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六章 戰長江甘寧敗退

此時的文聘,雖然是沒有被荊州軍士卒所制,但是他的戰馬卻是讓人家給牽走了,而且兵器也被人給收繳了,結果就只剩下他自己了。想來要不是因爲自己是荊州軍中一個有名有姓的將領的話,估計今日都得被己方士卒給五花大綁,然後再押着去見蔡瑁啊。文聘對此也是哭笑不得的,他不知道自己應該說點兒什麼,如今也只能是這麼去見蔡瑁了。

文聘被士卒押着去見蔡瑁,其實士卒沒什麼其他動作,只是堵死了文聘要逃走的路。當然了,他們雖然也是不認爲文聘會逃走,但是卻也不得不防啊。看在他也是荊州軍將領的面兒上,自己等人可以不對他動手,但是該防的卻是不得不防。要不其人真要是跑了的話,那麼讓自己等人如何對蔡瑁將軍交待?蔡瑁其人誰不知道啊,根本就是冷血無情的那麼一個人。

-----------------------------------------------------

在州牧府,文聘是見到了蔡瑁,而對文聘回江陵的消息,其實蔡瑁是早就知道了,因爲早有士卒來給他稟報,說是文聘回來了。而蔡瑁一聽,心說,文聘回來了?莫非是劉玄德讓其人來賺我的?然後好破了江陵?只是如此的話,未免也太小看了我蔡瑁吧,難道我就那麼容易就能中計不成?

要說蔡瑁絕對是屬於那種自我感覺良好的一類人,畢竟他雖然是也去過荊州之外的地方,但是說實話,他很少出去,所以在荊州怎麼些年,確實是有些讓他是坐井觀天了。畢竟荊州雖然也有人才,但是蔡瑁他說接觸的,最厲害的人物也不過就是蒯氏弟兄,但是蒯氏弟兄在荊州還算有些名聲。但是拿去天下來說,還真不是什麼特別厲害的人物。

蔡瑁看到士卒把文聘帶上來之後,他便對士卒一擺手,然後士卒便告退。

士卒離開後,蔡瑁則對文聘說道:“聽聞仲業被劉備軍所擒,不知今日是如何回來的?”

文聘也不傻,所以他自然明白蔡瑁的意思。此時他則說道:“乃是劉玄德其人放在下回來的!”

蔡瑁聞言是冷笑了一聲,“仲業,那劉玄德因何放你回來,莫非是要來賺我不成?”

文聘一聽蔡瑁的話,他心說不好,看來劉玄德其人果然是沒安好心啊。他讓自己回來,就是爲了引起蔡瑁的猜忌。可惜當時自己光顧着早點兒回江陵了,卻是沒有想到這些啊,唉,自己真是大意了啊。就知道劉玄德其人沒有那麼好心,結果自己還是中招了。

-----------------------------------------------------

文聘其實對之前的事兒,他倒不是後悔。只是在他看來,自己卻是不該大意了。

本來自己不會那麼大意,但卻還是被劉備其人所麻痹了,這是自己所不應該的。要不平時的話,自己不會如此,只是那個時候,卻是沒有多想。就是以爲劉玄德其人堆自己沒什麼辦法了,所以才如此。但是如今來看,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啊。他就是想利用自己,而此時好好看看,他的目的應該是達到了。

文聘就只和蔡瑁解釋了一句,“將軍,此乃劉玄德之計也,還請將軍不要中了其人的奸計纔是!”

聽了文聘的話後。蔡瑁確實是猶豫了一下,因爲文聘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

這時候蔡瑁是突然想到,不。不對,這分明就是文聘要詐我,所以才如此說。他說是劉玄德之計,然後自己就相信了。最後劉玄德帶大軍來江陵,然後他文聘是和敵軍來了裡應外合,打開江陵城門,然後己方的江陵可就要丟了。

要說平時蔡瑁的腦袋可轉不了這麼快,但是這個時候,那卻是轉得相當快了。只是可惜啊,他所想的卻還是不對,所以他這樣兒的不中計,誰中計啊。

-----------------------------------------------------

蔡瑁還是冷笑了兩聲,“呵呵!好,文聘,文仲業,你是好樣兒的!虧得劉景升對你不錯,算是頗爲信賴,但是卻不曾想到,你如今卻是投了敵軍了!!”

