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智可及愚不可及

河南尹,雒陽城。

這幾個月來,雒陽中的閻行可謂忙得是“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被架空的雒陽朝廷就像是一個空殼子被虛置在一旁,以閻行爲核心的實權霸府則飛快地運轉起來。

人事度支、禮法刑名、錢帛糧草、工程將作,加上權責最重的兵事,各項軍政要事將日程安排排的滿滿的,使得身處權力中心的閻行肩上的擔子又重了許多。

幸好,他統轄的霸府乃是由原先的將軍幕府和河東郡府組合而成的,充當各曹掾部的大吏多是幕府、郡府中的舊人,其中不乏裴徽、賈逵、孫資之類的能吏,地方又有嚴授、裴潛、常林等資深長吏,處理起軍政要事是得心應手,閻行指揮起來也是如臂使指。

君臣合力之下,這才總算是通過軍政兼管的霸府,將上至雒陽朝廷、下至三河郡縣的軍政之事管理的井然有序。

不過,身爲掌權者的閻行,雖然有霸府的各曹掾史可以輔助,但有些事情卻還是得要親力親爲。

比如說,接見應徵來到雒陽,特意前來驃騎將軍府拜謁的天下名士、地方纔俊們。

西曹掾的裴徽負責府中吏士的錄用考覈,尋常士人前來拜謁,諸事繁忙的閻行一般會讓裴徽代自己接見,擇才錄用,但是像荀攸這類的名士前來拜謁,閻行就必須將手上的軍政要事放到一旁,撥冗親自接見了。

當今天下大亂,英雄趁勢而起,豪傑散在四野,明君欲擇賢臣,賢臣亦擇明君,而冀州和荊州,無疑是天下最多才俊之士匯聚的地方,其次方纔是揚州、遼東、蜀中等地。

眼下,閻行迎天子返回雒陽,喊出了“還於舊都,中興漢室”的口號,利用大漢天子的名義,下詔徵辟羈居在天下四野的名士、才俊入京。

慢慢的,也使得天下之中的雒陽,形成一個四方人才匯聚的局面。

雖然也有像趙儼、繁欽、杜襲的羈居荊州的士人,認爲閻行是挾持天子、擅作威福,與董卓、李傕之流並無二致,拒絕應徵入朝,甚至恥於接受雒陽朝廷的官職。

但還是有許多羈居荊州的才俊,因爲遲遲得不到荊州牧劉表的重用,決定另擇明主,離開了荊襄之地,應徵奉詔,前來雒陽。

閻行就接過有類似經歷的京兆杜畿、河內司馬芝,親自考察並看中了他們的才能,先後將他們闢入府中,充當驃騎將軍曹中掾部的史、佐。

而荀攸,是羈居荊州的才俊中,來得最晚的一批。

荀攸之前是被長安朝廷授予蜀郡太守,想要前往蜀中赴任的,只是入蜀的道路艱難兇險,又有五斗米賊隔絕爲亂,因此荀攸纔不得不停留在荊襄之地。

現在荀攸雖然是姍姍來遲,但閻行依舊非常高興,親自接見並和他面談,折節下士,虛心地向這位年近不惑的天下名士請教。

荀攸的智謀和膽識都非常出衆,他在十三歲的時候就能夠慧眼察奸。在長安時,與同爲天下名士的鄭泰、何顒謀誅董卓泄露後,鄭泰倉皇出逃,何顒憂懼自殺,只有荀攸視死如歸,在牢獄之中依舊飲食自若,最後活着撐了下來,見證了董卓的覆滅。

但荀攸也是一位深密有智防的人物,在與荀攸的交談中,閻行隱約察覺到了荀攸的深藏若虛,只是這更加堅定了閻行要將這位深藏不漏的大才留在自己身邊的打算。

一番面談過後,閻行當即決定,闢荀攸爲軍師祭酒,參贊驃騎將軍的軍機兵事。

爲了這樁任命,閻行還特意詢問了軍師祭酒戲志才的意見。

戲志才籌劃軍略,參贊軍機的功勞是原先將軍幕府、河東郡府的掾史都知道的事情。可以說,他被授予軍師祭酒這位官職是實至名歸的,府中掾史也盡皆心服的。

但是荀攸就不一樣了,雖然他頂着海內名士的名氣,但終究還未曾在閻行的麾下展露過真實的才幹,加上荀攸爲人藏巧於拙,不爲人所知,因此閻行必須撫平將荀攸闢除入府所帶來的波動。

