恩看過後卻全都給否了。

奏摺也就是從他手上走了個過場,眉頭都沒皺一下,王承恩直接交到了崇禎皇帝的御案上。

這麼一出就讓所有人都糊塗起來,這交到皇帝手裡得意的不是劉澤清嗎,難道不保王爭了?

王承恩跟了崇禎皇帝這麼多年,說是他肚子裡的蛔蟲也不爲過,看過這份奏摺後就能知道崇禎要怎麼辦,毫不猶豫的呈上去,那一定是有把握的。

果不其然,崇禎看了這份奏疏後勃然大怒。

重重的責問下來,問劉澤清到底是幹什麼吃的,幾千兵馬死傷潰散爲什麼不早報,你身爲山東總兵,部下說潰就潰,到底是如何治軍?

皇帝日理萬機,這點小事也用不着怎麼處理,單單是這句話就已經把意思說明白了,一旁侍立的王承恩立刻朝小太監點了點頭。

機靈聰敏的小太監立刻將皇帝的意思吩咐下去。

兵部的官員這次倒是效率高起來,將劉澤清所上奏摺駁回,並且重重的責問,嚴厲斥責說是不許再出這等事。

這種結果劉澤清完全沒想到,雖說心中憤怒,但是看起來兵部的公文十分嚴厲,聽聞都驚動了皇帝。

這頭也顧不上生悶氣和找王爭尋仇,連忙去各處找人託關係,花銀子疏通門路,還是自己的職位重要。

劉澤清這次可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兵部的公文下來沒多久,劉福的信也到了,還是斥責劉澤清。

說這事幹的像是沒長腦子,爲什麼事先不問問南直隸的意思,相比兵部公文的無關痛癢,劉澤清這次卻直冒冷汗,趕緊跑了南直隸一趟,去劉府親自告罪。

王爭這頭一點反應沒有,該幹什麼幹什麼,看着劉澤清自己在那玩。

七月份的一天,王爭難得閒下來,正坐在書房細細看着書,忽的一個兵士跑進來。

“將軍,水城那邊出事了!”

原來是蓬萊水城那邊來了一艘海盜船,這本不算什麼大事,王爭自從上任以來事情一件接着一件,還沒來得及去看看水軍六營。

現在的登州水軍六營也是破破爛爛,早就是空頂着名頭,整個登州水軍六個營,所有水兵加起來居然還湊不齊一千。

派人去查了查蓬萊水城的船隻情況,更是慘不忍睹,水城的樓臺倒是高聳直立,但是在各處水門下停泊的只是一些小型帆船,就連中型的沙船都只有三艘。

這天一大早,遠遠的駛來一艘船,這艘船奇形怪狀的,水營兵士們根本沒見過,見到沒掛着大明的令旗,立即就要鳴炮示警,但點炮的時候卻發生意外。

蓬萊水城的駐炮放了幾十年都沒用,這次忽然一點,立刻就是炸膛,不少水營兵士被炸傷,水營兵士立即大亂。

正巧這時候,那頭的船升起一杆誰也看不懂的旗幟,朝水城開了一炮,這一炮可讓水營的兵士嚇出一身冷汗。

對面船上的炮聲震耳欲聾,精準的一發直接擊中蓬萊水城年久失修的城樓,城上頓時碎石亂飛,水營兵士們居然被一艘海盜船打的丟盔棄甲,紛紛逃下城。

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二十八章:安平內議,約商蘇州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