文聘一聽,心說人家計就是爲你蔡瑁出的,看你如今中計就知道了,果然,不只是自己中招了,你蔡瑁也是一樣中計了。自己本以爲自己還能爲守禦江陵盡一份力呢,但是如今來看,呵呵,自己能落個好下場就算是不錯了。

他其實也知道,蔡瑁的爲人,他要是能那麼輕易就相信自己的話,他也就不是那個蔡瑁了。只是,自己知道,而人家劉玄德一方卻也都知道這個,所以肯定是都算好了。可惜啊,看來自己從襄陽城出來後,就已經是註定要如此了吧!可笑自己想得還不錯,結果居然是這樣兒。

不過最後文聘還是抱着一絲僥倖,對蔡瑁說道:“無論將軍相信與否,在下都沒有投靠劉玄德,天地可鑑!”

如今文聘是越說什麼,蔡瑁就是越懷疑。他確實是有這麼個感覺,那就是文聘的一切解釋,那都是掩飾。他早已投靠了劉玄德了,所以如今他所作所爲,都是爲了賺自己,所以自己是絕對不能上當,這麼淺顯的計策,還能算計了自己嗎,哈哈哈!

-----------------------------------------------------

“文仲業,這話你自己相信嗎?想來你自己也是不相信的吧,雖然你們的計策不錯,但是想要欺騙於我,卻還是差了火候!”

文聘心裡是暗罵啊,心說你蔡瑁就是個棒槌,該懷疑的不去懷疑,這你倒是懷疑上了。自己怎麼就和你是同僚,荊州要是在你手裡的話。估計沒多久就要丟了。可惜啊,如今劉琮繼位,就和你蔡瑁做主沒什麼區別。

而如今荊州之敵,不只是他劉玄德,他不過就是其中之意罷了。無論是江東的孫伯符、還是南陽的馬孟起涼州軍或是曹孟德兗州軍,他們肯定是不會不來的,所以……

看文聘是不言語了。蔡瑁一笑,“怎麼樣,文仲業,你終於是無話可說了吧。爲了讓你死心,我且問你,在襄陽被劉玄德擒住的那幾日。你是否日日與其人還有其屬下飲宴?”

文聘一聽,心說這事兒蔡瑁也知道?如此,他是更加確定這是劉備他們之計了。不過對此文聘也不屑撒謊,對他來說,蔡瑁要是相信自己,那麼自己做什麼,他都不會問的。但要是真不相信。那麼自己就算是沒投敵,那也是投敵了。

“不錯,不知將軍之意是?是否想說在下是早已投敵了?”

“哼!文仲業,不要以爲你實話實說,我就會相信於你。就算你不承認如此,我也知道,你確實是做了,所以此事卻是瞞不住我的!至於你投敵與否。你自己心裡最爲清楚,還有我多說嗎?”

文聘一聽,沒再多言,只是不住地冷笑,而蔡瑁聽文聘冷笑,他就覺得這是文聘在諷刺他。

所以他是不耐煩地說道:“來人,把這人給我拉下去。看押起來!”

說着,便有荊州軍士卒過來,然後就把文聘給押下去了。說實話,這個還是讓文聘有些意外的。本以爲蔡瑁覺得自己是投敵了,那麼很大可能,他是要殺自己。不過自己有把握全身而退,以傷換命。但是蔡瑁卻沒有那麼做,只是讓士卒把自己給關起來,這個……

-----------------------------------------------------

文聘被士卒給押下去了,其實蔡瑁之前確實是直接就想殺了文聘,但是他最後覺得,還是一個活着的文聘比死了的更好。說不定什麼時候,這個活着的文聘,就能幫自己的大忙,這個也不一定。但是其人要是一死,那麼可真就是什麼都幫不了自己了。

還有,蔡瑁也確實覺得,這事兒有哪地方不太對的。但是他還是一點兒都沒有想到,畢竟在他看來,文聘就是已經被劉備所收買了。之前的種種都表明如此,所以無論他文聘說什麼,自己都不會去相信的。

而對其人,那還是先關押起來再說,也許他真能起到什麼作用也不一定啊。

在蔡瑁的想法中,就是如此,對他來說,殺不殺一個文聘,那根本就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事兒。要是自己真能生擒了劉備其人,或者直接殺了劉備,那纔是大事。而且看如今這個形勢,他也知道,劉備是正帶兵往自己江陵城這兒來,沒多久,己方的荊州軍便能和劉備軍對壘了。

蔡瑁倒不是那麼怕劉備來,他就怕劉備不來。因爲在他的想法中,荊州軍士卒二十萬,還能怕了他劉玄德的幾萬人馬不成?就是己方這二十萬士卒,每個人吐口唾沫,都能把劉備給淹死,所以自己還能怕他劉玄德什麼。應該是他劉玄德怕自己的,自己還能怕他?

