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英雄(一)

歐陽原野看着打在窗子上的雨滴,在他身後辦公室的文件整齊放在辦公桌上,屋子裡瀰漫着一股兒煙味。

“怎麼,不高興了啊?這個機會不是你爭取了好久才爭取回來的麼?”**荃道。

“一個指揮官最怕不是打敗仗,而是看到到自己的部隊在和平年代一點一點分離,最後連個編號也沒有。”歐陽原野道。

“你還在想念三師啊,那時你在三師天天叫這只是一個預備役師,你天天叫着要去野戰部隊,現在不是達成所願了麼?又開始想他們了?”

“偶爾想起,還挺想他們的。老蘇啊,你覺得AC旅怎麼樣?”

“AC旅?那可是咱們軍區的大紅人啊,全信息混合旅,快速反應部隊,裝備最好,軍事尖子也最多。”**荃說道:“我說歐陽啊,你總不會想去AC旅吧?”

“沒有,這一次軍區給了我一個打敗他們的機會?”

“有演習了?”

“嗯,我們扮演藍軍,沒有預案。從數量上來看,我們比他們整整大了三倍,但是他們這次也有一個強有力的外援。”

“誰?”**荃道:“大名鼎鼎的AC旅也會要外援?他們不是常說自己一個旅可以幹敗三個師麼?他們也會找外援?”

“他們外援是T5。”

“又是那幫鳥人。”聽到這兩個字時,**荃表情充滿有些憤怒。

“你認識他們?”

“當然,號稱特種部隊的特種部隊,全是殺人不見血的狠人嘛。輸,不是他們的選項,T5過後,寸草不生。”

“看來你對他們很瞭解。”

“是啊,因爲上一次我們就栽在他們的手裡。一千三百米外,他們狙擊了我們的師長。敵後活動,斬首行動號稱他們的絕活。”

“呵呵,一個AC旅加一個特種部隊就想要我歐陽原野的腦袋,也太看得起我了吧。哼哼,到時鹿死誰手都不知道呢?老蘇,你知道這一次演習的意義吧?”

聽到歐陽原野的話後,**荃點了點頭:“精兵簡政,這是我們必須面對,只不過,對於軍人來說,也是一件很難過的事,卻又不得不做的。”

“現在也是檢驗我們這些年成果的時候了。“

對於精兵簡政這四個字,凡是瞭解中國近代軍事史關於解放軍裁軍史,從六百萬軍隊到二百萬軍隊共經歷了十次。而在中國軍隊的變遷史上,軍隊曾爲了國家的經濟建設,忍耐了二十年,海灣戰爭刺激了中國軍隊的現代化。

自上世紀80年代初進行試點開始,以集團軍爲基礎的合成兵種建設就成爲陸軍建設的重點。這種現代化的嘗試是在異常困難與艱苦的環境中進行的。中國軍隊組建集團軍的嘗試,除了源自現代化的追求,也是爲了應對軍隊縮減帶來的挑戰。

1985年6月4日,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指出:“四化總得有先有後。軍隊裝備真正現代化,只有國民經濟建立了比較好的基礎纔有可能。所以,我們要忍耐幾年。”這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軍隊要忍耐”。

這也是一段充滿矛盾和衝突的發展歲月。很快,當中國的集團軍建設初見成效之時,海灣戰爭爆發,大大刺激了中國人的神經,增加投入、推進軍隊現代化,是公認的唯一出路。同時,兵員以及軍費規模仍需進一步壓縮,使大量資金用於經濟建設。到1996年,中國軍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爲1。01%,幾乎是歷史最低。

1999年起軍隊開支終於逐年遞加,到2005年間,始終保持了一定的增幅。鄧小平在要求軍隊顧全大局時曾說,等到“大局好起來了,國力大大增強了,再搞一點原子彈、導彈,更新一些裝備,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陸上的也好,到那個時候就容易了”。如今,隨着先進戰機和航空母艦的亮相,中國軍隊現代化終於進入新階段。

到1989年,解放軍的規模和開支比例看起來已經低到了極限。經過歷史性的大裁軍,解放軍總數下降到323萬人,僅次於1958年大裁軍的237萬人。如果以1978年軍費開支指數爲100計算,1988年僅爲75。2。

爲了保證物資供應,大江南北的部隊都開始自己種菜、養豬。軍工企業由於缺少軍事訂單,紛紛改制民品。

1989年11月12日,軍委召開擴大會議,***對於備受關注的軍隊待遇,肯定地說,通過治理整頓,中國經濟必將逐步走上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軌道。“經濟搞上去了,軍隊的許多事情也就比較好辦了。但是,目前國家財政還很困難,經濟形勢十分嚴峻,軍隊的許多問題一時還難以解決。”

