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仕宦顯達人常情(4)

嚴授聽出閻行焦躁的心聲,扶風郡的通渠、屯田沒有收效,進軍雍涼的兵事就要延遲。

從郿縣西擴成國渠到陳倉,引入汧水作爲源流,不僅是爲了開闢屯田,也是在爲後續軍中將校得隴望蜀的計劃作準備。

但他還是一如既往,時不時給閻行潑冷水。

“將軍將關中和前漢之時相比,委實不妥。前漢之時,定都長安,三輔更是京畿所在,歷代苦心經營,修渠闢田,又不斷遷徙關東州郡人口充實陵邑,這纔有了將軍所說的關中數百萬人口。”

“反觀本朝,自赤眉之亂以來,關中一直元氣未復。加上京都東遷,徙陵之制已廢,又屢屢有羌亂兵災,入侵三輔,震動天下。以至於徵兵會衆,馳騁東西,奔救首尾,疲於奔命,搖動數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資。”

“壯悍則委身於兵場,女婦則徽纆而爲虜,羌亂未平,而三輔已疲矣。”

“到了董卓西遷朝廷之後,關中更是兵災人禍不斷,李傕、郭汜之徒,馬騰、韓遂之衆,鏖兵交戰,掠食千里,三輔之民逃亡絡繹不絕,或南入巴蜀,或東出武關,或歸附河東、弘農之地,王師未復關中,而三輔已殘矣!”

“但關中畢竟乃是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只要將軍苦心經營,調夫築堰、募農給種,未必就不能夠重現前漢的盛況。冀州先遭黃巾之亂,後又有張燕、公孫瓚來爭,郡縣殘破,袁紹尤能仰食桑葚,擊破強敵,雄踞河北,成霸主之勢!”

“兗州曹操身處四戰之地,外有陶謙、袁術相爭,內有陳宮、張邈爲患,郡縣鏖兵,淪爲立屍之所,尚且能夠兵吞豫州、西迎天子,可見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

“將軍與其效梁惠王之嘆,嘆息於關中殘破,生民凋敝,無益於兵事,不如安下心來,苦心經營三輔,用生聚教訓之功,方能夠成就興王定霸之業!”

聽到嚴師又恰到好處地給自己潑冷水,閻行苦笑了一聲,耳邊不由響起了嚴師往日的朗誦聲。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王好戰,請以戰喻···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麾下重臣之中,閻行最怕危言諍諫的嚴授。但今日看看自己的粗布衣服、光着腳板,閻行也挑了挑眉頭,有些不服氣地說道:

“孤馳騁東西,幾經家門而不入,擊破強敵,收復關中。修鄭白二渠,親率士卒,挖泥擔土,自詡所費之功,十倍、百倍於梁惠王,嚴公以梁惠王相喻,難道還能說是孤做得不比梁惠王好麼?”

白髮蒼蒼的嚴授,見到閻行有些反感,只好苦口婆心地說道: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將軍做得當然比梁惠王好,但行百步者半九十,將軍還是需要慎始敬終,不可急於求成,功虧一簣啊!”

聽到嚴師苦口婆心的諫言,閻行臉上也微微動容,頷首說道:

“孤受教了!孤雖定關中,猶記初心,也定然不會負了在孤微末之時,千里相投、輔佐畫策的諸公。”

“將軍愛惜士民,此乃吾等之幸,亦是關中之幸!”

眼瞅着視察完成國渠,情緒不佳的驃騎將軍此刻展顏露笑,杜畿和郿縣縣令等大小官吏這纔在心中鬆了一口氣。

成國渠之事,去歲沒有趕工完成,今歲還是可以按部就班,逐步修繕、西擴的,但要是官職被免去了,那就不僅是今歲,連去歲的政績都一筆勾銷了。

正在這個時候,郿縣主簿也趨步小跑了過來,小心翼翼來到了郿縣縣令身邊,輕聲細語地說起了悄悄話,郿縣縣令聽完之後,面露猶豫,小心觀察着驃騎將軍的臉色。

這一幕剛好被杜畿看到,他皺了皺眉,徑直對郿縣縣令問道:

“可還有其他事?”

