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太守遊說十八子

感謝δ紫竹ю玲δ、無毛翼龍和小楓2002這幾位朋友,還有所有看書和投推薦的那些默默支持本文而深藏功與名的朋友們,謝謝你們!

馬超被六人領進了議事大廳,還有十二個人在大廳等着他們呢。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

衆人分賓主入座,只聽之前的那人說道:“今敦煌太守大駕光臨我們這,真是蓬蓽生輝啊!我先介紹一下自己,我叫李爲,是十八子中的大哥,順便也把他們向太守介紹一下!”

從坐的位置上馬超也早看出來了李爲是老大,沒想到還是老大親自去迎接的自己。

“他叫李報……”

“他叫李血……”

“他叫李海……”

“他叫李深……”

一直到李爲把李族介紹完,馬超聽後,心說果然和王伉說的一樣,十八子的名加在一起就是“爲報血海深仇,我們一定殺光天下所有異族”,看來他們和羌人的仇怨實在是太大了。

“我乃扶風茂陵人,姓馬名超字孟起,現爲敦煌太守。”

衆人都被李爲介紹完了,馬超自然也該自我介紹了。

“不知馬太守所爲何來?”

李爲問道,在他們看來這敦煌太守準沒好事就是了。

馬超一笑,“我今日乃是爲了各位的前途而來!”

他開門見山說道,李爲一聽也笑了,“馬太守當知幹我們這行的,哪裡有什麼前程!”

“不錯,既然李當家的都知道,那爲何還要非做這個不可?”

馬超向李爲問道,李爲心說,原來你是在這等着我呢,看來自己這是要落到下風了。

“非也,馬太守此言差矣。非是我們兄弟一定要做這個不可,而是被逼無奈不得不爲之!”

馬超點頭,那意思好像能理解,“莫非就因爲當年之事?”

“不錯,就是當初的那件事!”

接着,李爲給馬超講起了當初燒當羌屠殺了李家村村民的事。雖然這已是馬超第二次聽了,但由李家村的倖存者所講和王伉聽說而來的就是不一樣。

馬超也置身其中,彷彿也看到了燒當羌屠殺百姓時的情景,慘不忍睹,而他也能感受出李爲他們的恨。無論是誰,只要還是正常人,在見到親人朋友都慘死於異族之手後,不可能沒有仇恨,而馬超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十八子他們把對羌人的仇恨轉到了所有異族的身上,這個他就覺得就不太好,畢竟冤有頭,債有主,和燒當羌的仇自然就找他們,矛頭指向所有異族,這個打擊範圍太大。

李爲講完,雙眼一閉,從眼角滑落出幾滴眼淚,而其他的人,馬超看到他們眼圈也都紅了。李爲擦了擦眼淚,又緩緩睜開眼睛,“倒是讓馬太守見笑了。”

“無妨,無妨,李當家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馬太守既然理解,那也當知,就憑我們十八個人,根本就無法和燒當羌相抗衡。所以我們就到了這敦煌的玉門關附近,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準備共圖大事。而平時我們則劫掠過往商賈,尤其是異族之人,見一個殺一個,不留活口!”

馬超一皺眉,這李爲說起殺異族之人,不留活口,就像是天經地義一樣,可見當年之事對他的打擊之深。

“不知李當家的大事進行的如何?”

馬超又問,所謂大事正是報仇的事。

“唉,太守也知道,雖說我們如今不只是十八個人了,但這點兒人對上燒當羌還是不夠看的。”

“不錯,李當家的也清楚自己和人家燒當羌的差距,難道就沒有一種無力感?”

李爲聽後搖頭,“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個仇我們必須報,至於到底是何時才能成,那我們也不知道。”

馬超心下感嘆,人的生活中只有仇恨了,多可憐可悲啊。看到如今的十八子,就讓他想起了當初的呂布他們,張揚的情況還算可以,至少比那二位強。呂布則受的影響最大最多,當初的仇恨一直都是在影響着他,因爲父仇,當年的陽光少年(馬超評價的)轉變成了如今這樣。至於高順,雖然沒有呂布那麼嚴重,但到底受了多大影響他自己最清楚。

這些人都是少年時代受了重大的打擊,如果是換成馬超這樣活了三十幾年的人,估計他受的影響會比他們少些。同樣十八子也是少年時代受了重大打擊,而這麼一件事讓他們成了如今這樣。

馬超又向李爲問道:“倘若李當家的窮其一生也無法報仇了呢?”