他告訴大家,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中央*****的意見是兩頭都要兼顧。“一方面,軍隊要服從經濟建設大局,繼續貫徹忍耐的方針,發揚艱苦奮鬥精神,體諒國家的困難。另一方面,國防費也要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年有所增加,使部隊武器裝備和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

***特別提出,他一直不贊成軍隊搞“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當然,爲了彌補經費不足,結合軍隊的特點搞一點生產是完全必要的,但軍隊不能走自己養自己的道路。如果把精力都放在經商賺錢上,這樣下去是非常危險的。解決軍隊的困難,中央要拿出一定的財力,同時還要號召全黨和各級政府都要增強國防觀念,積極關心和支持軍隊建設”。

1998年10月6日,****中央、***、****在北京召開了軍隊武警部隊政法機關不再從事經商活動工作會議。

***在講話中說,黨中央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多次強調了這項決策的重大戰略意義,明確提出軍隊、武警部隊和政法機關必須停止一切經商活動,立即同所屬單位辦的一切經營性公司徹底脫鉤。軍隊、武警部隊要全部“吃皇糧”,政法機關也要全部“吃皇糧”。

80年代初以來的大規模基礎建設達到高潮。因爲全國在建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太多、規模過大,以及國家財政支大於收,信貸規模過大等原因,在1987年、1988年還發生了明顯的通貨膨脹現象。

時任***總理**在1989年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1990、1991年的財政支出維持在1989年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加強裝備建設還是增加生活開支,都將違反整個經濟大勢。事實上,經過過去10年超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中央財政捉襟見肘。這使得1991年開始的“八五”計劃一開始就面臨借錢幹事的局面。

90年代中前期,軍隊繼續“忍耐”,基層部隊尤甚。根據《中國統計年鑑》,1990年至1996年,中國GDP從17695億增加到67559億元,而軍費開支僅從290億增加到720億元。1997年,****十五大報告宣佈,3年內再次削減50萬軍人。到2000年3月裁軍完成後,解放軍總人數減至250萬。當年國防經費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例減至7。6%,爲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值。

根據《中國的軍備控制與裁軍(1995)》,自1979年至1994年的16年間,如果保持1979年的國防經費實際購買水平,需5812億元,而實際撥款4164億元,缺額超過28%。即使達到這個水平,也相當於16年間沒有任何增長。

如果按照5%以上的實際增速計算,16年間軍隊還應該增加3000億元以上。也就是說,16年間,軍隊至少減少了近5000億元的開支。這些錢悉數用於經濟建設以及社會公共開支。此外,根據1998年的《國防白皮書》,改革開放到那時,軍隊開放和騰讓了101個機場、29個港口碼頭、300多條鐵路專用線、1000多個倉庫以及300多萬平方米土地。這些絕大多數都是無償轉讓給地方的。

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等人的計算顯示,國防總資本佔全國總資本存量的比重從1953年的21。0%,曾上升到1955年的25。4%,之後基本保持在10%以上。1989年降至5。6%,到2001年降至爲2。3%。這也就是說,中國軍隊佔有的社會財富僅爲2。3%。

今天團職及以上幹部都經歷過“一套軍裝”的年代。在軍裝中,分爲常服、作訓服、禮服等。所謂常服,就是一般軍裝;作訓服,即迷彩服。在八九十年代,乃至到新世紀,大多數中國軍人包括軍官只有一套常服。在夏季以外的季節裡,沒有其他更換的衣物。他們只有週末才能清洗這套制服。如果洗得晚了,週一還沒有晾乾,就只能披着溼衣服去集合。當時一套常服不到100元,250萬軍人配裝就是2億元左右。這種制度保持了20年。

經濟上的弱勢,使軍人的社會地位發生了變化。作爲對比,在六七十年代經濟最爲緊張的時候,部隊是中國最受保障的一個羣體。當時,國防經費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例在20%上下。這樣,在90年代中期,雖然部隊原則上不再招收小學文化兵員,卻只能吸引那些來自貧困偏遠地區的年輕人,而軍隊科技人才轉業下海也成爲時髦。1998年***上,***在參加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再次強調:全軍都要增強大局觀念,正確對待利益的調整,自覺地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的大局。

與打造高科技軍隊相比,解放軍先組建了精銳的應急機動作戰部隊。這也是在減少部隊規模的同時提高戰鬥力的核心舉措。1990年12月,全軍軍事工作會議確定,加快組建應急機動作戰部隊。“我國地域廣大、疆界漫長,單純依靠部隊數量,一步一崗,搞人海戰術,養兵再多也不夠用。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準備時間短,進程很快,初戰即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我軍必須擁有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快速反應部隊。”

1991年震動中國軍界的海灣戰爭爆發。當年6月,軍隊高層專門針對海灣戰爭三次召開座談會上,從而拉開了新時期中國軍隊變革的序幕。只是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大背景下,變革的腳步尤其蹣跚。

