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計 圍魏救趙的故事

本計之計名原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也可以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敵人撤兵、進而在敵人撤退的路上予以痛擊的戰術。此計的最新發展是“圍點打援”。

【原文】

共敵不如分敵①,敵陽不如敵陰②。

【註釋】

①共敵不如分敵:共,集中的。共敵,集中的敵人,或使敵人兵力集中。分,分散,使分散。分敵,分散的敵人,或使敵人兵力分散。

②敵陽不如敵陰:敵,動詞,攻打。敵陽,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敵陰,打擊實力薄弱的敵人。

【白話譯文】

進攻兵力集中、實力強大的敵軍,不如使強大的敵軍分散減弱了再攻擊。攻擊敵軍的強盛部位,不如攻擊敵軍的薄弱部份來得有效。

【按語】

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故當齊救趙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鬥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爲解耳。”

【白話譯文】

對敵作戰,好比治水:敵人勢頭強大,就要避開鋒芒,如用疏導之法分流。對弱小的敵人,就要抓住時機消滅它,這就像築堤圍堰,不讓水流走。所以當齊國救趙國時,孫子對田忌說:“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鬥糾紛,只能動口勸說,不能動手參加。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制,圍困可以自解。”

【古代實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迫使衛國屈服於它。衛國原來是入朝魏國的,現在改向親附趙國,魏惠王感到十分惱火,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不到一年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國君趙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齊國求救(此時,趙國與齊國結盟)。齊威王任命田忌爲主將,以孫臏爲軍師,率軍救趙。孫臏出計,要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軍。而大軍卻繞道直插大梁。龐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回本國救援。這樣魏軍成爲疲憊之師,怎能打過齊國以逸待勞的精銳之師,所以大敗。趙國得以解救。

本例也是計名“圍魏救趙”的來源。

第一部分 正比較圍魏救趙

下面正比較圍魏救趙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軍事領域的“圍點打援”

人民解放軍和紅軍創造性地將“圍魏救趙”發展爲“圍點打援”。

所謂“圍點打援”,是指首先以部分兵力包圍城市或軍事要點,迫使或誘惑敵人增援,然後集中主力或優勢兵力殲滅援敵於運動中。在許多情況下其目的不在於打被圍之敵,而在於打援敵。世界上恐怕沒有哪支軍隊能像我人民解放軍和紅軍一樣將這種戰術運用得如此爐火純青,特別是在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中,各大戰場都留下了“圍點打援”的經典之作,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有兩個被殲於此戰術之下。

“圍點打援”的奧妙還在於古代兵書上所說的“奇正之變”。戰爭史和政治史上很多絕妙的戰術和計謀往往只能使用一次或幾次,因爲一旦爲敵人所知曉或領悟就失去了應用價值。例如魚藏劍就是最好的例子。可爲什麼“圍點打援”這一戰術在解放戰爭中卻能反覆使用呢?這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對於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複雜程度的戰鬥或戰役來說,“圍點”和“打援”是兩個永恆的主題。其次,在“圍點打援”的戰術中,圍點和打援是一對相互轉化的矛盾。國民黨軍之所以屢屢在此翻船,根本原因就是無法搞清楚解放軍究竟是要攻城還是要打援。解放軍的“圍點打援”正是抓住了“奇正之變”的要訣,戲對手於股掌之中。

清風店戰役是解放戰爭中較爲經典的“圍點打援”。1947年10月,晉察冀野戰軍向保定以北地區發起攻擊,並迅速形成對徐水的圍攻態勢,進而威脅保定。蔣介石飛抵石家莊後,誤以爲我軍在保北地區已被他的主力部隊所鉗制,無法脫身。因此,他命令保定綏署主任孫連仲派駐石家莊的第3軍軍長羅歷戎部赴保定,從南北對我進行夾擊。而這正是晉察冀野戰軍所希望的,於是敵第3軍在清風店地區被解放軍打援部隊6個旅包圍,全軍覆沒,軍長羅歷戎被俘。在此次戰役中,解放軍圍城是假,打援是真。晉察冀野戰軍以3個縱隊又2個旅的兵力做出攻城之勢,迫敵第3軍出援。用奇正之術來解釋的話:圍城是正、打援是奇,實現了“以正合,以奇勝”的兵家之妙。

