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鳳雛臥龍

建安八年,荊襄發生了三樁大事,其中有喜有憂。

第一樁,年過六十的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突然被朝廷加封爲大司馬,這對一向好名的劉表而言,的確是一件不錯的禮物,連帶着荊州兵也笑納了南陽曹軍放棄的幾座城邑,心照不宣地與曹軍達成了和約。

一些有心人開始猜測,鎮南將軍是不是忌憚關西勢力強橫,已經打算聯合中原曹操,來制衡關西閻豔了。

第二樁事情,是以孫權爲首的江東勢力,再次對荊州構成了威脅。

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荊襄上下無不額手稱慶,以爲去除了心腹大患,江夏各郡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可沒想到,僅僅不到三年的時間,江東再次對荊襄構成了威脅。

兄死弟繼的江東孫氏不僅沒有隨着孫策的遇刺而消亡,反而有愈發壯大之勢,其弟孫權招攬賢才、訓練兵馬,內平叛亂,外討山越,近來更是厲兵秣馬,隱隱有進攻江夏的跡象。

但上面這兩樁大事的影響,距離襄陽城士民的日常終究太過遙遠,最近讓街頭巷尾紛紛議論的,是第三樁大事情,益州劉璋派遣使者張鬆出使襄陽。

雖說荊州、益州兩家以往交惡,如今能夠化干戈爲玉帛也是一樁美事,但能夠引起襄陽城士民熱議的,顯然不會是政治上的折衝樽俎,而是關於益州使者張鬆的諸多趣談和故事。

據說當日劉表接見張鬆,見益州來使其貌不揚,心中也起了幾分輕視,不料這張鬆才學過人、能言善辯,三言兩語就在經學上將劉表駁倒,蔡瑁、蒯越等人與之辯難,也相繼落敗,張鬆得理不饒人,暗諷荊州無人,惹得劉表惱怒不已,荊州才俊義憤填膺,只是爲了兩家結盟的顏面,這才隱忍不發,暫時擱置了。

此後多日,在劉表的授意下,張松下榻的驛館,每日都有荊襄的士人前往求見,爲的就是與張鬆辯論經學,駁倒張鬆,討回當日荊襄君臣失去的顏面,奈何張鬆才思敏銳、口齒伶俐,儘管每日辯經的人絡繹不絕,可都悉數落敗,根本不能夠駁倒張鬆。

張鬆由此在襄陽城中聲名大噪,他與人辯經的一些經典段落也隨之在街頭巷尾傳開了。

就在衆人以爲要讓這張鬆得意洋洋離去的時候,驛館外卻突然來了一青年士人,他衣飾簡樸、貌不驚人,求見張鬆後旋即與之辯經駁難,兩人引經據典、辯論經文。

經過了兩個時辰的辯難之後,恃才傲物的張鬆終於在青年士人面前敗下陣來,他也不氣惱,反而是心悅誠服地承認自己輸了,並聲稱終於是在荊襄碰上了知己。

而此事一經傳出,頓時又成了襄陽城中人人爭相談論的話題,而駁倒張鬆,爲荊襄掙回顏面的青年士人,他的身份隨後也被衆人獲知,原來此人就是在南州享有盛名的龐統龐士元。

最後連州府也被驚動了,劉表還特意派遣州府公車想要闢除龐統,可惜龐統卻以侍奉雙親爲由婉言拒絕了,不過他倒是與那益州使者張鬆不打不相識,兩人氣味相投,竟成了莫逆之交。

···

襄陽城,驛館內。

“來來,子喬,再飲一杯,中原貧苦,哪怕是新都鄄城也比不得襄陽的富庶,你出了襄陽城,可就再喝不上這等醇酒了!”

張鬆此行還要出使鄄城、朝見天子,離別在即,好友龐統來到驛館之中相送,張鬆欣然設宴款待。

兩人性情相投,各自欽佩對方的才學,觥籌交錯之間,不覺已經酒酣微醺了。

酒意上涌的張鬆一聽到龐統的話,不免得長吁短嘆,他抱着酒壺,也不顧忌龐統在場,自顧自地借酒澆愁,直倒得衣衫上都是酒水,還是渾然不在意。

龐統見狀咧嘴一笑“子喬啊子喬,你這滿臉愁容又爲何而起,需知你身負盟約重任,朝見了天子之後必定會升官加爵,回到益州會愈發受到重用。哪像我——唉,”

“嗤——”張鬆對龐統嗤了一聲,“以你龐士元之才名,想要入仕求官,也不過是一兩句話的事情,你不過是看出州牧劉表老邁無用,是個守戶之犬,纔不願意出仕荊襄罷了。”

說着話,張鬆拍打着酒壺,自言自語地說道:

“所以我內心的愁苦,你纔是最能理解的啊。以我張子喬之才,若是在英雄的麾下驅馳,則天下也不難平定,奈何我是在爲庸人的手下奔走效力,這胸中的才學無從施展。日後遭受讒言,還難免落得一個屍首異處的下場啊!”

“噫!”龐統似乎深有同感,他轉動眼珠問道:

“那子喬以爲,當世之英雄,又是誰呢?”

