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爭鋒

就在王國、韓遂帶着涼州聯軍鋪天蓋地撲向陳倉城的時候,三輔士民翹首期盼的朝廷王師終於來臨。

羌亂是本朝自開國以來就一直縈繞在每一位漢天子心中的夢魘,漢軍爲了平定涼州的叛亂,可以說是殫精竭力、疲於奔命,但是效果並不明顯,雖然有馬援、馬賢、任尚、虞詡、“涼州三明”等諸多良臣猛將奮發效命,特別是建寧年間的段熲,與羌人作戰先後達一百八十次,斬殺近四萬人,最終平定西羌叛亂,並擊平東羌叛軍。

但是自中平元年以來的北宮伯玉、李文侯之亂開啓,獲得短暫和平的涼州就再度陷入戰火,而且前後不到四年的時間裡,涼州的叛軍就兩次大規模入侵三輔重地,涼州叛軍已經成了漢朝廷目前最大的心腹之患。

正因爲如此,雖然府庫空虛,國用不足,天子都不得不把關內侯這樣的爵位拿到西園販賣,但是在平定入侵三輔的涼州叛軍上,漢朝廷卻是不予餘力地進行着。兩萬多裝備精良、兵強馬壯的漢軍士卒就在當朝名將皇甫嵩的帶領下,大規模地開拔西進,奔赴長安。

而爲了配合皇甫嵩在三輔的戰事,朝廷也將素有知兵之名的討虜校尉蓋勳擢爲京兆尹,着令全力配合西進的漢軍平定涼州叛軍。於是被自中平二年被閒置已久的皇甫嵩終於再度揚眉吐氣,被天子賦予重任,賜宴壯行。久經戰陣考驗,內心早已變得異常堅定謹慎的皇甫嵩當下也知道自己是臨危受命,救兵如救火,不敢有絲毫耽擱,軍械輜重一朝備齊,就馬不停蹄率領這支耗費國庫大半財帛的漢軍援救三輔。

十一月份,皇甫嵩帶着大軍配合新上任的京兆尹蓋勳安定了長安城的民心後,沒有絲毫的鬆懈,又急忙帶兵趕往了右扶風的治所,駐防三輔的漢軍集中地——槐裡。

初來乍到的皇甫嵩在到達之前就已經派人召集三輔原駐軍的各位將領前來中軍大帳議事,這一會兒自家帶着一幫幕僚將佐進了槐裡大營,大軍人馬的營地安排就立馬分配下去。而急於瞭解當前敵情的皇甫嵩也沒有閒着,看見原三輔駐軍的各位將領已經到了大半,立馬就擊鼓聚將,會同兩邊的軍中將領一齊商議敵情和接下來的兵馬調度。

軍議開到一半,瞭解了當下入侵三輔的涼州叛軍的大致動向後,賦閒期間一直關注涼州戰事的皇甫嵩胸中已經有所謀劃。

他此時一身金甲,高踞帥位,雖然對待手下和顏悅色,但是多年來執掌軍中生殺之權已經讓他養成了一股不怒自威、淵渟嶽峙的氣勢。清癯肅然的臉上淡定從容,耳中聽着將領的彙報,腦中細細思索真僞得失,口中還不時就一些關鍵點進行確認,儼然就是胸有成竹。再加上他出身將門之家,素知涼州軍隊的長短,之前又有傲人的戰績,原先三輔的一班驕兵悍將竟然俯首帖耳,對他的問題知無不言,對他的調度心悅誠服,甘心在他的麾下用命。

就在皇甫嵩心中暗喜軍心可用的時候,帳外的親衛進帳稟報,就在皇甫嵩到達的前一天率軍移駐美陽的前將軍董卓到了。

皇甫嵩心中一動,眼光也瞥見了原先俯首帖耳的三輔將領臉上有了異色。他假裝不知,揮手讓人將董卓召進來。

片刻,大帳的帷幕被掀開,一位虎背狼腰、滿臉虯髯的中年大將大步走了進來,他身材雄壯,再加上有鷹視狼顧之姿,披甲之下依然健步如飛,帳中的氣勢頓時爲之一奪,冷靜了下來。