戲志才,就是其中的關鍵人物。

只有戲志才欣然接受荀攸與其同列,那府中的其他舊人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怨氣和牴觸情緒。相反的,如果戲志才帶頭在暗中打壓荀攸這位在府中驟登高位的新人,那隨即也會給驃騎將軍府中帶來一系列負面的影響。

結果,在閻行向戲志纔出言詢問的時候,戲志才灑然一笑,徑直說道:

“智可及,愚不可及。荀公達,非常人也,不可屈就,明公闢其爲軍事祭酒,正相宜也!”

在戲志才心中,他也知道隨着閻行用兵範圍的擴大,舊疾在身的自己很難持續跟隨閻行南征北戰,畫策軍中。而荀攸的到來,恰恰好能夠一定程度上填補自己留下的空位,這也是閻行爲何在初次面見之後就對荀攸委以重任的原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智如戲志才,在個人的名位和己方陣營的利益面前,做出了他心中認爲正確的抉擇。

···

段煨也做出了他心中認爲最正確的抉擇,他將賈詡派來了雒陽城。

他相信,憑藉賈詡的才能,不僅能夠得到閻行的青睞,而且也能夠不辱使命,幫助自己和閻行達成一致的協議。

賈詡,恰恰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得知賈詡前來拜謁,閻行親自迎接,將賈詡請入室中商談。

看着依舊留着山羊鬍須,清癯面容沒有太大變化的賈詡,閻行一面暗自感慨賈詡的駐容有術,一面也不由追憶起兩人初次見面時的情景來。

當年的閻行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司馬,賈詡則是董卓府中的掾史,二人奉命出使關中,前往徵召手握重兵的皇甫嵩入朝。

閻行身爲李儒安插的心腹,隨同出使人馬前往,一方面是爲了護衛賈詡,另一方面,則是按照李儒的吩咐,暗中監視機變多謀的賈詡,要讓他做說降齊國的酈食其,而不是做慫恿韓信反漢的范陽遊士蒯通。

於是在皇甫嵩的軍營中,閻行還入夜夜訪賈詡,既是出於李儒的囑咐,同時也是夾雜着自己的私心,試探在路上一直深藏不露、藏巧於拙的賈詡,最終引出了那前半段的天下策來。

“以河東、伊洛兩地爲前拒,西收隴右、河西之精騎,南聚蜀郡、漢中之粟米,據守關中三秦之地,進退自如,攻守在我,成強秦之勢,如此擁天子大義,東向以平關東之叛,猶如秦掃六國,漢平七王。試問如此,相國兵鋒所指,何人不可服,何城不可克。”

這是一套明確的戰略,能夠早在關東州郡討董之時,就提出了這樣的高見來,足見賈詡的目光的長遠和卓絕。

閻行不知道後來賈詡有沒有再向董卓提起他的天下策,但是從後來立功歸來的賈詡擔任平津都尉,被心生忌憚的李儒從相國府中排擠出去的遭遇可知,董卓慢慢疏遠了賈詡。

相反的是,當時內心受到巨大震動的閻行卻是將賈詡的天下策牢牢記了下來,並和自己斂翼待時、借勢生力的初衷通過實踐,開始逐步結合起來。

從當初的割據河東,再到現下的謀取關中,閻行一直堅持走的,其實就是賈詡的天下策。

這也是爲什麼到了今日,身居驃騎將軍高位的閻行,對待賈詡依舊是敬重有加,宛如往昔的態度。

賈詡也感覺到了今時今日風華正茂、身居高位的閻行對待自己的敬重,心中不由得也生出了幾分感動。

只是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此番前來,擔任的弘農使者的身份,賈詡詳細地說明了段煨的心意,並中允地點明河東-弘農兩家合則兩利的緊要關係。