-----------------------------------------------------

文聘被帶了下去之後,蔡瑁是直接下令,召集所有人來州牧府商議大事,因爲他也知道,劉備這是要來了。那麼在他還沒來之前,自己當然是要好好和衆人商議一下對策,畢竟除了是和劉備軍攻防戰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最好是能破了他劉備大軍的。

沒一會兒,衆人便都到了,他們都知道,蔡瑁這是有重要的事兒要找他們,所以沒有一個不敢來的。要說之前自己主公劉表還活着的時候,也有幾個人,不是那麼太買蔡瑁的賬。但是如今劉表身死多時,蔡瑁在荊州,尤其是南郡的江陵城,可以說絕對是一手遮天,所以沒人敢不給他面子,要不有些人就是前車之鑑啊。所以哪怕都不算是他一方的人,但是面子還是要給他的。

衆人都到齊之後,蔡瑁是仔細問了問衆人,都有沒有破敵良策,結果衆人是都搖頭。蔡瑁算是明白了,都沒有什麼好主意,自己就算是白召集他們了。這時候蔡瑁心裡也想了不少。心說人家不管是馬孟起涼州軍一方,還是說曹公的兗州軍一方,甚至是孫伯符江東軍,人家帳下都有不少的人才,但是己方的荊州軍呢,是真沒多少人才啊。

可如今的蔡瑁。也只能是羨慕嫉妒人家,卻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啊。他是有多麼希望己方這兒能有個人出個好主意,哪怕是沒有太多破敵的把握,但是三四成也行啊。不過最後卻還是讓自己失望了,根本就沒有人說出了什麼,別說是話了,就算是屁都沒有一個。

蔡瑁此時此刻。他確實是失望透頂,他也不知道自己應該說什麼。他倒是知道,肯定是己方的人真沒什麼主意,要不絕對不會如此,所以自己也彆強求什麼了。

最後蔡瑁看着一羣乾瞪眼的衆人,無奈地說了句,“既然大家都沒什麼好主意,那麼便都散了吧。到時劉玄德帶兵來攻城。還望大家能同心協力,共破敵軍!”

這時候他還能說什麼,蔡瑁知道,自己也只能是這麼說了。難道說己方荊州軍都這樣兒了嗎,但是,自己是親眼所見如此啊。自己無奈啊,還不如劉景升其人在的時候呢!

“諾!”衆人是齊聲應諾。要是沒有這一聲,蔡瑁還絕對衆人都不會說話。

-----------------------------------------------------

劉備在襄陽留下人馬之後,便帶兵向江陵而來。至於說他留下了誰在襄陽,自然是太史慈。因爲太史慈做事,他確實還是很放心的。並且還留下了三千的人馬,和太史慈一起,駐守襄陽。徐庶肯定是不能留下,至於說文丑、周倉還有裴元紹他們,說實話,在劉備眼裡看來,確實是都不如太史慈。畢竟襄陽是南郡乃至荊州的軍事重鎮,所以劉備確實是半點兒都不敢怠慢。

至於太史慈武藝不錯,但是卻不如文丑,所以帶着文丑繼續出征就夠了。而劉備因爲太史慈不只是擅長在沙場征戰,更是適合守禦城池,這點劉備也是清楚,所以就留下了他。

劉備帶着近五萬的人馬到了江陵城外,蔡瑁自然是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這個消息。而對他來說,劉備既然要戰,那麼自己就陪他一戰到底。自己就不相信了,憑藉在天下都有名的江陵城,難道還阻擋不了劉備的幾萬人馬?不是蔡瑁看不起劉備,而確實是他不認爲劉備那幾萬人馬就能破了江陵。再怎麼說,江陵那都是天下有名的堅城,比襄陽還要堅固,所以……

只是蔡瑁想得倒是不錯,但是事實真就如此嗎?江陵是天下堅城沒錯,但是再堅固的城池,卻也並不代表它就不能被攻破。蔡瑁想得還是太過簡單,至少他忘了,要說戰場上,是瞬息萬變,所以什麼都有可能發生,那麼城池有什麼不能被攻破的。

