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計 以逸待勞的故事
本計之計名原指戰鬥時不首先出擊,養精蓄銳,以打擊從遠道而來已經疲勞的敵人。不過後來,也引申爲“以逸代勞”,也就是守株待兔、坐享其成、坐收漁利的意思。
【原文】
困敵之勢①,不以戰;損剛益柔②。
【註釋】
①困敵之勢:迫使敵入處於圍頓的境地。
②損剛益柔:語出《易經》。“剛”、“柔”是兩個相對的事物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相對的兩方有可相互轉化。“損”,卦名。本卦爲異卦相疊(兌下艮上)。上卦爲艮,艮爲山,下卦爲兌,兌爲澤。上山下澤,意爲大澤浸蝕山根之象,也就說有水浸潤着山,抑損着山,故卦名叫損”。“損剛益柔”是根據此卦象講述“剛柔相推,而主變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則。 此計正是根據“損”卦的道理,以“剛”喻敵,以“柔”喻已。
【白話譯文】
困擾敵人可用積極防禦的方法,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強變弱,而我因勢利導又可使自己變被動爲主動,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同樣可以制勝。
【按語】
此即致敵之法也。兵書雲:“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兵書論敵,此爲論勢,則其旨非擇地以待敵;面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如管仲寓軍令於內政,實而備之。孫臏於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守雁門,久而不戰,而實備之,戰而大破匈奴。
【白話譯文】
這是調動敵人的方法。兵書上說:“先到達戰地等待敵軍的部隊,精力充沛,後到達戰地馬上投入戰鬥的部隊,精力疲憊。善戰者,制約敵人而自己不受敵人制約。”兵書上是討論敵人,這裡是討論形勢,它的要旨不是選擇地點等待敵人這樣呆板而在於以簡單的方法駕御繁雜的情況,以不變的方式對付應變化的環境,以小的變化措施應付環境的大變化,以自己的不動對付敵人的行動,以自己的小行動對付敵人的大行動,以中心響應四周。比如:管仲在軍隊內部加強整治,實際上是加強防備;齊國將領孫臏在馬陵道伏擊魏國將領龐涓;李牧守衛雁門,很久都不戰鬥,而實際上加強備戰,開戰後大破匈奴。
【古代實例】
三國時,吳國殺了關羽,劉備怒不可遏,親自率領七十萬大軍伐吳。蜀軍從長江上游順流進擊,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舉兵東下,連勝十餘陣,銳氣正盛,直至彝陵,深入吳國腹地五六百里。孫權命青年將領陸遜爲大都督,率五萬人迎戰。陸遜深諳兵法,正確地分析了形勢,認爲劉備銳氣始盛,並且居高臨下,吳軍難以進攻。於是決定實行戰略退卻,以觀其變。吳軍完全撤出山地,這樣,蜀軍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帶難以展開,反而處於被動地位,欲戰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軍鬥志鬆懈。陸遜看到蜀軍戰線綿延數百里,首尾難顧,在山林安營紮寨,犯了兵家之忌。時機成熟,陸遜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軍措手不及。陸遜—把火,燒燬蜀軍七百里連營,蜀軍大亂,傷亡慘重,慌忙撤退。陸遜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
第一部分 正比較以逸待勞
下面正比較以逸待勞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軍事領域的“以逸待勞”
日俄海軍在對馬海峽的海戰是以逸待勞的典型戰例。