***在三次座談會上都發表了講話。他開頭就提到:“今天談的是電子技術問題。電子技術是領頭的,不管是航空,還是導彈等其他有關武器,都與電子技術有關係。在電子技術方面,現在我們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

***的幾次講話涵蓋了體制改革、國防科技、軍費增加、自力更生等幾個方面。

他說:“我們在武器裝備上確實落後了一大截,有些原來就存在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了”,“我們不能坐井觀天、盲目自滿,要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腳踏實地地把國防科技搞上去,使我們能夠對付今後可能發生的情況。”

但對於國防經費,他也說:“要妥善處理國防經費問題。對國防建設,要適當增加投資力度,但也不能一下子投入很多。國防經費增長,必須與國民經濟增長相適應。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國防經費的投入也會逐年有所增加。”

這是那個時代中國領導人唯一的選擇。

1993年初制定了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把打贏一場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確立爲未來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1996年,****擴大會議在全軍研究的基礎上,對世界新軍事變革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要求全軍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2002年,****十六大將“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確立爲指導方針。而此前在2000年的軍委擴大會議提出,機械化和信息化是解放軍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這其實是給當時正在向機械化過渡的軍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時中國軍隊以及整個國家面臨的情況,已與13年前大大不同。從1998年開始,國防經費佔GDP比重下降趨勢得到根本扭轉。2001年,國防經費比上年增長17。7%,爲近30年來最高。第二年也保持了17。6%的增幅。

具有代表性的是,鄧小平時代立項的殲10戰機歷經20年終於開始列裝部隊。

2011年5月,正在美國訪問的解放軍總參謀長***上將在華盛頓的記者招待會上說,過去20年裡,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主要用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非購置先進武器,已故中國領導人曾要求中國軍隊“忍耐”,因此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中國軍事投入非常小,現在完全是補償式發展。他認爲,中美兩國軍力有20年的差距。

“打得贏、不變質”,這是從80年代忍耐時期到90年代轉折時代,中國領導人對軍隊提出的根本要求。而在度過了那些艱難歲月之後,解放軍也終於迎來了實現現代化的新契機。

《三棱軍刺》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166章 絕地(二)第158章 衝刺第85章 西伯利亞寒風如刀割...第62章 過河之卒(上)第38章 英雄(一)第161章 狼之情絮第84章 西伯利亞寒風如刀割...第69章 在地獄(五)第160章 聯合指揮部第22章 第一條令第144章 惡魔的產生第88章 炮灰突擊兵(二)第127章 維穩行動第74章 在地獄(十)第94章 雪狼2第8章 兄弟(五)第115章 嚐嚐我的拳頭吧第91章 從天而降1第3章 神蹟第44章 英雄(七)第173章 恐怖之王第165章 絕地(一)第112章 中國倒爺(下)第168章 絕地(四)第112章 中國倒爺(下)第172章 兇狼之死第81章 西伯利亞寒風如刀割...第173章 恐怖之王第104章 戰爭不需要憐憫第140章 死亡谷第175章 決離第122章 李秋韻(上)第117章 叢林狼第123章 李秋韻(下)第36章 你是我的鷹(六)第22章 第一條令第106章 叢林狼第69章 在地獄(五)第10章 兄弟(七)第87章 炮灰突擊兵(一)第137章 仙境第101章 信號旗第22章 第一條令第65章 在地獄(一)第179章 大學日記(二)第173章 恐怖之王第144章 惡魔的產生第112章 中國倒爺(下)第123章 李秋韻(下)第34章 你是我的鷹(四)第116章 僵持第139章 狼!狼!狼!第167章 絕地(三)第84章 西伯利亞寒風如刀割...第150章 潛入第19章 第一條令(六)第64章 過河之卒(下)第101章 信號旗第66章 在地獄(二)第72章 在地獄(八)第80章 格鬥精義(五)第119章 消息第15章 第一條令(二)第51章 我的目標(下)第49章 英雄(十二)第107章 詭雷(上)第4章 兄弟(一)第174章 狼淚第98章 狼襲第140章 死亡谷第134章 武直9殞落第54章 代號28(三)第143章 世伊聖戰第85章 西伯利亞寒風如刀割...第178章 大學日記(一)第44章 英雄(七)第5章 兄弟(二)第32章 你是我的鷹(二)第35章 你是我的鷹(五)第87章 炮灰突擊兵(一)第36章 你是我的鷹(六)第51章 我的目標(下)第80章 格鬥精義(五)第176章 蒲公英計劃(上)第57章 代號28(六)第177章 蒲公英(下)第75章 在地獄(十一)第17章 第一條令(四)第108章 詭雷(下)第93章 雪狼1第110章 爆炸能量第183章 再見許佳黛第89章 炮灰突擊兵(三)第174章 狼淚第181章 練攤第64章 過河之卒(下)第100章 涅左圖夫(下)第113章 突然襲擊第144章 惡魔的產生第32章 你是我的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