閻行對此自然是含笑應許,之前在對待弘農段煨的態度上,他麾下的幕僚其實是有了分歧,周良認爲段煨老奸巨猾,與其養虎爲患,不如早日圖之,利用天子詔令將他徵入朝中,若是弘農推脫,那就以此爲理由,三面出兵,徹底將弘農吞併。

而戲志纔則建議閻行緩而圖之,可以通過將段煨調出弘農、收取兵權、徵召入朝的途徑,一步步瓦解弘農能夠抵抗的力量,最終實行將弘農郡併入三河之地的目的。

閻行當時考慮再三後,決定選擇戲志才的建策,只是採取緩計的同時,閻行也沒有放鬆警惕,他依舊保留着周良所說的三面合擊、一舉吞併的鐵腕手段。

現在段煨也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並且做出了對兩家而言,都是皆大歡喜的抉擇,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眼見着使命達成,室中交談的氣氛也愈發和洽。故人相見,白首如新,兩人交談甚歡。

只是隨着閻行向賈詡發出招攬,表露出了想要闢除賈詡爲行軍長史的意思後,室中氣氛卻急轉而下,瞬間變得有些緊張起來。

ps:有書友提出對雍州的疑問,再次說明一下,漢末朝廷設置的雍州與曹魏設置的雍州並不一樣。根據《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三》記載,“(興平元年)河西四郡以去涼州治遠,隔以河寇,上書求別置州。六月,丙子,詔以陳留邯鄲商爲雍州刺史,典治之。”也就是說漢末的雍州其實就是分割涼州的河西四郡設置的。在本書中,雍州是初平四年設置的。

“智可及,愚不可及”這個典故出自孔子對衛國大夫寧愈的評價,孔子原意和時人今意是有差別的。《論語·公冶長》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5、據險築砦阻敵進24、糧倉15、張掖16、以勇挑之以奇勝16、塢堡防線79、似有故人來242、虎嘯返山雍涼驚(14)28、異志68、赴雒 (推薦一本涼州辭的小說)66、兵前先有禮使至(上)9、徐晃(求訂閱)74、落鳳210、吾妻妾之私我者9、無爲之益不言教65、真假74、戰機難得21、破門27、兵陰陽家33、加更(借個標題給小說《開海》打call)97、運去英雄不自由314、軟肋4、進軍60、覆滅86、鑿臺之圍(中)66、兵前先有禮使至(上)53、楊奉87、雒陽見聞669、城頭更添巾幗英(上)85、父與子176、臨62、胯下之辱66、志才歸來82、正與奇241、驅儺 (推薦一本漢末皇戚的小說)57、君意克虜復舊疆(下)40、謀國之人亦謀身(上)62、單于有意難留客11、天子一見三嘆息(上)56、民心此中尋(感謝書友湖湘天下的萬賞)8、太守行春恩威重(2)21、聲東擊西兵家計(12)85、父與子124、殺馬(下)31、虎嘯返山雍涼驚(4)28、通渠闢土屯田計86、父與子281、陣81、樽俎75、長戈如林斜陣行(4)93、雒城74、伐交49、出擊12、天子一見三嘆息(中)22、聲東擊西兵家計(13)87、得授河東業之基60、哺食14、聲東擊西兵家計(5)2、爲政伊始業之基(中)49、段煨守土用四事96、謀大事者不顧身27、複壁12、 太守行春恩威重(6)60、哺食9、 猘兒難與爭鋒也7、歸家17、大丈夫35、虎嘯返山雍涼驚(8)81、致命的魚網1、萬戶侯(求訂閱)57、白波內訌216、塢堡防線96、 銜鋒冒刃攻堅事(下)57、父死子繼47、潁川多奇士50、奪氣28、多少長安逐利客(下)79、徐琨93、雒城22、決勝90、雒陽見聞934、牛輔256、白波內訌169、招攬48、鹿鳴呦呦宴賓客28、虎嘯返山雍涼驚(1)69、 兵前先有禮使至(完)15、戰前分遣文武事61、賊人54、貪婪暴戾豺狼性21、破門57、君意克虜復舊疆(下)9、 猘兒難與爭鋒也69、詔書76、暴戾恣睢其勢斃(下)34、襄陽砲11、太守行春恩威重(5)40、敗軍殺將26、豪強之家1、 仕宦顯達人常情(1)98、離歌一曲女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