政治領域的“圍魏救趙”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聲勢浩大的印度水兵起義和各階層人民要求獨立的鬥爭,已經成爲不可抗拒的潮流。爲了挽救搖搖欲墜的殖民統治,英國殖民者似乎也懂得“共敵不如分敵”的道理,於是圍擊統一的印度,企圖將其分裂爲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以便殖民統治的政策得以延續。

英國殖民者首先於1947年6月公佈了“蒙巴頓方案”,對印度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根據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爲兩個自治領,即主要分爲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斯坦和主要爲***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各土邦有權決定參加前者或後者,但不能自治。當時印度的主要政黨國大黨和***聯盟都表示同意。於是在8月14日和15日印巴分別成立自治領,正式實行分治。不過英國殖民者的如意算盤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爲英國宣佈印巴爲自治領並未完全滿足兩國人民要求獨立的心願。他們強烈要求廢除自治領而建立獨立自主的共和國。在印巴人民的強烈要求下,印度制憲議會於1949年11月26日通過了印度憲法。該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這一天被定爲印度共和國成立日。但是根據1949年4月英聯邦總理會議決定,印度共和國仍然是英聯邦一員。巴基斯坦制憲會議於1956年2月通過了巴基斯坦第一部憲法,並於同年3月23日生效,改自治領爲共和國,定名爲巴基斯坦***共和國,但仍爲英聯邦成員國。

經濟領域的“圍魏救趙”

在2006年美國國會選舉即將到來的微妙時刻,美國高層爲了轉移美國民衆對積重難返的赤字問題的關注,以及推卸政策選擇失當導致“雙赤字”的責任,選擇了“圍魏救趙”式的策略,把美國經濟失衡歸因於中國政策選擇失當,企圖將內部壓力轉移到本就具有爭議性的中國經濟問題上。不過有識之士指出,這種內部壓力外部化的做法,例如美國在對中國貿易和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口誅筆伐,畢竟不能自圓其說,因爲美國的經濟問題歸根結底是由其內部原因造成的,而解決美國經濟問題的關鍵還在於美國自己的努力。如果強制推行這種“圍魏救趙”式的策略,那麼中美雙方都會承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文體領域的“圍魏救趙”

在2008年美國NBA的一場籃球激戰中,馬刺隊圍魏救趙限制湖人隊進攻終獲勝。在此之前,湖人隊在兩個主場比賽中都擊敗馬刺隊。其原因在於湖人隊攻守平衡,特別是湖人隊有四名球員的場均得分上雙,有七名球員的場均得分超過7分。顯然,馬刺隊要限制住湖人隊,其核心就是限制湖人打出流暢的三角進攻。但是對於馬刺隊來說,又不能單純依靠防守來限制對方的進攻。因爲馬刺隊在防守上遇到很大的難題,一旦加索爾拉出來後鄧肯也要跟出來,但鮑文一個人防守科比太吃力,很容易被科比利用個人能力實現單刀直入,另一方面馬刺隊一旦對科比進行包夾,又很可能給湖人隊空切的機會。因此馬刺隊要想戰勝湖人隊,唯有靠兇狠的進攻去壓制對方,迫使湖人隊重兵防守,以此達到圍魏救趙的目的。在整場比賽中,馬刺隊的這一戰術極爲成功,因而最終獲勝。

科技領域的“圍魏救趙”