對馬海峽海戰(1905年5月27日—28日),日本稱爲日本海海戰,是1905年日俄兩國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州之間的對馬海峽所進行的一場海戰。戰役以日本聯合艦隊大獲全勝而告終。
開戰之前,雖然俄國艦隊實力可觀,但艦隊中的新舊戰艦難以協調行動;新服役的戰艦官兵尚不能熟練掌握各項技能;官兵素質低下,士氣比較低落。最致命的是第二太平洋艦隊前往遠東作戰時竟然繞過半個地球,由波羅的海出發,經過非洲好望角,途經北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海,行程18000海里,歷時8個月的漫長航行。與此同時,以逸待勞的日本聯合艦隊頻繁進行實彈射擊訓練,迎戰姍姍來遲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根據俄國艦隊補給供應情況,斷定俄國艦隊將通過對馬海峽直接前往海參崴。不出所料,俄國艦隊五月二十七日清晨進入對馬海峽,鑽進了日本艦隊的包圍圈。經過激戰,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幾乎被全殲,俄國一夜之間從海軍強國的位置上跌落下來,包括輔助船在內,俄國艦船損失達二十多萬噸,十二艘戰列艦中八艘沉沒、四艘被俘,八艘巡洋艦中三艘沉沒、一艘遇難、三艘被第三國扣留,僅一艘逃回海參崴,俄國海軍官兵陣亡四千八百三十人,被俘五千九百一十七人,另有一千八百六十二人在中立國被扣留。而日方僅損失三艘**艇,一百一十七名官兵陣亡。
政治領域的“以逸待勞”
由於美國的選舉制度對於在任總統極爲有利,因此他們當中相當多的人能夠以逸待勞爭取連任。
例如從2004年1月開始,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候選人圍繞白宮的一張入場券展開激戰。共和黨方面,在任總統布什是獨一無二的候選人和理所當然的總統提名人。在民主黨陣營,9名候選人則在攻擊布什總統的同時,還需要自相殘殺,這種諸侯混戰的格局持續到3月底才明朗。因此布什能夠以總統身份保持君子坦蕩蕩的風度,在多數時間裡坐山觀虎鬥。只是在形勢需要時才進行還擊,而且不必自己出馬,只需差遣政治顧問出來爲他辯護。同時,布什計劃在初選期間就籌集2億美元的經費,大部分用來刊登電視商業廣告炫耀布什的政績,同時對民主黨人的污衊攻擊進行消毒。布什的這些招數果然奏效,最後終獲連任。
經濟領域的“以逸待勞”
“基民”以逸待勞,坐享基金經理帶來的豐厚回報。
大多數股民在股市中長年累月勞苦奔波,到頭來收穫甚微,甚至屢屢虧損。於是相當多的股民投資基金,成爲“基民”。
我國基金髮展的歷史已經證明基金是長期理財的有效工具。1998年至2005年我國偏股型基金(含混合型基金)的年均投資收益率是8.49%。第一批5只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從1998年基金成立到2007年1月12日,它們的淨值平均累計增長366.55%。所以,無論市場如何起落,只要長期牛市的格局沒有改變,那麼不妨投資基金,這樣就可以以逸待勞。
文體領域的“以逸待勞”
福爾曼於1973年1月22日,向當時的拳王弗雷澤挑戰,兩回合內竟然六次擊倒對手,嚇得裁判趕快停止了比賽,福爾曼從此登基。當時,許多人都預言,福爾曼的王座10年內將無人能撼動。沒想到1974年10月30日,在扎伊爾舉世注目的“叢林之戰”中,阿里以逸待勞頑強防守7個回合之後,福爾曼已經成爲強弩之末,於是阿里抓住機會以兩記重拳出奇制勝,打敗了風華正茂的拳王福爾曼,一舉成爲新的拳王。
科技領域的“以逸待勞”
