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二)

是啊,曹操可一直都沒改變過自己的想法,沒錯。而孫策更是跟着他走,那也是不錯。所以劉大耳朵的結局,其實也可以說是註定了,那是。是,他們被滅的話,怎麼都有對兗州軍還有江東軍不好的地方,那沒錯。畢竟天下少了一路諸侯,關鍵是反抗涼州軍的一路諸侯,這個性質很重要。就是反抗涼州軍的力量又少了,那沒錯。而他們往一統天下又邁了一步,

沒錯。這個不能說是最關鍵的,可不得不說,其實也挺重要了,沒錯。所以說這個其實也是……可以說是在滅江東軍前的一步,那是。必須先滅了劉備一方、再滅江東軍、對付完北方異族、最後滅了兗州軍而一統天下,如此。這個真是,一直都是馬超和涼州軍的想法,那

都不錯。對他還有涼州軍來說,已經是走出一小步了,就是滅了劉備一方。然後還剩下三大步,這個卻得說慢慢來,沒錯。畢竟連去滅江東軍,也都沒那麼簡單、容易啊,是。因此,到底說要如何,這個馬超是有想法不假,但是確實,還得說是慢慢來,“欲速則不達”,是啊。

己方水軍練好,再出兵去滅江東軍,這個也是。滅他們是可以成功的,不過說己方要損失多少罷了,多了少了,其實都是。馬超想損失少點兒,孫策還有江東軍,他們自然是想涼州軍損失多了,沒錯。然後和他們一樣兒的還有個兗州軍,這個一樣兒損失多就好。那樣兒的話,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也確實,這個遺憾肯定少了,那沒錯。不能讓對方損失多,這個就還

得說是遺憾多啊,那是。現在的情況,那就那樣兒,是啊。反正確實,這個想法還是挺好的。不過想法是挺好,不過實際的話,估計真是,未必就那樣兒啊。還是有那個機率不假,也一樣兒是說沒有了。最後看不過就是可能機率大小,確實說可能再大,也未必發生。而可

能性不大,確實就不代表發生不了。不管怎麼說,這個還是沒錯,那就是馬超、曹操,他們一種想法,滅了江東軍而己方損失少點兒。孫策他們則是另一種想法了,是啊。就是己方哪怕依舊會被滅,但是讓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損失更多,這個是。那樣兒的話,確實是夠了。

這個又不是什麼奢求,確實是孫策還有江東軍他們的想法。關鍵是這個並非就達成不了,確實是能達到,沒錯。最後就看彼此的實力了,這個也是。差距怎麼都有,還不小,那都沒辦法。想差距縮小啊,那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的想法,就和馬超涼州軍、曹操兗州軍,他們想法也差不多。不過就是前者對象是己方與涼州軍和兗州軍;而後者所想的自然就是己方

和北方異族了,沒錯。並非是沒有可能,只是機率確實,並非那麼大,不錯。還是小啊,那是。不過確實,就是那話那樣兒,馬超也得包括曹操,他們最後是怎麼都會滅了江東軍的,不錯,確實那樣兒。可北方異族大舉南下呢,這個成功與否,可真心就不一定了,不錯。也

就是說,孫策還有江東軍,他們可真沒辦法,說在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強力進攻之下,最後不被滅。但是北方異族大舉南下了,這個最後大漢這邊兒是所有勢力統一戰線,那何嘗說就頂不住呢?阻截住他們、贏了對方、逼退打退北方異族,可真心就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兒。那確實沒有絕對的,只是機率大小問題,最後看雙方的勝率,那是。所以說這個肯定也都不

錯。鮮卑地盤兒,彈汗山,這地方馬超算是熟悉一點兒,畢竟他也是來過,沒錯。而涼州軍的細作,就屬在這兒最多,那是。當然了,也不止是他們,就兗州軍、江東軍,他們細作在彈汗山這兒一樣兒多,沒錯。鮮卑也是三分,不過和大漢一直都不同。畢竟大漢屬於涼州軍,就算是一家獨大,那兩方是聯合一起對付他們,不假。可鮮卑卻不一樣兒,和連、軻比

能還有步度根,三人實力其實都差不多,所以三十年來也是誰都沒奈何了誰,那是。而因爲和連和檀石槐的兒子,這個佔據彈汗山的勢力自然是他,而不是軻比能還有步度根。不過確實,就是軻比能還有步度根,他們是做夢都想佔據彈汗山一片,畢竟那地方屬於鮮卑王庭

的象徵,在鮮卑那兒來說,多少還是有點兒意義的,不錯。如果說什麼用都沒有,那麼兩人自然也不會有那兒想法,是啊。可和連從他父親被呂布咔嚓了之後,他就一直佔據着王庭彈汗山,這個也不得不說,至少軻比能還有步度根,他們隨便一方那是怎麼都奈何不了和連,