在2005年上半年,中國的聯想出人意料地一改昔日戰場擺在家門口的做法,走出“圍魏救趙”的棋局,首度將目標鎖定在了美國市場,包抄了幾家國外大公司的後路。因此,聯想此時的出擊顯得非常的耐人尋味。順利通過美國各種嚴格審查後的聯想,成爲2005年中國PC(個人電腦)市場第一季度的銷量冠軍。作爲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惠普和戴爾實在不甘心聯想在全球市場的崛起,但這又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3月底,聯想宣佈海外3大投資機構入股新聯想。與此同時,國內外銀團向聯想提供的鉅額貸款,也進一步避免了聯想因併購IBM PC而可能產生的資金不足。於是聯想開着PC戰車向戴爾和惠普的美國後院衝去,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由聯想及原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所組成的新聯想已經成爲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領導企業。

“圍魏救趙”和“圍點打援”的失敗反例

例1,“圍魏救趙”屬於勝戰計之一,一般處於優勢或主動、有利地位時實施成功的機會較大,反之則不易成功。

太平天國初期,太平軍處於強勢地位,因而多次運用“圍魏救趙”之計獲得成功。但是在太平天國後期,太平軍兩次採用了“圍魏救趙”之計,均未成功。

第一次是西征武漢以解救安慶。雖然開始時佔領了武漢,但很快又失守。武漢失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當另一部太平軍在城陵磯阻擊湘軍時,武漢方面一再派出援軍,損失精銳不少,使防守武昌、漢陽的兵力逐漸減少。其次,自曾天養陣亡後,西征戰場前線缺乏適當的統帥人物,而石達開則一直遠離前線,鞭長莫及,無法進行有效的指揮。最重要的是,西征太平軍自湖南敗退後,士氣大挫,失去了與湘軍作戰的信心。在湘軍水師前鋒佔領金口後,有的將領竟然託故逃回天京;待湘軍水師進至武漢江面並戰敗太平軍水師時,武昌太平軍倉皇撤離,駐防漢陽、漢口的太平軍也隨之棄城而走。如此畏敵,焉能不敗。此外,曾國藩注意到了沿江作戰的特點,先以優勢的水師從中路突破,取得江面主動權,將兩岸太平軍分隔開來,令其無法形成圍擊優勢,並且便於陸路各個擊破,這也是設防堅固的武漢之所以迅速易手的原因之一。

第二次是“進北攻南”,以解京圍。但由於天京告急李秀成又回師援救。經過這次南北奔波,使李秀成損兵折將,銳氣大傷,失去太平軍將士數萬人,因而未能成功。

例2,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圍攻並非必救的羅馬,因而失敗。

公元前219年左右,中東地區有一個叫迦太基的文明古國,其軍事統帥漢尼拔打得羅馬軍隊望風而逃。羅馬將領費邊在危難中連出妙手,他表面上一路退卻,實際上沿途把房子、糧食統統燒掉,把井也毀掉,讓漢尼拔的部隊喝不上水,吃不上飯。漸漸地隨着戰線的拉長,漢尼拔的部隊得不到應有的供應和補給,他自己也開始焦躁起來。費邊見時機已到,於是決定攻打漢尼拔軍隊唯一能得到供應和補給的城市卡普蘭。漢尼拔見狀立刻回兵來救,可是他很快發現不宜在卡普蘭與羅馬軍隊決戰。後來他想了一個類似於圍魏救趙的辦法,就是回師攻打羅馬。當他們圍攻羅馬時,費邊手下的將領們唯恐家破人亡,所以要求費邊立刻發兵回身去救羅馬。但是費邊告訴大家,漢尼拔在短時間內是攻不下羅馬的,如果我們去回救羅馬,就中了漢尼拔的奸計,他很有可能在半路上埋伏好了,把我們一舉殲滅。而我們現在攻打卡普蘭是易如反掌。此時漢尼拔一直在羅馬城邊等待費邊撤軍,可是他等到的卻是卡普蘭陷落的消息。失去了供應和補給基地的漢尼拔,最後遭遇到了滅頂之災。這裡漢尼拔失敗的原因在於羅馬城並不是非救不可,因而他的如意算盤沒有成功。