美國和前蘇聯以逸待勞,利用戰敗國德國的科學家和科技成果幫助實現太空計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個月裡,隨着戰事的發展,德國大部分地區已落入蘇聯和盟軍手中。易北河會師之後,美國和蘇聯似乎是最好的朋友。但在幕後,搶奪德國戰利品之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雙方都知道,最有價值的獵物是德國最優秀的科學家。例如,核物理學家海森堡與火箭工程師馮•布勞恩都落入了美軍的手裡。後來馮•布勞恩鼎力支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將人類送上了月球。與此同時,蘇聯人也利用德國科學家的成果,打造後掠式機翼噴氣機,那就是米格15。1950年12月,兩種飛機在朝鮮戰場初次交手。第一架蘇聯的米格15出現在朝鮮上空時,美國飛行員震驚不已,以爲受到了本國飛機的攻擊。因爲米格戰機和美國F86軍刀戰機幾乎一模一樣。毫無疑問,蘇美兩國的飛機制造業和太空計劃都得到了德國科學家的幫助。
“以逸待勞”的失敗反例
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清**雖然佔有以逸待勞的優勢,但最後仍然失敗了。其主要原因在於:清**政治腐敗、制度落後、經濟落後、科技落後;清**閉關鎖國,不明敵情;清軍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後;掌握戰爭領導權的清朝統治者戰和不定,軍事指揮失當;清軍兵力分散,清**在從北到南的七個省,幾十個海口都要設防;清**對人民的恐懼遠遠大於對洋人的恐懼等等;而對手英國軍隊在幾百年的對外擴張侵略中,戰略戰術等方面已經錘鍊得相當成熟。
這一事例說明,任何一個計謀都不可能百戰百勝,任何一個計謀都否有一定條件的配合才能成功。
第二部分 反比較以逸待勞
我們在此只討論兩種方式的“反比較以逸待勞”(或“反以逸待勞”):第一種方式是從涵義或形式上與“正以逸待勞”完全相反或明顯不同,此計可以稱爲“以勞擊勞”,“以逸擊逸”,“以勞輔逸”等;第二種方式則考慮如何破解“正以逸待勞”,此計可稱爲“繞擊以逸待勞之軍”,“奇招制逸”,“力擊以逸待勞”等。
軍事領域的“反以逸待勞”
例1,德軍“繞擊以逸待勞之軍”。二戰中的法國構築了號稱堅不可摧的“馬其頓防線”。該防線就許多方面講,具有獨創性的工程技術成就。在關鍵地段,法國工程師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和創造性,設計和構築了50座大型地下工事。在這些工事之間散佈着似乎無法攻破的小型地堡羣。每座大型地下工事都處於相鄰的大型地下工事的火炮射程之內。這樣,在敵方部隊靠近時,就可以呼叫自己的鄰居直接向自己的工事開炮,發射殺傷性炮彈。也可以用炮火消滅那些小型地堡羣四周的敵人。總之,每一種不測和意外都被考慮到了。有了這樣的防線,法軍本來可以以逸待勞,痛擊正面入侵的德軍。然而,德軍卻沒有正面進攻,而是繞過這道防線,輕而易舉地進入了法國境內。
例2,在電影《南征北戰》中,有一個扣人心絃的片斷,生動地體現了雙方從兩側分頭搶佔摩天嶺的緊張場面。在兩軍短兵相接、爭分奪秒的情況下,解放軍剛剛搶先一步登上制高點後,國民黨軍隊已經近在咫尺,於是雙方立即展開激戰。由於當時的形勢是易守難攻,所以解放軍最終將敵人擊退。
這裡雙方都是“以勞擊勞”,而不是“以逸待勞”,由於解放軍搶先一步進入防守陣地,所以掌握了主動權。
政治領域的“反以逸待勞”
蘇聯展開頻繁政治外交活動,敦促美、英儘早開闢第二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自從蘇德戰爭爆發後,蘇、美、英等主要盟國之間就對德國開闢第二戰場問題,進行了長期交涉和爭論。然而這一大規模軍事行動遲遲未能付諸實現。一些蘇聯人士指責美、英企圖在德軍敗局已定的時刻才採取行動;而部分美、英人士卻稱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不管怎麼說,美、英軍隊給人的印象都是在以逸待勞。爲了打破僵局,蘇聯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外交活動。1941年11月6日蘇聯公開向全世界提出這一問題。美、英當局隨後於1942年初擬定了西歐作戰計劃。1942年5、6月間,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倫敦和華盛頓與英、美進行談判。