原先服服帖帖的三輔將領有的頓時在心中暗喜,看董卓這這番做派完全不加收斂,再加上他素來在軍中飛揚跋扈,傲視同僚,初來乍到的皇甫嵩急於立威,只怕這兩人立刻就要針鋒相對起來。

不料面對皇甫嵩,董卓似乎沒有當初面對假節、都督各路軍馬的張溫那份驕矜之氣,老老實實地行軍禮參拜,而皇甫嵩似乎也對董卓很是客氣,兩人還寒暄了幾句後董卓纔開始入座,位置僅此於上位的皇甫嵩。

軍議繼續,皇甫嵩繼續調度人馬。雖然是當世名將,但是剛至三輔,敵軍的虛實也還沒有完全確定,皇甫嵩也知道西涼鐵騎的威名,沒有輕舉妄動,安排的都是些加強城防、廣派斥候、加強各軍之間聯繫和情報共享的軍務。這個時候,一直安靜聽令的董卓突然開口。

“左將軍,末將有一樁緊急的軍情要講!”

皇甫嵩眉間一蹙,臉上紋絲不動。

與其他將領不同,皇甫嵩在領軍前來槐裡之前就已經專門修書一封讓長子皇甫堅壽送去給了董卓,信中除了聯絡感情之外還透露出和董卓聯手抗敵、爲國效忠的期望,以主將之尊,願意主動折節修書給副將,足以表現出皇甫嵩對董卓和其手下的軍隊的重視。而董卓雖然在回信中沒有直接表態,但也表示了自己爲國家效命責無旁貸,進帳以來表現也中規中矩,沒想到卻在自己調度兵馬的時候出言打岔。

“董將軍請講!”

皇甫嵩一示意,得到迴應的董卓也不客氣,當下就離開了自己的座位,他魁梧的身軀直接踱到了帳中,環視衆人,氣勢不減,大聲說道:

“自涼州叛軍東犯以來,三輔駐軍連戰連敗,扶風以西原有郡縣望風而靡,所幸末將提前派遣一部人馬馳援陳倉,方纔在右扶風以西保住了僅剩的一座城池。而據末將的斥候回報,陳倉守軍在擊退叛軍的接連進攻之後已經被叛軍的主力包圍,叛軍屢攻不下,士氣已頹。末將提議,立刻進軍救援陳倉,到時候裡應外合,必定能夠擊敗叛軍!”

說到自己的功勞時,滿臉虯髯的董卓得意一笑,擡頭挺胸,傲視衆人。皇甫嵩也已經得知了陳倉堅守,屢挫敵軍之事,只是當下他初來乍到,敵情未明,怎麼可能冒險就倉促進軍,當下他立馬說道:

“董將軍拳拳爲國之心令人敬仰,只是當下敵情未明,還需稍待些時日,等到敵情探明,再做進軍之議不遲!”

皇甫嵩這番話意思已經講得很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冒險直接帶着大軍就去救援陳倉城的,還需要等待探明敵軍的虛實之後再作商議,這也附和兵法中“慎戰”的原則。不料聞言的董卓頓時臉色一變,語氣頓時加重了幾分繼續說道:

“皇甫將軍,末將聽聞‘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此時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在於將軍一念之間也。”

皇甫嵩沒想到董卓竟然還要反對,他不及多想,立馬反駁道:

“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以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我,可勝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餘。有餘者動於九天之上,不足者陷於九地之下。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衆,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

王國去攻打城防堅固的陳倉,只要自己不去救援,王國就只能夠損兵折將而無所得,頓兵于堅城之下。皇甫嵩不愧是出生將門、當世名將,他的這一番反駁引用孫子兵法中的形篇、九變篇等,將攻守雙方的厲害得失分析得清清楚楚。就算是氣勢迫人的董卓也是頓時氣勢一滯,沒有了之前的咄咄逼人,不過他依然不肯罷休,虎視上位的皇甫嵩,一字一頓說道:

“當真不救!”