“關西閻彥明,中原曹孟德,是當世之英雄。”張鬆打了一個酒嗝,掰着手指,滿口酒氣地說道。

龐統聞言呵然一笑,“子喬之言謬矣,閻豔假借關西兵甲之利,橫行於世,不過一項籍耳,曹操挾持天子、大奸似忠,也是董卓李傕之流,這兩人都是有名無實之人,照我看吶,這當世之英雄,當另有他人!”

···

襄陽城外,隆中。

諸葛家的草廬內,幾個好友或老或少,手持書卷聚坐在一起,談論着近來在襄陽城中發生的事情。

“張鬆以使臣之尊,逞口舌之利,觀其辯經之言,多有強詞奪理之處,不過就是一個能言善辯的小人罷了。吾輩研讀經書,務在濟世治國,又豈能效法其人行詭辯之事。龐士元與之辯難,縱然巧言取勝,得了些許虛名,但行徑已落了下等,殊爲不智啊!”

年級最大的崔州平最先開口,對近來城中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的“龐士元辯難益州使者”的事情作出了評論,他搖頭嘆息,認爲龐統這個年輕人不顧身份,逞口舌之利,與張鬆這樣一個小人爭一時言語之長短,殊爲不智,簡直就是在自掉身份,看似得了一些名聲,可這隻會惹來其他荊襄名士更多的不齒和鄙夷。

孟建、石韜聞言點了點頭,他們也認爲龐統在這件事情上看似賺到了不小的名氣,可卻會受到諸多荊襄名士的鄙夷。

一旁的諸葛亮卻搖了搖頭,似乎並不贊同崔州平的看法。他身材偉岸、相貌俊朗,雖然一同坐在蒲席上,依然比其他人高出了半個頭,此時他微微搖頭,其他三人當即注意到,先後投來詢問的目光,崔州平更是開口高聲問道:

“孔明,難道你覺得我評錯了麼?”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

“龐士元此人,諸君都見過,志大才高,又豈會是邀一時之名的愚人,他絕非是無的放矢,此舉必有深意,只是我等山野之人,無法獲知其中內情罷了,諸君還是靜觀其變吧。”

聽了諸葛亮的話,崔州平不由也沉吟起來,孟建則再次點點頭,笑着說道:

“嗯,還是孔明看得通透,先前只想到了龐士元的巧言辯難,現下仔細想想,龐士元若是沽名趨利之徒,那州府公車闢除,他只怕早就欣喜應闢,又何必託言侍奉雙親,不肯前往呢。”

“誒,龐士元不仕州府,未必就是真的無心功名,我看他是看出城中的劉荊州不過是葉公好龍之輩,不願屈居其下,爲其驅馳罷了。我可聽說,龐士元有意前往江東呀!”

石韜接過話題,同樣羈居荊州的孟建也深懷同感,認同地說道:

“確實,劉荊州年邁,已無四方之心,龐士元智謀之士,必不願爲其所用。江東孫氏,弟繼兄位,頗有銳氣,龐士元若往,或能得到重用,只是江夏黃祖恐怕從此就要寢食難安了。”

“未必。”崔州平說道:“聽山民說,左將軍劉備曾經到龐家拜謁,龐士元還曾稱讚同樣羈居襄陽的他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若時來運轉,未必不能脫穎而出,成就一方霸業呢。”

龐統作爲荊襄最具盛名的年輕才俊,他的話題難免引起了在座衆人的一番討論,諸葛亮在一旁靜靜聽着,等他們提到了左將軍劉備時,他心思動了動,突然從身旁的書冊中抽出了一份書信,開口說道:

“諸君,元直來信了。”

“哦,快拿來我等看看。”

作爲冀州人,羈居荊襄的崔州平近來頗爲關注北方的形勢,一聽說遊學北方的徐庶竟送來了書信,頓時來了興趣,連忙從諸葛亮手中討得書信,率先展開閱讀起來。

說來也奇怪,崔州平看信的時候,臉色時而凝重,時而欣喜,待到最後又有些悵然若失,他將徐庶的書信移交給孟建、石韜二人,慨然說道:

“季世再現,夷狄交侵啊,只是沒想到這袁氏兄弟竟然還不思保境安民,爭名奪利,手足相殘,棄州中士民於不顧。唉,幸好徐庶安然無恙,且已經在幷州出仕,生平所學,得以施展,士爲知己者死,這也算是這亂世難得的幸事了!”

崔州平說話間,孟建、石韜兩人也很快地將徐庶的書信看完,原來徐庶不遠千里,遣人送來書信,除了向昔日好友告知自己的近況,併爲諸人說明了當今北方的形勢外,還認爲眼下正是衆人施展濟世安民之能的時候,想要邀請羈居荊州、報國無門的諸人一同北上,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

幾人讀罷書信,各懷心事。他們這些羈居荊襄的北方士人,當初是因爲河北、中原等地戰亂不休,爲了保全性命,這才背井離鄉,千里迢迢逃亡荊州的,可是在荊襄,劉表只信重蔡、蒯等人,許多北方士人根本無從施展本領。

眼看着北方的形勢逐漸明朗,諸人也確實有了擇選明主,輔之佐之,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的願望,只是在最終的決斷上,難免還猶豫不決,因此這才遲遲沒有動身北上。

時下袁氏兄弟內鬥,崔州平的家鄉難免也要遭受兵災,他愁眉不展,擡頭見到諸葛亮,心中一動,突然問道:

“孔明,你雖在襄陽娶妻成家,但也是北州之人,元直在信中力邀你北上,許諾爲你引薦,不知你可有意動?”