6月12日英、蘇和美、蘇發表聲明稱:“雙方對於1942年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迫切任務已達成完全的協議”。但英、美卻一再拖延。相反,1942年11月8日英美聯軍10餘萬人在北非登陸。蘇聯則明確指出,北非登陸不是第二戰場。1943年7月美英聯軍在西西里登陸,8、9月間又在意大利南部登陸。關於西歐登陸問題,1943年英、美雖多次開會研究,但登陸時間卻一再推遲,計劃並未落實。直至1944年6月6日英、美聯軍在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登陸,第二戰場才正式開闢。
經濟領域的“反以逸待勞”
前面在“正以逸待勞”中說過,“基民”可以以逸待勞,坐享基金經理帶來的豐厚回報。但是,如果要想取得更大的收益,守株待兔就不行了。還必須應用“反以逸待勞”中的“以勞輔逸”。例如花費時間和精力研究何時將基金贖回,何時再重新買入。另外還需要隨時注意各種基金的業績,以便選擇收益率最高的基金。
文體領域的“反以逸待勞”
在2008年5月美國NBA籃球賽中,凱爾特人出奇招打破活塞隊以逸待勞的優勢。
賽前,凱爾特人22天總共打了11場比賽,每隔一天就要打一場。而活塞在4比1戰勝魔術後,整整休息了6天。儘管在體能上沒優勢,凱爾特人不能硬拼,但是他們在投籃上大做文章,全場投籃命中率達到52.2%。加內特和皮爾斯更是輪流發威,一則可以輪流喘息,一則可以令對手防不勝防。而造成這種局面的關鍵是,雖然凱爾特人一直沒有得到休息,但是卻藉此一直能夠保持狀態;反之,活塞隊儘管休息了很長時間,但卻因此大大影響了球員的狀態,雖然球隊一直堅持訓練,但與真刀真槍的比賽相比,訓練的效果差之甚遠。
科技領域的“反以逸待勞”
科技領域打擊“以逸待勞”的醜惡行徑,任重而道遠。
在科技領域,“以逸待勞”被一些不法之徒用來欺世盜名。例如,有些人剽竊別人的論文,以改頭換面的方式重新發表,算作自己的業績,藉以在升遷、取得資助等方面撈取好處。爲了避免這種醜惡行徑,許多編輯部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規定:一旦發現剽竊行爲,立即將該論文撤銷,並追回稿酬;對該作者予以通報揭露;規定幾年內拒收該作者的稿件等等。這些措施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效果畢竟有限,爲了取得更大實效,必須採用下面提到的“組合以逸待勞”方式。
第三部分 其它比較以逸待勞
我們在此只討論三種方式的“其它比較以逸待勞”(或“其它以逸待勞”):第一種方式是非“正以逸待勞”非“反以逸待勞”的另外一條計謀,此計可稱爲“側以逸待勞”,“偏以逸待勞”,“雙重以逸待勞”,“以勞代逸”等;第二種方式是有“正以逸待勞”有“反以逸待勞”的另外一條計謀,此計可稱爲“正反以逸待勞”等;第三種方式是前兩種方式的組合,即非正非反“以逸待勞”和有正有反“以逸待勞”的組合,此計可稱爲“組合以逸待勞”等。
軍事領域的“其它以逸待勞”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是“其它以逸待勞”的典範。
德軍遠道而來,蘇軍自然就有“以逸待勞”的優勢,但是光憑這一點還遠遠不夠。蘇軍還“以勞擊勞”,迅速調集兵力加強莫斯科方向的防禦,並動員市民在莫斯科以西緊急修築了數條防線。至9月底,蘇軍已在莫斯科以西部署了西方、預備隊、布良斯克3個方面軍計15個集團軍,1個戰役集羣,計75個師125萬人,990輛坦克,7600門大炮和迫擊炮,677架飛機。蘇軍在防禦過程中,以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取代線式防禦,並重視了對坦克防禦,把防禦與反攻結合起來。進攻過程中,在選擇有利的總攻時機,重視戰略預備隊的組建並集中使用於戰役的轉折階段,重視組織各兵種的協同動作和組織炮兵進攻,以及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等方面,都取得了寶貴經驗。另外,蘇軍最大的以逸待勞是等到了嚴冬的提前到來。德軍不但凍死凍傷10萬餘人,而且當氣溫降至零下52攝氏度時,德軍再也不能作戰了,部分德軍被迫撤退。而蘇軍此時已做好準備,對疲憊不堪、凍得半死的德軍發起強大的反攻,並且取得了節節勝利,使德軍遭受到自開戰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失敗。