“此時若救,無疑於授首於敵,故不可救!”

得到了不救的最後答覆之後,董卓眼中已經浮現兇光,在座的將領暗道不妙,以爲他就要當衆發飆,不料董卓卻是一反常態,冷冷拋下一句“卓忙於軍務,身體不適,先行告退!”就轉身退出了大帳,皇甫嵩眼中寒芒隱現,卻也最終沒有開口,就讓董卓走了出去。

當董卓憤怒離帳的時候,在座衆人的心已經亂了。這看起來就是將帥不和,那還怎麼破敵?而心細的將領卻發現皇甫嵩和董卓這兩個當朝的大將在帳中所爭的實質就是此次破敵的主導權,若是初來乍到的皇甫嵩聽從董卓的建議發兵救援陳倉,那毫無疑問後面的軍略就更加離不開比皇甫嵩更清楚敵情的董卓來指手畫腳,加上董卓提前派兵守住了陳倉城,這仗打下來獲勝了,明堂論功的時候,怕就要變成董卓排在皇甫嵩的前面了。

而皇甫嵩久經沙場,執掌軍中司命多年,又怎麼可能會被強客壓主,看不出董卓的野心,他立馬就對董卓的進軍策略提出了反駁,這就相當於狠狠給了董卓一個下馬威,保住了自己對軍隊的主導。

但是現在經過這麼一番變故,帳中軍議的氣氛也變得有些詭異。

17、大丈夫27、多少長安逐利客(上)18、河西60、覆滅50、鳥返故鄉狐首丘92、雒陽見聞1181、致命的魚網35、翻臉42、飛廉74、陽乖序亂陰待逆11、徐榮9、射術34、金柝連聲魍魎消(下)31、夜影瞳瞳鬼魅生(上)46、臨危紛議戰和策35、彼竭我盈59、志才之妻49、關東與關西40、待將東閣迎春開(下)90、雒陽見聞943、鐵騎聲聲催號鼓(中)(爲書友ralvarez加更)1、廟算43、天下第三90、雒陽見聞913、天子一見三嘆息(下)83、柳城43、虎嘯返山雍涼驚(15)47、歐刀斬使爭渡急1、蕭牆操戈何所誘8、木猶如此人何堪4、誡君循治爲善政36、獵獵旌旗大軍臨 243、天下第三56、袁本初上書自陳50、遷都(下)77、孟德脫險68.虛實11、天子一見三嘆息(上)8、太守行春恩威重(2)22、聲東擊西兵家計(13)79、徐琨75、夜訪40、元戎親出制侵陵45、逃亡311、太守行春恩威重(5)今晚暫時沒有更新,但是小新想說點話。30、山雨欲來風滿樓75、約定90、雒陽見聞994、銜鋒冒刃攻堅事(上)63、攻守異勢63、挾持89、 雒陽見聞812、李駢17、老將豈無防備心13、脫繮19、陛下不能相活邪76、長戈如林斜陣行(5)40、三奪其矟93、聯軍瓦解25、口銜天威討不臣(2)2、兵動79、甘苦47、臨危紛議戰和策(下)54、垂釣18、塢堡6、爲政伊始業之基(終)38、愚者不計其死54、笑到最後107、南國金鼓入大江(3)17、張濟鈍兵意踟躕33、虎嘯返山雍涼驚(6)2、馬兒11、行軍65、老翁欲得鷸蚌利(下)71、魚麗之陣58、折服11、聲東擊西兵家計(2)2、爲政伊始業之基(中)39、臺上臺下59、志才之妻50、奪氣6、破虜88、大計可成25、戰局2、重逢40、三奪其矟41、陳倉大戰674、閻仲18、聲東擊西兵家計(9)62、胯下之辱2、兵動3、爲政伊始業之基(3)12、聲東擊西兵家計(3)77、孟德脫險43、鐵騎聲聲催號鼓(中)(爲書友ralvarez加更)13、忽報城外兵馬來48、射江流血末路窮51、論將65、鵬鳥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