例3,在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沒有處理好“圍點”和“打援”的關係,因而遭致失敗。

對於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的原因,有着各種各樣的解釋。我們根據“圍點打援”的精髓可以給出另外一種解釋。

拿破崙的主要對手是威靈頓率領的英軍和布呂歇耳率領的普魯士軍。雖然在法軍眼中,威靈頓部隊和布呂歇耳部隊可以互爲“點”和“援”,但是絕對不能混淆不清。而法軍恰恰沒有分清誰是“點”誰是“援”。如果認爲威靈頓率領的英軍所固守的陣地爲“點”,那麼法軍的重點就應該放在“打援”,亦即打擊布呂歇耳率領的普魯士軍。在這方面,拿破崙在開始時是正確的,法軍於6月16日(滑鐵盧決戰前兩天),在里尼擊潰布呂歇爾的普軍。接下來本應乘勝追擊,一舉殲滅普魯士軍。然而拿破崙並沒有在16日黃昏組織追擊普軍,在第二天也沒有親自追擊,而是莫名其妙地僅僅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派格魯西元帥率領這少量部隊追擊,而自己卻放棄“打援”,掉過頭來進攻威靈頓固守的陣地。顯然,在這裡拿破崙兩次失去了“打援”成功的良機。反過來說,如果認爲布呂歇耳率領的普魯士軍爲“點”,威靈頓率領的英軍爲“援”,那末,拿破崙一開始就應該於6月16日率主力打擊威靈頓部。這樣威靈頓部就少了大量的時間修築工事和精心備戰,另外惡劣的天氣也是法軍失利的重要原因,而在6月16日打擊威靈頓部,也就避開了惡劣的天氣,因而法軍獲勝的機會必然大大增加。

第二部分 反比較圍魏救趙

我們在此只討論兩種方式的“反比較圍魏救趙”(“反圍魏救趙”):第一種方式是從涵義或形式上與“正圍魏救趙”完全相反或明顯不同,此計可以稱爲“圍魏棄趙”,“保魏救趙”,“換魏救趙”,“單純棄趙”等;第二種方式則考慮如何破解“正圍魏救趙”,此計可稱爲“棄魏攻趙”,“救魏打趙”,“護魏打趙”等。

軍事領域的“反圍魏救趙”

毛**和中共中央主動放棄延安是“圍魏棄趙”的光輝範例。

1947年3月,蔣介石糾集了23萬人馬進攻邊區,目標直指延安。按照一般人的思路,此時應該採取“圍魏救趙”的方式解救延安之危。然而這一招是絕對行不通的。首先,各野戰部隊分散於全國各解放區,雖然可以找到各自的圍殲對象,然而這些圍殲行動對於解救延安之危是鞭長未及。其次,駐守延安的部隊僅有2.5萬人,且裝備極差,彈藥奇缺。不要說在延安附近找不到敵人必救的圍擊目標,就算能夠找到,恐怕也來不及,因爲進攻延安的敵人有飛機、坦克等先進裝備。在這種情況下,放棄延安是最高明的妙招。因爲這有利於以後尋找戰機,大量圍殲國民黨軍有生力量。果然,毛**和中共中央於1947年3月18日主動放棄延安之後,西北野戰軍於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連續進行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次殲滅戰,共圍殲胡宗南部1.4萬餘人,有效地策應了其他戰場的人民解放軍,奠定了粉碎國民黨軍對陝北重點進攻的基礎。與此同時,遵照黨中央的部署,5月中旬,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戰場的孟良崮圍殲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3萬餘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西北野戰兵團由安塞地區揮師西進,發起隴東戰役,痛擊二馬的生力軍。6月30日夜,劉鄧大軍12萬餘人,突破黃河天險,發起魯西南戰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這些勝利,有力地推動了各解放區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爲全國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礎。

政治領域的“反圍魏救趙”