無論是益州的雒縣、幷州的晉陽、乃至冀州的鄴城,哪個不都是和江陵一樣,但是最後的結果呢,不都是被攻破了。當然了,劉備軍不是涼州軍,更不是兗州軍。但是荊州軍可也不是益州軍、更不是幷州軍、冀州軍啊。要說荊州軍還確實是不如人家的戰力強,這個倒是還是沒錯的。

-----------------------------------------------------

荊州江夏郡,甘寧最近是爲了江東軍之事而憂慮,爲何如此,因爲他和江東軍有過節。

在益州,自己當年犯事了,然後逃亡荊州,在長江當起了水賊,人家說得“錦帆賊”就是自己。不過自己卻也知道,在長江當水賊,那根本就不是什麼長久之計,所以自己是義無反顧地投靠了荊州軍,結果變成了如今這樣兒。

當年自己在長江當水賊的時候,結識了一個朋友,他正是江夏太守黃祖手下的一員將領。名叫蘇飛。蘇飛沒有因爲自己是水賊而看不起自己,而自己當然也不會因爲他是朝廷衆人,而就放棄和其人做朋友。相反,因爲彼此意氣相投,可以說是相處得非常不錯,關係莫逆。

最後自己是架不住其人的勸說,而且自己也確實是不想再在長江做這水賊了。所以便聽了他的話,也爲了能給跟隨自己的八百弟兄找一條更好的出路,就投靠了荊州軍,加入了江夏太守黃祖的帳下。

結果黃祖其人,自己實在是太看不上眼了。其人因爲自己是水賊出身,所以根本就看不上自己。要不是因爲有蘇飛在,自己早就殺了他,然後另投他處去了。不過爲了不讓自己的朋友難做,自己是一忍再忍。可黃祖那廝卻是一點兒都不明白,還是什麼不好的事兒,都歸自己去幹,是不用白不用。而蘇飛和他諫言了幾句,那也是什麼用也不頂。

可就在自己要忍無可忍的時候,江東孫策孫伯符帶兵殺到了江夏,而那日正好趕上自己有事出門,所以沒在。於是黃祖身死,自己卻也沒能和孫策他們有什麼交戰。等自己再回到江夏的時候,人家都已經撤兵回江東了。

不過自己回來的時候卻是知道了,自己的好友蘇飛是身死在了江東軍之手。這卻是讓自己沒有想到的。

-----------------------------------------------------

蘇飛,自己的好友。雖然自己認爲,加入了黃祖帳下之後,自己是一忍再忍,已經算是還了他的情了。但是如今他身死在了江東軍的手裡,自己就算是不能爲他報仇,但是這輩子卻也不想加入江東軍了。在甘寧看來。雖然是各爲其主,但是畢竟自己好友是死在了江東軍的手裡,所以自己沒說一定去報仇,就已經不錯了。那還怎麼可能加入他們。

之後劉琦來了江夏,重新招兵買馬,守禦江夏,而自己是從黃祖帳下,變成了在劉琦帳下,雖然自己認爲在其人的帳下只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但是不得不說,自己只要還在江夏,那麼必然就能再次遇到江東軍。

結果果然,就在劉備已經帶兵來到江陵城外的時候,孫策也已經是帶兵十萬,直接是從江東來到了荊州。而他自然還是從江夏開始入手的,他是帶着人馬從長江下游,直接是逆流而上,準備攻取江夏。

-----------------------------------------------------

孫策進兵的消息,自然是瞞不過劉琦,而劉琦知道,就代表甘寧也知道了。

而要說孫策不帶兵來江夏,甘寧是絕對不會主動去找他。但是如今孫策都帶人馬來了,那麼甘寧就不準備坐以待斃了。雖然他不是說非要殺死孫策不可,但是江東軍和自己有過節,自己怎麼也不能輕易放過他們。他們要是窩在江東,那麼自己不會如何。但是如今他們都敢再次來到江夏,那麼就是自己出手的時候了。之前自己沒在,便宜他們了,如今不會如此了。

甘寧此時向劉琦請命道,“公子,屬下請求帶兵出戰孫伯符江東軍,還請公子應允!”

