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〇章 商定欲圍長安城

李傕聽着老蘇的話,然後點了點頭,說道:“你繼續說!”

“諾!各位將軍請想,如今只要我們不斷地收攏士卒,那麼當士卒越聚越多之後,就不再是我們去請朝廷赦免,而是朝廷要與我們妥協了!此時的我們已經從幾千人馬到了如今的幾萬人馬,而如果再從幾萬人馬到了十幾萬人馬,甚至是幾十萬人馬之後呢,試問朝廷還會被各位將軍所放在眼裡嗎?”

李傕幾人一聽老蘇所說,都不住地點着頭。心說確實如此啊,如今自己等人手中不過才幾萬人馬罷了,根本就還不夠啊,但是要真是有了十幾萬甚至是幾十萬人馬的話,只要帶大軍一圍攻長安,保證讓朝廷那幫人馬上沒脾氣了。

所以這時候說到底,還是如今自己等人的實力不行,沒有底氣,所以這才舔着臉去求人家朝廷的赦免,結果人家朝廷還不講情面,那自然朝廷已經不仁了,那就不要怪自己等人不義了。等到自己等人坐擁十幾萬大軍之時,就是兵困長安之際!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更何況朝廷還如此作爲。正是“君以國士待我,我當以國士報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報之!君以草芥待我,我當以仇寇報之!”這些東西,李傕他們可沒一個不懂的。

“哈哈,老蘇你所言不錯,我看就該如此,就該如此啊!不知各位以爲呢?”

郭汜、樊稠還有張濟叔侄也是連忙點頭,郭汜則說道:“對了,我看啊就得這麼幹!他孃的王子師看不起咱們,是一點兒面子都不給啊,那咱們還給他什麼面子?面子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己掙來的,他王子師既然自己都不要了,那咱們還給他什麼!”

聽着好像有點兒繞,但是衆人都不住地點頭,郭汜他說得沒錯,就是這麼回事兒啊。

樊稠則笑道:“不錯,我看如此甚好!如今我們的人馬正不斷地增加,看來十幾萬還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到時我們便兵髮長安,看朝廷還能如何!”

張濟最後說道:“濟有個想法,也許可讓士卒的士氣高漲,轉攻長安!”

幾人一聽,頓時來了興趣兒,圍困長安啊,士氣高漲,那敢情好啊,沒準把長安破了,自己等人也能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呢。

李傕向張濟問道:“計將安出?”

張濟一笑,說道:“到時其實我們只需和士卒們說,就說差人去長安懇求朝廷的赦免,結果朝廷不只是沒有赦免我們,反而是馬上就把我們定爲了亂黨。而一切與丞相有關的人等,朝廷是一個都不準備放過,要全部誅殺!而到時,士卒聽到這個消息後,安能不效死命,圍攻長安?”

“好,太好了,我看就這麼幹吧!”

郭汜笑道,他一聽說要讓士卒直接去攻長安,他都是熱血沸騰的。他郭汜就是個好動好戰分子,雖然說是沒什麼大本事吧,但是卻還愛打仗,這個可是從來就沒有改變過的。

“咱們如今的人馬卻還是不夠,等到收攏十萬人馬之時,我們自然就會兵進長安!”

最後還是李傕他拍板兒了,他堅定地說道。而他現在就是幾人之首,基本上其他幾人都是以他馬首是瞻。所以他一發話了,其他幾人都沒有意見。本來就都同意如此,所以如今更是沒什麼不同意見了。其實他們幾個人裡,除了郭汜一個是好戰分子之外,其他幾人倒也不是特別好戰的人。但是在沒有什麼實力的時候,自然就是,是龍你得盤着,是虎你也得臥着。

但是真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實力馬上就能大漲,尤其還是王允是那種態度,他們確實就已經是再也忍受不住了。之前跟着自己主公的時候,誰敢對他們如此?但是之前的委曲求全卻換來了什麼?所以幾人沒有再去想什麼讓朝廷赦免的事兒,如今是直接就準備跟朝廷對上了。

--------------------------------------------------

對於老蘇的到來和離開,對王允來說,連個小小的波瀾都算不上。如今王允可謂是意氣風發,是啊,能不如此嗎。誅殺董卓,雖然行動的是他呂布,但是謀劃卻幾乎都是他一個人做的。至於士孫瑞、李肅了,那都是陪襯,他們不過就是綠葉而已,反而襯托出王允這朵紅花來了。