聯合國及多國部隊“救魏打趙”,薩達姆美夢難圓。

爲了解決由於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給伊拉克國民經濟帶來的嚴重危機,以及勾銷伊拉克所欠科威特的鉅額債務並佔有科威特豐富的石油資源,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試圖“圍魏救趙”,於1990年8月2日凌晨下令入侵科威特,至8月3日中午,伊軍佔領了科威特全境。不過好景不長,伊拉克此舉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聯合國及多國部隊採取了“救魏打趙”的措施予以反擊。從8月2日至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通過了12個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這些決議,使伊拉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方面處於極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678號決議,規定了伊拉克必須撤軍的最後期限爲1991年1月15日,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伊拉克如不撤軍,決議授權聯合國會員國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來執行聯合國通過的各項決議,這就爲以美國爲首的38國組成聯軍出兵海灣,用武力解決這場危機提供了法律依據。在其後的第二次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爲首的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以相當小的損失將伊拉克軍隊逐出科威特。此外,聯合國安理會還宣佈對伊拉克實行強制性經濟制裁和武器禁運等措施。而且這一經濟制裁長達14年,使伊拉克人民飽受其苦。

經濟領域的“反圍魏救趙”

美圍魏救趙拯救牛肉、大棒掄向亞洲蝦,亞洲各國“護魏打趙”分而治之。

2003年末,美國突然宣佈對亞洲多國的蝦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此次美國明目張膽、突如其來地揮舞貿易大棒,實際醉翁之意不在蝦,而在牛肉。具體地說,美國想用“圍魏救趙”的招數,以威脅反傾銷蝦產品來製造貿易談判壓力,破除亞洲衆多國家以瘋牛病爲由對美國牛肉實施的進口禁令。然而亞洲各國一方面不將牛肉與蝦聯繫起來,除韓國有條件地放鬆對美國牛肉實施進口禁令,其餘各國均繼續執行對美國牛肉的進口禁令。另一方面,亞洲各國除了積極申訴外,一些亞洲公司通過轉向生產不受限制的麪包蝦(裹上粉的蝦),規避關稅。事實證明,政策干預已鬥不過反應靈敏的全球市場。其結果是,美國蝦進口量仍然保持上升,並且在美國消耗的蝦的總量中佔90%以上的份額。

文體領域的“反圍魏救趙”

在棋類比賽中,圍魏救趙的招數經常出現。而破解這一招數,在象棋中往往採用以攻對攻的方式;在圍棋中往往採用就地做活的方式。

在2008年全國象棋超霸賽上,可能是由於一個月前剛剛戰勝特級大師陶漢明,羊城少帥呂欽送出一記隨手,令陶漢明掌控主動。呂欽一邊嘆氣,一邊全力支撐。黑馬竟然冷不丁發動反擊,兵臨城下。陶漢明早已算好這只是呂欽的圍魏救趙之計。於是雙方進行了近身肉搏,勝負繫於一線之間,但紅方握有先手機會,一連串暴風雨般的攻勢下,車馬炮已成絕殺之勢。眼見局勢難以挽回,縱是呂欽身懷曠世神功,也只得簽訂城下之盟。

在2008年“金立手機杯”圍甲聯賽中,周鶴洋遭遇張維。棋局開始不久,張維便出現誤算,大塊白棋難以成活。張維經過長考,只好努力攻擊黑棋左邊六子,意圖圍魏救趙。此時張維已經進入讀秒,而周鶴洋尚餘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於是周鶴洋得以從容不迫地成功做活左邊黑棋。張維雖然努力經營右下白棋的“根據地”,然而在時間緊迫的形勢下,全盤已經無望,只能接受失敗的結果。

科技領域的“反圍魏救趙”