“額,丞君,鄙縣還有兩位從蜀地歸來的才俊之士,想要拜謁驃騎將軍!”

一聽到是這類事情,杜畿臉色也轉爲嚴肅,扶風郡內的成國渠沒有按時完成驃騎將軍的指示,已經惹得驃騎將軍不喜,剛剛若非自己和長史嚴授排解,只怕他這個六百石的縣令就要被奪職問罪了。

這個時候,郿縣縣令來舉薦人才,實在不是什麼合適的事情。

杜畿知道驃騎將軍平定關中之後,各郡縣的大姓豪強紛紛藉着各種名由、四處請託,然後派出的自家的子弟前來拜謁驃騎將軍或各郡太守,所爲的無非就是能夠被看中闢除,入仕爲官。

但是這些拜謁求官的人羣中,才堪重任的俊傑士子爲數不多,佔多數的還是逢源倖進之人。在這個時候舉薦人才,若真是才俊之士那郿縣縣令,或許可以將功補過,但要是隻是幾個志大才疏、想一步登天的大姓子弟,那這個場面自己可就兜不回來了。

迎着扶風郡丞杜畿嚴厲的目光,郿縣縣令也是心裡有苦說不出,心裡埋怨主簿不識時機,但眼下也只能是硬着頭皮上前說道:

“縣裡的這兩位才俊,原是避亂入蜀的大姓子弟。一位是孟達孟子敬,一位是法正法孝直,他們二人自稱是有通渠之策獻上,已經提前趕來,在堤下等了許久,下吏不敢隱瞞,因此特地冒昧稟報。”

“哦,孟達、法正,從蜀地回返的?”

這時閻行也聽到了杜畿和郿縣縣令的問答,他聽到這兩個名字,也起了興趣,尤其是聽到兩人有通渠、入川之策獻上時,嘴角莫名掛起了笑意。

“將軍,這是否等回到縣寺,沐浴更衣之後再行接見?”

“不了,既然是來獻通渠之策的,那粗布葛衣相見,又有何妨呢,需知泡在水中的河工都是赤着上身、只着一條犢鼻褲的,且先看看他們有何過人之見!”

說完之後,閻行轉身看向嚴授,笑着問道:

“嚴公以爲如何?”

“悉從將軍之令!”

見到素來注重上官威儀的嚴授這一次也不反對,閻行笑了笑,這就揮手讓親衛給自己拿一雙草鞋,並讓郿縣的主簿去將孟達和法正兩人帶上來。

郿縣主簿當即領兵,轉身趨步小跑,不過一會,就將孟達和法正兩人都帶到了閻行等人之前。

長相俊秀和孟達和白麪微胖的法正兩人拘謹守禮地跟着郿縣主簿來到諸人面前,擡眼見到之前那個光着腳板、露着小腿,河工打扮的青年正是驃騎將軍,心中雖有所預料,但還是忍不住愣了一愣,隨後又連忙下拜行禮。

“郿縣孟達、法正拜見驃騎將軍!”

“起來吧,聽說你們都是從蜀中歸來的。”

閻行笑着讓兩人起身,也不在意兩人眼中的詫異之色。

這種見面的方式完全打破了孟達之前一路上的預想,此時他胸中心亂如麻,只能夠穩定心神,恭聲答道:

“啓稟將軍,在下等人因爲關中兵亂,不得不離鄉避禍,遁入南山,原本想走褒斜道入漢中,再由漢中抵達成都,不料割據漢中的張魯已經和新任的益州牧劉璋交戰,從漢中前往蜀郡的道路斷絕。”

“我等只能夠逃出漢中,本想轉走陳倉或祁山道路,但聽聞王師已經擊敗韓遂叛軍,平定關中,因此也就息了入蜀避亂之心,重返郿縣鄉里。”

“哦,這麼說,你們只到過漢中,並未抵達蜀郡?”