在馬超看來,李爲他們要一直這樣,估計一輩子都別想報仇了。因爲還沒等報仇,自己的人馬先讓朝廷剿滅了。

你道爲何之前一直沒剿滅,只能說之前的敦煌太守太飯桶,所以他下崗了。而馬超的出現卻讓劉宏非常高興,他是不會爲了區區幾百盜匪就動朝廷大軍的,那也太貴了。而正瞌睡的時候,馬超這個枕頭就來了,本來就應是太守解決的問題,而既然馬超去了,自然也就不用調大軍了。

李爲聞言,心說這馬太守總給我潑冷水,看來他是不看好我們能報仇啊。

“馬太守,這樣的事未可知,如果真如馬太守所說那樣,那我這代也只能是無可奈何。但我們這代人不能達成心願,還有我們的後輩,而後輩還有後輩……”

李爲說到這就不再往下說了,而馬超聽後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啊。這是什麼精神,愚公移山的精神,他覺得李爲後面的話應該說的就是,“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在馬超看來,他這麼想也不是沒道理。但是李爲糊塗啊,那燒當羌絕對不是大山,而你李爲也絕對不是愚公,充其量就是個愚人罷了。自己活在仇恨中不算,還準備傳給下一代,然後只要仇沒報成,下一代就再傳給下一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你還真當燒當羌是大山了,人家那也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而你這愚人很可能半道就被朝廷給滅了,子孫估計都得絕。馬超是這麼想的,但他卻不能給說出來,他到現在倒是發現了一個問題,從到這後,一直都是李爲一人在那說話,怎麼其他十七個人一句話都沒說呢。

“不知爲何其他當家的不講話,,難道是李當家的不讓?”

其他十七個人可是半個字都沒說過,李爲一聽,一副痛苦的表情,“不瞞太守說,我的其他兄弟已經無法再講話了。”

馬超一聽,什麼,全成啞巴了?還是十七個啞巴,爆炸性新聞啊,這之前的情報都沒有說過,十八個人裡十七個啞巴。

“唉,當年之事我們兄弟深受打擊,兄弟們以我爲大哥,一頭磕在地上,從此改名,立誓報仇。而其他兄弟立完誓後就,就……”

李爲不想再說下去,只對着馬超比了個動作,伸出舌頭,然後用手掌向舌頭一劃。馬超一見,倒吸了一口冷氣,震驚,不得不震驚。十七個人爲了報仇明志,最後居然把自己舌頭給割掉了,都自殘到了這種程度。爲了報仇,爲了記住仇恨,對自己,十七個人下了這麼狠得手,就連馬超也爲之動容。

是啊,舌頭都不全了,還說什麼話啊。但其實馬超也只想對了三分之一,十七個人把舌頭都割掉確實有以此明志,不忘仇恨,誓報大仇的意思。

但還有兩個意思他李爲明白,一就是從此再也不講廢話,而一心想着報仇的大事,而二就是大家推舉李爲做大哥,自然是相信他,知道他一定能帶領大家報仇雪恨。所以十八個人只要有一個聲音就可以了,那就是老大李爲的聲音。可以說十七個人割掉舌頭之時,就是十七人把自己都交給李爲之時,也是十八顆心連在一起之時。

雖然十七個人的意思李爲都懂,但他從來不獨斷專行。比如這次關於讓不讓馬超上山,他就又來了個少數服從多數。其實在十七人眼裡,大哥李爲爲他們做什麼決定,他們都是沒有怨言的,要不當初也不必多此一舉,但李爲還是尊重了大多數的意思。

馬超心說,今日遇到了十七個狠人啊,對自己都這麼狠,就別說是對敵人對仇人了。今日要談不成的話,那就早點兒離開吧,從長計議。他倒能感覺出來其他的人應該都是很聽這李爲的,要如此,那自己所要做的就是說服李爲一人就好。不過從目前來看,明顯是沒自己期望的效果。但自己不能就這麼放棄,還得繼續說服。

“李當家的對報仇之事想得確實不錯,但當家的可知朝廷的態度?”

“哼!朝廷?我管它做什麼,卻不知當年出事之時,朝廷又在何處?它又是什麼態度?”

馬超暗自搖頭,這李爲明顯是對官府也有很大的排斥,雖說這不是仇恨,但絕對是怨。

“不瞞當家的說,我在雒陽之時,陛下對玉門關內外甚爲關心,所以陛下令我一定要解決好此事!”

馬超覺得是時候攤牌了,無論成與不成。而瘸子面前不說短話,他也不會在這時候談及盜匪這個字眼,反正大家都明白就行。

李爲聽後,冷笑了幾聲,“馬太守之言,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爲太守yù與我等爲敵,而要出兵剿滅我等?”

其他十七人一聽這話,目光全都投向了馬超。如果眼神能殺人的話,他也不知要死多少次了。眼神攻擊?想用眼神殺死自己啊,這一幫狠人,還帶這樣的,馬超心想。

不過他對於李爲之言只是一笑,“非也,當家的此話差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今我受陛下之命來敦煌解決玉門關之事,在其位,不得已而爲之也!”