根據2009年1月24日天津今晚報的報道,爲三位病人實施換肝救人(換魏救趙),世界首例肝移植手術鏈在津完成。記者劉濱從第一中心醫院獲悉,日前該院東方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利用部分活體供肝及一具屍肝,同時挽救三位患者,親屬活體、多米諾、雙供肝及劈裂式等多種先進肝移植技術成功組成手術鏈,尚屬世界首例。不久前該院收治一對親屬活體肝移植供受者,但經術前評估發現,若採用供者右半肝捐肝,則供者剩餘肝體積過小,爲保證供者安全,只能採用左半肝移植,但又因供肝體積過小,不能滿足患者生理需要。就在準備放棄活體肝移植手術時,該院收治一名患腎結石、腎衰的8歲女童,被確診患先天遺傳性代謝疾病,即高草酸鹽尿症病肝。可行“多米諾”肝移植,女童僅需本身標準肝重量20%的正常肝組織即能滿足生理需要。全國著名肝移植專家、第一中心醫院院長沈中陽教授分析,由於活體肝移植受者病情危重,如果不立即進行肝移植手術將有生命危險,而活體供肝相對偏小,於是可將高草酸鹽尿症患兒右半肝及親屬活體供者左半肝同時捐給活體受者。這樣罕見的雙供肝移植,既保證活體供者安全,又保證受者供肝能滿足生理需要。同時高草酸鹽尿症患兒僅需要屍體供肝的左外葉,屍體供肝右半肝能滿足另一成人患者需要,這樣可同時挽救三位患者。最終,在沈中陽教授帶領下,該院專家組連續施行5臺高難度肝移植手術,劈裂3具肝臟,且確保中間任何環節沒有差錯,手術歷時18小時成功完成。

第三部分 其它比較圍魏救趙

我們在此只討論三種方式的“其它比較圍魏救趙”(“其它圍魏救趙”):第一種方式是非“正圍魏救趙”非“反圍魏救趙”的另外一條計謀,此計可稱爲“側圍魏救趙”“偏圍魏救趙”等;第二種方式是有“正圍魏救趙”有“反圍魏救趙”的另外一條計謀,此計可稱爲“有正有反圍魏救趙”等;第三種方式是前兩種方式的組合,即非正非反“圍魏救趙”和有正有反“圍魏救趙”的組合,此計可稱爲“組合圍魏救趙”等。

軍事領域的“其它圍魏救趙”

官渡之戰中,曹操組合各種圍魏救趙之計,最後以弱勝強。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採用傳統的圍魏救趙方法就難以奏效。於是在交戰之初曹操採用“圍多處救趙”的方法。首先,曹操率軍進據黃河北岸重鎮黎陽,派臧霸率精兵入青州一帶,鞏固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昌。其次,派出兩支偏師“側圍魏救趙”,留于禁率步騎兩千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令東郡太守劉延守白馬,以防止袁軍渡河南下。後來,曹操還許昌,派主力固守袁紹進攻許昌的必經之地官渡。正當曹操全力佈置對袁作戰時,劉備起兵反曹,並與袁紹結盟,意圖合力夾擊曹操。曹操急忙率精兵東征,劉備全軍潰敗,僅帶少數人馬投奔袁紹。此戰曹操一舉兩得:“圍殲劉備破袁劉同盟”,“圍殲劉備迫降關羽”。後來關羽多次斬袁紹大將於馬下。曹操獲勝後,還軍官渡,以迎戰袁紹。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親率大軍進軍黎陽,派郭圖等進攻白馬,劉延兵勢微弱,情況緊急。曹操採納謀士荀攸的建議,率兵救劉延。他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裝渡河襲擊袁紹的後方,袁紹當即分兵西應。曹操卻乘機率一支精兵向東奔襲白馬,顏良被關羽斬殺,白馬之圍得以解除。袁紹又派大將文丑率兵渡河追擊曹軍。曹軍當時只有騎兵五百餘騎,危急之中,曹操令衆騎兵將輜重丟棄在袁軍必經的路上。不久,文丑兵見到曹軍丟棄的輜重後,你爭我搶,亂作一團。曹操乘機命500多騎兵向袁軍衝殺,大將文丑被斬。至此曹軍連失顏良、文丑兩員河北名將。袁紹不得不下令退軍陽武。曹操也回師官渡堅守。八月,袁紹兵臨官渡,曹操也分兵與之對壘。激戰一段時間之後,曹操兩次“圍擊糧草以撼袁軍”。第一次是得知袁紹的幾千車軍糧將運往官渡,於是立刻派大將徐晃等前往圍殲,在途中將袁軍糧草全部燒燬。曹操儘管在白馬、延津等處取得局部勝利,但敵強我弱的態勢仍未根本改變,於是決定誘敵深入,主動撤退到官渡,深溝高壘,固守陣地,以等待有利時機。雙方在官渡相持數月後,曹操故技重施,出奇兵圍擊烏巢,燒了袁軍糧草輜重。隨後向袁軍全力進攻,一舉消滅袁軍七萬餘,袁紹和兒子僅率八百餘騎逃過黃河。