“是的。”

聽到這裡,閻行看着有些侷促不安的孟達,又繼續問道:

“哦,那就來跟我說一說,這漢中張魯的事情!”

“這——”

聽到閻行並不急於詢問自己早早準備好的通渠之策,反而圍繞自己在漢中的事情問了起來,意向不明,孟達大感棘手,只能夠頻頻以目光示意法正上前解圍。

法正原本不想過早出言,但見到孟達頻頻以目光示意,而閻行的注意也被吸引,轉到了自己身上,這個時候也只能夠清了清嗓子,上前行禮說道:

“張魯家傳五斗米道,祖孫三代佈道漢中,深得人心。原益州牧劉焉藉助五斗米道之力,斷絕道路,割據巴蜀。但劉焉死後,其子劉璋繼任,與張魯交惡,結下了血仇,雙方遂成仇寇,相互攻殺。”

“原本漢中弱而巴蜀強,張魯以一郡敵一州,寡衆懸殊。但怎奈劉璋闇弱,外有沈彌、婁發、甘寧等將叛亂,內又有龐羲、趙韙等老臣掣肘,與張魯交戰,屢戰屢敗,僅僅得以自保,無法討平割據漢中的張魯。”

“哦,這麼說,這個張魯,能夠以一郡匹敵一州,也是一個才能出衆的豪傑了。”

“將軍所言不差,張魯確實頗有才幹,其人承祖父遺澤,佈道漢中,自號‘師君’,百姓樂爲之效力,又得郡中楊、閻等大姓襄助,再加上他外結賨人杜、樸、袁等氏,割據漢中,也稱得上是豪傑之士了!”

34、亂世之日促以短32、南北使者30、山雨欲來風滿樓70、 城頭更添巾幗英(中)47、臨危紛議戰和策(下)73、胡不歸70、十月風雪夜歸人(上)56、奸人竊發95、銜鋒冒刃攻堅事(中)55、堅城難下66、書信11、安知名不名56、狠招35、敵來如潮人不寧95、運去英雄不自由125、軍騎跋涉一水間(下)58、風起51、英雄亦有愁眉事99、運去英雄不自由(5)22、籌劃克勝益涼敵38、大閱95、運去英雄不自由185、父與子129、山雨欲來風滿樓18、山不動兮人謀動31、伏兵 伏兵(完)96、 銜鋒冒刃攻堅事(下)10、至於無形虛實間6、激將73、幷州83、小懲大誡28、虎嘯返山雍涼驚(1)9、奇謀良策解心疾90、雄與雌(下)4、爲政伊始業之基(4)47、急轡數策難千里56、狠招24、彼之得志我之憂(下)67、 夜話27、仕宦顯達人常情(完)98、離歌一曲女兒情80、皆55、謀劃67.青州72、正復爲奇,善復爲妖4、借刀94、攻守異議8、必也狂狷乎51、英雄亦有愁眉事18、創軍立事棄宿恨39、臺上臺下44、鐵騎聲聲催號角(3)3、 玉瓦俱碎14、人心不齊軍力散13、梟桀5、機事不密則害成46、坑殺27、不善爲國善爲軍91、無題45、鐵騎聲聲催號角(完)56、奸人竊發34、好事46、坑殺26、老薑慨嘆韶華逝53、賭鬥22、冒刃銜鋒狹路逢92、萬夫趑趄62、心思難測22、決勝87、鑿臺之圍(下)76、結盟86、真情假意65、真假64、老翁欲得鷸蚌利78、似有故人來46、逃亡436、韓子盧逐東郭逡34、亂世之日促以短49、遷都(上)21、年號建安還舊都47、急轡數策難千里62、歌謠47、上林秋狩捷報傳57、西望宮闕戰未寧59、飲羽舊事惑真僞8、木猶如此人何堪72、袁家兄弟96、謀大事者不顧身45、鐵騎聲聲催號角(完)39、假道伐虢借糧道60、覆滅82、王旗6、激將70、 城頭更添巾幗英(中)97、運去英雄不自由342、虎嘯返山雍涼驚(14)66、族滅12、李駢16、亂53、先發制人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