而王允立下了大功,在朝中一時是風頭無兩,就連呂布也比不上他。他呂布再厲害,也只不過就是個武將而已,要說文人可真是沒多少能真正看得起武將的,更何況呂布這人的污點也真不少,所以真是讓很多人都是不屑與之爲伍。

要說以前他殺了丁原丁建陽,已經是讓不少人記住了的話,那麼這次他殺了董卓,更是讓天下人都記住了。但是雖說人們都知道是他呂奉先誅殺了董卓,但是呂布卻沒因此落下什麼太好的名兒來,應該說如今算是一半一半吧。

有人覺得呂布這是棄暗投明,真正做出了自己應該做的選擇,是真正的大丈夫所爲。但是也有人卻不屑這種說法,他們認爲呂布這就是典型的賣主求榮。因爲董卓他無論如何,對他呂布好像真就沒做過什麼特別對不起他的事兒。只不過就是殺了個小妾而已,但是殺得又不是呂布的小妾,而是人家董卓自己的小妾,所以你呂布就爲了一個女人,然後就把自己的主公給殺了?

天下那麼多人可都知道,呂布的赤兔馬那是人家董卓給的,然後之後呂布的地位,那也是董卓給的,然後除了小妾殺了沒給他之外,基本上董卓對呂布好像真沒吝嗇過什麼,但是最後的結果他卻是被呂布所殺。然後呂布則是立了功,受到了皇帝的封賞,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和王允幾人共秉朝政。所以很多人認爲呂布他這就是賣主求榮,如果說這還不是的話,那麼什麼樣兒纔算是呢。

但是呂布還真就是不太在乎這些東西,因爲對他來說,世人對自己的評價如何,還真就不是那麼重要。而自己最在乎的是實際得到的利益,而實際的利益就是,董仲穎那老匹夫已經死了,自己沒有了他的威脅。而自己也受到了陛下的封賞,受到了陛下的賞識,這個可以說就是更重要的了。

呂布他覺得自己做得其實都挺值得的,但是他卻還是比不上王允的興奮,而王允纔是那個最得意之人。因爲自己的謀劃,董賊死了,自己主持着朝政,算是手握大權了。也不用再提心吊膽地去面對董賊了,而如今陛下還年輕,朝中也還不穩定,所以自己是分擔了不少朝中事務,而對此自己還算是很滿意,如此才能去做那中興之臣啊。

王允覺得自己正在一步步地向着大漢中興之臣邁進,也許等到自己百年之後,史書上會寫如此寫到:司徒王允公,除董卓,扶漢室,使四海昇平,乃大漢中興之臣也!而他王允確實是個忠心於大漢的人沒錯,但是他可不是聖人,要說沒幾個人會嫌自己手中權利大的,更何況是王允這樣兒的人。尤其他還要去做那中興之臣,他覺得權利也是不能少的。

但是他卻忘了,他頭頂上還有個皇帝呢,雖然皇帝如今還算年輕,但是再年輕他也是個皇帝。王允這次確實是有些想當然了,而犯了皇帝的忌諱。哪怕皇帝知道你是個忠臣,但是好像沒有哪個皇帝喜歡權臣吧,更何況是他劉協,他可是剛剛經歷過董卓亂政的。所以他雖然一方面確實感激王允沒錯,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恨王允。

因爲在他的眼裡看來,董卓就和王莽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只不過他是個中途就已經失敗了的王莽。而王允他當然不是王莽了,但他卻是霍光啊,只不過他是那還沒有成功的霍光而已,而這就是劉協眼中的董卓和王允。王莽不用說了,但是霍光呢,有皇帝會喜歡他嗎,也許有吧,但是這個誰知道呢,反正劉協是絕對不喜歡他就是了。

怎麼說呢,如果兩人同時出現了的話,比如王莽和霍光,必須有一人存在,一般來說,皇帝會選擇霍光。但是霍光存在之後,皇帝可能又希望沒有他就更好了。這個和劉協、董卓還有王允的關係車不多吧,就是這麼個意思。

其實劉協更恨的是他自己,恨自己年紀爲何不是很大,而且更主要的是登基還沒幾年,根基尚淺啊,所以朝中的大臣,基本都站在了他王允王子師那邊,而卻沒幾個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到底誰纔是大漢的天子,是朕劉協,還是他王允啊?大漢的江山到底是姓劉還是姓王!