政治領域的“其它圍魏救趙”

英國前首相張伯倫本可實施組合圍魏救趙之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首相張伯倫,是對法西斯德國實行“綏靖政策”的代表人物。張伯倫由於沒有認清希特勒的真面目(沒有考慮一切可能的情況),因而一面在國內打擊以丘吉爾爲首的強硬派,一面多次親自去德國與希特勒秘密會談。用犧牲捷克、波蘭等小國的利益,來討好法西斯,一手發起簽訂“慕尼黑協定”。但是,這些舉措並沒有如張伯倫想象的給英國帶來什麼好處,反而使戰火越燒越烈,法國告急,英國同樣面臨災難,德國軍隊的侵略野心徹底砸碎了張伯倫的綏靖夢。衆叛親離、聲名狼藉的張伯倫只得“引咎辭職”。

歷史學家多次指出,希特勒的侵略行徑曾經有過多次機會被遏制住。1938年,希特勒把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時,德國力量並不大,甚至德國的國防軍參謀部都反對侵略捷克的軍事冒險。因爲當時準備攻打捷克的只有12個師,而捷克卻有35個裝備精良的師。如果英法堅決站在捷克一邊,希特勒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此時,張伯倫等人失去了一次“圍德救捷”的機會。而當德國入侵波蘭後,英法表面上履行了保障波蘭“安全”的諾言,實際上並未出兵援助波蘭。這期間主要衝突發生在海上,丘吉爾的作用開始顯露出。直到希特勒進攻荷蘭時英國才真正進入戰爭,但爲時已晚。這裡,張伯倫等人又一次失去了“圍德救波救英法救歐洲”的機會。實際上,如果張伯倫一開始就能在國內重用丘吉爾,在國外聯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另一方面如果聯合國能夠早成立十幾年,就有可能儘早實現“圍德救世界。”

經濟領域的“其它圍魏救趙”

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通過“全面圍魏救趙”實現雙贏。

在2005年前後,中美紡織品貿易出現爭端。先是美方“圍魏救趙”,在紡織品問題上壓中國,不單單是保護自己,也是爲了從鄰國多進口紡織品。而照顧鄰國也是爲了保證美國的利益。中方對此首先實施“反圍魏救趙”。指出中國從美國進口大量棉花等農產品,如果中國紡織業壓縮生產規模,必然降低棉花進口量,“不能只讓中國人買棉花,不讓中國人賣紡織品”。其次,“在就業崗位問題上,中美之間已經形成一種交換關係。中國通過出口紡織品爲紡織工人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中國通過購買美國的大豆等商品,也爲美國人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雙贏無疑是雙方共同期待。經過多次談判,2005年7月11日,第16屆中美商貿聯委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出席,並與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和貿易代表波特曼共同主持會議。雙方就加強中美經貿合作、妥善處理經貿問題深入、坦誠地交換了意見,達成多項共識,取得了重要進展。對中方關注的紡織品貿易問題,美方表示,將慎重使用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