沒錯。而兩方又沒有聯合,畢竟聯合的問題多了去了,這個最後得到的好處、利益都如何去分,還有其他的事兒,是啊。所以說真就沒有聯合的,因此,三方都是誰都奈何不了誰,如今就算是比較平均的三分天下了。這個和大漢那邊兒的太不一樣兒了,不錯。哪怕都能說是三分天下,但是這個區別,那還是挺大的,沒錯。而他們和大漢確實也不同,那是。至少

孫策還有曹操,他們想了,這個最後己方是要被涼州軍所滅,他們一統天下。可鮮卑三大勢力不是那樣兒想法,真不是。和連、軻比能、步度根,應該說他們就和馬超所想也沒差,就是早日滅了那兩方,己方一統這個天下,實際是鮮卑的地界。當然了,這個也沒有忘了,

說最後一定是要大舉南下成功。當然了,這個大舉南下成功,那卻不是己方一方、也不光是隻有鮮卑勢力、還有其他異族的呢,沒錯。這個北方異族之間,與大漢確實是不一樣兒。大漢管北方異族都叫異族,然後每一方也是有自己的名兒。北方異族那兒,確實也有,管除

了己方之外的,都叫異族。但是北方異族之間,他們的關係,和大漢確實是不同,那沒錯。至少他們的共同敵人是大漢,那都不假。因此,最後有聯合到一起大舉南下,這個必須是。而彼此間的齷齪倒是少,也是。雖說矛盾什麼的都有、也一樣兒有戰事,那確實都是,可和對付大漢不同。他們再怎麼說,都被大漢稱爲叫北方異族,這個彼此間有合作,對付大漢啊,

那是。所以說有大舉南下,這個少不了。就像他們之間可以聯合、對付大漢,卻不會說和大漢聯合什麼的,那都沒有。所以說就是如此,在大漢這兒,北方異族都是一夥兒的,這個一直都是。在北方異族那兒,不管彼此間如何打,最後肯定都是要聯合到一起去對付大漢,

不大舉南下都不可能。所以說這個其實算是比較基礎的了,沒錯。北方異族哪怕就是不同的民族,可也有那利益,最後讓他們聯合到一起。說不大舉南下不可能,必須、必然啊。就真是說什麼時候了,不錯。從這也看得出來,這個北方異族,那一直都是把大漢當成頭號的敵人,這個肯定是。畢竟北方異族不同的民族都能聯合到一起,至少大漢還做不到那樣兒。

大漢最多就是統一戰線,是自己地盤兒上的勢力而已。最多就是到時候北方異族大舉南下了,馬超拉幾萬南蠻的士卒來,那都多說了。如果說再給五溪蠻些好處,也是能讓他們出兵,那都行。可這個和北方異族的聯合,確實還比不了,是啊。你說人家那個聯合,確實是爲了更大好處、更多利益,一點兒不假。那麼做了,就是利大於弊啊,是。可到時候大漢這邊兒,

除了說自己人統一戰線,那麼你拉過來南蠻的士卒、五溪蠻的人馬,這個還不都是靠着給人家好處、利益才行嗎?真的,如果說不給人家足夠的好處、利益,就馬超其實也強制不來太多,真的。就孟獲那樣兒的,可一直都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一點兒沒錯。沒

足夠的好處還有利益,他可真心不會讓南蠻來多少人馬的。可要是夠了,十萬人,那都是最少的了。多了的話,自然就會比那個多,是啊。而五溪蠻的話,更是現實,那地方的蠻王沙摩柯,更是看重好處和利益。反正只要是給他(們)足夠的好處、利益,哪怕就讓他們來

參戰一半的人馬,那也不是不行。所以從這也看得出來,北方異族那邊兒,他們的聯合,確實更重要是看好處和利益,沒錯。但是同樣兒的,他們把大漢當成是頭號大敵,那是。比他們來說,南邊兒的異族就不同了,尤其是南蠻和五溪蠻的人。別的異族、異國,說起來基本上都靠不上,最多馬超是讓兀突骨多造藤甲,這個是必須的。而蠻族的人,說起來就是好

處和利益,因爲他們可沒把北方異族當成頭號大敵,畢竟這個還隔着大漢呢,確實距離不近啊,所以這個就看得出來,那還得說是北方異族是把大漢當成要滅的敵人了。可南邊兒的異族,可沒把北方異族當成大敵。當然了,肯定也不會是什麼朋友。只能說是陌生人,因此,

只要給他們足夠的好處還有利益,那麼就不愁他們不派兵。而只要好處夠大、利益夠多,那麼南邊兒異族參戰的人馬,真心不會少,不過真是也沒太大戰力,比不上比不了涼州軍和兗州軍,但是卻肯定超過了大漢的那些勢力,這個不會差。畢竟人家的人馬好歹也是正規的