政治領域的“其它以逸待勞”
二戰期間,隨着反法西斯德國軍事行動的發展,結束戰爭和安排戰後世界而產生的一系列政治問題需要通過召開三大盟國的最高級會晤來解決。
對於會議地點,斯大林堅持在距離莫斯科較近的雅爾塔舉行,以便以逸待勞。實際上,美國羅斯福總統經過長途跋涉,已經疲憊不堪,因此很容易在談判中做出讓步。此外,蘇聯還充分利用了自己手中的有利籌碼,這就是蘇聯對當時在西戰場陷入困境的盟軍進行援助,以及最終同意對日作戰。還有一個問題是如何對付英國首相丘吉爾。斯大林對羅斯福表現得很尊敬,有意讓羅斯福充當不列顛和蘇聯之間的仲裁人,使英美雙方在一些完全合乎蘇聯心意的措施上實行退讓策略。這裡既有“側以逸待勞”,又有“雙重以逸待勞”。正因爲如此,雅爾塔會議基本上解決了戰後和平與安排的問題。對蘇聯來說,更是一次取得廣泛成果的會議。主要是:取得了分區佔領德國的權力;確定了有利於蘇聯的蘇波邊界,保留了蘇聯支持的波蘭盧布林**;“大國一致”的原則確立了蘇聯在聯合國的牢固地位和作用;在遠東獲得了極大的權益。所以,就建立蘇聯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和確保蘇聯在戰後歐洲和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而言,雅爾塔會議實際上是向蘇聯頒發了承認書和授權書。
經濟領域的“其它以逸待勞”
前面已經說過,基民可以通過“正以逸待勞”和“反以逸待勞”來提過收益。不過,這兩招基本上都是依靠基金經理的運作,其收益要大打折扣。要想獲得更大的收益,比較好的辦法是在取得一定經驗之後,部分脫離基民的身份,即部分地保留自己所購買的基金(因此仍然可以藉助於基金經理的智慧),而將部分甚至大部分基金贖回,然後自己主動參與股票、黃金、期貨等品種的交易。這就是“正以逸待勞”,“反以逸待勞”和“以勞代逸”的組合。
文體領域的“其它以逸待勞”
1998年世界盃足球賽中,法國隊作爲東道主,充分發揮了以逸待勞的優勢。在決賽中憑藉着主場球迷如潮的助威聲,齊達內利用兩個幾乎相同的頭球,幫助法國打開勝利之門,最終,法國以3-0擊敗巴西,歷史上首次獲得大力神杯。另外,主教練雅凱打造出了一支防守穩固的法國隊,德尚、佩蒂特和卡倫布組成的後腰體系極大的保護了防線,整屆大賽中法國隊7場只丟了2球,是歷屆世界盃冠軍失球最少的一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主場作戰也容易不入狀態。例如前面提到的在2008年5月美國NBA籃球賽中,活塞隊以逸待勞反而失敗。但是,法國隊十分重視賽前的熱身賽,由於在熱身賽中以2比2戰平意大利隊,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因此在世界盃賽中能夠先以0比0戰平意大利隊,然後在點球大戰中以4比3淘汰意大利隊。最特殊的一點,是在決賽之前,羅納爾多出現痙攣,原本他並不在比賽先發陣容之中,但由於贊助商的合同要求,羅納爾多隻能出場,結果表現令人失望。法國隊據此能夠“側以逸待勞”。
科技領域的“其它以逸待勞”
前面在“反以逸待勞”中提到,許多期刊編輯部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制止論文剽竊行爲。但是爲了取得更大實效,必須採用 “組合以逸待勞”方式。例如,在第一流的科學家中徵稿,聘請資深專家審稿,加強同類期刊的交流與合作,完善論文檢索系統,這樣就將有剽竊惡習的作者阻斷在外。另外,許多科技界的有識之士強烈呼籲淨化學術環境,提倡科研道德,從根本上杜絕科技領域的各種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