劉琦正是發愁呢,畢竟啊可不認爲自己能抵擋得住孫策十萬江東軍的進攻。之前黃祖比自己厲害不,但是最後如何了,還不是被孫策給殺了。可自己要說還不如人家黃祖呢,所以看着孫策如今勢在必得的樣兒,自己確實是心裡沒底了。要不自己就直接撤退,退回南郡?雖然劉琦確實是想這麼做,但是說實話,他覺得自己卻不該那麼去做。

所以在他還在想着這個事兒,到底要如何去做的時候,甘寧就說話了,他是主動請求去長江,阻截孫伯符的江東軍。

-----------------------------------------------------

劉琦一聽是甘寧說話了,他心中就是一動。因爲自己帳下的人,說實話,就這個甘寧甘興霸最厲害。雖然他從來就不承認自己是他主公,自己對此也是毫無辦法。但是不管怎麼說,其人確實是一直都在自己帳下做事的,這個倒是沒錯。而今日其人是主動請戰,這絕對是個好事兒。別管如何,至少怎麼也能拖住孫伯符幾日吧。而自己,則利用這幾日逃走,足夠了。

所以此時劉琦是笑看着甘寧,然後說道:“興霸既然有此意,那麼我便給你一萬人馬,前去阻截孫伯符!”

說實話。一萬和十萬,這個人馬的差距確實是不小。但是甘寧對此確實沒在乎什麼,只聽他說道:“諾!還請公子放心便是,屬下定會帶兵與孫伯符江東軍一戰,不會墜了我軍的名聲!”

對甘寧來說,一萬人還真是不少了。雖然和人家江東軍沒法比。但是他卻也知道,自己的意思並不是說指望着勝利,或者把江東軍如何如何。只是自己認爲,不能輕易放過他們,所以自己一定要給孫伯符還有他的一干屬下找些麻煩才行,要不自己怎麼對得起已經死去的蘇飛。不管怎麼說,他都是身死在了江東軍的手裡、

劉琦聽了甘寧的話後。他確實是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既然如此,那麼興霸!”

“末將在!”

“命你領兵一萬,前去阻截江東軍,不得有誤!”

“諾!”

說實話,劉琦確實是沒指望着甘寧如何如何。他確實也明白,甘寧雖然本事不錯。但是奈何自己這邊兒就是人家的十分之一,所以別說勝利了,就是能拖延幾日,自己都不知道啊。

-----------------------------------------------------

甘寧帶着兵離開了,說實話,他又何嘗不知道劉琦他的一些想法呢。但是那些對他來說,確實是一點兒都不重要。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他如今已經領兵,去阻截孫策去了。雖然那他知道,劉琦可能是見勢不妙。就準備逃走。不過這些對自己來說,其實和自己沒什麼關係。至少自己帶兵去阻截孫策,無論是什麼結果,自己都不會再在他劉琦的帳下了。

這個卻是一定的,至於說自己到底能給孫伯符一個多大的“驚喜”,這個就連自己也不知道。

甘寧帶兵來到了蘄春,因爲他知道,這裡是孫策要帶兵攻取的第一個地方。就算他不要蘄春城,但是其人馬也必經此地,這個是一定的。所以甘寧來此之後,便把人馬駐紮在長江的東北岸,就等孫策帶兵來到這兒之後,然後再和他一戰。

甘寧是如此想法,等孫策帶大軍到了之後,先和他水戰,在長江阻截他們。而這個事兒卻是由不得他們,自己想水戰就水戰,想陸戰就陸戰。除非孫伯符不是從長江來的,但是情報所顯示的是,人家就是走水裡來的,所以自己再次守株待兔就對了。

-----------------------------------------------------

果然,就在甘寧帶兵來到了蘄春,駐紮下來了之後,不到一日,孫策便帶兵到了蘄春。

說實話,本來之前探馬說吧,蘄春就只有三千守卒,而對有着十萬大軍的孫策來說,他認爲己方只要全力進攻一次,那麼也就破了。但是所謂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啊,誰知道一下就冒出了甘寧的一萬水軍,這個可不是蘄春城內的三千郡國兵所能比的了。至少這一萬水軍可是荊州的水軍,這個自己卻還是知道的。雖然他們不如己方,但是卻也不可小看了。

孫策是在蘄春的對面,也就是長江的西南岸駐紮了下來,此時在他的中軍大帳內,他正是向衆人問道:“各位,如今甘寧帶兵在此地阻截我軍,不知各位對此都有何想法?不知能否說服甘興霸其人啊?”

周瑜是第一個出言說道:“主公,那甘寧甘興霸其人倒是個人才,只是可惜,其人卻不能爲我軍所用!”