士卒,可不是世家大族、豪強地主還有富商巨賈他們家族的那些私兵能比的,確實。不過到時候北方異族大舉南下了,這個南邊兒異族參戰的事兒,那卻還得是馬超涼州軍安排,和曹操兗州軍沒多大關係啊,那是。畢竟不管是南蠻那邊兒、還是五溪蠻那邊兒,可都是涼州軍的地盤兒。一個在益州南面,準確說是再往西南、另一處是荊州武陵,那可都是涼州軍治

下。再說了,就比錢糧物資什麼的,怎麼都是他們最多,那真是財大氣粗。所以又趕上了是涼州軍地盤兒上,所以這個最後怎麼都是他們給南蠻和五溪蠻好處、利益。這個在馬超那兒,其實他也是想了。確實,肯定不能等着北方異族大舉南下的時候,這個纔去聯繫他們,

那肯定不行。畢竟益州西南距離北方不算近,關鍵是路不好走,這個纔是問題。所以說等他們人馬參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了。因此,馬超的想法,要不就是早早通知他們,讓南蠻那邊兒早出兵,是能趕上。要不就是他們的人馬至少一直在司隸,這樣兒一來,北方異族大

舉南下的時候,那南蠻人馬馬上就能參戰。不過不管說是如何,這個給南蠻的好處、利益,馬超肯定不會吝嗇的。大漢這兒統一戰線那不假,可要聯合南邊兒的異族,其實也是挺需要的。至於說給了對方多大的好處、利益,那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南蠻和五溪蠻的人馬能參戰,這個才重要,不錯。而給他們好處還有利益,確實是值得的。至少不可能說一下就用

那些錢糧物資變出來一堆人馬,那怎麼可能呢,所以還是給,馬超認可。到時候怎麼說都沒是讓南邊兒的異族參戰,沒說的。團結一切能拿出來的力量對付比方異族,己方大漢這邊兒就一定不是對手?阻截不了他們?贏不了對方?打退逼退不了北方異族?確實,那肯定不

是絕對的,看着己方這邊兒的勢力的總體實力,差距要沒那麼大,這個己方何嘗是成功不了、成功不來,是啊,勝率怎麼都是有的。

第九一六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續)第三十二章 說對策孟起動腦第七八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九)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二)第四二二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續)第一百零八章 馬超夜襲敵營第七三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九)第三一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第四七九章 尋得說客說張任第三三四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續)第二四八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第二一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三)第七三六章 涼州軍再戰信都第七四一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再續)第三七四章 戰長安叛軍攻城第九三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三)第七九三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續)第二二五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八)第三二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第三四五章 追董卓馬超援手第九十一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三)第四八一章 孟起帶兵返涼州第九八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完)第一四八章 女人出戰會敵將第四九九章 漢軍援軍到零陽第八三九章 劉巴夤夜會鄧義第五八三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續)第四四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一)第五七八章 涼州軍攻城再阻第三六八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四)第九十八章 兗州軍渡過遼水第一五四章 孟獲聚衆說敵計第三三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第三四四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續)第五五七章 懷縣城外敵軍退第三八四章 兩洞洞主守三江第九七九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三)第四十四章 山寨中馬超收管亥第五九一章 張任半路截劉曄第九三四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續)第一九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第九二二章 兗州軍再攻臨沅第六五〇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完)第二六五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三)第九五八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續)第三〇三章 赴青州收編人馬(下)第一二八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七)第五六七章 涼州軍再次攻城第一九三章 孟獲三人戰崔安第四三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九)第三三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九)第三一五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第四七七章 魏文長帶兵救援第七五七章 曹子孝問魯子敬(續)第五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七)第三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一)第五八四章 馬超長安見張任第四六五章 費文偉投靠馬超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再攻江陵(續)第三八八章 孟起信使至南鄭第二二三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第二九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三)第七六九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第四三八章 離斜谷奔向槐裡第一八九章 涼州軍再勝蠻軍第二十八章 聯合進攻西陵城(續)第八三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四)第三九〇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第五七九章 曹軍攻破下邳城第六十七章 潁川書院郭嘉相約第六六六章 夜襲烏巢燒軍糧第六六三章 謀士夜入敵軍營第七三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九)第五三八章 入得酉陽見文魏(續)第四四二章 回長安終見妻兒第九〇八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第三一〇章 袁公路背後下手第四八〇章 尋得說客說張任(續)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八)第二二三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第一九八章 馬超楊鋒促合作(續)第九四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二)第四七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四)第一九七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三)第五四一章 一百精銳搶城門第二〇〇章 南蠻軍半路阻截第九八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六)第一六二章 涼州軍再襲敵營第一七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第三九七章 謀士計趙雲出兵第四十四章 山寨中馬超收管亥第一一九章 江東虎闖營歸城第四七一章 作唐城涼州攻城(續)第二八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九)第九四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二)第三二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五)第三五四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一)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四四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一)第八六〇章 二將再攻蘄春城