孟建、石韜聞言,也將目光投向諸葛亮。諸葛亮志向遠大,自比管仲、樂毅,雖然暫時得不到所有人的承認,名氣也不如在荊襄土生土長的龐士元,可他們這幾人卻是知道他的真實才能的,此時各懷心事,當然也想要知道諸葛亮看到徐庶的書信之後可有意動,會不會也萌生了北上建功立業的心思。

諸葛亮瞭解諸人的心思,哈哈一笑,搖了搖頭。

“亮躬耕隆中,懶散慣了,卻是不比元直仗劍攜書、建功封侯的志向,諸君若是想要北上,何須問我,只管前去便是,以君等之才,仕進可至刺史、郡守,絕非難事!”

諸人哪裡願信,又再出言試探了幾句,奈何諸葛亮守口如瓶,沒有透露出半點風聲,崔、孟、石三人見狀只能作罷,於是各自心事重重,先後離開了諸葛家。

待到三人走後,諸葛亮轉入內室,其妻黃氏正在室中,見諸葛亮一人迴轉,若有所思,她雖姿色平平,卻聰慧過人,當即笑問道:

“崔、孟、石三君,不留下用膳,已經走了?”

諸葛亮苦笑着搖搖頭。

“他們行色匆匆,我是強留無益呀。”

黃氏心思一動,也聽明白了諸葛亮的弦外之音,想到諸葛亮近來的行徑,不由掩嘴笑道:

“妾看不僅是崔、孟、石三君,就連夫君你近來都愁眉焦思,怕也被徐君的書信擾動了心思吧。”

諸葛亮與自家妻子朝夕相處,知道她的聰慧,自己也瞞她不過,只能笑道:

“聖人畏微,愚人畏明。亮才能不及中人,又豈能夠免俗啊!”

···

夤夜,月昏星疏。

一個不速之客造訪了左將軍劉備在襄陽城中的府邸。

密室中,劉備在燭光下看着對方,展顏笑道:

“先生近來聲名遠揚,備雖身在行伍之中,亦常聽聞先生之事,可喜可賀啊。”

54、分崩離析28、晉陽72、小鹿70、軍爭陽謀47、臨危紛議戰和策(下)16、亂38、獵獵旌旗大軍臨(完)98、爲君勸降惜良才(下)75、左軍崩潰8、木猶如此人何堪81、新政242、軍市女閭27、爭鋒64.捷足者37、虎嘯返山雍涼驚(10)27、點將封侯趁少年54、忌恨22、籌劃克勝益涼敵10、投軍 (求訂閱)49、風摧秀木塵雲霧48、射江流血末路窮18、山不動兮人謀動94、銜鋒冒刃攻堅事(上)39、假道伐虢借糧道44、虎嘯返山雍涼驚(16)24、彼之得志我之憂(下)42、飛廉76、曹家白鵠56、刁難26、老薑慨嘆韶華逝14、逆襲 (求訂閱,求推薦)22、 圈套26、鬼神之爭50、少女32、牛輔144、無題72、長戈如林斜陣行(上)89、雄與雌(上)92、萬夫趑趄41、相助90、雄與雌(下)18、山不動兮人謀動104、運去英雄不自由(10)100、運去英雄不自由(6)70、 城頭更添巾幗英(中)71、長夜將明71、長夜將明54、貪婪暴戾豺狼性30、援軍12、天子一見三嘆息(中)70、軍爭陽謀6、激將49、段煨守土用四事68、密信32、夜影瞳瞳鬼魅生(下)60、哺食17、戰法40、回涼85、 鑿臺之圍(上)60、長風繞谷父子爭56、刁難59、圖謀59.借將77、拯救62、歌謠48、季世56、兵出陽城57、父死子繼43、鐵騎聲聲催號鼓(中)(爲書友ralvarez加更)18、鬼面100、運去英雄不自由(6)91、無題44、逃亡283、陷落21、巫女與卜筮35、翻臉94、攻守異議36、降服42、虎嘯返山雍涼驚(14)12、聲東擊西兵家計(3)25、陳倉17、養寇20、不宜異法偏內外42、君自安坐享太平(上)48、射江流血末路窮71.虎穴66、書信55、射侯42、鐵騎聲聲催號鼓(上)95、銜鋒冒刃攻堅事(中)5、仕宦顯達人常情(5)71、城頭更添巾幗英(下)8、木猶如此人何堪102、運去英雄不自由(8)11、天子一見三嘆息(上)69、內亂51、旱極而蝗蔽空日61、賊人75、危險27、多少長安逐利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