孫策自然也是聽說過甘寧的,只是當他想找人家的時候,人家已經是加入到了黃祖的帳下。

“公瑾之意是?”

孫策知道,周瑜絕對不會是無的放矢,所以他這麼說,就肯定有他的道理。他說甘寧不會投靠己方。那麼他基本就不會投奔了,這是讓自己死心啊。

-----------------------------------------------------

只聽周瑜繼續說道:“主公,聽聞甘寧甘興霸其人與蘇飛是好友,並且關係莫逆。其人能在黃祖帳下忍氣吞聲,一直效力,其實就是看在蘇飛的面子上。而如今蘇飛已經身死,而且還是死在了我軍之手。所以……”

周瑜後面的話沒有再說,因爲他也知道,自己都說道這兒了,其實自己主公都明白,不用自己再多說了。

果然,孫策一聽。就是緩緩搖了搖頭,在他的想法中,那蘇飛是死在了己方江東軍的手中。所以甘寧沒找他報仇來已經就是不錯了,自己上哪去指望着他投靠自己呢。其實自己要是遇到這樣事兒的話,自己也絕對不會再投奔殺了自己好友的那一方了。只是,唉,可惜了啊。

孫策確實是在心裡嘆氣。心說如此人才,不能爲自己所用,那麼就必然要被別人用。所以自己還是生擒其人,然後再說吧。最後是軟禁還是直接殺死,到時候再說。不過前提這都是能生擒甘寧甘興霸其人,要不什麼都不用說了。

-----------------------------------------------------

甘寧是不知道,這個時候孫策正在想着這些,實際就是在想着怎麼能算計到他。不過他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如何,只能是更加期待與江東軍的戰鬥罷了。畢竟他已經是很久很久沒有帶兵作戰了,尤其還是水軍。

以前在長江當水賊的時候,自然是沒落下過這些。但是至從加入到了黃祖的帳下之後,在自己的印象中,自己卻是沒再指揮過水軍,而如今這應該是第一次。

兩軍都個休息了一日。然後一日後,兩軍在長江展開了廝殺。

甘寧到了此時,他卻還是沒有忘了提升己方士卒的士氣,只聽他大喊道:“弟兄們。對面就是江東軍。天下人皆說,說我荊州軍不如他們江東軍,你們承認如此嗎?”

“不承認!不承認!”

在船上,荊州軍士卒幾乎每一個都是不服不忿。確實,他們讓江東水軍給壓着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可以說天下人都認爲,江東水軍就比荊州水軍厲害。但是荊州軍士卒能承認如此嗎,所以在甘寧問了他們之後,他們便如此回答於他。

甘寧對士卒的反應,他確實是挺滿意的,所以他是再次大喊:“好,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便衝向對面,和江東軍拼了!”

“殺!”

荊州軍士卒是駕着戰船,直接就衝向了江東軍。對他們來說,今日就是要一雪前恥,哪怕可能知道是敵不過人家,但是爲了己方的榮譽,衆人是不得不向前衝。

-----------------------------------------------------

看到荊州水軍的士卒駕着戰船,衝向了己方,孫策見此情況便是一笑,而他隨即大喊道:“一切便交與公瑾了!”

“諾!還請主公放心!”

說完,周瑜是大喊道:“弟兄們,荊州軍要正名他們比我軍強,那麼各位,拿出你們的本事來,隨我迎敵!”

說着,對船頭的士卒點了點頭,然後船頭的士卒是打着旗,來指揮戰船,也是衝向了荊州軍的戰船。

說實話,別看甘寧確實是厲害,但是今日卻絕對是遇到對手了。這個絕不是因爲江東軍的人馬多於荊州軍,而是周瑜的水戰指揮能力太強,是絕對超過甘寧的,這點就連甘寧也不得不承認。對方的將領水戰太強,自己不是人家的對手啊。

甘寧確實是不錯,他水戰也是強項,但是那也分和誰比。他要是一般人相比的話,那確實是厲害,但是和人家周瑜一比起來,確實是不如人家。而且人馬還沒人家的多,所以最後他是不得不退回了岸上,直接就撤進了蘄春。不退不行啊,估計最後就得全軍覆沒,如今一萬人,就剩下幾千人了,所以不退守蘄春,還能怎麼辦。

-----------------------------------------------------

在孫策的中軍大帳內,他是好好表揚了周瑜一番。今日的戰事,自己沒有參加,但是卻都看到了。自己不擅長水戰,而周瑜是最擅長這個,所以自己是把水戰的指揮交給了他。而如今一看,效果果然是不錯,好,太好了。就是可惜啊,沒能生擒了甘寧甘興霸其人,要不就能讓如此人才不爲他人所用了。

“好,今日一切是多虧公瑾,只是甘興霸其人撤回了蘄春,要不能生擒其人就更好了!”

