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

聽了這些鹽商的話,王爭也不意外,畢竟寧海太過偏僻,沒什麼好鹽貨也是正常,不過今時不同往日,自己手裡已經握着上好的精鹽與青鹽。

當下故意做出一副不耐煩的神情,從刑一刀手上接過一個瓷罐,‘噌’的一把抽出隨身攜帶的鋼刀,明晃晃的刀兵使那郝掌櫃嚇得後退幾步,難道這王爭知道自己的鹽貨賣不出去要用搶的不成。

卻見王爭給他一個安心的眼神,用刀把封住瓷罐的蠟颳了去,打開蓋子往手上一倒,盡是青白細沙一樣的精鹽。

那郝掌櫃眼前一亮,這,這鹽的成色看着好熟悉啊。

“王將軍,這,這鹽....?”

“嗨,這些都是咱文登營在收服養馬島的時候從海盜倭寇手裡繳獲的,聽人說,都是上好的青鹽,咱還帶了十幾船自家熬煮的寧海精鹽,沒見有什麼區別。”

王爭說的粗聲粗氣,但聽在郝掌櫃與周圍鹽商們的耳朵裡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青鹽!?

當下,最開始嘲諷王爭那鹽商遙遙躬身一拜:

“王將軍,若這瓷罐裡的都是青鹽,能否讓大家驗驗貨?”

剛纔的事情已經被許多人看在眼裡,若這些都是青鹽,這可是不多得的商機,事後想找這姓王的瞭解採買的人一定不少。

要知道,如今青鹽的消息在濟寧城內可是越傳越玄乎了,這時候從寧海繳獲了一批青鹽,大家雖然還沒說什麼,但是大眼瞪小眼的,心裡想什麼都有數。

這批青鹽還真是送到家門口來了,看這些軍漢好像不懂鹽貨買賣之事,不少精明的鹽梟鹽商們正在琢磨,董有銀忽然喊了一嗓子:

“將軍,運這五千罐的鳥青鹽來,依俺看與咱寧海本地的精鹽也沒什麼不同,就把這瓷罐的鹽與盒子裡的摻在一起按市價賣出去,俺們可還等着銀子發餉呢!”

刑一刀也是哈哈大笑,作勢就要把瓷罐拿起來。

一聽這個,郝掌櫃衆人都是急了,這軍漢還真是粗性子,青鹽與其他鹽慘和在一起那可就全糟蹋了,自己買來也沒什麼價值了。

岸上的鹽商掌櫃們都是連聲的勸解,好不容易來了這麼一批青鹽,誰知道這是不是最後一批,都說這青鹽是裝在瓷罐子裡頭,我們高價來買,其餘的寧海精鹽看看成色再定不遲。

王爭嘴角一翹,也是高聲的道:

“諸位掌櫃,這次運來的不是咱繳獲所有的青鹽,只是很少一部分,想買的,瓷罐的七兩銀子一罐,木盒的是咱寧海精鹽,三兩一盒!”

瓷罐本來就是說不清楚的東西,裡頭如果裝着的真是青鹽,對這些腰纏萬貫的鹽商們來說倒還真不是很貴,只是那所謂的寧海精鹽,到底值不值這個價,誰心裡也沒譜。

不過也沒人敢多說什麼,生怕這些性子粗暴的軍漢不賣給他們拿到別處去,那吃的虧可就大了。

最後還是郝掌櫃上前,微笑着道:

“王將軍,這寧海鹽,成色與質量究竟如何,能不能打開木盒讓大夥瞧瞧,也好看值不值這個價...”

這話說的是越來越恭敬了,王爭當然知道原因,當下是吩咐一聲,董有銀拿起一盒寧海鹽直接扔到郝掌櫃管家的手上。

那管家小心的打開木盒,衆人圍過去,看過後紛紛是伸手捻起一些細細聞了起來,不少人都是點頭。

“寧海的鹽什麼時候能做的這麼好了?”

亮白的細沙精鹽,居然還有淡淡的香味,這已經與魯鹽和淮鹽不相上下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中原形勢一年一個變化,今年轉好,各地的精鹽就來的多些,往常不好的時候甚至有斷貨風險,但是無論形勢好與不好,傳過來的精鹽都是不夠用的。

現在寧海就有這種成色上佳的精鹽,最主要的是方便,沒有斷貨風險,都在山東,大夥買來往出倒賣也能加價,這可是筆一勞永逸的筆好買賣。

碼頭上的衆人紛紛攘攘,不少新到的商戶也是圍過來詢問,永昌號的郝掌櫃問出那句話後就不再多說,大家也知道他老人家德高望重,是在避嫌。

不過見到郝掌櫃眉頭緊鎖的樣子,周圍的鹽商們也都是多信了幾分。

碼頭上精明的商人心裡都懂,既然這王參將把定價喊了出來,這就是給大家討價還價的底價,看來是也懂些買賣之事,頓時是更加喧鬧的議論起來。

王爭悄然回到船頭,滿臉微笑的負手而立,就這麼靜靜看着。

最後可算是定下了價錢,瓷罐裝的青鹽鹽商們願意以每罐五兩八錢銀子購買,木盒裝的寧海鹽就差的多,不過也是每盒一兩八錢銀子的價格。

當然了,如果不是正巧趕上中原形勢轉好,精鹽運過來的多了些,寧海鹽這次賣出二兩銀子以上的高價也不是不可能。

隨行的範若海偷摸回到船艙內算了算,最後興奮的走路都走不穩,連着算了好幾遍纔敢相信,迫不及待的把這消息告訴王爭。

這五千罐的青鹽就成交了兩萬六千多兩銀子的買賣,算上幾千盒寧海鹽,最後居然是三萬多兩,近四萬兩白銀的買賣,這輩子範若海也沒想到自己能見到這麼多銀子,這一趟來的太值了!

王爭心頭也是興奮,不過並沒有表露出來,仍是鎮靜的站在船頭。

就這一趟所得,回去幹什麼都夠用了,更別提後續還有青鹽和寧海鹽運來,想必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銀子的事都沒必要再擔心了。

同時這也讓王爭看清了一件事,聽說這濟寧城的稅賦一直收不上去,但這些商戶的銀子可不見有少的,都是不含糊,當場就讓採買稱量驗貨,豪氣的很。

“山陝的精鹽到了,這可是從流寇手裡繳獲來的!”

這時候,又是十幾艘大船停靠在碼頭,船頭幾個人聲嘶力竭的叫喊,不過今日卻很奇怪。

往常這個時候採買們早就是蜂擁圍過來,但今日卻沒幾個鹽商來買他們的鹽,都堵在那頭不知在幹什麼。

吩咐人打聽一番,這才知道,山東寧海那邊從海盜倭寇手裡繳獲了一批青鹽,而且還自己製出了上好的精鹽,就叫寧海鹽,也有人叫成寧鹽的。

驚訝歸驚訝,這人也是皺起眉頭,看着左側十幾艘重兵防衛的大船,這不是斷自家的財路嗎?

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五百零一章:兵臨城下,尤念太平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