如果說如今是太平的時候,而且他劉協是個有道明君的話,那麼他無論如何也都會留王允一條命的,就因爲王允是個忠臣,更是幫過他那麼多。但是事實很明顯,而且很多東西都不能假設,所以王允他已經是註定了他最後的結果,無法改變。

--------------------------------------------------

經過了近一個月時間收攏士卒,李傕他們的人馬已經暴增到了近十五萬人,說實話,人馬確實比之前多了好幾倍,但是和董卓之前近四十萬的大軍相比,可真算得上是天差地別吧。

別看董卓他至從進了雒陽後,他在慢慢地變化着,但是他董仲穎再如何變,卻有一點兒從來都沒有變過,那就是對士卒的態度。這個態度是個什麼呢,就是董卓的手段,對士卒恩威並施。要說董卓手下的將領,他們對士卒的掌握確實和董卓他沒法比,哪怕董卓再怎麼去享受,他也沒對自己手下的士卒如何鬆懈過。

董卓治軍自然有他自己的一套,用他的話來說,“董某人進雒陽,入長安,有董某人一口飯吃,就有弟兄們的一口湯喝。雖然弟兄們不可能都大富大貴,但是董某人定讓你們都衣食無憂!”

所以董卓手下的士卒,從一開始軍紀還算可以,但是慢慢就變了,董卓要說之前可能有的還不知道,但是慢慢可都知道了,但是他慢慢也就放任他們如此了。在董卓的想法中,老百姓要是反自己,無所謂,自己有四十萬大軍,一走一過,基本上什麼都沒有了。而關東諸侯討伐自己,沒關係,自己有四十萬大軍,足以抵擋住他們。

所以董卓就是棵大樹,是一面旗幟,他在的話,猢猻不會散。但是這棵大樹倒下了,那猢猻也自然就散了。

當然董卓他對士卒還不錯,士卒自然也有忠心於他的,而那些人就是沒有跑的,飛熊軍還有那近一萬的人馬,就是如此。

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三四五章 孟獲搬兵返銀坑第五七三章 馬孟起原路回返第七五〇章 襄陽城劉備兵至第四三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九)第七十七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完)第二四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四)第八五三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一)第二二三章 涼州軍攻三江城第四六三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第二八〇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續)第四二三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完)第八四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一 )第四九〇 孫策質璽借人馬(續)第五一二章 宴畢馬杜論英雄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七六二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第八三五章 兗州軍再攻襄陽第二二二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五)第六〇三章 滿寵長安見馬超第八〇九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四)第八二〇章 孫伯符欲攻臨湘第一八三章 出戰否夫人提醒第五三〇章 涼州軍二攻酉陽第九八八章 攻臨湘戰事緊張第四十章 聯軍動樊城求援(完)第五五三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四)第三五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五)第七十二章 激怒關羽出西陵(續)第八二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四)第三二〇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第四十五章 曹孟德約見孫劉第四八四章 涼州軍三攻作唐(續)第七〇五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完)第三六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三 )第二四二章 出兵再戰三江城(續)第二八〇章 馬超欲往雒陽城第七二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三三〇章 議遷都李儒諫言(續)第五五九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八)第六十一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六)第八十一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五)第二六六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續)第九十五章 馬超領軍到越雋第七十九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第六九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五)第三七三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九)第二七一章 涼州軍攻破新城(一)第四五五章 制賭約首局初敗第九十八章 禺同山奇襲取勝第八二三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續)第八四八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四)第五九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二)第六〇〇章 袁紹聚衆謀大計第七五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二)第三六四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完)第二四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七)第三七〇章 商定欲圍長安城第七〇六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八)第八〇八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第二四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三三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八)第二八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四)第七八五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七)第七七〇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續)第六二九章 涼州軍進攻陰館(完)第五一二章 聚衆人夜晚行動第七二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第六四五章 晉陽城進攻遭阻第五七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第四一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〇)第一五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二)第五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二)第五五〇章 南郡襄陽援軍至第九五〇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完)第七〇八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第六〇三章 滿寵長安見馬超第十五章 聯軍首戰攻安陸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再戰木鹿第九三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八)第二一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六)第四六五章 趙雲用計過洛水第二六五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第五八一章 辰陽城玄德議事第十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九)第四二七章 到漢中進入南鄭(續)第五四九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四)第五五一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二)第二七三章 謀士計破燒當(六)第四三九章 馬孟起欲戰綿竹第七〇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五)第六四九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二)第九五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三)第一七九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六)第三三八章 呂奉先途中設伏第八一二章 謀取臨沅賺蔡霍第一四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三)第三八一章 涼州軍大戰陽平第二四七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