由於中方針對美方的“圍魏救趙”措施,沒有采用一決高下的措施,而是希望雙方共贏,並且得到美方的積極響應。因此將中方的迴應措施說成是“全面圍魏救趙”,就可以認爲是名副其實的。

文體領域的“其它圍魏救趙”

莊則棟其它圍魏救趙勝高橋。

在28屆世乒賽單打比賽8進4時莊則棟又遇到了剋星高橋浩。說是剋星,因爲高橋浩此前曾三勝莊則棟。比賽之前,教練傅其芳幫助莊則棟分析了相互之間所長所短,找到了輸球的原因。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受制於人,幫莊則棟放下了保冠的思想包袱。怎樣擺脫受制於人?容國團想出個獨特的“短圍魏救趙”絕招,要莊則棟以自己的短處打高橋浩的短處。另外,避開對手有充分準備的招數,打擊對手虛弱的部位,這樣對手看到形勢不利,就會畏首畏尾,產生顧忌,裹足不前。比賽開始後,莊則棟果然沒有采用他的優勢打法,而是採用了他不擅長的打法。他左右開弓,處處搶攻在前,結果,高橋浩絲毫沒有心理準備,根本不適應他的打法。第一局,莊則棟主動發起猛烈攻勢,高橋浩也連連反擊。場上相繼出現9平、11平、12平、15平、16平的難解難分的局面。由於莊則棟始終積極主動,打在前頭,抑制了對方相持能力強的特長,以21比18先聲奪人。第二局,莊則棟的攻勢更爲猛烈,且越殺越勇,越扣越兇,越扣越準。高橋浩儘管竭力反攻,但在莊則棟的閃電強攻之下不能拉出強力弧圈球,因此很少有得分機會,以8比21的懸殊比分再失一局。第三局,高橋浩爲了扭轉乾坤,在積極反攻的情況下,想憑藉發球搶攻得分。誰知發球剛一過網,莊則棟就是一記猛扣,迫使高橋浩後退放高球,莊則棟跳起來一板接一板地連續猛扣下去,高橋浩出色地救起7板後,力不從心,沒接好第8大板,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強中更有強中手。 “小老虎”球拍揚威,高橋浩只好“俯首稱臣”。莊則棟終於以21比15拿下第三局。

科技領域的“其它圍魏救趙”

堪稱一絕的中國通用耗材廠商巧借對手間圍魏救趙以自主創新捍衛中國品牌。

2007年12月21日,美國總統小布什依據相關法律通過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兩個月以前就“納思達侵犯愛普生墨盒專利案”做出的終審判決。包括納思達等被告在內,所有侵犯涉案的11項愛普生專利的墨盒產品,都將被逐出美國市場。其中納思達無疑是這次“337調查歷史上最嚴厲裁決”中最主要的制裁對象。然而,就在“337調查”蓋棺定論之時,納思達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起了針對愛普生兩項關鍵專利的“專利無效”申請。隨即,美國專利商標局依法下發通知,表示將針對這項申請進行“複審”。法律專家認爲,納思達的策略就是試圖通過申請“專利無效”,讓“337調查”對愛普生專利的保護失去基礎,堪稱“圍魏救趙”。在此之前,由於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兼容耗材生產基地,而將主要生產基地放在中國的幾家兼容耗材企業又不斷在全世界的耗材侵權訴訟中站上被告席,因此,“中國製造”在近年來綿延不斷的知識產權訴訟中開始蒙上“中國仿造”的惡名。但是,由於在此次“337調查”和其他訴訟中,中國本土幾家較大的通用耗材廠商均因其良好的技術創新而得以置身事外。因此,中國通用耗材廠商能夠巧借對手間上演圍魏救趙劇目之機會,一方面宣傳自己的專利產品,還真正守法運營的中國耗材企業以清白,同時更可以抓住時機,激勵更多的中國企業展開自主創新,用更具創新性的產品來徹底洗刷“中國仿造”的惡名,從而更有效地捍衛“中國製造”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