周瑜則是一笑,“主公,此戰全賴將士用命。不過甘寧甘興霸確實是人才,如果其人真能爲我軍所用的話,那麼我軍當是如虎添翼!”

只是說完之後,周瑜是微微搖了搖頭,因爲他覺得這事兒是不可能啊,看甘寧其人的性格就知道,他就算是被己方直接給殺了,估計都不可能加入己方了。畢竟要是沒有蘇飛這事兒的話,他確實還能加入己方,但是如今來看,基本是不可能了。

孫策看周瑜搖頭,他也是暗中嘆氣啊,周瑜的意思,他又何嘗不明白。此時是更加加劇了他要生擒甘寧的意願,這樣兒的人才,不能落入到他人手中,自己必須生擒之才行。

-----------------------------------------------------

甘寧是第一次敗得如此慘,他也算是見識到了周瑜的厲害。之前他確實不知道是周瑜帶兵,不過敗了之後,他是知道了。而周瑜的大名,他在荊州待了那麼多年,自然是如雷貫耳。畢竟周瑜其人在江東、荊州一帶,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人,比他“錦帆賊”都有名,這個他還是知道的。而且有句話,他是記憶深刻,就是“臨江水戰有周郎”,這話江東人都知道。

所以甘寧知道,自己敗得不冤。敗在了周瑜周公瑾的手上,自己不算丟人。畢竟不管承認不承認,周瑜其人的武藝也許不如自己高超,但是其人水戰的能力還有計謀這些,都比自己強,這個卻是事實。

第八八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一)第五九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一)第八六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九)第九九五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第五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八)第一九一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九五九章 孫劉商議進兵事第二三二章 追敵軍誤中埋伏第九七二章 荀文若調兵徐州第九十六章 馬超來見馬日磾第四六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二)第七四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八)第四三六章 閱兵畢離開南鄭(續)第四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二)第三一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第四四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一)第一八六章 劉宏擬旨拒敵第五七八章 高順夜攻敵軍營第九三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六)第八三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四)第六六五章 曹操聚衆議烏巢第九一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九)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再戰木鹿第五十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五)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九)第五四〇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五)第七七八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完)第二〇六章 劉宏力排衆人議第二十三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二)第八六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七)第九四七章 襄陽城四面被圍第四四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〇)第三十三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七)第八七六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第五十章 審俘虜惡有惡報第三一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六)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一)第六一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一)第七〇二章 函谷關繼續鏖戰第三四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五)第三六六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完)第二六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追擊敵軍第七二五章 函谷關戰事繼續第一三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三)第一五一章 馬超帳中遇刺客第六十六章 馬超帶兵回長安(完)第三十五章 涼州軍夜襲聯軍第六五四章 郭嘉出言勸敵將第七五四章 伯符公瑾離臨湘第八七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八)第九二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完)第一四九章 李文優當衆道分析第八一三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八)第三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七)第一七四章 再交換各回各營第六二九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三)第九〇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一)第四七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七)第四九四章 郭嘉帳中說福達第四六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三)第五六七章 袁公路出兵下邳第一〇六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七)第五十二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第二四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八四〇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七)第五八六章 兗州江東退零陵第六四二章 子龍率軍奔晉陽第七九四章 聯軍入主臨湘城第二七二章 帶來木鹿回銀坑(續)第二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二)第三一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一)第六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三)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大營馴馬第二十二章 聯軍再戰安陸城(續)第十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第五三二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第八〇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八)第五六九章 江東軍撤出西陵(一)第三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第七八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五)第八一二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七)第九九六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續)第一九九章 帶衆人送走楊鋒第五〇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四)第五八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四)第二五四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六)第九三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九)第二〇四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三)第七四三章 吳子遠再臨關頭第七一一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第八四七章 周瑜出計賺韓嵩第二九六章 謀雒陽何吳被誅(上)第三六六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二)第七十一章 涼州江東入遼東第二三一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上)第四八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三)第七二四章 戰後涼州軍漢軍第三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