李爲又笑了,“我倒是不想與太守爲敵,馬太守,咱們井水不犯河水可好?”

李爲確實不想與馬超爲敵,或者說他是不想與朝廷爲敵。自己這邊滿打滿算也就兩百多人,而敦煌守軍有六千,雖說戰力差點兒,但那也是己方的好幾十倍。真要是打起來,人家就算是出一半,自己這邊也夠嗆啊。

更關鍵的是自己這十八人揹負着血海深仇,要死也得報完仇了再死。而自己手下這一百九十多人,那也是以後報仇的本錢,所以他實在不想與馬超爲敵。

馬超緩緩搖頭,“非是我與當家的爲敵,而是當家的與朝廷爲敵,與百姓爲敵!”

“敢問馬太守,此事就沒商量的餘地了嗎?”李爲問道。

“當家的可是明知故問啊,記得最開始我就說過,今日乃是爲了各位的前途而來的!”馬超又把之前的話重複了一遍。

“不可能!如果馬太守的意思是要我們投降朝廷,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是不會投降朝廷的,馬太守就死了這條心吧!”

李爲說的是異常堅定,馬超一見,心說完了,今日是徹底沒戲了。自己這說客當的是一點兒都不合格,看來自己真就不是這塊料。

他起身對李爲說道:“當家的,希望你能好好想想我今日之言。我不信你會不知你們的所作所爲並非長久之計,而我可以答應你暫時不與你們爲敵,給你些時日好好考慮考慮,話已至此,告辭!”

說完,馬超轉身就要離開,但這時除了李爲外的其他十七人也都站了起來。

馬超一見,“不知各位是想送我還是想,留我?”

他可是一點兒也不懼這個,馬超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李爲制住,然後威脅他們放自己下山。

而李爲則對衆人把手一揮,“讓他走!”

對於馬超是藝高人膽大,還是說無知者無畏,他早已是有了定論。退一萬步講,就算今日能把馬超留下,估計那明日自己這小山頭也就變平地了。馬超不是那玉門關的過往客商,更不是異族,他可是大漢的一郡太守,殺了他就等於公然反叛朝廷,是造反,李爲不可能那麼幹。

“告辭!”

“不送!”

第九九九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四)第一三七章 費公舉趁夜撤兵第五五九章 回返司隸有人投第三九二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第八四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一 )第六五九章 函谷關孟德問詢第七三三章 涼州軍繼續血戰第四十二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續)第六十九章 崔福達城下罵陣第三六二章 召將交待新任務第四〇七章 聽諫言孟獲布兵第六四三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三)第四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六)第九〇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六)第三十九章 謀遠慮杜義說賭約第九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一)第三三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二)第九七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六)第五八一章 辰陽城玄德議事第二十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九)第九六九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續)第二十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完)·第八九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一)第三三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三)第八一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四)第二〇九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上)第五一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〇)第二三〇章 董仲穎所想終成第七〇〇章 失敗後馬超反思第二五〇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上)第三四三章 聯軍兵人汜水關第八六八章 疲兵計配合實施第一四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七)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八)第六二〇章 沮授見主步後塵第九六三章 涼州軍兵進長沙第四八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第四〇五章 馬超帶兵奔銀坑第五二九章 涼州軍一攻酉陽第六〇二章 來敵將求見馬超第二八八章 鮑允誠勸說袁王第九四五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第二九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二)第六七六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第五七八章 涼州軍攻城再阻第五四七章 涼州軍佔據懷縣第四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七)第四十八章 劫大財三人喪命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追擊敵軍第三四一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完)第三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四)第七四六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續)第三〇八章 孫文臺首戰失利第六五〇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完)第七九二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第七七五章 馬孟起設宴招待第三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四)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六四四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四)第三七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五)第八十一章 告辭離去回隴西第七五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九)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七)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阻截聯軍第六五九章 函谷關孟德問詢第二〇一章 兗州軍進襄平城(二)第五二〇章 李傕楊奉再交兵第一五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五)第一三〇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續)第三五九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六)第七九一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第二三一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四)第九八二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五)第四二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五)第四六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七)第八十六章 陸伯言助陣安陸第二八四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八)第三十八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二)第六四九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第六六九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二)第九三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八)第二〇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六)第五七七章 兗州據探馬回返第九一三章 曹操帶兵奔武陵第五二二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續)第六二五章 涼州江東戰羅縣(二)第一六六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第六二〇章 郭伯濟帳中勸阻第三三六章 孫堅對質袁公路(續)第一三六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二)第一一一章 留守五人立大功第三五八章 孟起聚衆議對敵第七八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四)第三一四章 袁紹兵進汜水關第二四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二)第八五三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一)第九九〇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五)第七二五章 郭伯濟說服守將第三一七章 崔福達帶俘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